高二语文试卷高二语文史记(选修)2测试题.doc_第1页
高二语文试卷高二语文史记(选修)2测试题.doc_第2页
高二语文试卷高二语文史记(选修)2测试题.doc_第3页
高二语文试卷高二语文史记(选修)2测试题.doc_第4页
高二语文试卷高二语文史记(选修)2测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史记(选修)2测试题制卷人:张尔钢 班级 : 姓名: 得分: 一、(32分,每小题4分) 1、下列中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幽咽(y) 酩酊(mng) 巡狩(shu) 山行乘 (j)B混沌(hn) 稽首(q) 称以出(chng) 力能扛鼎(gng)C颔首(hn) 行相(xing) 捆扎(zh) 不渐于海(jin)D傅土(f) 溘死(k) 掇取(du) 敏给克勤(j)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 )A、禹为人敏给克勤 B、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C、禹于是遂即天子位 D、及山川之便利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瘳(chu) 缪卜(mi) 践阼(zu) 笃仁(d)B、倍依(y) 金滕(tng) 敷佑(f) 葆命(bo)C、开籥(yu) 糗粮(qi) 逋逃(b) 刍茭(jio)D、鳏寡(gun) 箕子(j) 曲阜(b) 寇攘(rng)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周公在丰,病,将没 B、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C、奸神命者乃旦也 D、知小人之依5、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 B、奸神命者乃旦也C、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 D、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6、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B、乃厮二渠以引其河C、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D、便于砥柱之漕7、对下列句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功施于三代 施:施行。B、而益肥关中之地 肥:使肥沃。C、搴长茭兮沉美玉 搴:拔取,取。D、用事者争言水利 水利:利用水资和防止水灾。8、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僭端见矣 B、矫称蜂出C、今秦杂戎翟之俗 D、东竟至河二、(16分,每小题4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912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史记刺客列传)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为说己者容 容:打扮B.则虽死不恨 恨:仇恨C.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 数:责备D.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 尝:曾经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去而事智伯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B.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C.襄子乃数豫让曰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D.且吾所为者极难耳 且公子纵轻胜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忠义”的一组是( )去而事智伯 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我故国士报之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 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A. B. C. D.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豫让曾先后臣事几个主子,智伯对他很宠信。在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B.豫让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清扫厕所,想在襄子如厕时,趁其不备杀死他,结果被襄子识破。C.豫让“漆身”“吞炭”的目的是隐藏自己,方便报仇,但他的朋友却以为这样做不值得,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D.豫让为智伯报仇义无反顾,明知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就连险遭他刺杀的襄子也深深赞叹他的忠义。三、(16分,每小题4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6题。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1)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2)“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3)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於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是时子贡为鲁使于齐。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注】:冠雄鸡,佩豭豚:头戴雄鸡似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亡人太子之子辄在 亡:死亡 B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狱:诉讼案件 C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 造:往、到 D宽以正,可以比众 比:使亲近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B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 C恭以敬,可以执勇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君子死而冠不免 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 15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子路“好勇力,志伉直”的一组是 ( )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食其食者不避春难。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 A B C D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子路喜欢逞勇斗力,性格直率,曾经欺凌过孔子,孔子没有跟他计较,而是用礼乐诱导他。后来,子路做了孔子的学生。 B孔子很赞赏子路判决诉讼案件的能力,认为他有仁德,可以管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的赋税。 C子路出任蒲邑大夫,向孔子辞别时,孔子告诫他“恭以敬”“宽以正”“恭正以静”来治理蒲邑。D卫出公时,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的采邑之宰,蒉聩联合孔悝作乱。子羔劝子路离去,他没有听从,最后被蒉聩手下的人杀掉。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4分)(2)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4分)(3)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4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8分)多事芭蕉 张瑞中国的文人大多是喜欢梅竹兰的,固然这些都是气清品高的东西,但用得滥了,反而俗气;倒是芭蕉,逸气里有着亲切,家常里又带点桀骜之感,反是更讨人喜欢,有一点真率的东西在里面。在画里,芭蕉与梅竹兰是不能一列的,倒是与瓜瓜果果的东西颇为投缘。当然,文人眼里的瓜瓜果果也不单是菜篮子里的瓜果,那是蕴含着出尘的意味的越是家常的便越是要出尘,也就越具有了禅意。我们看齐白石的大白菜真是好,淡墨浓墨地一勾一染。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但简单里的逸气却又不是人人可为的了。其实,芭蕉较之大白菜,仙气本来更浓一些,这样反倒不适合齐白石的笔墨了。齐白石的笔墨有点像汪曾祺的文,都是很白菜味的东西,也是很士大夫气的讲究平和淡远的东西。丰子恺是弘一大师的弟子,自然也是慈悲为怀,儒雅温厚一类的人物。丰子恺倒是也真作了些很具佛性的诗文书画,但我真正喜欢的,是他那幅“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觉得诗倒仿佛天生是为画而存在着的,是这样一种浑融里漫溢着的禅意,没有一丝一毫的刻意为之,较之佛性,更是空灵。这真是好,但仿佛,这样的笔意,有点温润晶莹有余而率性狂放不足,也是不适合芭蕉的。倒是书法史上有个“以蕉代书”的人物,酣畅淋漓的,正是蕉身上的那种气息。说的是那个“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龙蛇走”的疯和尚怀素,于寺庙旁植蕉百亩,每每大醉之时,便于蕉叶上翻墨倒海,此时,山风啸啸,蕉叶滔滔,那些游走的线条,如天地间游走的精灵一般,自由洒脱,狂故不羁,傲啸于尘世之上。中国人的性情本多拘谨而内敛,能张扬的本就不多,张扬又能张扬出点味道的就更少。当然,魏晋人是颇为张扬的,但观之总让人觉得有做戏的成分,不够透彻。透彻的也不是全无,像刘伶,可惜越看就越让人觉得像无赖。率性的文人让人观之可喜,无赖文人只让人闻之可憎。倒是那个疯和尚怀素更本色一些,破衣袈裟,鞋儿破,帽儿破,芒鞋走天涯,像极了武侠里的异人,舞墨如泼,洋洋洒洒,又有着方外之人的狂傲,才正是芭蕉的那种韵味。不过可惜的是,淋漓如芭蕉者,在画里,往往只有陪衬的份儿,这们常常是要与樱桃、枇杷这些明艳的水果为伍。“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注,要的是红绿参差的清新可喜。若是枇杷,则一定要染出色来,芭蕉到底只是一片或浓或淡的背景。有次读到一则小文,是讲董桥的,题为“红了董桥,绿了芭蕉”,观之可喜,真是俏皮得玲珑可爱。董桥的文字,本就精灵古怪又通身灵慧,本是像极了樱桃。董桥身上的那种现代士大夫气,恐怕也只有用芭蕉托着,才算出味。当然也只有故作风雅的人物,用芭蕉来嬉戏,小情小调的,虽也绮丽,但到底脱不了小家子气。比如清代的秋芙,就曾在芭蕉上题诗:“是谁多事种芭蕉,朝也瀟潇,晚也瀟潇。是君心事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在芭蕉上题诗,本不是秋芙的原创,秋芙做了,只因她是那种袅娜的人物,病恹恹地歪在床角,气若游丝的样子,但更多的还是紫陌深处的那种沉沉的没落的味道,过于唯美了,反而不若李清照的爱蕉那么真率天然一些。“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她本来就是心高气傲的率性人物,只可惜命不好,后半生给弄得阴气沉沉的。她爱蕉,倒还是早年的口味一个人早年的癖性,即便让岁月的尘掩了再掩,也还是要不时地露出来的。那次去漱玉祠,看古幽的院内那样的几株芭蕉,在北地,竟也活出一派淋漓,觉得芭蕉到底是很大气的植物,也难怪易安要切切地喜欢着。注:“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出自宋代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18为什么说“在画面,芭蕉与梅兰竹是不能一列的”?(6分)19作者在写怀素和尚之前,先写了丰子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和作用?(分)20结合全文,芭蕉具有怎样的韵味?请分条论述。(6分)21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意思。(6分)(1)芭蕉较之大白菜,仙气本来更浓一些,这样反倒不适合齐白石的笔墨了。(2)董桥身上的那现代士大夫气,恐怕也只有用芭蕉托着,才算出味。附参考答案1、D 2、B 3、c 4、c 5、D 6、D 7、A 8、B9、B 恨,遗憾10、C “襄子乃数豫让曰”中“乃”相当于“于是,就”。“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中“乃”相当于“才”。11、D 是豫让的行为,但却不能表现他的忠义。是豫让对朋友所提建议的评论,属于间接表现。是襄子劝豫让的话。12、C “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错。参考译文:豫让,是晋国人,以前曾经侍奉范氏和中行氏两家大臣,没什么名声。他离开那里去奉事智伯,智伯特别地尊重宠幸他。等到智伯攻打赵襄子时,赵襄子和韩、魏合谋灭了智伯;消灭智伯以后,三家分割了他的国土。赵襄子最恨智伯,就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豫让潜逃到山中,说:“唉呀!好男儿可以为了解自己的人去死,好女子应该为爱慕自己的人梳妆打扮。现在智伯是我的知己,我一定替他报仇而献出生命,用以报答智伯,那么,我就是死了,魂魄也没有什么可惭愧的了。”于是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身上藏着匕首,想要用它刺杀赵襄子。赵襄子到厕所去,心一悸动,拘问修整厕所的刑人,才知道是豫让,衣服里面还别着利刃,豫让说:“我要替智伯报仇!”侍卫要杀掉他。襄子说:“他是义士,我谨慎小心地回避他就是了。况且智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人啊。”最后还是把他走了。过了不久,豫让又把漆涂在身上,使肌肤肿烂,像得了癞疮,吞炭使声音变得嘶哑,使自己的形体相貌不可辨认,沿街讨饭。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路上遇见他的朋友,辨认出来,说:“你不是豫让吗?”回答说:“是我。”朋友为他流着眼泪说:“凭着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赵襄子,襄子一定会亲近宠爱您。亲近宠爱您,您再干您所想干的事,难道不是很容易的吗?何苦自己摧残身体,丑化形貌,想要用这样的办法达到向赵襄子报仇的目的,不是更困难吗?”豫让说:“托身侍奉人家以后,又要杀掉他,这是怀着异心侍奉他的君主啊。我知道选择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困难的,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 豫让说完就走了,不久,襄子正赶上外出,豫让潜藏在他必定经过的桥下。襄子来到桥上,马受惊,襄子说:“这一定是豫让。”派人去查问,果然是豫让。于是襄子就列举罪过指责他说:“您不是曾经侍奉过犯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智伯已经死了,您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土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土那样报答他。”襄子喟然长叹,流着泪说:“唉呀,豫让先生!您为智伯报仇,已算成名了;而我宽恕你,也足够了。您该自己作个打算,我不能再放过您了!”命令士兵团团围住他。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埋没别人的美名,而忠臣有为美名去死的道理。以前您宽恕了我,普天下没有谁不称道您的贤明。今天的事,我本当受死罪,但我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刺它几下,这样也就达到我报仇的意愿了,那么,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恨了。我不敢指望您答应我的要求,我还是冒昧地说出我的心意!”于是襄子非常赞赏他的侠义,就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说:“我可用以报答智伯于九泉之下了!”于是以剑自杀。13.答案:A(逃亡、逃跑)14.答案: C(A因:通过、经由。因:介词,依照、根据 B是:指示代词,这。是:认为正确 C连词,表并列 D而:连词,表转折,但是。而:连词,表修饰)15.答案:C16.答案:B( “认为他有仁德”的表述不正确,原文有“不知其仁”)参考译文: 仲由,字子路,卞地人。比孔子小九岁。 子路性情粗朴,喜欢逞勇斗力,志气刚强,性格直爽,头戴雄鸡式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曾经欺凌孔子。孔子用礼乐慢慢地诱导他,后来,子路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学生的引荐,请求作孔子的学生。 子路问如何处理政事,孔子说:自己先给百姓作出榜样,然后才能使百姓辛勤地劳作。子路请求进一步讲讲。孔子说:持久不懈。 子路问: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说:君子最崇尚的是义。君子只好勇而不崇尚义,就会叛逆作乱。小人只好勇而不崇尚义,就会做强盗。 子路要听到什么道理,没有马上行动,只怕又听到别的道理。 孔子说:只听单方面言辞就可以决断案子的,恐怕只有仲由吧! 像仲由这种性情,不会得到善终。穿着用乱麻絮做的破旧袍子和穿着裘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羞愧的,恐怕只有仲由吧!仲由的学问好象登上了正厅,可是还没能进入内室呢。 季康子问道:仲由有仁德吗?孔子答说: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让他管理军政事务,至于他有没有仁德,我就不知道了。 子路喜欢跟随孔子出游,曾遇到过长沮、桀溺、扛着农具的老人等隐士。 子路出任季氏的家臣,季孙问孔子说:子路可以说是人臣了吗?孔子回答说:可以说是备位充数的臣子了。 子路出任蒲邑的大夫,向孔子辞行。孔子说:蒲邑勇武之士很多,又难治理。可是,我告诉你:恭谨谦敬,就可以驾驭勇武的人;宽厚清正,就可以使大家亲近;恭谨清正而社会安静,就可以用来报效上司了。 当初,卫灵公有位宠姬叫作南子。灵公的太子蒉聩曾得罪过她,害怕被谋杀就逃往国外。等到灵公去世,夫人南子想让公子郢继承王位。公子郢不肯接受,说:太子虽然逃亡了,太子的儿辄还在。于是卫国立了辄为国君,这就是卫出公。出公继位十二年,他的父亲蒉聩一直留在国外,不能够回来。这时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采邑的长官。蒉聩就和孔悝一同作乱,想办法带人潜入孔悝家,就和他的党徒去袭击卫出公。出公逃往鲁国,蒉聩进宫继位,这就卫庄公。当孔悝作乱时,子路还有事在外,听到这个消息就立刻赶回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