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大班第一学期语言、美术教案.doc_第1页
2011年大班第一学期语言、美术教案.doc_第2页
2011年大班第一学期语言、美术教案.doc_第3页
2011年大班第一学期语言、美术教案.doc_第4页
2011年大班第一学期语言、美术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周 语言:自负的狮子(早期阅读)活动目标: 1、学习从左到右,一行一行地阅读,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懂得遇到事情要动脑筋解决和自负导致失败的道理。活动准备: 1、狮子、兔子图片或头饰;字卡:我、脖子、自负;贴有字卡的大转盘。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活动过程: 一:示狮子和兔子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1、它们是谁?它们俩谁厉害?为什么? 2、想想看,它们碰到一起会发生什么事?(请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3、阅读故事自负的狮子,逐句阅读故事名称。 二:教师讲述故事。 帮助幼儿掌握从左至右分行阅读的方法,理解故事的内容。 1、兔子和狮子最后谁胜利了?小兔子怎样战胜威严的狮子? 2、井里真有一只狮子吗?那是什么? 三、教师再讲述一遍,帮助幼儿加强对故事的理解。 1、狮子为什么会死?小兔子为什么会胜利?(认读“自负”、“我”、“脖子”等字卡,并理解词义) 2、自负的人你喜欢吗?为什么? 四:完整阅读。 归纳阅读重点,认读汉字并在故事中找出相关的字。第二周 美术:制作小灯笼(纸工)活动目标: 1、了解灯笼的基本制作方法。 2、学习使用各种图案及粗细不同的线条装饰灯笼面。 3、感受灯笼的美;感受中秋的节日的气氛。活动准备: 各式灯笼及自制灯笼若干、卡纸、剪刀、胶水等。活动过程:一:出示各式灯笼,引起幼儿兴趣。二:教师讲解示范,交代要求。1、用多种形式的线条装饰卡纸。2、把卡纸卷制成灯笼。3、讨论:你准备在灯笼上做怎样的装饰?三:幼儿装饰灯笼练习,教师指导。四:展示作品,欣赏与评价。第三周语言:小河马有用处(童话故事)活动目标: 1、理解作品内容,重点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学习归纳童话主题。2、通过表演的形式,体验人物的情感变化,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增强自信心。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小河马有用处。 2、河马、小马、狮子、骆驼、青蛙、小松鼠等头饰。活动过程:一:观察挂图,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大致理解故事的内容。1、故事主要讲谁?2、说说在小河马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二:教师生动地讲述故事。三:利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进一步理顺情节发展的过程,理解小河马的情感变化及性格特征,归纳出主题。四:帮助幼儿用语言描述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小河马的情感变化。五:先分角色表演,后分小组表演故事情节。六、小结。第三周美术:华南虎(油画棒画)活动目标: 1、认识华南虎的形态,知道华南虎的基本特征。 2、学习抓住特征表现老虎的造型。活动准备: 1、华南虎各形态的照片或录像。 2、8开画纸、油画棒每位幼儿一份。活动过程: 一、观看华南虎的照片或录像,引入活动。 1、引导幼儿观察华南虎的形象。 2、围绕华南虎的外形特征及皮毛的色彩进行谈话。 3、提问:华南虎的头上有什么标志? 二、教师示范,交代要求。 示范对华南虎各种姿态的表现方法。 三、幼儿绘画练习,教师指导。 四、展示作品,欣赏与评价。第四周语言:带花纹的脚印活动目标: 1、学习有顺序地观察图片,连贯性地讲述图片内容。 2、抓住时间为主要线索,合理有序地组织语言,并讲出合乎情理的事件。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一册。 2、教学挂图,小兔、黑猫警长图片。活动过程: 一、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1、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有序地观察图片。 2、仔细观察图中“小兔拿泥块给黑猫警长看”的形象,启发思考:谁有这种花纹脚印?我们用什么办法才能知道? 二、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讲述。 三、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1、再次观察挂图,帮助幼儿理清讲述思路:黑猫警长装扮成什么人?用什么办法一一查遍了所有动物的脚印,终于把案子破了? 2、完整地讲述故事:带花纹的脚印。 四:自由创编故事结尾。 幼儿可将自己想到的好办法完整地讲述出来。第四周美术:水墨画(欣赏)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国画的风格。 2、初步感受水、墨与宣纸的关系,感受墨性。活动准备: 1、人物、花草、山水画类作品若干。 2、墨水每组一份,宣纸、毛笔每位幼儿一份。活动过程: 一:欣赏国画,引入活动。 1、引导引入感受国画的风格。 2、引导幼儿感受墨色及颜料的勾勒与渲染效果。 二:围绕国画的用色、墨色的变化展开谈话。 提问:墨的颜色有变化吗?深浅一样吗?说说看! 三:介绍国画的作画工具。 四:幼儿练习,教师指导。 五:小结。第五周语言:谜语四则活动目标: 1、根据对事物特征的描述,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大胆地猜测事物。 2、了解谜语的特点,学习创编谜语。活动准备: 1、月亮卡片一张,公鸡玩具一个。 2、教学挂图。活动过程: 一:复习儿歌小白兔,通过简单的儿歌让幼儿了解事物的特征。 二:出示挂图。 1、让幼儿说说看,图片上都画了些什么? 2、教师逐一讲述花生、莲蓬、甘蔗、竹子的谜面,当幼儿猜不出来时,可让幼儿猜不出来时,可让幼儿在大图里找。 三:教师小结。 四:学习创编谜语。 五:出示公鸡玩具,请幼儿根据公鸡的特征编谜语。第五周美术:芭蕉(水墨画)活动目标: 1、认识芭蕉的形态,知道芭蕉是岭南佳果之一。2、初步学习使用毛笔的中峰与侧峰作画,并使用水墨表现芭蕉的造型。3、进一步感受水墨画的性质,体会作画的乐趣。活动准备: 1、芭蕉树的照片或实物。2、幼儿芭蕉树水墨范例作品。3、墨汁每组一份,宣纸、毛笔每位幼儿一份。4、广东音乐雨打芭蕉的音乐。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芭蕉树或图片,导入主题。1、围绕芭蕉树的形态与色彩与谈话。2、小结芭蕉树的形态特征:芭蕉树的叶子很大,像把扇子,也像只小船,叶子的边缘还开裂。二、教师示范,交代要求。1、提问:在为芭蕉叶子作渲染勾边时,应该用笔峰的什么地方画呢?2、示范渲染与勾边的用笔方法。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1、在广东音乐雨打芭蕉的音乐背景下,幼儿作画练习。2、指导幼儿画出芭蕉长长而又开裂的样子。四、展示作品,欣赏与评价。第六周语言:卖火柴的小女孩活动目标: 1、通过图文匹配,认读文字:卖、走、飞;词组:小女孩、美丽、礼物等。 2、进一步巩固从左至右逐句阅读的方法。 3、通过作品内容萌发同情心和乐意助人的情感。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教学挂图:烧鹅、圣诞树、奶奶的图画及相关字卡各一张。 3、布置教室环境(墙上贴相应的图画)。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画,阅读故事。 二、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对幼儿用书上出现的文字放缓速度和加重语气。幼儿边听故事边阅读幼儿用书上的部分文字,阅读前提出要求: 1、从左到右逐行有序地阅读。 2、注意正确的阅读姿势。 三、师生共同引导阅读故事。 四、小女孩的愿望实现了吗?你愿意帮助她吗?怎么帮? 五、小结。第六周美术:小丑娃娃的脸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小丑的化妆及表演风格。 2、学习以色彩与色块的合理分布,表现小丑的脸。 3、感受色彩的美。活动准备: 画纸、油画棒、各类小丑的照片或玩具等。活动过程: 一、认识小丑,导入活动。1、欣赏小丑玩具或图片,联系生活经验谈话。2、简单介绍小丑角色的表演特点。3、分析小丑的脸部化妆。二、教师示范,讲解要求。三、幼儿绘画练习,教师指导四、展示作品,欣赏与评价。第七周语言:奶奶,对不起活动目标: 1、懂得做错了事情应该主动承认错误,并赔礼道歉。2、学习词语:道歉、满头白发;学习运用“一边一边”。造句。活动准备:教学挂图、两根竹竿,一个小篮子。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了解幼儿都懂得哪些礼貌用语。二、逐一欣赏挂图,然后用语言串起来讲述内容。三、再请幼儿讲解图片内容,要求把“一边一边”运用再讲述里。四、给自己的图片内容归纳主题。五、教师完整地讲述图片内容。第七周美术:菊花活动目标: 1、认识菊花的外观形态,感受菊花的美。2、学习以点、线结合的方法表现菊花的形态。3、感受构图饱满的美。活动准备:水粉颜料、水粉纸、水粉画,菊花范画作品若干。活动过程:一、欣赏菊花作品,导入活动。1、引导幼儿观察菊花,感受菊花的美。2、分析菊花的色彩、结构。二、教师讲解示范,交代要求。三、幼儿绘画练习,教师指导。四、展示作品,欣赏与评价。第八周语言:乒板儿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动词和量词词组仿编儿歌,进一步掌握“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 2、学习“乒、板、轱、辘”等字的正确发音。活动准备:请两位幼儿先学会玩:“乒板儿”游戏。活动过程: 一、设置游戏情景,熟悉游戏内容。1、两位幼儿先学会玩:“乒板儿”游戏,引起对活动的兴趣。2、看后提问:二、举例说明方法,让幼儿明白游戏规则。三、引导幼儿玩游戏四、幼儿自选同伴进行游戏。第八周美术:糖果盒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西方万圣节的风俗。2、学习以对折的方法完成作品。活动准备: 录像、图片、彩色方形纸。活动过程: 一、认识万圣节,导入主题。1、观看万圣节的录像或图片,感受节日的气氛。2、介绍万圣节的习俗,导出糖果盒的主题。二、教师讲解示范,幼儿操作。1、示范折纸的全过程,让幼儿对折纸过程有整体的了解。2、分步示范,幼儿跟折。三、示范作品,欣赏与评价。第九周语言:青蛙做礼物活动目标: 1、正确方分析故事中青蛙、蛤蟆的特点。 2、用语言描述青蛙送礼物的感受,以及蛤蟆接受礼物的心情。活动准备:挂图、头饰、蜡笔等。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学习分析作品。 二、出示挂图,再欣赏一遍故事,教师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感受内容,感受青蛙由兴奋、快乐到伤心的心理变化过程。 1、青蛙为什么要送礼物给蛤蟆?它想送一件什么样的礼物?结果怎么样? 2、青蛙开始准备送蛤蟆衣服时,心里是怎样的感受?最后衣服没做成,只成了一块手帕时心里又是什么样的感觉? 3、蛤蟆收到青蛙送来的一块手帕是怎样说的?它为什么感到这么高兴呢?三、分析人物形象。 四、在轻快的音乐中,在次完整地欣赏故事。第九周美术:螃蟹活动目标: 1、认识螃蟹的形态特点,知道秋天是螃蟹成熟的季节。 2、学习以剪、拼、粘贴的方法表现螃蟹的外观形态。活动准备: 照片、录像、剪刀、胶水等。活动过程: 一、观察螃蟹,导入活动 1、欣赏螃蟹的录像或图片,介绍螃蟹的习性。 2、分析螃蟹的外形特征。 二、教师讲解示范,交代要求。 1、提示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2、示范把彩色手工剪成均等的条状,以做螃蟹爪子之用。 3、示范把“螃蟹爪子”粘贴到“螃蟹壳”上。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四、展示作品,欣赏与评价。第十周语言:小狐狸家的花地毯活动目标: 1、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完整地续编故事。2、感受照作品中友爱、快乐、温馨的感情色彩。活动准备:挂图活动过程: 一、欣赏幼儿用书。画面里有谁?说说它们在干什么?二、欣赏故事1、小动物们为什么要到小狐狸家?2、小狐狸过生日,它出了什么主意使大家快乐?三、师生共同阅读。1、白地毯怎么会变成花地毯?2、请你把故事中的“踩、滴、滚”等动词找出来。3、归纳故事主题。四、扩展想象,续编故事。五、迁移活动。第十周美术:木屐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木屐,了解岭南气候与木屐的关系。2、学习以线条、色彩等因素装饰木屐的鞋面。活动准备:照片、卡纸、油画棒、范画、蜡笔等。活动过程: 一、出示木屐,引起幼儿兴趣,导入活动。 1、围绕木屐的造型特点谈话。 2、介绍岭南人爱穿木屐的习俗。 3、欣赏各种款式的木屐,分析装饰的风格。 二、教师讲解示范,交代要求。 1、提示材料的使用。 2、示范鞋面的对称装饰方法。 三、幼儿设计练习,教师指导。 四、展示作品,欣赏与评价。第十一周语言:秋天的雨(散文)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理解作品画面所表达的意境和情绪倾向,重点把握散文的拟人。拟物和比喻的手法。 2、尝试用绘画、手工制作或语言,表达自己对秋天的认识,激发对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挂图、纸,彩笔、颜料树叶等等。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说说自己对秋天的认识。 二、听配乐朗诵散文秋天的雨。 三、请幼儿听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教师分段朗诵,边朗诵边出示挂图,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散文的内容。 五、引导幼儿注意感受散文的比喻、拟人、拟物等艺术表现手法。教师通过提问和朗诵有代表性的语句来启发幼儿理解感受这些艺术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 六、再次欣赏配乐朗诵,鼓励幼儿大胆地创作,发挥想象,用彩笔、颜料描绘秋天。第十一周美术:民族服装活动目标: 1、知道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了解每个民族有不同的服装。 2、认识花边,感受花边的特点。 3、感受民族服装色彩与装饰的美。活动准备:照片、录像等等。活动过程: 一、出示少数民族的盛装照片,导入活动。二、引导幼儿欣赏民族服装。1、引导幼儿欣赏各民族的服装。2、引导幼儿分析服装上的色彩、纹样与花边装饰等3、丰富词语的概念:让幼儿理解“对称、对比、鲜艳”等词。三、幼儿试穿民族服装进行时装表演。四、小结。第十二周语言:笨耗子活动目标: 1、了解耗子、鸭子、母鸡、鱼、猫的声音特征和性格特征。 2、大方地扮演角色并进行同伴之间互动表演,感受戏剧的趣味性。活动准备: 挂图、头饰、表演活动场景等等。活动过程: 一、出示教学挂图,教师讲述故事,并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内容。 1、耗子妈妈为什么要到处跑? 2、耗子妈妈分别找了谁来帮忙哄小耗子睡觉? 3、耗子、鸭子、母鸡、大鱼和猫的嗓音各是怎样的? 4、为什么耗子妈妈回到家,怎么也找不到小耗子了? 5、你认为耗子妈妈是聪明的吗?为什么? 6、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分析剧中各人物角色特征,模仿剧中人物的对话。 三、按角色需要分组练习童话剧。 四、表演童话剧。第十二周美术:焰火活动目标: 1、学习撕长条状、点状、片状等造型的纸,并拼贴表现焰火的造型。2、感受焰火的造型与色彩的美。活动准备: 卡纸、手工纸、固体胶等等。活动过程: 一、撕纸游戏,学习撕出长条的纸。 二、欣赏节日的夜空焰火纷呈的录像或图片,引起幼儿兴趣,导入活动。 1、欣赏七彩绚丽的焰火效果。 2、分析焰火的色彩与分散的效果。 三、教师讲解示范,交代要求。 四、幼儿撕贴练习,教师指导。 指导幼儿耐心、细致地撕、拼、贴,并组合成焰火图。 五、展示作品,欣赏与评价。第十三周语言:二童辩日活动目标: 1、提高故事,学习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2、养成勤学好问、大胆表达的好习惯。活动准备: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孔子画像一张。活动过程: 一、出示孔子图像挂图,简单介绍孔子的生平。二、观察图书。图中画了什么?猜猜看他们在干什么?三、教师讲述故事。1、两个小朋友在讨论什么问题?2、他们是怎样说的?孔子有给他们答案吗?3、你认为怎样呢?四、师生共同阅读故事。五、分角色进行表演,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第十三周美术:装饰民族服装活动目标: 1、认识花边的特点,感受花边的规律美。 2、学习绘画花边,装饰民族服装。活动准备: 照片、油画棒等。活动过程: 一、出示格式民族服装或照片,导入活动。 二、教师讲解示范,交代要求。 1、示范画边的方法,让幼儿感受花边的装饰效果。 2、个别幼儿尝试设计花边,启发集体智慧。 3、示范在作业纸上装饰花边。 三、幼儿装饰民族服装练习,教师指导。 1、提示:用黑线笔给衣服的领口、袖口、下摆、襟边等添上花边,用油画棒涂色,浓浓的民族味就出来啦! 2、装饰时注意衣服上图案的对称处理。 四、展示作品,欣赏与评价。第十四周语言:海边小水塘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连贯地朗读。2、丰富生活和游戏经验。活动准备: 1、活动前要求家长带幼儿到海边或水塘边玩沙、玩泥。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活动过程: 一、谈话。 你们在海边或水塘边玩过沙或泥吗?是怎么玩的?有哪些有趣的事? 二、教师朗诵儿歌,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经验。 儿歌里有谁?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情? 三、观察幼儿用书图画,理解、学念儿歌。 1、欣赏图画,引起兴趣。 2、由进至远欣赏图画。 四、用分组、个人、整体等各种形式念儿歌。第十四周美术:一品红活动目标: 1、认识西方圣诞节及圣诞花。 2、学习一绘画的方式表现一品红的花朵造型。 3、感受一品红造型与色彩的美。活动准备: 1、一品红的照片或实物。 2、8开画纸、油画棒等。活动过程: 一、观看圣诞节的录像或图片,引起兴趣,导入活动。 1、感受圣诞节欢乐的气氛,围绕有关圣诞节的话题谈话。 2、欣赏一品红实物或图片,分析花与叶的形态和色彩。 二、教师讲解示范,交代要求。 1、示范绘画一品红的花瓣与叶子。 2、分别以红和绿两色涂抹花瓣与叶子。 3、细节处理。 三、幼儿绘画练习,教师指导。 四、展示作品,欣赏与评价。第十五周语言:造火车活动目标: 1、学习量词的正确使用。 2、锻炼快速倾听和应答的能力,增进思维的敏捷性。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量词图卡等等。活动过程: 一、教师一边用积木搭火车,一边问幼儿人:老师正在干什么?创设游戏的氛围,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愿望。 二、介绍游戏的玩法及规则。三、教师带领幼儿玩游戏。教师在第一次游戏中做火车头,带领大家边念儿歌边点将,尽量让每个幼儿都能成为小车厢。对能力较弱的幼儿,应当尽量用手势、动作或语言提示,使其能当上小车厢,获得成功感。四、幼儿自主游戏。第十五周美术:剪纸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剪纸艺术的特点,理解词语镂空。 2、知道广东佛山剪纸很有名,感受剪纸手工的精致美。 3、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活动准备: 人物、动物、风景等各类剪纸作品或图片。活动过程: 一、出示剪纸作品(佛山剪纸),引起幼儿兴趣,导入活动。 1、提问:这是什么? 2、提示:剪纸最大的特点镂空。 二、认识剪纸的特点。 1、与普通纸比较,引导幼儿总结出剪纸的特点镂空。 2、提问:你见过剪纸吗?在哪里见过? 三、介绍佛山剪纸。 1、欣赏各种题材的剪纸,引导幼儿欣赏剪纸的构图、造型及制作工艺。 2、围绕剪纸的内容谈话。 四、小结。第十六周语言:相反歌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受儿歌的趣味性,理解儿歌表达的相反意思。 2、在理解儿歌表达相反意思的基础上,学习仿编儿歌。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相反意思的各种卡片。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起兴趣。 1、教师说一个词小朋友对出与它相反的词。如:大-(小)。 2、出示卡片,请幼儿用一句话描述卡片表达的意思。 二、欣赏画面,然后说说自己对画面的感受。 1、在图画中看到了什么? 2、它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分小组,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的意思表述出来。 三、学习儿歌相反歌。 四、按儿歌相反歌的格式进行创编儿歌。 第十六周美术:花边与团花活动目标: 1、了解花边与团花的制作方法。 2、学习用对折的方法剪花边与团花。 3、感受折叠剪纸的重复美、规律美。活动准备: 剪刀、彩色剪纸材料等等。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口吻,导入活动。 二、教师讲解示范,交代剪纸要求。 1、剪花边。(1)继续以变魔术口吻示范在对折好的长条纸上剪纸,让幼儿感受效果。(2)分析剪纸效果,围绕对折后所剪出的图形数量谈话。 2、剪团花。 (1)示范在以中心为基点对折好的正方形上剪纸,让幼儿感受效果。 (2)分析剪纸效果,围绕对折后所剪出的图形数量谈话。三、幼儿剪纸,教师指导。四、展示作品,欣赏与评价。第十七周语言:粉红的靴子活动目标: 1、根据图片内容,学习完整连贯地讲述图片。 2、引导合理的想象,理解图中小白兔助人为乐的行为,感受帮助别人带来的快乐。活动准备: 挂图、一双实物雨靴等等。活动过程: 一、展开想象,理解讲述对象。 出示实物雨靴帮助幼儿进行合理描述和想象。 二、出示教学挂图,请幼儿观察挂图,教师讲述,并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图中画的是什么样的天气?小白兔穿着什么出去了? 2、小蚂蚁为什么哭?小白兔是怎样帮助它? 3、鸟妈妈为什么哭?小白兔又是怎样帮助它们? 4、最后小白兔是怎样走的?为什么小白兔觉得很高兴呢? 三、运用已有经验连贯讲述。 四、总结讲述经验。第十七周美术:年画活动目标: 1、认识年画,知道年画的作用。2、初步了解年画的意义及人们贴年画的风俗习惯。3、感受年画的色彩、构图及风格特点。活动准备:各类年画图片,如神、竹报平安等。活动过程: 一、从贴对联、贴“福“字等生活经验入手,导入活动。介绍人们过年贴年画的习俗。提问:过年了人们喜欢在门上贴什么?二、引导幼儿欣赏年画。1、欣赏门神、竹报平安等年画,分析画中的内容、构图与选用的色彩。2、围绕年画的内容、色彩谈话。3、结合生活经验谈话:你还见过其他的年画吗?三、小结。第十八周语言:分享活动目标: 1、学习有顺序地观察图片,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图片的意思。 2、体验与幼儿分享的快乐情感。活动准备:幼儿用书、两只鞋子、一跟鞋带,教学挂图等等。活动过程: 一、组织讨论,引起讲述的兴趣。 三个小朋友去玩跷跷板,有哪些玩法? 二、观察教学挂图,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1、图中有几幅图?哪幅图是第一?哪幅图是第二?哪幅图是第三? 2、他们分别是谁?去干什么?分别带了些什么? 3、他们怎样分配自己的物品? 三、请幼儿连贯完整地讲述图片内容,然后讲述完整讲述一遍。 四、讨论。 1、有好东西是否要与朋友分享? 2、你是如何与好朋友分享的?分享后心情是如何?第十八周美术:年年有余活动目标: 1、了解画里的含义及人们的美好祝愿。2、学习临摹年画,学习其构图、内容及表现手法。活动准备:水粉颜料、水粉画、8开画纸、油画棒、图片等等。活动过程: 一、欣赏年画年年有余,导入活动。 1、分析画中的内容与构图。 2、小结:“莲”跟“年”同音,“鱼”又跟与“余”同音,通过这幅年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