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药理_第1页
糖尿病药理_第2页
糖尿病药理_第3页
糖尿病药理_第4页
糖尿病药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糖尿病药理知识,广东唐纳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磺脲类 格列奈类双胍类 a-糖苷酶抑制剂类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 7 中药类,口服降糖药分类,磺酰脲类 第一代: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 第二代:格列苯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 格列吡嗪(瑞易宁),格列喹酮(糖适平) 第三代:格列美脲(亚莫利)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 瑞格列奈(诺和龙),那格列奈(唐力),米格列奈(日本)双胍类 苯乙双胍,二甲双胍(格华止) 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拜糖苹),伏格列波糖(贝欣) ,米格列醇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 罗格列酮(文迪雅 ),吡格列酮(艾汀),口服降糖药适应症,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者2型糖尿病出现以下情况,则应采用胰岛素 治疗: 酮症酸中毒 高渗性非酮症性酸中毒 合并感染、创伤或大手术 妊娠 使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满意者,口服药物的联合应用,联合治疗提出的基础单一药物疗效逐年减退,长期效果差联合治疗的目的改善糖代谢,长期良好的血糖控制,保护 细胞功能,延缓其衰退,减轻胰岛素抵抗,延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口服药物的联合应用,胰岛素促分泌剂 双胍类(磺脲类、非磺脲类) -糖苷酶抑制剂 噻唑烷二酮类,副作用:加速胰岛衰竭(是引起糖尿病病情升级的主要元凶) 1、胃肠道反应:如腹部不适,食欲减退,腹痛,腹部烧灼感,恶心呕吐等 2、皮肤病变:麻疹样皮疹或斑疹,严重者引起剥脱性皮炎,应立即停止使用。 3、血液系统损害:如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等。 4、肝功能异常:中毒性肝炎,胆汁淤积症。 注:易低血糖,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磺脲类:刺激胰岛B细胞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常用口服降糖药(西药),甲本磺丁脲(D-860),500,1-6,2-3,格列本脲(优降糖),2.5,1-4,1-2,格列齐特(达美康),80,1-4,1-2,格列吡嗪(迪沙片、美比达),2.5,5,1-6,1-2,格列吡嗪缓释片(瑞易宁),5,1-3,1,格列喹酮(糖适平),30,1-6,1-2,格列美脲(亚莫利),2.0,1-4,1-2,药用原理:抑制营养物质在肠道吸收(达到降糖目的) 副作用: 1、易消瘦 2、消化道反应:如口内有金属味,口干,腹部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腹胀。 3、乳酸性中毒及酮尿:大剂量治疗时尿中常出现酮体及乳酸性中毒,尤其在老年或有心肝肺疾病,贫血,肾功能不良者容易发生。 肠胃道疾病者慎用,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双胍类:,瑞格列奈(诺和龙),0.512,1-2,2-3,是可延续糖尿病人生命的最有效药物,胰岛素功能严重损害的重度糖尿病人,不宜使用长效胰岛素。,胰岛素:,药用原理:它使细胞去极化,打开钙通道,使钙的流入增加。此过程诱导细胞分泌胰岛素。,副作用:低血糖;视觉异常;胃肠道反应;肝功酶指标升高,多数病例为轻度和暂时性;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发红、荨麻疹。,药用原理:抑制消化酶( 葡萄糖苷酶)的生成,致使食物不能有效分解成葡萄糖。降低餐后血糖,减肥。 副作用: 1、消化道副作用多见,有胃胀,腹泻,腹部痉挛性疼痛,顽固性便秘。 2、少见副作用有头痛,头晕,眩晕,乏力,皮肤瘙痒,转氨酶升高,缺铁性贫血等。 注意:1、该药物配磺脲类药物服用后产生的低血糖,必须 服用葡萄糖才能缓解。2、每天阿卡波糖150mg和每天300mg的降糖效果没明显差别。,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噻唑烷二酮类 目前临床验证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后果已经完全掌握,现有的医学报道: (1)引起钙流失,易致骨质疏松。 (2)引起冠心病。 (3)引起眼科疾病。 (4)致膀胱癌,罗格列酮(文迪雅),4,1-4,1-2,吡格列酮(艾汀),15,1-4,1-2,胰岛素最佳治疗,基础 + 餐时的治疗模式,胰岛素种类,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目前常用的人胰岛素制剂,基础 中效人胰岛素:例如诺和灵 N 长效胰岛素P:来得时、长秀霖餐时短效人胰岛素:例如诺和灵R、优必乐R、甘舒霖预混制剂 例如诺和灵30R、50 R、优必林70/30、 甘舒霖30R,胰岛素类似物的分类,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双相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30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胰岛素的起始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时就需要胰岛素治疗,而且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药物联合治疗的基础上仍未达标者,即可开始加入胰岛素的联合治疗一般经过最大剂量口服降糖药治疗后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仍大于7.0%时,就应该开始启动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可以保留仅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时,不必停用胰岛素促分泌剂,对新诊断的与1型糖尿病鉴别困难的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把胰岛素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在糖尿病病程中(包括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下降时,应该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积极作用,矫正胰岛素不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内源性胰岛素分泌抑制夜间过高的肝脏葡萄糖输出降低葡萄糖对B-细胞的毒性作用,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中基础胰岛素的使用,基础胰岛素包括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是口服药物失效时+胰岛素治疗的首选用药使用方法:继续治疗,联合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睡前注射起始剂量为0.2 单位/公斤体重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通常每3-4天调整一次,根据血糖的水平每次调整1-4个单位直至空腹血糖达标如白天血糖不达标,可改为每天多次注射,理想的基础胰岛素,矩形作用谱,平稳,无峰值;长效,每日注射一次可提供24小时基础胰岛素;作用重复性好;药效学与胰岛素泵的基础胰岛素补充相似。,不同胰岛素的药效动力学,时间(小时),特慢效胰岛素锌悬液,4.03.02.01.00,24201612840,0 4 8 12 16 20 24,mg/kg/min,mmol/kg/min,NPH,胰岛素皮下注射,Lepore M et al. Diabetes. 2000;49:2142-2148.,1型糖尿病n20,甘精胰岛素,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预混胰岛素的使用,使用对象:在饮食、运动和口服降糖药治疗的基础上,HbA1c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直接使用预混胰岛素作为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但胰岛素促泌剂应停用1型糖尿病在蜜月期阶段,可以短期使用预混胰岛素2-3次/天注射使用方法:起始的胰岛素剂量一般为0.4-0.6 U/kg体重/日,按1:1的比例分配到早餐前和晚餐前根据空腹血糖,早餐后血糖和晚餐前后血糖分别调整早餐前和晚餐前的胰岛素用量,每3-5天调整一次,每次调整的剂量为1-4单位,直到血糖达标,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血糖值 3.9mmol/L临床表现与血糖水平以及血糖的下降速度有关血糖值低至2.83.9mmol/L一定会产生如下症状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心悸、焦虑、出汗、饥饿感、皮肤感觉异常等 )中枢神经症状 ( 如神志改变、认知障碍、抽搐和昏迷 )老年患者发生可表现为行为异常或其他非典型症状,低血糖,2 型糖尿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