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观刈麦导学案.doc_第1页
观沧海观刈麦导学案.doc_第2页
观沧海观刈麦导学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观沧海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预习+展示 学案编号:编制人:李国清 审核人:吴金燕 使用时间: 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等级: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诗中内容,体会诗人情感;2、品味伟大的胸襟与抱负,学会重点语句的赏析;3、熟练而有感情地诵读全诗,并在此基础上背诵默写全诗。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二、课前检测1、诗歌按句数分为律诗和绝句,其中八句为 ,四句为 律诗四联分别为 、 、 、 2、背诵一首描写春天的诗句。三、知识超市:【作者简介】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写作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古诗翻译】向东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波涛汹涌的大海。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四、导学过程:(一)朗诵诗文。1诗文诵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句子停顿,注意重点字的书写。 2班内朗读展示。(二)结合“知识超市”,理解诗歌内容:1、解释诗中重点字的含义。 临: 澹澹: 竦峙 : 萧瑟: 星汉: 咏: 2、诗中作者写景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你能分出来吗?动景: 静景: 虚写: 实写: 3、全诗围绕一个 字,表现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三)走进诗中,品析诗句:(你能说出赏析句子的答题思路吗? )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2)赏析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妙处。 (四)咬文嚼字: 体会诗中“若”字的好在了哪里? (五)背诵默写: 五、达标测评:(5-7分钟完成后,对子组互判,用红笔修改,共6分)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 , 。2、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句子是 , 。3、写大风大浪的句子是 , 。4、表现诗人博大胸襟和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 ; , 。六、学习反思:(我收获了什么?我质疑了吗?我积极参与了吗?) 课题:观刈麦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预习+展示 学案编号:编制人:李国清 审核人: 使用时间: 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等级:一、学习目标: 1. 理解文章大意,体会诗中感情。 2、通过比较了解劳动人民的矛盾心理,并探究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3、熟练而有感情地诵读全诗,并在此基础上背诵默写全诗。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二、知识链接: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三、知识超市:【内容简介】 这首诗是元和二年(807)作者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时写的,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 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宫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四、导学过程:(一)朗诵诗文。(请同学们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诗文,然后组长组织确定你组的朗读方式,做好朗读展示准备,以抽签的方式决定展示组。)1诗文诵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句子停顿。2班内朗读展示。(二)合作探究:1、这首诗的作者是 , 代著名的文学家。2、解释词语:刈: 岁晏: 秉: 3、(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一句从 描写收麦时天气的炎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从 描写天气的酷热和劳作的艰辛。 (2)诗中“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其”指代的是“贫妇人”还是正在劳动的农民?“听其相顾言, 闻者为悲伤”中的“其”指代的是什么? 4、“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中“少”、“倍”两字怎样理解? 5、“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中“愧”、“不能忘”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对比的手法是这首诗的重要艺术特色,这首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其作用是什么?答: (三)题组训练:赏析句子:(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五、达标测评:(5-7分钟完成后,对子组互判,用红笔修改,共6分)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