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册《长亭送别》教学设计.doc_第1页
高二语文下册《长亭送别》教学设计.doc_第2页
高二语文下册《长亭送别》教学设计.doc_第3页
高二语文下册《长亭送别》教学设计.doc_第4页
高二语文下册《长亭送别》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下册长亭送别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下册长亭送别教学设计教学设想: 长亭送别是苏教版语文必修五“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执子之手”板块的一篇课文,选自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这个专题重在引导学生感受博大而又纷繁的心灵世界,拥有真挚、丰富、高尚的感情。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通过戏剧冲突引导学生了解戏剧人物,进行情感体验和情感思辨。因本文曲词优美,有“花间美人”之誉,徐复祚在曲论亦称道其“字字当行,言言本色,可谓南北之冠”,所以在教学中也注意引导学生欣赏典雅优美的戏剧语言和个性化曲白,以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认知和审美享受。教学目标:1. 通过对比分析把握戏剧冲突和矛盾焦点;2. 学会欣赏优美的曲词,并以此了解戏剧人物内心的丰富情感;3. 辩证思考主人公身上所表现的爱情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主动欣赏、探究曲词,并从中把握戏剧冲突和人物情感。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及内容:课前预习:1. 细读课文及注释,了解元杂剧的基本知识;2. 选择一首最喜欢的曲词,背诵并鉴赏,写成四五十字的鉴赏文字;3. 搜集学生问题并整理。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实甫的西厢记,它讲述的是相国千金小姐崔莺莺与穷书生张君瑞的爱情故事。很多人喜欢西厢记,有的是因为它曲词优美,有的是因为它的思想价值,还有的是因为它有崔莺莺这样勇敢痴情的女性。在红楼梦第23回中,就留下了“宝黛共读西厢”的美妙画面。二、“总借俊眼传出来”,走进戏剧冲突出示两段材料:材料1:宝玉一回头,却是黛玉来了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了,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妹妹,要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人。真是好文章!你要看了,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过去。黛玉把花具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不顿饭时,已看了好几出了。但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一面看了,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红楼梦第23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1. 问:宝黛眼中的崔莺莺?明确:宝黛对西厢记都很喜欢,对主动追求自己情感归宿的崔莺莺应该也很欣赏。材料2:贾母笑道:“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红楼梦第54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2. 问:贾母眼中的“佳人”(崔莺莺)?明确:如若主动追求爱情,则佳人“算不得是佳人”,全盘否定。通过宝黛之眼和贾母之眼,可以得出结论:不同的人由于立场、身份、地位、学识、阅历的不同,对人、事的看法不同,就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封建家长和青春儿女之间的矛盾。在婚姻上具体表现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和追求自由恋爱、相信一见钟情之间的矛盾。3. 戏剧讲究冲突,要有矛盾的对立激化,在“长亭送别”这折戏中冲突双方是谁?冲突的焦点是什么?找出夫人这一角色的言行,并归纳如下: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小姐把盏者! 红娘把盏者!辆起车儿,俺先回去,小姐随后和红娘来。指出夫人的形象特点:严守礼教,重视功名,讲究门当户对。找出莺莺与之相对的言行,归纳如下:【幺篇】:“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朝天子】:“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科白:“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读者眼中的崔莺莺的形象特点:轻视功名富贵,珍视爱情。总结:长亭送别中戏剧矛盾的焦点:对科举功名的态度。夫人对功名的坚持,使送别势在必行,而莺莺“视功名如浮云”,使送别充满离愁别绪。二、“绚烂之极归平淡”,走进最美曲词出示材料: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一切众生,最苦离别,最难离别,最重离别,最恨离别。(金圣叹)短短的一折“长亭送别”让我们走进了崔莺莺的心灵世界,真可谓好戏连台,好曲连篇。课前将19支曲词按场景作了分类,分别是:(送别途中):【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饯别长亭):【脱布衫】【小梁州】【幺篇】【上小楼】【幺篇】【满庭芳】【快活三】【朝天子】(临别嘱咐):【四边静】【耍孩儿】【五煞】【四煞】【三煞】【二煞】(惜别目送):【一煞】【收尾】课前学案要求同学们背诵并欣赏“最美曲词”,选择学生的鉴赏文字朗读并展示,并就曲词中表现的情感进行点评。指出曲词欣赏之法:提取意象、把握手法、体会情感、融入感受提醒:运用多种手法形象地表现人物心理。融古曲诗词与民间口语为一体。老师展示:背诵一煞并欣赏小结:最美曲词让我们看到了最美情感,看到了莺莺的忧愁、埋怨、不安、痛苦、失落和无奈,看到了这些情感的背后,是莺莺对张生的爱和依恋。三、“金风玉露一相逢”,对比透视爱情观对立的矛盾,优美的曲词,让我们走进了崔莺莺的心灵世界,也懂得了她的爱情观。1. 莺莺与夫人对比 夫人:门第高于爱情2. 莺莺与张生对比 张生:爱情与功名,两者不可抛。学生上黑板补全张生最后两句下场诗。“泪随流水急(干),愁逐野云飞(去)”学生问题:莺莺为什么不能潇潇洒洒说“拜拜”?出示材料二则:材料1:诗经卫风氓: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性的感情依附性较强材料2:唐代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生命中有太多的可能性和不可预料性,生活中有太多的不能承受之重明确:崔莺莺冲破封建门第,轻视功名,追求爱情。虽然感情仍是压抑的、含蓄的,但在当时的时代已经显得大胆而叛逆,因而具有很强的进步意义,透露出个性解放的微光,体现不朽的价值。3. 探究:莺莺与现代人对比出示材料二则:舒婷双桅船:(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扎西拉姆多多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四、作业1. 背诵曲词 2. 探究莺莺与现代人爱情观的不同,写成200字左右小论文,组内交流。五、结束语:仓央嘉措诗云:第一不见最好 免得神魂颠倒 第二不熟最好 免得相思萦绕。然而人生到处是相见,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