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学案).doc_第1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学案).doc_第2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学案).doc_第3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学案).doc_第4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学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学案)【学习要点】初步掌握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方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一、真题引路: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里万里江山。(1) 这首词上片的第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2) 古人评词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说。你认为这首词的景与情的感情基调一致吗? 请依据词意鉴赏。二、考点诠释:对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是高考命题涉及最多的。因诗歌表达的意境和形象,大都与其所运用的表达技巧有关。三、知识充电:表达技巧的内容繁而杂,这节课我们用分类举例的方法进行,我们将表达技巧分为三类:常见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一) 常见修辞手法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1、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叠题乌江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秋思 (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县咏怀五百字 ( )辨别修辞手法是第一步,重要的是要了解作者借助这些修辞手法抒发什么感情,达到什么目的。下面我们来看看两首诗,看看他们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春雪 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从哪些词语可看出?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二)表达方式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表达方式有哪些?1、概述四种表达方式 记叙,就是记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议论,就是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抒情,就是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等主观感情。2、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方式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王昌龄闺怨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 )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 ) 注:描写有正面侧面、动静、虚实、细节等,我们看看下面的诗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 (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 约客 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 )抒情也可进行分类,可分为 和 ,其中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属于 ; 又分为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我们再来看看下面几句诗,看看他们属于哪种抒情方式?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处处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画菊 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郑思肖是宋末诗人,有浓厚的民族意识。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示自己 。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 ,宁死 的决心。比较刚才四首诗说说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有何区别?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 的一些特性, ,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 ,而不是某种物品。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3、表达方式综合练习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提问:这首诗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墨梅 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提问:诗歌刻画了梅花的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象征、抑扬、照应、对比)1、判断下列诗句中的主要表现手法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运用 ,其实是以廉颇自比,抒发自己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 )这是一种 ,在广阔辽远的空间,充满浓密深沉的烟霭,离愁就象这些烟霭一样,可见离愁之深。 鸟鸣涧 王维 人 闲 桂 花 落,夜 静 春 山 空 月 出 惊 山 鸟,时 鸣 春 涧 中。 ( )2、其他表现手法综合练习闺怨 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开头写少妇“不知愁”,后面却又说她“悔”,这是采用了_的写法,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_ _ _ 。四、总结并进行综合练习:大致说来,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以下几个方面,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主要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双关、排比、设问、反问等)*其他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象征、抑扬、照应、对比等)仅仅掌握表达技巧是不行的,在具体的诗歌鉴赏中,我们还必须和具体的诗歌形象、语言和诗歌内容结合起来。下面做一些综合练习。陶者 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提问: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谢亭送别 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提问:1、水急流虽然是写景,但与送别情景密切相关,呼应了上句中的 “ ”,也开启了下句中的“ ”。 2、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表现手法和作用有何不同?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这首词运用的表达方式有: 修辞手法有: 表现手法有: 五、能力迁移题(备用题)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联系注释,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