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诗歌鉴赏习题.doc_第1页
八下语诗歌鉴赏习题.doc_第2页
八下语诗歌鉴赏习题.doc_第3页
八下语诗歌鉴赏习题.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阅读诗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回答问题1、李白,字,号,是我国朝著名的诗人,文学史上誉为“”。2、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送别诗。写送别情景的诗句是,。3、在南朝宋代诗人中,“大谢”指,“小谢”指。4、“建安骨”又称,指东汉末年建安时代以、三父子为首的作家群的诗文风格。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两句蕴含了作者对时光飞逝,功业难成的精神苦闷,也饱含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B、三、四两句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图画,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C、五、六两句,上句赞美李云的风格刚健,下句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D、最后两句写作者在精神上遭受重压之后,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显示出逃避现实的消极色彩。6、简要谈谈你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句的理解和看法。答案:1.太白青莲居士唐浪漫主义诗仙;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3、谢灵运谢眺;4、建安风骨曹操曹丕曹植刚健清新;5、D6、表明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从而寄情山水,超脱尘世的豁达胸襟,但也表现了作者逃避现实的消极悲观的思想。7对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李白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李白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诗中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此诗开头两句展示了这首诗的基调,但并没延续着写烦说忧,而是展现出另一番天地。其中三、四句写春季天高气爽,万里长风中雁群高飞,面对着这样开阔的景致,可以在高楼上把盏痛饮。、结尾两句说在这个社会里理想不能实现,诗人将解除烦忧、获取自由的希望寄托在明朝,这虽是一个渺茫的幻想,但表现了他那不甘沉沦的、豁达乐观的精神。、此诗开头两句用散文句法表达内心浓重的烦忧,诗的中间部分起伏跌宕,开阖变化,充分体现了诗人内心有无法解开的烦忧之结。(三)阅读诗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回答问题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核心是一个字:_。将开头两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答:_.开头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_.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答:_诗的最后两句表现出了诗人消极的态度,对此,你如何认识?答:_答案:愁“昨日”那些时日弃我而去,不能挽留;现在的时日扰乱着我的心,使我有许多烦忧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示例一:逸兴、壮思本来很不容易说清,而诗人用“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一比喻很形象,很具体,使人容易理解。示例二:诗人用“抽刀断水”比喻“举杯销愁”,使人更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内心更加忧愁苦闷的心情。李白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样做不免有些消极,但是他这样做也是在表示对恶势力的不屈服,表示与现实社会的决绝。酒(其五)陶渊明(一)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回答下列问题:1、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写一个“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志趣2、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3、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5、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6、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二)赏析“心远地自偏”所谓心静,境自静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诗人用平淡的话道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三)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句写出了作者田园生活中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望见了郁郁郁葱葱的庐山,就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自由平静的美好结局采菊而见山,闲适而随意,“境与意合”,人与山谐(四)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是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的乐趣行路难(其一)李白1、赏析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并答题诗中表现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和感情激荡变化的四个动作是:停投拔顾作者唱出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展望的两句诗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3、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4、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5、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不是写实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6、联系全诗,解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这两句诗是全诗的高潮,长风、破浪、直挂、济沧海,这些词一气贯下,尽扫前面茫然苦闷带来的沉郁之气,将诗情推向一个境界开阔的顶点在此,我们听到诗人充满信心和展望的强音:尽管前路阻碍重重,但总有一天,可以乘风破浪,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诗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倔强的相性和执著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后人常以这两句诗自勉或鼓励他人执著追求理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1、第一节中写暴风对茅屋肆虐的几个动词是:卷飞渡洒挂罥飘转2、仔细品读该诗,用简练的语言说说杜甫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表现了杜甫一种饱览民生饥苦、体察人间冷暖的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3、发散性思考:对“归来倚杖自叹息”这句话,你认为诗人叹息什么?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4、文中有“自经丧乱少睡眠”,这里的“丧乱”是指历史上的什么事件?还学过哪首诗歌也是反映这个事件的?安史之乱杜甫的石壕吏5、“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意思是遭乱以来,忧时念国,本来就经常失眠,置此秋夜漫长,床上沾湿,更难度过这宵6、“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深刻含义是此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了诗人人格的伟大与高尚。7、“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的兼爱天下、悲天悯人的博大胸襟和纯真心灵思想。8、赏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三句诗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其中的“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安如山”等词,声音洪亮,节奏铿锵,境界开阔,恰当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在这狂风暴雨袭击的秋夜,诗人不仅仅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他发出的是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疾呼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千百年来一直激荡着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1、赏析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并答题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边塞风光奇美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互文写出边塞奇寒的诗句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达了作者因朋友返京而无限惆怅的思想感情承上启下,酝酿送别气氛的句子是: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意境深远,书写悠悠情思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一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3、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之“卷”、“折”、“即”字“卷”字写出了北风怒吼奔驰的巨大气势“折”字写出了北风摧枯拉朽,狂暴肆虐的情态;“即”字神情毕肖地写出了诗人见到如此情景时的惊异心情可诗人一时不能认同这“胡天八月”的气势,竟然以为这雪花漫天,银装素裹的世界,是春回大地、满树梨花的天下4、“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观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5、为什么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咏雪的千古名句诗人以春花喻冬雪忽然觉得自己好象已置身于大好春光之中,那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竟吹开了这千树万树的梨花,一个“忽”字,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比喻辞格的运用,既清新而贴切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评析:后两句用比喻,表示自己虽然已成“落红”甚至“化为春泥”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并不因此减退,今后仍将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尽自己的责任境界高远,比喻精妙1、赏析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并答题直抒作者心境的一个短语是:浩荡离愁诗中表达作者心志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3、全诗共四句,写诗人离别的忧伤,回归的愉悦,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三种心境4、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虽打算辞官家居,但并非弃绝尘缘,“我”还想为社会尽点责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正如那飘落的花朵,融入春泥后,更能护育新花“落红”实际上是诗人自况诗人以含蓄隽永的笔调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眷恋深情后来泛指那些甘为事业培育人才的志士。7、读无题(李商隐),完成12题。(1)选出赏读有误的一项: ()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D、末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2)谈谈你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名句古今传诵原因的理解。答案:1、D 2、这里的“丝”与思念的“思”谐音,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传诵。8、阅读李商隐的无题,回答问题。(1)“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属双关语,暗指。(2)试分析一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答案:1、思对情人的思念2、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所爱得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对偶、比喻、双关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3、用以歌颂奉献精神。9、阅读无题,回答1-6题。(1)作者是唐代李商隐。(2)本诗从描写的内容看,应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3)选择有误的一个是( C )A、首联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第一个“难”指困难,第二个“难”指难受,“东风无力百花残”渲染了当时别离的气氛,情景交融,东风指春风,字使有凄楚的感觉。B、颔联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所爱的人致死不渝的深情。C、颈联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尾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形。D、全诗把别后相思写的缠绵悱恻,诗人对爱情执着追求令人动容。(4)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答:春蚕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时才停止流泪,这里的“丝”与“思”谐音,蚕丝和蜡泪象征爱情;而“死”啊“泪”的,则暗示着爱情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以象征手法描写致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现在多指教师为学生呕心沥血,乐于奉献,因而古今传诵。(5)第一句重复用“难”字,并被大家认为用得巧妙,谈谈你的看法。答:“相见时难别亦难”说明两个有情人难得相见一回。第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难受,两个“难”字,凸显两人情深意重。(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的警句,此句运用了双关语,“丝方尽”隐喻思方尽 ,“泪始干”隐喻相思之泪,后被大家比喻为无私奉献的象征,和你的亲人联系起来,你认为谁最有资格享用?答:母亲。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无怨无悔,尽心尽力,只有奉献不求索取10、选出对李商隐无题赏读有误的一项:(B)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问。11、选出对李商隐无题赏读有误的一项:(D)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D、末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12、阅读无题,回答1-3题。(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_(2)默写颔联并作简要赏析:_,_。(3)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因相思而痛苦的诗句:_,答案:1、这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表现诗人与相爱的人分别时难舍难分,分别后心中充满不尽的相思之情。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丝”字与“思”谐音;现常用来赞美具有奉献精神的人。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5按提示默写诗句。(l)重点写思念之深的两句:,。(2)重点写思念之苦的两句:,。6如果把此诗当爱情诗来读,那么,“蓬山”在诗中喻指什么?答:答案:1思对情人的思念2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对偶、比喻、双关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3用以歌颂奉献精神4B5略6指对方所居之所,含有可望而不可即的意思。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这手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2、诗中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诗题中含有唐朝另一位诗人的字,他字,这位诗人叫。4、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示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5、本诗即表达了自己被贬谪的和,也表现了和。6、点明贬谪地之远,说明被贬谪时间之长。7、诗中广为流传的名句是“,。”这两句的原意是。现在人们赋予它的新意是。二、赤壁1、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而发。“二乔”在诗中指代。2、全诗借物咏叹,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旨在表明什么?3、这首诗按体裁划分属于,押韵的字有。4、说说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理解。三、过零丁洋1、首联写出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和。2、诗人以“风飘絮”比喻,以“雨打萍”比喻。3、颈联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4、全诗熔和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5、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6、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留取丹心”的英雄人物?(请写出2-3个)7、“汗青”为什么不能误写成“汗清”、“汉青”?请你加以解释。四、水调歌头1、词前的小序有何作用?2、全词以问句开篇,上片问,下片问,归根到底是在抒发对的感慨。3、请分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思想感情。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化用李白的把酒问月中的诗句“,。”5、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6、你还知道哪些与月亮、月光有关的诗句?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着什么意义?7、苏轼是宋代豪放派词人,你认为这首词哪里体现了词人豪放洒脱的风格?(结合具体词句从意境、思想感情、语言等方面来说)五、山坡羊潼关怀古1、以动写静的句子是“”。2、这首元曲的主旨句是“。”3、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两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4、本曲凭吊潼关古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万口皆赞的千古名句,揭示了怎样的历史规律六、饮酒(其五)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此”是指作者的生活,“真意”是指。2、诗中的“心远”一词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有何作用?3、这首诗在艺术上情、景、理三者浑然交融,就这个特点作简要的分析。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为“望”、“看”好不好?为什么?七、行路难(其一)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中动词的使用很有特色,请加以分析。2、“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什么?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了哪两个人的典故?有何作用?4、“行路难”作者实际上慨叹的是什么?5、联系全诗,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6、你还能再写出两联借“垂钓”书法思想感情的古诗句吗?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诗的第一章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描绘?2、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个人遭遇?请你谈谈理由。3、就主题而言,读了这首诗后,我们会自然地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句?请举出一二例(古今均可)。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以“互文”手法写边地奇寒的诗句是“,。”2、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3、请描绘“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一画面,并说一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十、己亥杂诗1、诗中用“”写“离愁”,用“”烘托“离愁”,又用“”对“离愁”加以映衬,道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2、这首诗写了作者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也有,更有。3、请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参考答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参考答案:1、低沉愤懑高昂乐观2、诗中运用向秀作思旧赋的典故隐含作者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运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暗示自己被贬时间长久,并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生疏、怅惘之情。3、乐天白居易4、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副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规律。5、无限辛酸愤懑不平;坚定意志乐观精神6、巴山楚水二十三年7、略(可参考4)】【赤壁参考答案:1、沉沙之铁戟东吴2、不以成败论英雄抒发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旨在表明周瑜打败了曹操,只不过是侥幸成功罢了。3、七言绝句销、朝、乔4、这两句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会重写。蕴含了“偶然的机遇会对历史变迁产生重大影响”的道理。】【过零丁洋参考答案:1、步入仕途起兵抗元2、祖国山河破碎,民不安生,像风中吹散的飘絮,散乱不堪自己的一生也像被雨水打击的浮萍一样动荡不安。3、形式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4、叙事抒情言志5、自古以来每个人都会死去,我愿将一颗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此句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是人的民族气节。6、7、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参考答案:1、作本词的线索,并点明词的主旨“兼怀子由”2、天月人3、希望人人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美好的祝愿4、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5、人的悲欢离合正如月的阴晴圆缺一样,这是自然规律。表明作者的旷达胸襟,是蕴含一定哲理的千古名句。6、通常蕴含着思念之情7、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作者在中秋之夜大醉后,举杯问月:这样的中秋明月何时才有?起笔突兀,气势非凡,显示了作者豪放的性格和非凡的气魄。】【山坡羊潼关怀古参考答案:1、峰峦如聚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3、“聚”既写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