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代史一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根本原因:14世纪以来,意大利工商业城市兴起,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背景 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在思想领域冲破教会束缚,追求财富与人生享受文化基础:意大利保留更多的古罗马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直接原因:14世纪中叶,黑死病在意大利的蔓延促使人们反省时间:1417世纪兴起 实质:早期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反教会、反封建斗争和思想解放 核心:人文主义 主要成就代表作 品内容或特点地 位薄伽丘十日谈享有“人曲”美称人文主义,抨击教会,歌颂现实,提倡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前三杰: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开创现实主义艺术的新时代将解剖法、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于绘画;用写实的绘画揭示人性善恶。恩格斯称赞: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米开朗琪罗大卫、摩西专注人体,以精湛的技巧雕刻出令人震撼的英雄主义气概与达芬奇、拉斐尔并列文艺复兴后三杰拉斐尔西斯廷圣母笔下的圣母温柔美丽,洋溢着母性慈爱的光辉画圣。古典美术精神的典范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历史剧刻画出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人文主义,提升人性高尚尊严代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水平,对现实主义文学影响大文艺复兴是西方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它摧毁了教会的精神独裁意义 创造出大批精湛的艺术品和文学杰作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运动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2宗教改革天主教会在中世纪的西欧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贪婪腐败,阻碍了社会进步背景 14、15世纪,欧洲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产生并得到发展文艺复兴的推动,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四分五裂的德国是受教皇压榨最深的地区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及思想改革运动。德意志马丁路德的改革揭开序幕: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因信称义”:每个人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否定天主教会和教皇作用思想 圣经是信仰惟一根据否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教权简化天主教复杂的圣礼,主张神甫可以娶妻马丁路德确立了路德宗,严重冲击了罗马教廷的神权统治意义 为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马丁路德的教派和加尔文教、英国国教,形成了基督教三大新教教派日内瓦加尔文改革背景: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1536年发表基督教原理;1541年领导日内瓦改革认为圣经的权威至高无上,主张信仰得救,即先定论内容 主张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规定神职人员由信徒选举产生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过简朴生活,认为教会应该监督国家、社会、家庭把日内瓦改造成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影响 加尔文宗教改革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影响极大;加尔文宗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严格控制市民生活,积极迫害“异端”(塞尔维特)英国亨利八世改革背景:与罗马教皇决裂,建立起附属于王权和政府的民族教会导火线:是亨利八世的离婚案 1534年议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英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有处理教会事务的一切权利,教皇无权干涉英国的教会事务内容 保留天主教的基本教义和仪式;解散修道院,没收修道院的土地和财产,勒令男女修士还俗伊丽莎白一世重申至尊法案,要求所有神职人员必须效忠国王;通过三十九条信纲,把圣经定为信仰的唯一标准。特点: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发动的,保留了较多天主教的成分 积极: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极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历史作用 义发展扫清了障碍,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消极:宗教迫害和纷争愈演愈烈,彻底实现宗教宽容任重道远3启蒙运动经济: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背景 政治:欧洲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思想:人文主义精神得到弘扬科技: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性质:1718世纪,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权、特权、王权)思想解放运动背景:17世纪的荷兰是欧洲最自由的地方,但并不民主,是富人特权阶级掌权斯宾诺莎 时间(16321677年)思想 强调思想自由和遵守国家法令的重要性(思想自由,行动守法)反对君主制,认为只有民主政体才能保证思想言论自由(民主政体最优论)背景: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统治建立 著作:1689年政府论洛 克 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天赋人权”学说:自由权、生命权、财产权思想 强调自由和法律不可分,只有实行法治,人民才能充分享有自由提出分权的政治原则 意义:对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革命以及西方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16891755年)法国启蒙思想家, 代表作论法的精神思想 孟德斯鸠 主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立法、行政、司法制约平衡,维系国家统一影响: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16941778年),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 主张: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和封建统治者的腐败;自由与平等;开明君主制 影响: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巨大影响,“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17121778年)法国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代表作社会契约论卢梭 主张:阐述天赋人权学说;提出人民主权口号;人类不平等起源于私有制;推翻暴君创立民主共和国影响: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17241804年)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 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康德 主张: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提出尊重他人的原则影响:他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丰富发展人文主义精神(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三权分立等)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新的高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意义 王国”、 构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课后精练】 1(2011年安徽)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2(2010年上海)一位哲人说过:“这(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下列人物中属于这个时代的巨人有但丁 马丁路德 米开朗琪罗 达芬奇 伏尔泰A B C D3(2011年福建)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拜伦的唐璜A B C D4(2009年北京)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A反对宗教神学,强调三权分立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5(2012年重庆)伊拉斯谟借“愚人”之口说道:“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根据这句话,伊拉斯谟本意是要A抨击愚昧 B倡导平等 C讽刺贪淫 D推崇人性6(2011年上海)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妒”,这一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A开展世俗教育 B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 C自由探讨真理 D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7(2012年广东)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慰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致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有必要C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来源:学+科+网Z+X+X+K D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8(2010年上海)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右图)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其特征是A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C教皇和君主各执权柄、互不干涉D教皇和君主相互依存、相互利用9(2011年安徽)奥利维尔克里斯汀说:“法国的宗教改革迈出了犹豫不决的步子。这时,对福音的向往、路德教的影响、激进派的诱惑等都交错在一起。”与之相关的正确史实是A法国由镇压胡格诺派最终转为宗教宽容 B法国因笃信上帝在新旧教之间摇摆不定C法王因尊重教皇权威而不愿改革天主教 D胡格诺战争后新教在法国占据主导地位10(2009年广东)对美国人设计政府结构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A康德 B伏尔泰 C卢梭 D孟德斯鸠11(2011年江苏)“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卢梭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康德12(2011年天津)“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康德13(2009年海南)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的学说”的提出者是A孟德斯鸠 B狄德罗 C洛克 D伏尔泰14(2011年四川)狄德罗百科全书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此言体现的主张有个人自由 权利平等 联邦共和 主权在民A B C D15(2010年上海)“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以上省略的内容应是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 D空想社会主义16(2009年江苏)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 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17(2012年江苏)“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材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A彼特拉克 B莎士比亚 C马丁路德 D伏尔泰18(2010年天津)“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 A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 B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 C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 D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 19(2010年海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有可能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体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们热切地从各个层面来审视宗教信仰。虽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击,抨击者本身却潜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实,18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和非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观中的一种。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 摘编自彼得赖尔等编启蒙运动百科全书(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家和18世纪的启蒙学者怎样对待宗教问题。(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在打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思想禁锢上所起的作用。20(2011年海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既然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这即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材料二 “人民主权的原则是无可争议的”,但“主权只是一个有限的和相对的存在”。 “如果你确信人民主权不受限制,你就等于随意创造并向人类社会抛出了一个本身过度强大的权力,不管它落到什么人手里,它必定构成一项罪恶。”18世纪英国政治理论家伯克说:“我相信,如果卢梭还活着,在他短暂的神志清明时刻,一旦看到他的思想引起那么疯狂的实践后果(指法国大革命中的“雅各宾派专政”),他一定会吓昏过去。” 摘自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人民主权思想的主要内容。(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法国大革命的史实,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评价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8分)答案1C 2A 3A 4C 5D 6B 7D 8D 9A 10D 11A 12D 13A 14B 15C 16B 17D 18A19(1)文艺复兴时期:反对神学对人的束缚,利用基督教;将古典思想与基督教相结合;以宗教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启蒙学者:以理性的、历史的态度审视和探讨宗教神学问题;批判宗教对人性、自由的束缚;要求宗教宽容。 (2)文艺复兴:确立人的尊严、人的价值,要求人的解放;抨击教会腐败,冲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愚昧思想束缚; 宗教改革:否定教皇权威,破除神权统治; 启蒙运动:弘扬理性精神,推动思想解放,更彻底地摆脱思想束缚。20(1)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人民;人民主权至高无上,不可分割、转让与代表;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个人服从公共意志。(4分)(2)理论上:否定了君权神授和君主主权理论;启蒙了民主平等思想。“人民主权”概念具有模糊性和抽象性,有时可能导致对个人自由权利的侵犯;在近现代,直接民主不具有全面实施的可行性。(5分)实践上: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思想来源,但雅各宾派专政过激的一面也与之有密切关系。(3分)二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 经济根源:15世纪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原因 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等贵金属的狂热追求 商业危机:奥斯曼帝国阻断东西方商路,西欧贵族和商人渴望另辟商路宗教原因:传播基督教的需要,不惜武力进行“圣战”条件 客观:西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造船、航海技术的提高 主观:西、葡依仗武力、强化王权;优越的地理位置(西、葡欧洲西南、大西洋沿岸) 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好望角经过 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到达印度,开通东西方之间最短海上航路 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发现美洲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人类史是第一次) 欧洲为中心,世界各大洲之间建立了直接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世界市场 意义 欧洲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 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贡献,给亚非拉广大人民带来灾难 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2荷兰、英国等国殖民扩张 17世纪上半叶是头号海上贸易强国,“海上马车夫” 贸易 特点: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在国际竞争荷兰 范围:西北欧海域;亚洲远洋贸易和西方新大陆的贸易非洲:好望角 范围 美洲:新阿姆斯特丹(美国纽约市)为中心的新荷兰(纽约州) 亚洲:印尼摩鹿加群岛和爪哇、中国台湾、日本 16世纪对西班牙船只进行海盗式劫掠,“海盗国家”1588年打败“无敌舰队” 17世纪实力增强,开始夺取贸易优势和抢占殖民地,先后打败荷兰、法国英国 18世纪确立海上霸主,建立包括北美、加勒比岛屿、印度和大洋州等地殖民帝国 成立殖民公司进行商业活动和掠夺 黑奴贸易(三角贸易),促进了欧洲,尤其是英国制造业的发展 3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社会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提前 保护私人产权,包括保护专利,鼓励创造发明 条件 通过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廉价雇佣劳动力 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殖民地提供大量原料牛顿力学的创立和普及,为机械发明准备了知识第一次工 英国 开始:1765年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序幕业革命 纺织业:阿克莱特的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等 经过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使用蒸汽时代 1807年美国富尔顿发明汽船 1814年英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完成: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扩展: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 影响 积极: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密切世界联系,传播先进生产技术和方式消极: 污染了环境,加剧了亚非拉的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前提条件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本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场所)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1866年西门子研制实用发电机(1831年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 电 力 19世纪70年代电动机发明19世纪80年代初英国先后建成水力和火力发电站电灯、电话、电车、电影放映机等发明电气时代 19世纪80年代戴姆莱和狄塞尔分别发明内燃机诞生 内燃机 研制了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内容 石油化学工业产生和发展德国李比希最早提出使用有机化肥第二次工 化 工 柏琴发现第一种人工合成染料业革命 雷佩发明合成橡胶、合成油漆及多种塑料瑞典诺贝尔发明炸药 钢 铁:多种新炼钢法,钢逐渐取代木材和熟铁,成为主要建材 工厂制度 工业革命前:工场手工业以发包形式,分散在家庭生产经济组织 工业革命后:工厂将工人和原料集中,机器,分工生产 大企业制度: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和资本集中,八大财团、四大财阀、二百家族等(垄断组织产生)影响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方式:国际贸易、资本输出、武力逼迫世界市场 15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开始出现形成 过程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形成【课后精练】1(2011年北京)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工业革命殖民掠夺 奴隶贸易A B C D2(2011年全国大纲卷)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3(2009年广东)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这意味着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D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传播基督教4(2009年江苏)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5(2011年海南)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 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6(2011年重庆)彼得盖伊在其著作中写道:“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改变了”。“这个时代疯狂地追求发明”。这种精神可能出现在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7(2011年海南)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 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 D工业革命8(2012年上海)受棉纺织厂管理改革的影响,曼彻斯特一家别针工场也对其生产模式进行改革,将原本由一名工人单独完成的制作工艺分成二十余道工序,致使别针的产量增长。类似的工艺改革普遍发生在A16世纪中叶 B17世纪中叶 C18世纪中叶 D19世纪中叶9(2012年安徽)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10(2012年上海)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A电力与蒸汽 B电力与钢铁 C蒸汽与煤炭 D煤炭与钢铁 11(2012年福建)1912 年4 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使用电灯照明 豪华客舱配备电视航线经过地中海 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A B C D12(2011年天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493年5月,为解决对外探险中国家之间的争执,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规定,以佛得角群岛之西约500公里的大西洋上划界(史称“教皇子午线”),线东新“发现”的土地属于一国,线西的归另一国。1494年,两国又签订了托得西拉斯条约,将这条线向西移动了约1300公里。-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涉及的两个国家及各自扩张方向,并概述两国扩张对世界产生的直接影响。(6分)13(2009年全国)根据材料和右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欧洲人在三角贸易中充当什么角色?三角贸易兴起的历史背景(2)分析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14(2009年宁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下面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般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1)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都包含着对逝者的价值评价,其依据有何不同?这种评价差异反映了价值判断的什么特点?(2)从这座奇特的纪念碑,说明文明遗址保护的文化意义。15(2010年山东)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问题二:发现与相遇。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答 案1D 2C 3A 4C 5C 6B 7D 8C 9A 10B 11B12方向:葡萄牙向“教皇子午线”以东:西班牙向“教皇子午线”以西。影响:在地理上将世界连成一片,促使世界由分散向整体发展。13(1)角色:商人;奴隶贩子:殖民者。 历史背景:航海技术发展,新航路开辟;海外殖民扩张,新大陆开发;扩展海外贸易的要求。(2)影响:导致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阻碍了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美洲出现黑人奴隶制,为新大陆开发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欧美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有利于欧美非三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和近代整体世界的形成。14(1)纪念碑正面的文字是对麦哲伦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对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纪念碑背面的文字是对拉普拉普的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反侵略斗争,对祖国做出了贡献。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求不同,价值判断也就不同,会对同一事物或行为做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判断;价值判断的相对性并不否定价值判断的客观性,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需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2)文化遗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文化遗址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遗址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遗址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文化遗址对于还原和客观评价历史具有史实证据的价值。15(1)观点:是偶然的。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观点:是必然的。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 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2)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三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有限的王权:13世纪大宪章颁布,英国逐渐确立有限君主制,王权受到议会限制背景 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成长:新航路开辟,海外贸易发展迅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形成倒行逆施的斯图亚特王朝:君权神授君主专制,国王与议会矛盾尖锐(税收)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1641年通过大抗议书,标志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642年8月查理一世挑起内战。克伦威尔“新模范军”到1648年底内战结束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5月议会正式宣布建立共和国。经过 克伦威尔为首的高级军官集团掌握政权,对内武力维护秩序,对外征服爱尔兰和苏格兰。1653年,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将来护国政体1658年克伦威尔死后,英国政局动荡。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倒行逆施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背景: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取得成功 标志: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确立 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内容 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金钱,皆为非法 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意义:用法律形式对议会主权至上原则的认定,英国从此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首相制度形成:18世纪国王逐渐退出内阁,内阁会议由财政大臣主持。主持会议的大臣渐渐获得“首相”的称号。1721年沃波尔第一任首相责任内阁制 内阁对议会负责制度: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即应辞职维多利亚女王让在议会选举中多数党组阁,该党领袖是理所当然的首相责任内阁制确立:19世纪中期 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土地贵族操纵议员选举背景 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1832年 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发展 内容:降低选民和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取消了一些衰败选区,给予新 议会 兴的工业城镇代表名额。改革 影响: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重要一步 背景:群众运动风起云涌。 1867年 内容: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影响:给政治民主化提供了更大的动力背景:英国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议会两党为了争取选票,竞相进行改革1884年 内容:1884年格莱斯顿提出方案,使农业工人获得了选举权影响:基本实现男性户主选举权。代议制民主在英国取得了长足进展1918年,妇女取得选举权;1928年妇女选举权的年龄资格降到21岁,与男性相同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议会中两党产生:辉格党和托利党光荣革命后,辉格党和托利党先后垄断英国政治舞台,均长达半个多世纪两党制演变 1832年议会改革后,托利党改为保守党,辉格党改为自由党,实行轮流执政20世纪初,两党的变化:自由党逐渐分化,工党兴起如今活跃在英国政治舞台上的两大主要党派是工党和保守党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前提: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根本:北美资本主义发展与英国殖民统治矛盾激化(原料市场、限制工业、禁止西移)原因 历史:北美殖民地享有不同程度自治权,有自由的传统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 直接:英国政府向殖民地征收各种赋税,殖民地人民反抗(无代表不纳税)独立 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战争 开始: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 独立: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过程 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法国、西班牙、荷兰支持美国胜利:1781年约克镇北美英军投降;邦联条例生效,美利坚合众国正式成立1783年英国承认北美独立正式独立1789年,华盛顿当选第一任总统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背景 根据邦联条例美利坚合众国成立,但邦联是松散的结构,不是统一的主权国家独立后社会动荡不安;华盛顿、麦迪逊等人的努力 确立了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国,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主权权力,联邦法律至上1787年 内容 确立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分别由总统、国会、最高法院掌握,互相制约宪法 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1787年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影响 美国成为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国,保证了美国长治久安,促进美国社会经济发展 没有规定基本人权,保留奴隶制1790年美国国会通过麦迪逊主持起草的10条宪法修正案权利 内容:规定人民基本人权不受侵犯,民众享有信仰自由、言论、出版、集会和结社等自由;法案 政教分离;限制中央政府权力,保护州权缺陷:确认了奴隶制的合法性1789年华盛顿当选第一任总统两党制 1828年民主党成立,主要代表南方种植园主, 1854年共和党成立,主要代表北方工业集团和西部农场主美国总统选举受到政党控制。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间:第3任美国总统(18011809年)杰斐逊 呼吁消除党派成见,主张保护少数人权力早期民 措施 废除限制民众言论自由的法令主改革 促使国会废除进口奴隶的贸易 时间:第7任总统 (1829年1837年),美国第一个平民总统杰克逊 措施 促使各州取消对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基本上实现了成年白人男子的普选权,享有选举权的公民扩大到40% 含义:美国独立后进行的领土扩张和移民跟进开发的运动,史称西进运动实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民主制度向西部扩展范围:从大西洋沿岸扩大到太平洋沿岸,向南扩大到墨西哥湾 1803年从法国购买路易斯安那西进运动 经过 1845年吞并得克萨斯;1846年吞并俄勒冈 1848年从墨西哥夺取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影响 推动了美国工业化;联邦(民主)制得到扩展,推动了美国社会的发展但对印第安人来说,则是血泪之路根源:两种社会经济制度矛盾北方资本主义自由劳动制度/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经济:北方自由农民希望建立自主经营的农场;南方希望发展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原因 政治:西部新州是自由州还是蓄奴州,关系到南北方谁能控制参议院焦点:奴隶制存废问题导火线:1860年共和党人林肯当选美国总统美国内战 1861年,南部11个蓄奴州宣布脱离联邦,成立邦联,并挑起内战经过 内战爆发后,为维护国家统一,林肯政府号召“为联邦统一而战”林肯政府1862年颁布宅地法和解放奴隶宣言,扭转战局1865年4月9日,南方罗伯特李将军向北方格兰特将军投降,内战结束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影响 联邦制经受了最严峻的考验,向全世界证明:共和制是可行的、有长久生命力的局限性:未彻底消除种族歧视 时间:18651870年(第13、14、15条宪法修正案)宪法修正 内容:废除奴隶制和保障黑人公民权 意义:美国民主范围更加扩大,公民权从白人扩展到生活在美国领土上的其他人种缺陷:没有在法律上解决种族歧视问题 内战后种族歧视现象严重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种族歧视制度在道义基础上动摇黑人群众在战后觉醒领袖:马丁路德金(1963年的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过程 1955年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公共汽车罢乘事件”,揭开黑人民权运动序幕黑人民 1963年进军华盛顿运动,使运动达到高潮权运动 结果:国会和总统相继颁布全面的民权法令(1964、1965、1968年通过三个民权法案)同时最高法院宣布种族隔离违反宪法。黑人在法律上获得各种平等权。民权运动取得根本性胜利多数黑人的社会经济状况依然低下存在问题 黑人的就业、教育、和住房方面的不平等依然在延续司法领域依然渗透着种族歧视的观念。美国人民还在为落实人权而斗争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7、18世纪法国波旁王朝实行君主专制,三级会议长期停开 背景 启蒙思想家批判专制特权,宣扬自由平等,提倡法治人民主权和三权分立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财政危机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8月人权宣言。1791年建立君主立宪制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处决国王1793年秋雅各宾派恐怖统治:战时总动员;打击商业投机;断头机象征法国走向 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共和之路 1799年11月9日雾月政变。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历程 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史称复辟王朝 1830年7月法国革命,奥尔良公爵建立了七月王朝 1848年法国爆发二月革命,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年法国普法战争战败,第二帝国垮台,第三共和国成立;1871年巴黎公社 背景:1870年第三共和国成立后,共和与帝制的斗争激烈制定:1875年议会陆续通过了宪法条文,确立了共和制 参议院和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参议院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普选方式选出。法国走向 确立 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选出,任期七年,共和之路 内容 可连选连任,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可任命官员,提出法案,可在参议院同意下解散众议院。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马赛曲为法国国歌。影响:共和制的确立和巩固,使法国社会得到稳定发展。背景:14世纪以来处于封建割据状态,法国大革命的震撼,爱国人士发出统一呼声统一 经过:19世纪中期普鲁士成为德意志最强大邦国之一,1864年到1870年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1871年1月德意志帝国成立颁布:1871年4月;帝国实行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 帝国是一个“永久性联邦”德意志帝 普鲁士国王是世袭的联邦主席、德意志皇帝。有权任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手小型车辆转让合同2篇
- 新解读《GB-T 32543-2016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 混凝土输送管 连接型式和安全要求》
- 合作讲师协议6篇
- 永久通风专业合同范本
- 广安医院保洁合同范本
- 钢筋制作加工合同范本
- 学校广告制作合同范本
- 农业公司并购合同范本
- 产品保修合同范本个人
- 智力题目类型图片及答案
- 食品添加剂与调味品生产工艺作业指导书
- 大型展会现场安全保障工作方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食用植物油市场竞争策略及行业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2025年国家电网中级职称考试(档案专业)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翻越浪浪山共筑新学期成长梦之开学第一课班会课件
- 2025年村级动物防疫员考试题及答案
- 公务用车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国企竞聘上岗笔试题干部竞聘上岗笔试题及参考答案
- DB13∕T 5958-2024 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采场边坡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 学校后勤物业项目进场移交接管计划
- 视频内容审核技术-第1篇-洞察阐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