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元宵词二首预习案 时间:2015-1-5【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不同的人生际遇,提高诗歌鉴赏能力。2、知人论世,学会词作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3、体会词人深沉的爱国情怀。【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对比阅读两首词,并认真阅读勾画预习案的文字材料。2、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忧国的李清照 金灭北宋,李清照举家南渡,这一段时期,她亲身经历了国破家亡、丧夫、颠沛流离等一系列的变故和苦难,其作品的风格和基调随之发生明显变化。如果说她前期的风格以清新婉丽、爽朗明快见长的话,那么沉郁雄浑、慷慨悲壮则无疑成了她后期作品的主旋律了。夏日绝句 乌江这首诗就是她后期的一力作。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乍一读这首言简意赅而又悲壮雄浑的小诗,谁又能想象得到它竟然出自一直被后世冠之以“婉约之宗”称号的李清照之手呢?清黄了翁廖园词选评价易安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时曾作出如此批注:“无一毫钗粉气,自是北宋风格。”我想,倘以此来论本诗也是极为恰切的。显然,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且不论该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单就其铿锵有力的豪壮语气,足以给人强烈的内心震撼。一个稍有血性、稍有骨气的人,谁不为李清照的浩浩正气和烈烈雄心而拍案叫绝、大呼痛快!所谓站起来金光四射,倒下去四射金光,活着,就要活得昂扬大气,有骨有刚,有声有色;倒下,就要死得壮烈威严,英武慷慨,可歌可泣。这其实就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煽在腐败昏庸的当权者脸上,使原本苟延残喘的宋王朝顷刻间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偏安一隅、蝇营狗苟的南宋小朝廷,还有何面目长久地立足于狼烟四起的江山? 再如永遇乐 落日熔金,别人随遇而安,快乐依旧,但词人不能也绝不会苟且从众而麻醉自己,她要做的就是远离那些虚幻缥缈的火树银花,以难以泯灭的忧患情感去舔舐各种苦难带给她的巨大内心创伤!爱之深、恨之切、愁之烈,正是由于用充满留恋和悲悯的眼神熟稔了故国故土,用丰富的阅历和情感体验了世界世态,才使得李清照在行文走笔之间,酣畅淋漓地表现出浓浓的情意和深深的眷恋。 (一)1、宋代元宵节 阴晴圆缺,悲欢离合,元宵佳节,寄托佳思。元夕,是每年第一个月满之夜,俗称元宵节,也称上元节、灯节,自古为中国重要节日。满月象征着团圆、美满,庆贺元夕,寄托了百姓祈求平安团圆的美好愿望。宋代的元宵夜比之前朝更是盛况空前,灯市更为壮观。东京梦华录元宵“正月十五元宵,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苏东坡有诗云 “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2、李清照永遇乐写作背景永遇乐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写她在一次元宵节时的感受。她的早年生活比较安定舒适,作品也多写婚后的生活,尤其是同她丈夫赵明诚短期分离时的“离愁别苦”,这些作品感情真挚,形式优美,风格清新,语言自然,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内容则大都局限在个人感情的小圈子里,缺乏深厚的社会内容。到她四十四岁时,金兵入侵,宋室南渡,她同赵明诚一起仓皇南逃,不久明诚因病逝世,她便只得只身流亡,既遭到国破家亡之痛,又身受颠沛流离之苦。这就使得她后期的作品渗透了深沉的故国之思。这种感情,在诗文中表达得比较直率,如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中的“子孙南渡今几年,飘流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青州一抔土”;又如打马赋的“乱辞”中的“佛狸定见卯年死,贵贱纷纷尚流徙,满眼骅骝及耳,时危安得真致此”等等。而在词中则表达得比较含蓄委婉。永遇乐便是其中颇负盛名的一首。3、辛弃疾青玉案写作背景青玉案作于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当时祖国的半壁江山处在侵略者铁蹄的蹂躏之下,但南宋小朝廷置沦陷的中原故土于不顾,夜夜笙歌,醉生梦死,偏安江南一隅,对力主恢复中原的爱国志士排挤打击。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4、诗歌中景与情的衬托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乐景衬托乐情:如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描绘春雨夜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哀景衬托哀情: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俱归乌有。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乐景衬托哀情: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如唐代张仲素的春闺思“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春意盎然的美景反衬出少妇内心的哀怨、凄凉。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二)整体感知1、易安曾是喜欢游春赏景的,而今她竟然“谢他酒朋诗侣”,结合词的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谢绝朋友的邀请?2、找出永遇乐中描写今昔元宵佳节不同情景的句子,概括其中隐含的心情。3、青玉案最能体现词人情感内容的句子是哪几句?在原诗中用红笔划出来(点拨:诗歌的一般特点“卒章显其志”)我的疑问:元宵节词二首探究案 时间:2015-1-5【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不同的人生际遇,提高诗歌鉴赏能力。2、学会本词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3、理解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遭遇与苦闷,体会词人深沉的爱国情怀。【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熟读时文,整体把握在15分钟内完成探究内容,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探究一、两首词中的主角分别是谁?请用几个词语准确概括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探究二、鉴赏两首词如何在元宵节这一特定环境中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主人公?我的收获:【知识链接】对比是把互相矛盾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表现手法。对比可以截取两件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两相比较,使形象美丑显得更加鲜明,双方特点比得更加显著,正反道理说得更加深刻,矛盾问题揭露得更加尖锐。 在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对比方式有动与静的对比、虚与实的对比、今昔盛衰的对比、哀与乐的对比等,它们方式各异,但表达效果一样,都是为了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衬托则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区分二者,首先,主次是否分明。 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请参看下面几例: (1)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的燕歌行) (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5)蝉躁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王籍入若耶溪)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 解析:例(1)用前方作战的士兵舍身保国和上层统治者醉生梦死、不务国事的情形作对比。例(2)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落、出、惊、鸣”等动态词,衬托了山谷的静。例(3)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奢极欲的愤怒,对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它使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对立。例(4)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例(5)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蝉躁、鸟鸣体现山谷之幽静。例(6)用无闲田与犹饿死形成对比,揭露了尖锐的阶级矛盾。其次,主体是否出现。 在对比中,用来进行对比的两方面都要出现,否则便达不到黑白分明的表达效果;而在衬托中,衬体必须出现,而主体则允许隐藏,可以明写此而暗指彼,特别是像以动衬静、以明衬暗等反衬,常常不出现主体。请先看对比的例子,如下: 例(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例(2)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梅尧臣陶者) 例(3)意气骄满路, 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 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 紫绶悉将军。夸赴军中宴, 走马去如云。樽罍溢九酝, 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 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若, 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 衢州人食人!(白居易轻肥) 解析:例(1)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奢极欲的愤怒,对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它使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对立。例(2)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例(3)运用了对比手法,诗人将内臣行乐图与江南“人食人”的惨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并列在一起进行对比,强烈表达了诗人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命运的同情。这三例或是两种人物的对比,或是两种事物或现象的对比,它们都同时出现在句子里。再看衬托的例子,如下: 例(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例(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解析:例(4)通过景物描写传达出平定战乱后的欢愉和思归的感伤,一二句是正面衬托,三四句是反面衬托,只出现托体(景物),而并未出现主体(思想感情)。例(5)用声响反衬空寂,用光亮反衬幽暗,在这里只有对声响和光亮的描写,并未出现对空寂和幽暗的描写, 更显深林的幽与静。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衬托中,衬体和主体也可以同时出现,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用以高峻著称的五岳和天台山来衬托天姥山,衬体(五岳、天台)和主体(天姥山,即句中“此”)就同时出现。这就说明,我们不能把两者都出现的诗句一律看成是对比,但是,有一点却是坚定不移的,即只出现衬体而不出现主体的就一定是衬托而不会是对比。导学案编制说明教材内容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两篇词作是第五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的两篇课文,分别属于第12课,第13课。两篇词作简述辛词构思新颖,语言工巧,曲折含蓄,余味不尽。全词极力渲染元宵节观灯的盛况,诗人通过写元宵佳节寻找到一位孤高、淡薄、自甘寂寞的美人,表明自己不肯随波逐流、趋炎附势的高洁品格。李词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上片从眼前景物抒写心境。下片从今昔对比中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沉痛悲苦的心情。全词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感情深沉、真挚。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抒写离乱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怀。两首词的相同点1、两个作者都有爱国情怀,在词作中都呈现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李词所抒发的是家国之慨和身世之感,金兵南下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和词人相隔霄壤的生活境遇,永遇乐落日熔金不是反映了所谓“贵妇人的哀鸣”,而是蕴藏着极其深沉的爱国思想感情。 辛词则是表现了不同流俗的理想追求,从政治层面来说,是对朝廷奉行投降国策并由此带来的政治现实的不满。两词闻名于世,很大的原因就是能跳出个人的哀愁。2、两词都是在元宵节这个特殊的繁华时间有感而发。如清照词,开头两句“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用极鲜丽的辞彩写今年元宵节的盛景,而紧接的“人在何处”却恰似一声悲凉的长叹,透露了词人内心的凄凉和迷茫。青玉案元夕就是描写在如此政治形势下的一个上元之夜。上阕写元宵节的火树银花,车马、鼓乐等一派繁华热闹,用了“宝”、“雕”、“凤”、“玉”之类种种丽辞,铺排出一个欢腾的元夕场景。3、在表现方法上,都用了对比手法。两首词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李词将自己昔日的年少单纯、天真无邪与今时的形容憔悴、孤独憔悴相比,突出了今日的凄凉愁苦。辛词将众人喧闹的元宵与理想情人的冷清寂寞处境相比,突出了理想情人清醒孤高的品格。两首词的不同点李词除了今昔对比外,还从人与我、乐与悲等多方面进行对比,辛词主要是将世俗与“那人”进行对比。探究案设计分析根据两首词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特此整合为一节课完成。制定了探究案的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不同的人生际遇,提高诗歌鉴赏能力。2、学会本词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3、理解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遭遇与苦闷,体会词人深沉的爱国情怀。探究题目的设计探究一侧重于完成目标1、3.探究二侧重于完成目标2.【知识链接】设计:解决两个相近鉴赏术语,对比和衬托。这两个词语在一定范围内含义有重合。例如青玉案极写元宵盛况,反衬出一位独处于灯火稀落之处的孤高女子,借以表现自己不同流俗的政治操守和高洁的人格。这样的反衬首先需要两相对照(对比)才能实现。预习案设计分析为了完成探究案,预习课上首先完成背景资料的介绍。课前中华美德故事的设计是因为李清照是婉约词宗,学生对这个作品的理解容易只停留在对个人命运的悲叹上,但实际上,这首词深隐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中核集团中辐院春季校园招聘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联通博士后工作站校园招聘启动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移动山东公司高层次人才招聘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版
- 2025年数字化农业行业数字化农业发展与智慧农业研究报告
- 2025年消化科常见消化道疾病鉴别诊断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泌尿外科常见手术并发症处理模拟测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文化遗产产业行业文化旅游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 2025年旅游酒店行业智能酒店服务领域探索报告
- 2025年智能农业行业农业科技发展与智慧农业技术应用研究报告
- 2025年农业种植行业精准农业技术应用研究报告
- ISO15614-1 2017 金属材料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中文版)
- 2024年安徽九华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B级英语词汇表修改版
- 2024年山西省成考(专升本)大学政治考试真题含解析
- 最高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关于行政审判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会议纪要
- 足球场的运营可行性方案
- GB/T 2881-2023工业硅
- 经济统计学课件
- 有限合伙份额质押合同完整版(包含质押登记公证手续)
- GB/T 43299-2023机动车玻璃电加热性能试验方法
- 马工程经济法学教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