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七年级历史中国古代史导学案教学案填空版终极版.doc_第1页
中考七年级历史中国古代史导学案教学案填空版终极版.doc_第2页
中考七年级历史中国古代史导学案教学案填空版终极版.doc_第3页
中考七年级历史中国古代史导学案教学案填空版终极版.doc_第4页
中考七年级历史中国古代史导学案教学案填空版终极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学案(一)七上下(中国古代史) 梁 开 中 学 导 学 案 装 订 线编制人:劉栁明 审核人:初三历史备课 班级: 姓名: 梁 开 中 学 导 学 案 装 订 线 梁 开 中 学 导 学 案 装 订 线 课题: 中华文明起源、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考点-)【学习目标】中华文明起源、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考点-)考点1: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考点2: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考点3、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考点4: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一、知识梳理阅读知识提纲考点-和领跑中考、,完成以下填空(一)考点: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一、半坡聚落: 地域:黄河中游(陕西 半坡村); 时间:距今约 多年 生产方式特征:(原始 )A、原始农业:种植 (世界最早)、白菜、芥菜; B、原始畜牧业:饲养猪狗;打猎捕鱼;C、原始手工业: ; D、生产工具:磨制石器;E、居住技术: 式房屋;二、河姆渡聚落: 地域:长江下游(浙江 河姆渡村); 时间:距今约 多年 生产方式特征:(原始农耕)A、原始农业:种植 (世界最早); B、原始畜牧业:饲养猪狗 牛;C、原始手工业: 陶; D、生产工具:磨制石器和 器;E、居住技术: 式房屋;三、原始农耕文明特征:主要从事原始 ;都使用 石器;都建造房屋过 生活;都会制造 。(二)考点2: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1、目的:巩固 王室对 的统治;2、内容:“授民 ”,即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诸侯只有 权,并管理当地事务;诸侯应承担义务:服从周王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室;定期到周王室朝觐、纳贡、服役;3、概况:世袭制,共分封71诸侯国,其中同姓40国,后来演变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局面。4、作用:“封建 ,以藩 ”(1)捍卫和巩固了 的统治; (2)加强了周王室与 国的经济、文化联系;(3)密切了同周边 民族的关系;(4)推动了 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三)考点3、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1、商朝的文明代表: 和 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 器为主,另有饮食器兵器工具等, 鼎:河南 出土,长宽高1.331.100.78米,重800多千克,是世界上现存最 的青铜器青铜 像:四川 出土,高2.26米,重180多千克,商代蜀文化的代表。3、 文:是指 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一种象形文字,是 的卜辞,可以研究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我国现在的汉字就是从 发展而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年代就是从 朝开始的。(四)考点: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1、 背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纷纷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2、内容:编制 ,加强刑罚 奖励 奖励 承认土地 建立 统一 3、作用:使秦国 起来, 大增,为以后兼并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答疑解惑(一)、学生分别阅读领跑中考P【巧记攻略】、P【重点提示】【易错易混】、P的【易错易混】和【探究小问答】(二)、老师精讲重点难点:1)西周分封制的土地可以买卖吗?西周分封制和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关系?P【重点提示】【易错易混】2)论述商鞅变法和封建社会制度的关系?论述商鞅变法和秦国、秦朝的关系?P的【易错易混】和【探究小问答】三、达标训练完成领跑中考:P3中考经典练练看1、2、6;展望命题新动向1、4P6-7中考经典练练看2、7 、9;展望命题新动向1、6P8-9中考经典练练看1、4、6、7;展望命题新动向1、8、9课题:大一统的秦汉帝国(考点5-8)【学习目标】考点5: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考点6: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史实。考点7: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考点8:知道司马迁史记,知道造纸术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造纸术放在后面第14点四大发明)。一、知识梳理阅读考点知识提纲,完成以下填空考点5、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1、秦统一中国:公元 年,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定都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的多民族的 国家;3、秦始皇:即秦王嬴政,统一后,称为“秦始皇”,是中国的一个皇帝。功劳::建立秦朝,开创统一;:创立 等制度,采取措施巩固统一4、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政治:建立中央集权制:开创“ 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权至高无上 中央:设立丞相(政事)、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地方:推行 制(2)经济:统一 (圆形方孔钱)、度量衡、车轨。(3)思想文化:统一文字 (后有隶书);统一思想“ ”(暴政)(4)军事:修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防御匈奴。后被 长城取代。5、意义(影响):(1)统一:结束了长期 的局面,首次开创了统一的局面,统一成为历史主流;(2)中央集权:开创了一套 制度,被后世沿用,影响 ;(3)奠定了中国疆域的基础;考点6、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史实文景之治: 初年,经济萧条,统治者采取宽松政策, 生息。到文帝景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史称“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指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都实现了大一统,加强了封建王朝的中央集权。1、思想:采纳 建议,“ 百家,独尊 ”, 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 思想2、政治:采取 的建议,颁布 ,削弱封国势力,解决 问题;(最 的措施) 3、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 ”,监督京官和皇族;地方设立十三州部 ,监督地方官和豪强地主。4、民族关系:派卫青霍去病等北击 ,稳定边疆;派 出使西域,加强与西域的联系。考点7、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1、时间:汉朝(西汉) 2、基础: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打下基础。3、路线:从 出发,经 走廊,过今 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 ,因丝绸运输最多故名“丝绸之路”4、作用:“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 交流的桥梁;中国丝织品、冶铁、造纸、凿井技术西传;西方佛教、雕塑( )、汗血马、瓜果东来;考点8、知道司马迁史记,知道造纸术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造纸术放在后面第14点四大发明)作者著作内容地位司马迁( 汉) 记记载从 到 约 年的历史第一部 通史二、答疑解惑(一)、学生分别阅读领跑中考P15的【深化拓展】、【构建知识体系】、【易错易混】P18的【开放小问答】、【易错易混】P20的【开放小问答】、【易错易混】(二)、老师精讲重点难点:1)焚书坑儒和独尊儒术的异同点?P18的【开放小问答】2)秦始皇和汉武帝的评价?有何异同点?P18的【易错易混】三、达标训练完成领跑中考P15-16中考经典练练看6、13、14;展望命题新动向3、4P18-19中考经典练练看4、6; 展望命题新动向1、6、9P20-21中考经典练练看2、3; 展望命题新动向5、6、7P50-51中考经典练练看1、2 展望命题新动向4课题: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考点9,10,11)【学习目标】考点9: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融合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考点10:了解科举取士制度创新和大运河的开通考点11:以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一、知识梳理阅读考点知识提纲,完成以下填空考点9、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融合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1、时间:南北朝北魏 人物:北魏 帝 2、措施:迁都 实行汉化政策:穿汉 、学汉 、用汉 、与汉人通婚。3、作用:促进了 民族大 ,使少数民族汉化,而汉族的文化得到丰富发展。 考点10、了解科举取士制度创新和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度:1、时间: 代开创, 代完善2、内容:通过 考试选拔 ,以 作为选官标准。3、科目:明经科:考记诵能力 科:考查处理政事的能力;一甲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推重进士科。4、科举制度的影响: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 ,扩大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有利于加强 ,得益最大的是 使人才不断 ,增强了国家机构的 和办事 为士子创造相对 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的 热情 给社会带来了 气象和 精神 科举制度促进了 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唐诗的繁荣 时期演变为 取士,束缚了人们的 ,摧残了 。大运河:时间:隋朝 帝开凿目的:加强南北 、 、 联系和交流; 巩固对 的 中心: ; 最北: (北京); 最南: (杭州)四段: 、 渠、 沟、 河; 五水系: 河、 河、 河、 江、 江作用:有利于南北运输交通,促进南北 交流,巩固 。考点11、以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文成公主入藏:1、概况:唐朝与 民族交往;吐蕃在今天的 ,即 族的祖先;当时吐蕃的首领是 。2 时间:唐 统治时期3、意义:大大促进了吐蕃 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 密切交往的基础。玄奘西行:唐 宗时, 西行“ ”(今印度)求佛经,著大唐 记,促进 文化交流。鉴真东渡:唐 宗时, 东渡 ,传播唐朝的文化,为 友好交往作出贡献。二、答疑解惑(一)、学生分别阅读领跑中考P27的【易错易混】P32【探究小问答】P36-37的【易错易混】【探究小问答】(二)、老师精讲重点难点:1)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异同点?P27的【易错易混】2)科举制的对唐朝繁荣的影响?P33科举制影响1-5点3)对比玄奘和鉴真的异同点?P37的【易错易混】三、达标训练完成领跑中考P28-29中考经典练练看1、6; 展望命题新动向1、6、8P32-33中考经典练练看2、6; 展望命题新动向3、4、6P34-35中考经典练练看2、4; 展望命题新动向6、7、8P36-37中考经典练练看1、3、4;展望命题新动向2、6P38 中考经典练练看5、6; 展望命题新动向5、7课题: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考点12-14)【学习目标】考点12:知道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考点13、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繁荣考点14、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传播,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考点15、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抗倭斗争一、知识梳理考点12、知道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 经济重心南移的含义: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从 流域转移到 流域,南方经济超过北方2、 原因: 南迁带来先进的 和大量 ;南方 , 条件优越3、时间:开始:魏晋南北朝;完成:两宋时期( 定型)。4、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1)人口:南方人口是北方的两倍;(2)粮食:引进 稻,水稻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3)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4)南方出现一批经济和商业中心,如南宋首都 (今 )5、商业繁荣的表现:1 北宋前期, 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出现 通用的纸币“ ”。2 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 居住的机构- 。3 在杭州、广州等地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司。6、宋代经济的特点:经济重心 ; 繁荣; 贸易兴盛考点13、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繁荣1、 士、农、工、商地位均有提高,尤其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2、生活突破 限制: (住宅区)和 (商业区) 明显区分;3、生活突破 限制:出现夜市、鬼市、晓市4、城市娱乐场所- ;足球运动-蹴鞠。 南宋最大城市:都城 (杭州)人口百万5、清明上河图:作者北宋 ,都城汴京东京(今 )体现了宋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6、元朝:首都 (今北京)当时国际性大都市,商业繁华。考点14、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传播,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1、造纸术: 发明,从“积飘絮成絮片”中启示; 时 改进: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为原料,制成“蔡侯纸”,不仅降低成本,还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2、印刷术: 初发明 印刷术,( 经世界最早有确切时间记载的印刷品);北宋 发明 印刷术,省时省力省料,大大提高印刷效率3、火 药: 初发明, 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火箭又叫飞火, 改进 用于军事,火枪火炮。4、指南针:雏形是战国的司南, 发明指南针,并开始用于 事业。四大发明贡献:对世界:改变了世界 ,推动世界 的发展。四大发明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说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居于世界 ,是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之一。对欧洲: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由 社会进入 社会。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世界 和 的传播,特别是 时期,为 阶级宣传新思想提供了条件。火 药:改变了 方式,对资产阶级打败 贵族起到了一定作用,为欧洲资产阶级 提供强大的武器。指南针:为 开辟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也促进世界 的发展。对中国: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评价: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效益取决于 环境;科学需要同 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推动 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