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上好小学美术课时光如箭,岁月如梭,转眼间已工作了八年,回首这八年的教育之路,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大作为,可是这平淡的教学生涯却赋予我宝贵的教学经验。从事美术教学一直是我最大的快乐,我爱美术教学,我爱看着学生在我的美术课堂上露出快乐满足的笑脸。下面我想将自己在教学成长过程中总结的一些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能给需要的老师以参考和启示吧。一、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学得好“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乐学的好习惯。” 这是在我们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在教学过程中,顺应学生不同的优势智能,创造条件,尝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这一点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特别重要,如果教学的设计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乐学情绪,课堂教学气氛就会如一潭死水,学生也不会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甚至会坐不住,坚持不了这漫长的四十分钟。所以我就在创设情境,变换学习方式上下功夫,比方说我会在课前准备很多资料,在课堂上发给学生;播放一段录音或者做一个小游戏请学生表演等等形式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每节美术课我都会挖空心思地设计一些新颖而有实效的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充满魅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轻松松上完一堂课。不管是知识的获得还是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一个过程,一个学生主动获取的过程。虽然一年级的学生还比较小,自主、合作、探究也只能是低层次的,但教师如果能有这种培养意识,学生在不断地指导与训练中,一定会逐渐具有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能力与精神。在课堂上我十分注重给予学生个性伸展的空间,鼓励学生多到前面来表现自己。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感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擅长的学习方式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教学中心由“教师”向“学生”发生了转移,我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在教学中运用这些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体会美术学习的乐趣,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好。二、课堂教育模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个性发挥许多心理分析的学者都特别注重个性在儿童美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因为这些个性在儿童时期如果不刻意的去培养,人为的给予关注、扶持,提供给他们有利于创造个性的空间,慢慢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能力就会消失。一旦消失就不再拥有。相反,如果在人的少年时期,外界很注重培养他的这个创造能力,并且提供给他很好的个性空间,在他的意识中已经具备创新精神。那么他的创造能力将让他收益终身。我所教的一年级学生中,有一个叫刘文的学生,他画的非常的独特,有自己的风格。他的思维更是与众不同,有一次,在画手形的联想这一课时,别的学生都在我的启发下挖空心思的对手形展开联想,能力差一些的同学我就让他临摹书中的范画。而刘文和别的同学则不一样,他画了一人,在人身上又画了很多手,完事就兴高采烈的拿给我看。一本正经地说这是他的“手形的联想”。我看了以后哭笑不得,但同时我又感觉这个孩子的发散思维很强。最后我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就是因为他的创意思维。我感觉非常的宝贵,如果我批评了他,那么很可能他以后不会做这么“出格”的事来,但同时他也失去了最宝贵的创造精神。所以在将儿童天性中固有的同时又是美术活动所必需的这些特征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存留下来,而不是以成人为中心的一味“改变”儿童,“塑造”儿童,把大量地描绘技术传授给儿童。这就需要我们创造性的灵活性的运用课堂教育模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发挥以人为本的理念。维护每一个学生创造的天性。三、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得到关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我们学科的特点,上课班级多,平时与学生接触少,很少有教师能记住大部分学生的姓名,很少有教师能了解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的特点和生活上的习惯。对于学生来说,在课堂内或课堂外,一个教师如果能轻易喊出他的姓名;如果能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了如指掌,他就会感受到这位教师对他的关注,就会对这位教师另眼相看。 扪心自问:在强调“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同时,是否想过“一日为生,终生为子”;我想,我们应该不断地提醒自己:学生的烦恼忧愁我知道多少?学生的家庭境况我了解多少?学生的兴趣爱好我又是否知晓?因此,我们应该多花时间去记住每位学生的姓名,多花时间去了解和关心他们。悉心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评价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微不足道的进步。在他们中曾经有因为不会画急得掉过眼泪的学生现在则变得自信,变得敢想、敢画、敢于表达自我,甚至是张扬自我了。其实这一切的转变岂止是归公于我对学生浅层次的“忽悠”,这是我发自内心对学生的赏识,我始终在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用一颗平常心去俯下身来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归根结底“赞赏、鼓励”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教育方式,乍听起来好似并没有什么内涵。有许多人疑问,那孩子调皮、惹事的,是否还能用此方法进行教育呢?其实每当孩子们看到老师树起大拇指表扬自己:“你真棒,真能干”的时候,他们那种喜滋滋的样子,就是对这种疑问的最好回答。特别象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意识较模糊,需要成人给予更多的对于他们行为的评价,知道为什么自己的行为值得表扬和肯定,多给孩子表扬与鼓励,不仅能使他们带来愉快的心情,也能使他们的心理得到一种满足。不要收起那句老话“你真行”,多多的用它,对学生的改变是不可估量的。以赏识代替挑剔,以鼓励代替批评。我们以往的美术课无非就是在期末的时候给学生打一个等级,这样的评价过于武断单一。现在对学生的评价来了一个360度的转变,评价时时刻刻贯穿在教学的始终,而且现在我们比以前更加注重在巡视辅导期间面批每一个孩子的作业。我基本上每节课都能当堂面批完大部分学生的作业。并且能够作到堂堂课学生有成绩,有点评,有批注。比方说“你的想法非常独特、大胆,老师很赏识你,如果细节处理上再认真一点儿,你的画就更完美了”,“你画得很认真,构图、用笔都很好,如果你能更大胆地调动你彩笔盒里各种颜色的画笔,作品一定会更加多姿多彩”,诸如此类评语。这样一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也会发现他是被关注的。四、让每一学生都做课堂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我们应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美术课堂的快乐,把爱心放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始终相信他们都是有发展潜力的。记得我们学校一年四班的门清邦同学,刚入学的时候还是一个很邋遢的小男孩。在我的美术课堂上总能看见他拖着两条长长的鼻涕,满不在乎的告诉我忘记了带美术用具。看见别的孩子能够在我的课堂上有所收益,而他只能在一旁傻呆呆的看着,我特别的替他着急。有好几次我真想放任自流不管他了。但是我没有那样去做。我想了想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在别的孩子作画的时候,我悄悄的带他巡视了班级每个学生的画。看了同学们异彩纷呈的作品,他按耐不住了,“老师,下次我也要带工具,我也要画!”听了他的话我的兴奋地说“老师期待着你的进步。”开始的时候他很不自信,总说自己画不好,我就鼓励他放开笔大胆作画,每当他取得一点进步的时候,我都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表扬他。在以后的课堂上我总能看见一个爱发言、善思考、勤绘画的小男孩。一次美术课堂上他高声说到“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大画家,就象美术老师那样的大画家。”我和全班同学顿时掌声响起。从这个学生的前后转变上我认识到,其实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不会教育的老师。特别是我们要面对几十个性格、兴趣、家庭背景完全不同的孩子,更要了解每一位孩子,捕捉身边的点滴小事,选择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用心营造一种融洽的学习环境帮助其良好成长。记得赞可夫说过这样一句话:“当教师必不可少的主要品质,就是热爱儿童。”这种爱不应是由上而下的分配式的爱,更不是停于口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技论文考试题及答案
- 考评员考试题及答案
- 餐具及厨具制作工标准化作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物料输送及烟气净化工技能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酒师考试题及答案
- 冷却筛分工测试考核试卷及答案
- 隧道巡视养护工晋升考核试卷及答案
- 钒铁浸滤工岗位操作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通关试题库含答案详解【新】
- 戒毒条例考试题及答案
- 安庆飞凯新材料有限公司6000吨-年光固化树脂及表面处理涂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月子会所运营方案
-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方案编制模板
- 工作安全分析JSA杜邦
- YY 1727-2020口腔黏膜渗出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 粘膜免疫系统概述
- 10室外配电线路工程定额套用及项目设置
- 钢板桩及支撑施工方案
- 急救中心急救站点建设标准
- 冷藏车保温箱冰排使用记录
- 精细化学品化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