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_第1页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_第2页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_第3页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_第4页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于都五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学生版)上课时间:2013年 5月 日 星期 : 编制: 陈金元 审核:陈金元 蹲科领导: 教学班级 学习小组 组内编号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一、导入:你了解南极吗?设立在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是为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当年他们各自率领一支探险队,为使自己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到达南极的人而进行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比斯科特队早了近五个星期到达极点,并顺利班师,斯科特等五位队友却永眠于茫茫冰雪之中。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并未为胜利者阿蒙森作传,而把目光投向了斯科特。这堂课我们学习伟大的悲剧,它节选自茨威格的人物传记夺取南极的斗争的后半部分,这篇文章与其他人物的传记文章共同收录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这本集子里。二、走进作者: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茨威格一身正气,怀着良知,为人世间的苦难,写下了无数充满同情、动人心魄的壮丽篇章。是20世纪最受欢迎课题:伟大的悲剧 第1课时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积累文章生字词,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2、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的德语作家之一。他一生追求的理想是人道主义和精神自由。出于人道主义的立场,赞美人与人之间的同情、仁爱和宽恕,厌恶资产阶级的尔虞我诈、虚伪和冷酷。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传记文学代表作有三位大师罗曼罗兰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精神疗法等。中短篇小说有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等,唯一的长篇小说是焦躁的心。【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2、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教学难点】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学习方法】读写结合法、朗读法、研讨法、合作探究法。预 习 案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粗的汉字写拼音。拽( ) 无垠( ) 癫狂( ) 凛冽( ) 吞噬( ) 销蚀( ) 羸弱( ) 步履( ) 告罄( ) 遗孀( ) 毛骨悚然( ) 怏怏不乐( ) 姗姗来迟( ) 忧心忡忡( ) 疲惫不堪( ) 战栗( ) 冰go( ) bin( )骨 zh( )息 踉踉跄跄( ) 海市蜃楼( ) 2解释词语:毛骨悚然:怏怏不乐:姗姗来迟:忧心忡忡:海市蜃楼:语无伦次:踉踉跄跄:毋宁: 吞噬: 羸弱: 告罄: 【我的疑问】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疑惑写下来,准备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探 究 案一、整体感知课文1、文中的故事发生在哪一年? 2、斯科特探险队是哪个国家的探险队? 3、这个探险队共有几个人?分别是谁?(2)抓住文章内容的关键环节。明确了作者的写作线索后,还要弄清在作者叙述的这段时间内,发生了那些事情,从1912年1月16日到11月12日,要抓住每一阶段的典型事例。这篇文章的主要事例大致有:热情高涨地 极点惊现 心情无比 履行冷酷无情的 归途遇上 遭遇 、冻伤和 艾文斯精神失常而 燃料越来越少奥茨英勇地 3月29日三人静候 斯科特记 直到生命最后一息10月29日救援者发现他们的 和 。(3)理清文章思路(一)( ) 。(二)( ) 。(三)( ) 。(四)( ) 。三、体会作者情感1、作者茨威格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斯科特一行人的经历的? 2、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着悲壮的一幕?你认为文中的哪个段落能够起到点题的作用?检测案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拽(zhui)出来 毋(w)宁 坚持不懈(xi) 毛骨悚(sng)然 B.威尔逊(xn) 贮(zh)藏 怏怏(yng)不乐 广阔无垠(yn) C.战栗(l) 胆怯(qu) 风餐露(lo)宿 寒风凛冽(li)D.厄()运 吞噬(sh) 羸(li)弱 告罄(q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 不可思议 徒劳无获 夺眶而出 精疲力竭 B. 萎缩不前 耀武扬威 姗姗来迟 忧心仲仲 C. 疲惫不堪 鲁莽大胆 语无伦次 踉踉跄跄 D. 步履蹒跚 白雪皑皑 海市蜃楼 闷闷不乐3. 课文内容填空 4、先期到达极点的探险队是哪个国家的? 5、斯科特到达南极点后,在南极点看见了什么? 6、斯科特探险队返回基地的途中他们遇到的主要危险是什么? 7、“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这三个人是: 二、理清文章思路1、概括的谈谈,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2、根据图片概括复述故事情节。注意环境描写。(1)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完成表格。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1912.1.16 科特斯等发现自己晚到一个月1912.1.18 斯等到达极点,伤心并要作证1912.2.17屠宰场地 1912.3.2 四人感到可怕的绝望1912.3.21帐篷里 1912.3.29 等待死神来临并写书信1912.10.29营地一探险队出发寻找他们1912.11.12帐篷 (1)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 )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百万个月计,( )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 )显得太晚太晚了。(2)每天晚上他们都希望第二天能到达目的地,( )到了第二天,( )吃掉一天的口粮外,( )把希望寄托在第二个明天。(3)因为( )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 )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4下列语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教练来了。 B、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C、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D、这种种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的引起了讨论。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课文一方面描写气候的恶劣,探险队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牺牲的详情,不仅注重典型环境的描写,同时也注重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B. 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C. 课文写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奔向南极点,却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死去。全文重在记述过程,并没有太多的细节描写。D. 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是: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6、文中“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主要是什么?正确答案是( )。A比喻。生动地再现了挪威国旗在堡垒上空飘扬的情景。B拟人。烘托出斯科特等知道探险已被人占先时的沮丧、懊恼心情。C拟人,烘托挪威人第一个到达的成功。D对偶:生动地再现了挪威国旗在堡垒上空飘扬的情景。我的收获:于都五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学生版)上课时间:2013年 5月 日 星期 : 编制: 陈金元 审核:陈金元 蹲科领导: 教学班级 学习小组 组内编号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课题:伟大的悲剧 第2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2、品味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体味探险悲剧中所包含的人类精神。鉴赏作品中撼人心魄的悲壮美,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神。【教学重点】1、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2、品味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体味探险悲剧中所包含的人类精神。【教学难点】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学习方法】读写结合法、朗读法、研讨法、合作探究法。复 习 案1找出并修改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跚跚来迟( ) 秧秧不乐 ( ) 母宁( ) 赢弱( )2、“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一句中“这”指代“ ”; “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一句中“这一事业”指代 。3、形容斯科特一行用了“癫狂”“夺眶而出”“毛骨悚然”“耀武扬威”等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渲染了斯科特一行当时极度绝望的心情。4、“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是作者的观点,还是斯科特的观点?为什么?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这是斯科特的观点。作者为他们立传本身就说明作者对他们的肯定态度,而且作者的一处处评论也表明了对他们的肯定态度。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探 究 案一、研读课文1.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你认为斯科特一行的南极探险“悲”在哪些方面?(要以文中的语句为依据) 之悲:“ 。” 之悲:“ 。” 之悲:“ 。”“ 。”4、既然斯科特他们失败了,他们的探险行动还有没有意义?你认为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教师小结: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斯科特他们英勇无畏,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表现出了崇高的精神。因此,说这个悲剧是“伟大”的,一点也不过分。板书: 伟大 悲剧 诚信 执着 牺牲精神 崇高的 集体主义 心灵 勇敢 无私的爱 敬仰永远悼念,从中获得精神鼓舞 检 测 案回到人间飞机从南极乔治王岛腾空,经过3个小时的飞行,平稳地降落在智利地蓬塔机场。沿着机场通往城区的公路,左边是阳光普照下湛蓝的大海,右边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下午6时,正是下班和放学的时间,穿着清一色蓝色西装的男女中学生们跳着蹦着。我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声:我们回到了人间!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我实在无法将南极与“人间”的利弊、优劣进行全面的对比。城市的文明与进步给我们带来了精神上与物资上的双重享受,无论如何这是在极地无法得到的。但是,当从电视屏幕上看到当天北约的飞机,尤其是美国的飞机开始从本土出发,跨越大西洋去轰炸南斯拉夫的首都贝尔格莱德时,那血腥的场面令人震惊。我不禁想起了乔治王岛的和谐,想起了被撕碎了的企鹅残骸。刚一“回到”人间就给了我灵魂一次冲击,人间是一个杀戮与凶险的世界。“弱肉强食”这种动物界的自然选择规律,在世纪末却回光返照地出现在“正义与人权”的大旗下,种族之间的形形色色的屠杀,竟然连海豹与海狼这类食肉动物也望尘莫及。尚在极地的科考人可能还不知道这个爆炸性的消息,如果他们知道了,会怎么想呢?他们在最后一块净土上善待着不同肤色的朋友,善待着鲸鱼和海豹,善待着企鹅和海鸟,善待一丛苔藓、一根发草,善待一切幸存的生命。可是在人间,无辜者的鲜血流淌在同类们的“文明与进步”的炮火下,一个一个温暖的家庭顷刻之间变成了一片废墟。我不禁想起了阿德雷岛上那些企鹅们安乐的小巢,那些在小巢上俯冲的贼鸥们。幸运的是,贼鸥们没有巡航导弹。仍能得到在南极所拥有的宽容和善意吗?在南极海鸟们的记忆中,人是那样的宽厚与2.这些“悲”中包含了哪些含义? 3. 斯科特一行人的“伟大”之处体现在哪里?(要以文中的具体事件为依据)A、他们归途中所遇到的不幸有哪些?请一一列举。(1) (2) (3) (4) (5) B、“回来的路程危险增加了十倍”。请用课文内容证明这句话。1) 2) 3) 4) 5)C、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最令你感动的段落,说说体现他们的什么品质。(1)斯科特接受了为他人作证的任务: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信,能勇敢地承认自己的失败。体现了他人格的高尚。( )( )(2)威尔逊博士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对于科学研究的执着精神,英雄的气概。( )( )(3)奥茨在暴风雪之夜离开营地:不愿拖累同伴,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 )( )(4)三个人在帐篷里骄傲地等待死神的来临:勇敢无畏的牺牲精神,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热爱之情。( )(5)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记日记:( )在生命的最后一息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6)英国国王跪下悼念这几位英雄:对英雄的崇敬之情,侧面表现 。漫步在明净的街市上,仰望着从南极飞来的海鸟正成群结队地向北方飞去。它们是躲开南极的冬天,去追随温暖的秋天。我为他们的命运担心,它们在人间仁慈,这种印象也许就像是一个诱饵,让海鸟们坠落在狩猎者的枪口下,或误入捕鸟者的樊笼中。 地摊上,摆满了铜制的手工艺品和化石。3美元一块的三叶虫化石,我鉴定以后发现没有一块是真的,全部是假冒的人造“化石”,它们与腕足类化石摆在一起,几可乱真。小商贩们脸上那狡诈的殷勤令人作呕。回到人间,便看到了欺诈。我又一次想起了乔治王岛上的那些坦白从容的笑脸,长城站、韩国站、捷克站、俄罗斯站的欢声笑语与睦邻真诚。 在飞往圣地亚哥的飞机上,我们享受了冰镇可乐、桔子汁以及那久违了的空姐们的职业微笑;鸟瞰着夕阳下的余晖将西太平洋染成了金黄色的沙漠;安第斯山那一座座的火山,张开着有些尚在冒烟的血盆大口。所有这些自然的、社会的美景都无法抹去极地的朝阳、冰雪、清流在我心灵中烙下的印迹,都无法抹去极地的和谐、古朴、蛮荒给予我心灵的震撼。 我坦率地承认,在未来的人生岁月中,如果让我在南极与“人间”选择永久居留权,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人间”;但是,我同样会毫不犹豫地承认:南极将是我终生怀念、向往与追求的灵魂与精神的住所。也许,我无法逃避“人间”的喧嚣,我无法不食人间烟火;但是,我会在喧嚣中体验南极的冷静,我会在人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