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丽艳数学教案.doc_第1页
齐丽艳数学教案.doc_第2页
齐丽艳数学教案.doc_第3页
齐丽艳数学教案.doc_第4页
齐丽艳数学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第三节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内容:1.体积和体积单位2.体积单位间的进率3.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目标:1.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分米)和容积单位(升、毫升),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名数的改写。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和创新精神、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单元教学重点:1.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含义的理解。 2.常用的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及单位之间的换算。单元教学难点:根据需要准确判断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或容积。教学方法:谈话引导法,自主探究法,练习法。教具准备:小黑板、长方体和正方体若干个等。单元教学时数:11 课时第一课时 体积教学内容:课本第38页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什么是体积。2.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3.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统体积的意义教学难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有大小教学关键:理解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物体的体积1.图片、水、沙子、杯子等。2.形状不同的长方体(两个)。教学方法:激趣引导、 实验验证等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生:听过。师: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见教材插图)。指名学生看图给大家讲故事。讲完后老师提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生:乌鸦把石头一粒一粒地衔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逐渐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师::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出来了。二、新授:实验观察,建立体积概念。1教师演示实验:第一步:出示有杯水的玻璃杯,在水面处做一个红色记号第二步:在水杯中放入一块石头,在水面处做一个黄色记号第三步:拿出石块后,再放入一大些的石块,在水面处做绿色记号观察思考:在水杯中两次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块,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说明什么?汇报归纳:水杯中放入石块后,石块占据了空间,把水向上挤,水面向上升石块大占据空间大,水面上升得高;石块小占据空间小,水面上升得低。2学生分组实验:第一步:拿出装满细沙的杯子,把细沙倒在一边。第二步:把一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第三步:把杯中细沙倒出,把大些的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观察思考:出现了什么结果?这说明了什么?汇报归纳:放入大木块,外边剩的沙多;放入小木块外边剩的沙少这说明木块也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木块大占据空间大,木块小占据空间小。3总结两次实验结果。教师提问:以上的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学生归纳:物体都占据空间,物体大占据空间大,物体小占据空间小。教师明确:我们就把木块占据的空间叫做它的体积。(板书课题)谁能说说什么叫体积?(生试着说,指名说,教师小结并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师:举例说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生举例,如:文具盒占书包的大小就是它的体积,一间教室占空间的大小就是它的体积等。)三、巩固练习: 1.老师:请同学们先把书包从书桌里拿出来,在书桌里摸一摸;再把两本书放进书桌,摸一摸;最后再把书包放到书桌里,再摸一摸。师提问:刚才三次把手放到书桌里摸一摸,你体会到什么?同桌互说,想一想,这是什么道理?生:第一次摸,书桌里没有东西,摸起来很空;第二次摸,感觉书桌里的体积变小了,但是不特别明显;第三次,书桌里体积更小了。师:书桌里的体积变了吗?生:没有师:为什么三次摸的感觉会不一样呢? 生:因为书和书包所占的体积不一样大。老师讲述:对,刚才石头把水挤上来了,书包把书桌里的体积变小了,都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的体积,那你们知道石头和书包谁占的体积大吗?生:书包占的体积比石头大,因为书包大,石头小。2.老师出示图片(手机 影碟机 电视)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个占的空间大吗?生:电视学生回答后,老师说明: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因此,物体的体积也有大小之分。老师:谁能说说什么是电视机的体积?生:电视机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电视机的体积。师:什么是影碟机的体积?什么是手机的体积?学生回答:提问: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生:电视机的体积最大,影碟机的体积其次,手机的体积最小。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我们是看出来的3.师:举例说明谁的体积大?水的体积小?生举例,如:一箱水果的体积比一小盒粉笔的体积大,一只小兔的体积比一头大象的体积小等。4.你在生活中见过体积最大的物体时什么?体积最小的问题是什么?(同学交流)四、全课小结:1.师问生答: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物体的体积)什么叫物体的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2.师总结谈话:根据统计的意义,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那么除了观察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五、板书设计: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第二课时 体积单位教学内容:教材第39 页40页做一做的第1题。教学目标:1.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2.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3.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表象。教学方法:激趣引导、 实验验证教具准备:形状不同的长方体(两个);生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预习体积单位。教学过程:一、复习:1.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生:长度单位有米(m)、分米(dm)、厘米(cm)。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面积单位有平方米(m )、平方分米(dm )、平方厘米(cm )。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3.导入 :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概念:体积单位(板书课题:体积单位)二、探究新知:1.老师出示两个形状不同,体积相近的长方体。2.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长方体的体积那个大些?你有哪些办法?3.学生分组进行探究。4.汇报探究结果。甲组:把两个长方体分成体积相等的小方块,哪个分成的块数多,哪个体积就大。乙组:把两个物体放在水里或沙子里,哪个水面上升得多,或者沙挤出来得多,哪个体积就大。老师补充:在把长方体放在水里或沙子里之前,水面或沙子面的位置应该是相同的。老师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长方体,问:现在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学生甲:左边的长方体体积大于右边的长方体体积。老师:为什么?学生甲:因为左边长方体有16 个小长方体,而右边的有15 个,而且小长方体的大小相同,所以左边的比右边的大。老师:左边的长方体和右边的长方体中的小长方体不一样大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因为小长方体大小不同,就不好比较了。)为什么分成小长方体前不能直接比大小,分成小长方体后就能比较呢?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分成的每个小长方体的大小相同,这样就好比较了。老师:所以要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那么体积单位有哪些呢?根据你的预习,你知道了吗?(生答,师板书)老师:对,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生记忆)5.认识体积单位。(1)老师:请你猜一猜1cm3、ldm3 ,是多大的正方体?学生讨论后回答:我们想棱长是Icm 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 ;棱长是ldm 的正方体,体积是ldm3。老师:这个猜想对吗?看看教材上是怎样说的。学生看教材,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对的。老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学具中找出体积是1cm3 的正方体。学生找到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找到的。学生:我是用尺量的,量出棱长是1cm 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cm3 。老师:请你找找周围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cm3。(一个手指尖的体积近似于1cm3 ;计算机键盘的按钮的体积接近于1cm3 。)(2)请找出1dm3 的正方体,与1cm3 的正方体比较一下,看它的体积是多少,你能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ldm3 吗?学生甲:一个拳头的体积大约是ldm3 。学生乙:一个粉笔盒的体积大约是ldm3 。(3)老师:lm3 有多大?(是棱长lm 的正方体的体积)你能想象出lm3 有多大吗?这里有用3 根1 米长的木条做成的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我们把它放在墙角,看看lm3 有多大,它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样吗?大家估计一下,它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同学大胆猜测。验证,请同学依次进入,发现可容纳12 个同学。老师: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体积单位,要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请同学们用4 个1cm3 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4cm3 )为什么?(因为它是由4 个体积是1Cm3 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6.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不同点是什么?长度单位:米 分米 厘米 (长度)面积单位: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平面大小)体积单位: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所占空间)三、反馈练习 1.填空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是20()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2.连线:学校主席台的体积 24立方厘米书包的体积 24立方米碳素墨水盒的体积 24立方分米3.填适当的体积单位。(教材44页3题)4.教材40页第2题、44页第1题四、课堂小结1.师问生答: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体积单位)体积单位有哪些?(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2.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且会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不同用法。五、作业布置:数学练习册第17页1题六、板书设计 : 体积单位长度单位: 米m 分米dm 厘米cm (长度)面积单位:平方米m 平方分米dm 平方厘米cm (平面大小)体积单位:立方米m3 立方分米dm3 立方厘米cm3 (所占空间)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数学书第40页做一做第2题页至第42页例1、例2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2.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进行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动手操作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教学方法:演示法、动手操作、归纳总结教学用具:小黑板、1立方厘米的小立方体若干个。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什么是物体的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3.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分别有多大?4.(小黑板出示)下面两个长方体是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说出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9立方厘米、8立方米)你是怎样知道的?(数小正方体的个数)。师:也就是说:长方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5.(出示)怎样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呢?(生:切割成小正方体)出示微波炉图,那么求这台微波炉的体积你还想用切割的方法吗?(不能)6.看来并不是所有的物体都适合用切割的方法,你们想不想知道更简单更可行的求长方体体积的方法呢?(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二、动手操作,归纳总结(一)长方体体积的计算1.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小正方体,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谁知道它的棱长是多少?(1cm)2.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老师准备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把不同长方体的相关数据填在表中。3.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一边摆一边把表格填完整。(学生摆出了四种不同的图形)分别是(出示表格)长cm宽cm高cm小木块的数量长方体的体积 cm3 2 43 24246222424341121222312124.然后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们能发现什么。5.小组合作,教师巡视。6.学生汇报(每个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它的长宽高的乘积)7.教师演示总结体积公式: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教师:用V表示体积,a表示长,b表示宽,h表示高,公式可以写成:Vabh教师板书Vabh8.教学例1.小黑板出示例1: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1)学生读题、分析题意(2)独立解决,教师巡视适时指导(3)全班汇报。(4)教师板书:Vabh=7x4x3=84(立方厘米)(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1.导出正方体体积公式师: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你能想出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吗?生:在长方体中,6个面都相等的长方体是正方体。师:所以正方体体积该怎样表示?生: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师:如果用表示正方体体积,用表示正方体的棱长,正方体的体积可以写成:3读作的立方2.教学例2(1)小黑板出示例2: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6分米,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2)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全班汇报。(3)教师板书:36 66216(立方分米)答:这块石料的体积是216立方分米。三、巩固练习,解决问题。1.学生口答4m5m2m2.动手测量求数学书的体积。同桌合作测量计算,集体订正。3.学校操场上现有15立方米的沙子,准备填入一个长7米,宽3米,深0.8米的长方体坑内,能把坑填平吗?四、课堂总结:1.师问生答: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怎么计算?(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怎么推导出格式的?(通过摆正方体的小木块,观察长、宽、高之间的关系推导出来的)2.师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学会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希望同学们平时也能多动手动脑,把我们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为解决问题服务。五、布置作业:数学同步第27页第2、3(2)、5题板书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长cm宽cm高cm小木块的数量长方体的体积 cm3 2 43 242462224243411212223121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 b h 3例1: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Vabh=7x4x3=84(立方厘米)答:它的体积是84立方厘米例2: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6分米,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36 66216(立方分米)答:这块石料的体积是216立方分米第四课时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统一(数学书第43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发现,学会用底面积乘高的方法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能综合应用体积公式求解实际问题。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能力,体会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会用底面积乘高的方法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难点:会用底面积乘高的方法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能综合应用体积公式求解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练习法。教学准备:小黑板、学生探究用材料教学过程:一、复习1.小黑板出示: 634444 请你用“上”和“下”、“前”和“后”、“左”和“右”在下列长方体和正方体上标出,并写出它们的面积:(单位: cm)(学生可能回答:长方体:上、下:63;左、右:34;前、后:64)(学生可能回答:正方体每个面都一样,所以都是:44)(小黑板出示:算式)2.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是怎样算的?(学生可能回答: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学生可能回答: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3。)(小黑板出示)3.求两个立体图形的体积。(学生可能回答:V=abh=634)(学生可能回答:V=a3=444)(小黑板出示)4.导入: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与它们的面积之间有没有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二、新授:(一)探究一:认识底面,统一体积公式1.出示(前面长方体)师:比较体积算式和面积算式,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学生组内交流(学生可能回答:体积计算中的63是长方体的上面或下面的面积。)(学生可能回答:体积计算中的64是长方体的前面或后面的面积。)(学生可能回答:体积计算中的34是长方体的左面或右面的面积。)师:你们说的非常好,长方体体积计算中的长宽就是这个长方体的上面或下面的面积,通常我们把长方体的下面这一面叫做底面,它的面积叫做底面积。那么长方体的体积又可以怎样算呢?(学生可能回答:因为长宽是长方体的底面积,所以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板书补充:底面积高师:对,长方体的体积也等于它的底面积高。2.出示(前面正方体)师:请你想一想,正方体体积计算有没有这样的方法?学生组内交流(学生可能回答:可以,因为体积计算中的 棱长棱长就是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因为每个面都一样。都可以看成底面积,另一个棱长就可以看成高。)小结:对,正方体的下面一个面我们也可以叫做底面,它的面积就是正方体的底面积,另一条棱可看成高,这样,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3.师:想一想,用字母S表示底面积,它的公式怎样写?(学生可能回答:V=Sh)板书补充:V=Sh(二)探究二:会用底面积乘高的方法求长方体的体积1.出示课本P43做一做2 一根长方体木料,长5m,横截面的面积是0.06m2。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师:求木料的体积,就要知道木料的长、宽、高,可是现在缺少条件,怎么办呢?你能不能用今天的知识来求这根木料的体积呢?学生组内交流,观察学具(长方体纸盒)(学生可能回答:V=Sh=0.065=0.3(m3)师:公式中的S是长方体的底面积,可题目中并不是,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可能回答:我是把这根“木料”竖起来看的,这个横截面就变成了“木料”的底面积了,长就变成了高,然后用公式V=Sh求的。)师:你说的非常好,(演示转变过程)我们把这根木料转动一下,就可以把这个横截面就变成了“木料”的底面积了,长就变成了高,然后就可以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答了。小结:在利用V=Sh这个公式时,我们要学会灵活应用,通过把图形转一转,变一变,这样,我们就可以解答很多题目了。2.练习:用一块长4.5 分米,宽4分米,高2分米的长方体钢块,熔铸成一根横截面为4平方分米的方钢,这根方钢长是多少分米?师;你怎样思考的?引导学生知道长方体钢块熔铸成方钢体积没有改变。3.学生可能回答:4.5424=9(分米)答:这根方钢长是9分米。(三)探究三:综合应用体积公式1.出示:一个长方体,长、宽、高都是整厘米数,其中底面面积是21cm2,右面面积是12 cm2,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cm3?师:你是怎样想的?题目的关键是什么?师:想一想,底面积和右面面积分别等于什么?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学生可能回答:因为长、宽、高都是整厘米数,底面积是ab,右面面积是bh,21=37,12=34,说明b=3,则a=7,h=4,体积V=abh=734=84(cm3)(学生可能回答:因为长、宽、高都是整厘米数,底面积是ab,右面面积是bh,21=37,12=34,说明b=3,则a=7,h=4,体积V=Sh=214=84(cm3)(学生可能回答:因为长、宽、高都是整厘米数,底面积是ab,右面面积是bh,21=37,12=34,说明b=3,则a=7,h=4,体积V=Sh=127=84(cm3)2.师小结:同学们利用了很多种方法,都先找到了两个面之间的关系,即都有b,当求出了长方体的宽,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在利用公式计算时,一定要找到题目中关键的地方。 三、练习: 练习一:1.长方体体积=底面积( )=前面面积( )=右面面积( )2.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20cm3,底面积是30cm2,高是( )cm。练习二:课本P45练习七8家具厂订购500根方木,每根方木横截面的面积是24dm2,长是3m,这些木料一共是多少方?练习三:一个圆柱体石膏模型,底面面积是15cm2,长2dm,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cm3?练习四: 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增加10厘米,就变成了一个正方体,体积增加9000 cm3,原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cm3?学生组内交流师:你是怎样想的? “高增加10厘米,就变成了一个正方体”说明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说明原来长方体的底面是个正方形)师:“高增加10厘米,体积增加9000 cm3,”可以知道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利用公式V=Sh,可以求出长方体的底面积。)(学生可能回答:900010=900(cm2),因为900=3030,说明原长方体的长、宽都是30cm,高3010=20cm,体积:303020=18000(cm3)四、小结:1.师问生答:这节课又有什么新的收获?(知道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另一种求法)现在你会用哪几种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呢?(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棱长棱长棱长)2.师:今天我们学习了:V=Sh, 只要是上、下底面相同的直柱体,我们都可以运用这个算式来计算。五、作业:数学同步第28页3、4、5题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 长 宽 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 棱长 棱长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底面积 高V=Sh第五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练习课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七P45的58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使其熟练计算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习惯。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解题的灵活性。重点: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培养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准备:小黑板,自主检测题。教学方法:练习法、指导法。教 学 过 程: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1.回顾复习。师: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谁能说一说这两节课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组织学生回顾汇报。如:我学会了计算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可以表示为:V= a b h。我学会了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可以表示为:V= a3。我还知道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可以表示为:V= Sh。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 a b 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 a3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 Sh2.揭示课题。师:看来同学们对这块知识掌握的都不错,那么今天我们就对这块知识进行练习。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练习课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一)基本练习1.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处理课本第45页的第5题。组织学生独立读题,理解题意,并让学生理解:在工程上,“1m3”的土、沙、石等均称“1方”,也就是1方=1 m3。组织学生独立计算,有困难的可以小组讨论。汇报,说思路。鼓励评价学生不同的解题方法。(注意统一计算单位)方法一:50cm5m 方法二:50cm=5m 50305 50x30=1500平方米7500立方米 1500x5=7500立方米=7500方7500方 答:挖出7500方的土。 答:挖出7500方的土。小结: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求体积用长宽高2.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处理课本第45页的第6题。组织学生独立读题并计算。汇报,说思路。(师:指导评价学生)教师板书:30x30x30=27000立方厘米小结:已知正方体的棱长求正方体的体积用棱长棱长棱长教师说明:了解我国古代商朝就掌握了存储冰块的技术这一知识背景。(二)综合练习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45页的第7题。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共同分析解题思路:要求每人分到多大的一块,必须先知道整个蛋糕的体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第一问:想一想她是怎样分的?允许并鼓励学生的不同分法,如:(1) (2) 等都可以。(2)明确:无论哪种分法每个人分到的都是同样大的蛋糕,即: 2 2 0.6 4 = 0.6(dm3)小结:用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来计算。这里平均分成4块可以有多种分法,但每种分法分到的都是同样大小的蛋糕,即22o.64=0.6(dm)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45页的第8题。组织学生读题,并分析题意,有困难的可小组交流。理解题意,理思路:横截面可以看成方木的底面积,方木的长可以当做高;提醒学生注意把单位统一,由于最后求的是“多少方”,而1方=1 m3,所以可以把面积单位dm2换算成m2。独立完成并汇报。24 dm2 = 0.24 m20.243500 = 360(m3)答:这些木料一共是360方。小结:用底面积乘高求长方体的体积的题目,横截面可以看成底面积,方块的长可以当做高。做题时要注意统一单位。3.一块正方体石料,棱长是8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每立方米石料2.7千克,这块石料重多少千克?学生独立解答,然后订正交流。(三)提高练习李大爷在一块正方形的铁皮上,从四个顶点各剪下一个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后,(如图)用所剩的铁皮正好做成一个无盖的正方体铁盒,这个铁盒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组织学生独立读题,并尝试完成。共同研究,揭示答案: 445 = 80(平方分米) 或 44644 = 80(平方分米) 答:这个铁盒用铁皮80平方分米。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一)自主检测题1.填一填。(1)物体所占( )叫做物体的体积。(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 )。(3)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4)一个长方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长5厘米、3厘米、4厘米,这个长方体所有的棱长之和是( )厘米,体积是( )。2.判断。(1)一个长方体木箱横放、竖放占的空间不一样大。 ( )(2)体积相等的正方体,表面积也相等。 ( )(3)正方体的体积比长方体的体积大。 ( )(4)一个正方体橡皮泥被捏成一个长方体后,虽然形状变了,但它所占的空间的大小没变。( )3.解决问题。(1)一个正方体食品盒,棱长8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2)一个长方体游泳池,长85米,宽40米,深5米,这个游泳池最多可装水多少立方米?四、小结:同学们在解决有关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问题时,应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第六课时教学内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P4649)。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比较、分析、归纳,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并能进行正确的运用。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旧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3.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性,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体积单位的进率。 教学难点:体积单位的进率。教学方法:谈话引导法,自主探究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教师提问: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进率是:10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进率是:100 口答填空,并说明算法和算理。4米( )分米( )厘米 500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平方米 思考后回答:师:怎样把高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生:高级单位的数进率师:怎样把低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 生:低级单位的数进率师小结:无论是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还是体积单位都遵循这一规律:高一级的单位转化成低一级的单位用乘法,低一级的单位转化成高一级的单位用除法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大家先猜一猜。(板书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二、新授:体积单位的进率:认识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小黑板演示)问: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1分米( 10 )厘米,那么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101010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与1000立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教师讲解:(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也可看作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1分米1分米1分米1(立方分米)1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00(立方厘米) 板书: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推导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关系。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反馈、汇报生: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可以划分成1000个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即1000个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是1立方米。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思考: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生: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而1米=100厘米,所以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可以划分成1000000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即1000000个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是1立方米。板书: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隔一个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000。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及进率,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处?(名称、进率两方面。)长度单位:米 分米 厘米 进率10面积单位: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进率100体积单位: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进率1000体积单位的互化。师;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经常需要把体积单位进行转化,现在来学习这个问题。出示例3: 3.8立方米是多少立方分米?师;2400立方厘米是多少立方分米?教师:看一看问题是从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换,还是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换?生1:从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换 生2:进率高级单位的数生3:因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3.8立方米有3.8个1000立方分米列式:10003.83800,填3800(第2题同上理) 240010002.4,填2.4教师:审题时首先要注意什么?试说出这两道小题的解答过程和算理生1:看一看问题是从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换,还是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换?生2:如果是从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换 进率高级单位的数;生3:如果是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换 低级单位的数进率2.出示例4:看看你得到哪些信息?这个包装箱的体积是多少?Vabh503040 60000(cm3) 60(dm3)0.06(m3)大家想一想,问题中没有要求我们最终用什么单位,你选择哪一个?为什么?生1:虽然问题中没有要求我们用什么单位,但答句中有,所以必须用立方米。答:这个牛奶包装箱的体积是0.06 m3。你还有其他的途径求出体积为0.06m3。生1:先转化单位,再计算生2:50cm=0.5m 30cm=0.3m 40cm=0.4m 0.5x0.3x0.4=0.06(m3)小结:在具体的解决问题中,要根据题目的要求转化体积单位,还要注意已知条件单位之间的统一。三、巩固练习:口答填空1.02 m3( )dm3 960dm3( )m323 dm3( )cm3 36000 cm3( )dm3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掌握了哪些知识?生1: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生2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隔一个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000。生3在做题时要看一看问题是从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换,还是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换?生4:如果是从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换:高级单位的数x进率;如果是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换: 低级单位的数进率五、作业:教材第48页3、5题。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进率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高级单位低级单位转换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低级单位高级单位转换(相邻体积单位的进率是1000)例3 :3.8立方米是多少立方分米? 3.810003800立方分米2400立方厘米是多少立方分米?240010002.4立方分米例4: Vabh503040 60000(cm3) 60(dm3)0.06(m3) 答:这个牛奶包装箱的体积是0.06 m3。第七课时教学内容: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材50页及51页例5)教学目标:1.理解容积的意义。2.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3.掌握L和mL的容积的量的大小。 教学重点.容积的概念。 .容积与体积的关系。教学难点:容积与体积的关系。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动手实践。教具准备:小黑板、烧杯、不同的饮料瓶等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引出课题回顾已学过的有关体积的知识。1.什么是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000)3.长方体的体积是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 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 a3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 Sh)我们已经学习了体积和体积单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个新的知识:容积和容积单位。(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建立容积概念1.出示长方体纸盒:什么是这个长方体盒子的体积?打开盒子,你发现了什么?(空的)可以放什么?(学生说一说)生1:可以放粉笔生2:可以放沙子生3:可以放玩具师:放粉笔、沙子、玩具的体积就是纸盒的容积。生试着下定义纸盒的体积就是容积。师小结:我们把这个盒子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盒子的容积(并板书)2.然后让学生自己找生活中,那些物体能够容纳物体的体积?生:水杯、饭盆、水桶、脸盆、油桶等3.什么是容器?出示容器:烧杯、矿泉水瓶等,让学生认识容器是什么样的。师:引导学生看课本里的第一幅图及让学生观察在讲台上的那些烧杯。4.比较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多少。出示两个不一样大小的烧杯,让学生装水,比较哪个容器装的水更多?学生动手往两个烧杯里装水观察比较。生:容器大的装水多 ,容器小的装水少。5.出示图或实物。问:那种容器容纳物体的体积大?(汽油桶容纳的物体体积最大,小药箱容纳的物体体积最小)6.概括容积概念:师:汽油桶容纳的物体体积最大,我们就说它的容积最大;小药箱容纳的物体体积最小,我们就说它的容积最小。现在,你知道什么是容积了吗?生概括,指名说,师小结并板书:汽箱子、油桶、仓库等(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就是它们的容积。(二)认识容积单位。1.教师指出: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但是计量液体的体积,如药水,汽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板书:升L 毫升ml)2.介绍(家里的大瓶食用油5升、三精蓝瓶口服液10毫升)3.认识1L和1mL的水有多少?师:一个可乐瓶装的红水,往两个一样的烧杯里倒,看看1升的水有多少?(教师示范操作,学生观察)4.出示打针筒,让学生更直观的看出来1mL有多少?5.明确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间的关系,合理推算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实物操作展示给学生看。师:那么1升的水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呢?装有1升水的瓶子往两个一样烧杯里倒(500ml),刚好倒完,引导学生观察得出1升1000毫升,然后再往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容器里倒,看看1000毫升的水能否把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灌满,教师操作示范,从而得到了1000毫升=1立方分米,再从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归纳出了1毫升1立方厘米。板书:1升1000毫升 1000毫升1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毫升1立方厘米三、教学例5(1)看书自学例5,完成填空。小组内交流。(说出立方分米与升之间的关系)(2)练习:完成“做一做”第1题。(灵活运用容积单位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四、巩固知识,提高能力1.问:生活中,哪儿标有升和毫升?(水杯上、饮料瓶) 怎么理解“净含量500ml”?(瓶子里饮料的体积)“ 500ml”是这个饮料瓶的容积吗?(没有装满,不是它的容积)2.反馈练习。(1)联系实际填适当的单位。一瓶墨水约 50( ) 一瓶金龙鱼食用油约 5( ) 一台冰箱的容积约180()“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返回舱的容积为6( )(2)填空 2.5升=( )毫升 600毫升=( )升 7.5升=(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785毫升=( )立方厘米 =( )立方分米(3)想一想两个一样大的盒子(纸箱和木箱),它们的容积一样大吗?为什么?生:不一样大。因为木箱的壁厚。(三)计量容积探究计量容积与体积的联系与区别相同点:体积和容积都是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一样。不同点:体积要从容器外量长、宽、高;容积要从里面量长、宽、高。五、总结1.谈一谈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生1:我知道了物体的容积和容积单位,(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就是它们的容积;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但是计量液体的体积,如药水,汽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生2:我知道了1升1000毫升 1000毫升1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毫升1立方厘米生3:我能正确计量容积与体积的联系与区别:相同点:体积和容积都是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一样。不同点:体积要从容器外量长、宽、高;容积要从里面量长、宽、高2.师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物体的容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是测量方法不同,计算体积要从容器外量长、宽、高,计算容积要从里面量长、宽、高。容积和体积的单位既有联系也有区别:1升相当于1立方分米,1毫升相当于1立方厘米。六、布置作业:练习九第1、2、3题板书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