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教学设计.doc_第1页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doc_第2页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doc_第3页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doc_第4页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考院小学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词语,理解词语,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3、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交流:你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风景区吗?其中你对那处风景最情有独钟?一、导入新课:1、现在我们一起走出家门走进安徽黄山,来一起欣赏安徽黄山的美丽风光。(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今天,我们一起尽情饱览一下“四绝”之首的黄山奇松。)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我们一起来板书课题 黄山奇松(齐读课题)2、扣题质疑:读完课题你会提出什么问题?梳理出重点问题:黄山松究竟奇在哪?二、检查自学情况。1、课前老师已布置大家充分地自主学习,现在老师先来检查一下你们自学的情况。A、出示词语:陡崖 屹立 盘曲 依依不舍 千姿百态 情有独钟指名读 齐读 指名用“屹立”说一句话。B、结合你的自主学习卡,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知道展开补充完善课题也是一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教给学生把课题展开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C、纠正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记录卡中容易出错的字, “卧”指名说说这个字哪里易错。特别强调卧的左边“臣”字的笔顺是横、竖、横折、横、竖、最后一笔竖折,中间部分不是扁口,不能多竖。D、师生共同书写。E、请同学们在自主学习记录卡的收获栏内将这个字再重新写两遍。(教师提醒学生写字姿势:一寸、一拳、一尺高,头正、身直、脚放平。)三、读中感悟,领略名松“奇”(一)读松黄山奇松,以石为母,以云为乳,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著名的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游黄山后,觉得观松的最佳位置在“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让我们循着徐霞客的足迹一起登上玉屏楼来观赏黄山的三大名松吧!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画出三大奇松。(二)品松感悟“迎客松”1、读读画画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瞧,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我们的到来呢!(课件出示迎客松)在文中作者用了好多词语写出了迎客松的神奇,请同学们找一找,画一画,和你的同位说一说。2、汇报交流姿态优美 枝干遒劲 饱经风霜 郁郁苍苍 充满生机 迎客松姿态优美 读出他的优美。迎客松枝干遒劲 理解“遒劲”,指名说说“遒劲”是什么意思?(结实,粗壮雄健,雄健有力,粗壮有力,笔直有力。)。(出示图片)观察“遒劲”,再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是“遒劲”?(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让学生知道查字典,结合图片都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迎客松饱经风霜 理解饱经风霜谁来说说饱经风霜的意思?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你能试着用饱经风霜说一句话吗?那么“饱经风霜”四个字中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充分自由表达各自的观点。)(生长在岩石缝中,没有泥土,仅靠一丁点空气或腐败花草的营养过活。狂风猛烈地扑向他,妄想把它连根拔起,滂沱大雨泼向他,企图让他屈服,雷电气势汹汹冲他吼,似乎要将他劈成两半,火辣辣的太阳要将他烧焦,厚厚的积雪压在他的身上,恨不得把他压垮,凛冽的寒风几乎把他冻僵。)虽然迎客松饱经风霜,却仍然傲然挺立在悬崖上而且越战越勇,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迎客松就是这么神奇,你觉得这是一颗什么样的迎客松?(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感悟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3、情感升华学到这里相信你对迎客松一定有了新的认识,请你试着填一填:这是一棵( )的迎客松;这是一棵( )的迎客松;这是一棵( )的迎客松;这是一棵( )的迎客松;这是一棵( )的迎客松;是的,正像同学们所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过了800多年,但迎客松神奇的还不止这些, 同学们,请伸出你的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我们的手臂?人们叫它迎客松真是名副其实。你看,它正热情地欢迎客人呢,看到观光的游客,它会怎么说?看来,你们和迎客松一样好客!让我们带着对迎客松的赞美之情,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4、小结:是啊,黄山上但凡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雨,风吹雨打!据说它已有800岁了。正如课文所说它虽然饱经风霜,却顽强的活下来了,奇不奇?不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奇不奇?让我们再来品读三个句子用心感悟迎客松的神奇。(指名读、齐读)5、拓展延伸:你对迎客松还有那些了解?(资料拓展)迎客松挺立于玉屏峰东侧,树龄800多岁。树高10米左右,胸径64厘米,地径75厘米,树干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 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游览。游人到此,目睹此松,游兴倍增,纷纷与它合影留念,引以为幸。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陈列的巨幅铁画迎客松,就是根据它的形象制作的。上至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下至车站码头,随处都会发现它的身影,就连宾馆的屏风,庭院的影壁,也有迎客松的姿容。登堂入室的迎客松,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象征。没想到迎客松还蕴含这么深的文化,你说奇不奇?)正因为迎客松有着如此独特的魅力,曾有诗人作诗赞叹:(出示诗句: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齐读)感悟“陪客松”“送客松”1、我们被迎客松热情的迎上山后,接着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课件出示),文中作者把它比作什么?请一个同学读,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是游人,高大的陪客松就在你身边,说说你有什么感受?(温馨、亲切)指名说说并带着这种感受读出陪客松特点。2、真好,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当我们包揽了的美丽的黄山风光后,谁来与我们依依不舍的送别?(出示送客松课件)自由读,边读边想:送客松奇在哪里?作者描写送客松突出了“送”的含义,想想看,哪些词语写出了这个意思?(伸出、依依不舍、告别。)当它向我们挥手告别时,你会对它说些什么?把依依不舍读出来。(齐读)四、方法习得:玉屏楼前的三大名松果然是那样的神奇,他们是黄山的主人,会欢迎游客、会陪伴游客、会目送游客,真奇。想想看,作者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了黄山三大奇松如此神奇的魅力?(体会比喻句的妙用)五、背诵积累:1、黄山三大名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如此沧桑,如此顽强,如此热情,更是如此神奇。感谢徐霞客带我们走上了“黄山绝胜处”玉屏楼,感谢作者通过文字把它们完美的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满怀深情的背诵课文第二段,背不过的读。(配乐背诵第二段。)2、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松最具有代表性,作者具体写了三大名松,又略写了其他松,这种写法叫板书:点面结合。(渗透点面结合,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其实黄山上还有成千上万棵松树,形态各不相同,用书上的一个词形容就是“千姿百态”。瞧它们向我们走来了。(出示黄山松千姿百态的课件)。3、看完图片,相信大家还能想到许多不一样的松树,根据你看到的图片试着说一说吧!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 ),有的如同( ),有的仿佛( ),有的状如( )。引读:看完这一画面,我们不禁脱口而出:黄山松真是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是它们装点着整个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难怪人们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此处,作者为什么要用一个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更能突出黄山松千姿百态、数不胜数。)4、再读千姿百态的黄山松。(读第3自然段。)六、走进黄山过渡:黄山四绝中其他三绝也是别有情趣,让我们再次走进黄山去领略一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放黄山风光视频)七、总结全文升华情感: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衡山的烟云,庐山的飞瀑,峨眉的秀丽,雁荡的巧石,丹霞的崖谷,嵩山的锐峰,恒山的浑厚,黄山都兼而有之,所以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黄山这一举世奇景,它不仅是山,也是海,是山之海,云之海,松之海,花之海,光之海,诗之海,是一片画的海洋。明末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这样赞叹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齐读)。让我们再次齐读课题黄山奇松。八、作业:1、熟练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2、把课文第2、3自然段写到摘录本上。3、做小导游把黄山奇松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 16 黄山奇松 迎客 陪客 送客 点面结合 千姿百态 郁郁苍苍 情有独钟资料拓展:迎客松挺立于玉屏峰东侧,树龄800多岁。树高10米左右,胸径64厘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