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周考历史测试题.doc_第1页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周考历史测试题.doc_第2页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周考历史测试题.doc_第3页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周考历史测试题.doc_第4页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周考历史测试题.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都七中万达学校20122013学年下期高2014级周考试题高二(下)历 史考试时间: 60分钟 满 分:100分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2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对生产关系的变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促进了封建剥削方式的产生 B 使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模式C 小农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 D 以法律方式确认了土地私有制3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有利于()发展封建经济打击旧贵族的势力刺激宗室成员立军功的欲望强化对基层的管理A B C D4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种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制度5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的目的是()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 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 D满足发动兼并战争的需要6商鞅变法时制作“商鞅铜方升”标准器,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又加刻诏书发到地方,强令各地执行,其主要影响是()A促进了秦朝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加强集权,巩固统一C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D促进秦国的强大7“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者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8观察下图,战国时期,秦国从一个落后的边陲小国一跃而成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军事强国,这主要得益于商鞅()A奖励耕织 B实行县制C统一度量衡 D推行军功爵制9“(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以上表述主要肯定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按功授爵“燔诗书而明法令”A B C D10. 北宋中期封建统治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具体表现在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冗官、冗兵、冗费 少数民族的威胁A. B. C. D. 11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少数 民族政权的一次改革,促使孝文帝改革的动力是()A挽救北魏统治的危机 B孝文帝谦虚好学,热爱汉文化C孝文帝要求实行民族平等团结 D排除冯太后影响,加强皇权12时人描写孝文帝改革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有()财政收入大大增加社会生产获得发展商业也有较大发展丝织业比较发达A B C D1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A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措施 C颁布均田令 D采纳汉族统治制度14洛阳伽蓝记记载:北方“百姓殷富,年登俗乐,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舟车所通,莫不商贩焉”。这段材料不能说明()A北魏时期农业的发展 B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C北魏时期手工业的发展 D北魏时期商业得到了发展15下列现象反映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生活习俗改革内容的是()汉族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中原地区流行吃烧烤“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也解调胡琴”中原地区大量农田得以开发A B C D16史料里说北魏洛阳贸易不绝,“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它最能说明的问题是()A洛阳成为全国政治中心 B洛阳商业兴盛,市场繁荣C迁都洛阳是正确的 D洛阳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商业城市17下列有关北魏民族融合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鲜卑劳动者成为中原的农民 B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C汉族学到了鲜卑族的畜牧生产经验和技能 D鲜卑族原有的文化消失 18面对雅典人多地少,就业不足的难题,梭伦改革的重点是A发展工商业 B倡导节俭,抑制奢侈浪费 C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 D抑制粮食涨价19在梭伦改革中,雅典公民被划分为四个等级,其划分依据是 A政治地位 B血缘关系 C居住地域 D财产多少20在梭伦改革中,最有可能使广大平民都直接享有自由权利的措施是A颁布“解负令”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设立陪审法庭 D建立四百人会议21梭伦确立的财产等级制度是公民财产越多,等级就越高 公民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公民等级越低,承担的义务越少不同等级的公民虽然享受的权利不同,但所尽义务相同 AB CD 22.在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陪审法庭 C.500人会议 D.十将军委员会23.古希腊民主制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体现这两项内容的制度包括公民大会制和 ( )A.举手表决制、连选连任制 B.比例代表制、与会津贴制C.抽签选举制、有限任期制 D.政教分离制、公民兵制24 .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 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25.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以下史实不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A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 B五百人会议负责处理日常事务C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和司法机关 D向所有的居民发放工资和津贴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包括2小题,26题28分27题22分, 共50分。)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来。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青苗钱破坏了富人必要的社会职能。 (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材料二: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 材料一中王安石、司马光围绕什么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结合所学,指出这一争论的 实质,并回答变法触动了哪部分人的既得利益。(7分)(2) 王安石采取哪些措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是什么?(7分)材料三:梁启超在王荆公中说:“(王安石变法)取尧舜以来之弊政而一扫之。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改革也。”(3)结合史实对此观点加以评论。(7分)(4)根据所学内容回答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7分)2、 (22分) 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请回答:(1) 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8分)(2)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7分)(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7分) 2013年历史第一次 周考答案1、D 2、D 3解析:世卿世禄制主要涉及的是政治层面,尤其是对世袭贵族的管理,所以不符合题意。答案:D 4、解析:因为秦实行“什伍连坐”,所以人际关系比较淡薄,怕被连累;因为实行“告奸制度”,也使人们之间的关系“好生分”。 答案:D 5、该政策的推行是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以便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取胜,据此可知符合要求的是D项。 6、解析:本题的四个选项都可以作为“商鞅铜方升”制作并加刻诏书送到地方的影响。但“商鞅铜方升”是秦统一度量衡的主要措施,最主要的影响还是有利于加强集权,巩固统一。答案:B 7、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结合题干材料信息可知主要反映的是户数的增加。这有利于提高政府的收入。选C 8 、D 9 、解析:实行连坐法“道不拾遗,山无盗贼”;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家给人足”;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由此可知答案为C。 10 D 11、A 12 A 13 A 1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及理解能力。“不闻犬豕之食”“不见牛马之衣”“莫不商贩焉”等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材料反映的是北方的发展,因此不能体现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B 1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题干中关键信息是“生活习俗”。体现了汉族受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影响;体现了胡汉生活习俗间的相互影响。属于生产领域,反映了当时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与题干不符。故选B。16 :D 17 :D 18、A 19 D 20 C 21 B 22 A 23 C 24 A 25 D26、答案:(1)政府要不要“理财”。祖宗之法是否可变。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利益。(2)措施:市易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免役法。原因:宋代商品货币经济活跃;王安石有前瞻性。(3) 观点;梁启超站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立场上,全面肯定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评(判):有正确的一面,但过于夸大论证:王安石变法是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他毕竟代表地主阶级利益,不可能解决当时社会的矛盾,更不可能“取尧舜以来之弊政而一扫之”。(4)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 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其去世,使保守派重新得势 变法自身不足。 A、指导思想,偏重开辟财源,利用行政权力,违背经济规 B、过于急进 C、变法过程中出现用人不当,危害百姓的问题27 (1)弊端:平民受到奴役;平民缺乏政治参与权。 危机:导致贵族与平民、贵族与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矛盾的激化;社会动荡不安,阻碍经济发展。(2)措施:解负令;财产等级制;四百人会议(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3)根本原因:阶级利益的对立。 观念:公正观念;法治观念。【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