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知识点.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doc_第3页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doc_第4页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散步字词:分歧 信服 霎时 委屈 嫩芽 拆散 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文章体裁:记叙文。文章主题:本文记叙了祖孙三代人再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相敬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一家三代人的温和,谦让,体贴的浓浓的亲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结构:全文38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 总起第二部分2-8 重点写散步的过程。写作特点以小见大,以“散步”这样的小事来写亲情和责任、使命,耐人寻味。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方法:A选择典型事例 B动作描写C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景物描写有些衬托了散步中一家人的快乐心情、和睦关系,有些则可以引起读者对生命的联想。语言特点:句势精美,词格丰富,描写细腻,感情丰富,意蕴深刻。重点语句赏析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作为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众人,对生命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采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抒发此中感受。第2课:秋天的怀念思考课文里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第一次, 母亲: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你去走走, 我:不,我不去第二次, 母亲: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 我:什么时候第三次,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文章三次用“悄悄的”这个词描写母亲的行动。1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2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3 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第三处,母亲悄悄的出去,是避免儿子听到脚步声引起他的联想,怕伤害儿子敏感的心.因为他的儿子已经不能走路了.对文章的题目“秋天的怀念”的理解明是对秋天的怀念,实际是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 课文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歌颂了至真至纯的伟大母爱。 作者借助于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抓住几件平常的小事,以简淡而又厚重、朴实而丰美的语言,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情深, “母爱”的内涵、“爱母”的思绪,在秋天的回忆中感动感悟着。四、面对我的暴躁,母亲悄悄躲出去 ,偷偷的听我的动静,扑过来,抓住手,忍住哭,好好活。母亲怎样待儿子挡在窗前,央求般的神色,一会坐下,一会站起,比我还敏感。课文讲述了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第3课:羚羊木雕作者简介张之路,著名的儿童作家。字词:犄角、怦怦、树杈、寒颤、发愣、脸颊、攥着、逮着玩文章体裁:小说文章思想内容:借羚羊木雕来讲述一个关于家庭矛盾的故事。表现人与人之间的观念上的冲突。文章线索以羚羊木雕为线索组织材料。先写妈妈追查、逼问,再回顾“我”和万方的真挚友情,接着写奶奶的批评,最后得到了万方的谅解。文章写作顺序顺序写作,插叙让场面更为集中。写作人称:第一人称写法。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特征:爸爸妈妈重财轻义;女儿重义轻财;奶奶深明大义。塑造人物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对人物塑造起到衬托作用。作品的主题父母要珍视友谊,儿女学会与父母沟通。学生要深入思考亲情与人生。第4课:散文诗两首文学常识:泰戈尔,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家,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体裁散文诗重点字词:嗅、叠、匿笑、花瓣、沐浴、祷告、妄弃、惊讶、倘若、无端、至爱作品主题金色花让我们感受到了家庭之爱,母子情深。纸船抒发了诗人思念母亲的深情。写作特点金色花:丰富的想象。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嗅到花香,看书不伤眼睛,从而表达对母亲的爱。纸船:以纸船为题,托物寄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表达对母亲的思念。语言特色金色花语言活泼,生动。纸船文笔清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第5课: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编撰者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志”是记的意思。跟“志怪小说”之着重记述神怪异闻不同,“志人小说”主要是记述人物言行事迹。作者简介刘义庆(403年-444年),南北朝时宋朝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武帝刘裕的弟弟长沙景王道怜的第二子,因义庆叔父临川王道规无子,故定义庆为嗣子,袭封临川王。他著书甚多,世说新语最为流行。这本书可能是他和他手下的文人集体编写的。字词:谢太傅、柳絮、雪骤、无奕女、词语的含义:内集:内,这里指家庭内部。集,指聚会。骤:急纷纷:形容雪花纷飞的样子。差:差不多。拟:相比。重点句子含义:白雪纷纷何所似? 白雪纷纷像什么?撒盐空中差可拟。和空中撒盐差不多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说像柳絮乘风飞舞文章的结构。第一层(从开头到讲论文义):点明人物和事件发生的环境。第二层(从俄而”到公大笑乐):通过一次应答,体现了少年谢道韫的聪颖。第三层(从即公”到结尾):点明谢道韫的身份。比喻修辞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塑造人物“欣然”“公大笑乐”写出了人物的神态,体现了家庭氛围融洽、欢快和轻松。这样的氛围能够让人心情愉快,这样的活动能够启发人的思维,更好地促进人的成长。陈太丘与友期字词尊君在不、非人哉、重点词语翻译:期:约定。去:离开。委:丢下,舍弃。引:拉顾:回头看。古今异义的字:(1)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为约定,动词 ; 今义日期,名词。(2)太丘舍去:古义为离去;今义为前往。(3)下车引之:古义为拉;今义为引用等。(4)元方入门不顾:古义为回头;今义为照顾或顾客称谓常识:“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就像现在的“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是一个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理清文章的结构:第一层:(从开头到去后乃至。):写陈太丘的朋友失约。第二层:(剩余部分):元方以礼责客,体现了少年元方的机智。人物形象性格人物性格的多样性陈太丘:友人与 “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元方:聪敏、机智塑造人物方法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第11课:春字词:朗润,酝酿,卖弄,婉转,烘托,赶趟儿,欣欣然,舒活,花枝招展,抖擞精神,黄晕,嘹亮作者简介朱自清 字佩弦 江苏人 我国著名诗人 学者 民主战士 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文章体裁:抒情散文。文章思想内容:文章描绘了生机勃发,花木争荣的春天图画。赞美抒唱了春天的朝气与活力,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奋然前行。文章结构:全文10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写盼春第二部分2-7,写绘春2段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3-7分写了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称为“春之五图”第三部分8-10,写赞春文章结构严谨精美。先总写春天,然后从几个方面细细描绘,最后又总写,收束全文 ,画龙点睛。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写景特点:(1)描写细腻,生动传神。如对“春风”的描写(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语言特点精美、生动、准确、朴实,隽永,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如动词的运用、句式的多变、口语的穿插等等.第12课:济南的冬天字词: 镶 响晴 温晴 安适 肌肤 秀气 绿萍 水藻 贮蓄 澄清 空灵 水墨画 蓝汪汪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作品收在老舍文集里。文章体裁:写景散文文章思想内容:文章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济南的冬天气候温和、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知情。文章结构:全文共5段,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特征:“温情”色彩。第二部分(2-5段):写济南的城、山、水,无不涂上“温情”色彩。第三部分(最后一句):小结,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文章线索: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情”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写景(方法)艺术:(1)紧紧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来写,使全文基调一致,色彩和谐。(2)景物的层次,安排得当,使眼前景物纷至沓来,而又井然有序。(3)取景远近大细各得其宜,使景物或则尺幅百里,或则纤毫华观。写作特色:(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语言朴实,清新上口。(3)布局谋篇,层次井然。语言特点:语言朴实,清新上口。作者写济南是个宝地,是阳光下晒着的小城,写雪后的山,写独特的水,娓娓道来,不矫饰。如:(1).写第五段的“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储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这段话,把济南冬天水温适宜,绿萍、水藻之类的水生植物长势良好的情况生动真切地描绘出来,语言是那么清新朴实,就好象拉家常似的,读起来朗朗上口,丝毫没有故作高深之态。(2).作者在词语的选用上非常讲究,值得我们仔细品位。如.第3段描写小雪后的山色,树尖的“顶”,山尖的“镶”山腰的“露”,都各得其所。(3).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口语,如“准保暖和”“着落”“干 ”“蓝汪汪”等之,都是家常用语,富有生活气息。第14课:秋天字词: 丁丁 幽谷 肥硕 栖息 归泊 寥阔 枯涸 清冽 梦寐 作者简介:何其芳(1912年-1977年),四川万县人。现代诗人,评论家。著作有汉同集画梦生活是多么广阔。文章体裁:诗歌文章思想内容:文章通过一个个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无比喜爱之情。 文章结构:全文共15行,分三节第一节:(1-5行):描绘农家丰收图。第二节:(6-10行):描绘霜晨归鱼图。第三节:(11-15行):描绘少女思恋图。.文章线索:秋天写作特色:(1)运用富有特色的词语,描绘秋天的特征。如:“丁丁”写出了山谷伐木之声悠远地飘来;“栖息”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2)运用富于音乐性的语言,营造意境。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三句互为呼应,均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笔下秋天的宁静、悠远的特点。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作者作品简介曹操,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人。曹操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政治家军事家。 王湾是洛阳人,唐代诗人。观沧海:乐府诗。次北固山下:五言律诗诵读重点词语音形:竭 澹 竦峙 萧瑟诗歌节奏:四言诗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一二或二二一如: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分析诗歌内容重点词语释义:澹澹 竦峙 萧瑟 若 其 幸 次 客路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诗句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的诗句: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作者思想感情观沧海这是一首以写景为主题的名作,通过对登山观海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次北固山下:描写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写作方法观沧海:虚实结合的手法次北固山下颔联颈联的对仗手法作者作品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马致远(1250?1323?),字千里,号东篱,元大都(今北京)人。钱塘湖春行七言律诗天净沙 秋思元曲诵读重点词语音形:没 枯藤 昏鸦 天涯诗歌节奏:七言诗句的节拍一般有: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天净沙 秋思节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分析诗歌内容重点词语释义:初 处 乱花 欲 迷 没 行不足 断肠钱塘湖春行七言律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近景,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写春水漾满湖堤。“云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近景,写高处,写莺、燕的动态。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初春生机勃然的感觉。“诗眼”在“早”“新”两个字上:“几处”而不是“处处”,“争暖树”是说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云歌唱,可见是“早莺”。“谁家”而不是“家家”,“啄春泥”则是刚刚开始筑巢,可见是“新燕”。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诗人以很轻的疑问语气叙述这些景象,不是实问,也不是存疑,而是对早春景色情动于衷的喜悦。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也是近景,写地上的花草,写人们骑马游的陶醉感。走马看花,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儿也在与诗人游戏。春草虽茂,但却不高,也才刚刚没过马蹄。这是作者对景物入情入微地观察,将游春人也融入春色来写了。这两句透出诗人游春的舒感。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两句略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诗人在这儿完全陶醉了,留连忘返了。这两句写诗人游春非常尽兴。天净沙 秋思元曲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9个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施图,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作者思想感情钱塘湖春行这首诗虽是写景,但景中有情,对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天净沙 秋思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羁旅之思写作方法钱塘湖春行颔联颈联的对仗手法天净沙 秋思写景 抒情第16课:紫藤萝瀑布作者简介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主要作品:中短篇小说知音、弦上的梦、红豆 ,散文集丁香结 。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说散文选。后又抱病奋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其第一部南渡记已于1987年问世,获得了好评。文章体裁:借景抒情散文。文章思想内容: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藤萝的命运,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文章结构:全文11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独句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应,又为全文埋了悬念伏笔。第二部分(29),描绘了紫藤萝的花形、花色和花香第三部分:(10-11)由观花而生情,由情而生志托物言志、写景状物的写法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写景状物:是托物言志的基础。要求学生认真地观察景物,细腻地描绘景物。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比喻: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通常的说就是把什么比作什么。比拟:就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如:(1) “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来,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比喻:把整片垂下来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2) “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比拟)(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赋于了紫藤萝花的动态美。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景物描写:先写整体,后写局部。通感修辞运用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方式。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各种感觉相通。如:“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第17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字词:训诫 耸立 迂回 凝视 啜泣 纳罕 瘦骨嶙峋 心惊肉跳 头晕目眩作者简介莫顿亨特,美国作家。文章体裁:记叙文(六个要素)文章思想内容:文章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一次“脱险”经历,使我们感受到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在人生道路上会有很多困难,甚至是巨大的困难,面对困难不要害怕,而要把它分解为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容易战胜。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13,冒险:爬上石架,上下不得第二部分14-22,脱险:父亲鼓励,顺利脱险。第三部分23,感悟:分解困难,逐步战胜人物形象塑造:(1)父亲:;教“我”脱险,并对“我”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2)杰利:杰利去把父亲找来,说明他富有友情。(3)我:身体孱弱,在父亲鼓励下应对危险,克服困难。刻画方法:心理描写。(4)其他孩子:在“我”陷入困境时,把“我”丢那儿不管,还无情嘲笑,说明他们不讲情义。领悟生活哲理:“走一步,再走一步”,预示着在人生道路上会有很多困难,甚至是巨大的困难,面对困难不要害怕,而要把它分解为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容易战胜。语言特点:全文以记叙为主,描写生动、形象,篇末议论点题。人物语言描写符合人物身份和处境。尤其是心理描写的词语精当传神,富有表现力。如:“冷汗直冒”“咚咚直跳”“头晕目眩”“全身麻木”等,突出了“我”害怕恐惧的心理。第18课:短文两篇字词:收敛 脆弱 颤动 断续 宽恕 零落 聒聒作者简介小思,1939年生,香港作家,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卢颿等,祖籍广东番禺。课文选自其作品散文集承教小记,除此,她的出版作品还有路上谈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文章体裁:哲理散文。文章思想内容: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文虽短而理深厚,言有尽而意无穷。它提示着我们,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写作特点(1)先抑后扬的手法从写蝉的聒噪,到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刻意表现了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的一面。然而当知道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本来无足轻重甚至恼人的蝉令作者惊讶起来。并生发感悟,产生了对生命的思考。(2)前后照应的写法结尾作者写自己被这蝉的生命意义感动着,“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又照应到文章开头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的“烦”字上,但已经从开头的“烦”变成现在的宽恕,形成一个首尾照应又有变化的完整结构。(3)隐喻的表达方式: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字词:卑微、一丝不苟、色泽作者简介席慕蓉,台湾作家、画家,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所著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 ,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 等。文章体裁:哲理散文。文章内容及哲理:作者在描述了贝壳的精美之后,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仔细、一丝不苟。主题表达方式: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写作特点“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第19课:在山的那边字词:痴想、隐秘、诱惑、喧腾、一瞬间、凝成、铁青作者简介王家新 出版的诗集有纪念、游动悬崖等。文章体裁:诗歌,文学的一类,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可以歌咏、朗诵。文章内容:“山”和“海”两个形象是有象征意义的,这首诗抒写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诗歌结构:痴想沮丧诱惑坚信写作特色(1)语言朴实凝练。如“诱惑”、“枯干”、“铁青”、等词语意蕴丰富。(2) 运用多种修辞。如设问、比喻、反复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诗人的情感得以真实再现。(3) 象征手法的运用象征是用具体事物表现某种抽象概念的思想感情。重点语句理解。(1)“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幻想全部落空。(2)“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许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3)“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理想日日夜夜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第21课:化石吟字词:奇幻 骸骨 乌有 潜行 裹藏 葱茏 幽雅 造物主海枯石烂 日转星移.文章体裁:科学诗文章思想内容: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地球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伟大。文章结构:全诗7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通过发问,引发联想。第二部分3-6,具体抒写,无限遐思。第三部分7,回应发问,照应开头。理解题解:“吟”,古诗的一种,这里是赞颂之意。诗歌写作特点(1)作者把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用第二人称,显得亲切。(2)拟人手法。(3)语言优美,意境奇丽,音乐性强。重点语句理解:“平凡的真理”:生物进化的科学观点,上帝创造万物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第22课:看云识天气字词:峰峦 一霎间 点缀 绫纱 弥漫 月晕 崩塌匀称 预兆 轻盈文章体裁:科普说明文(1)说明方法:摹状貌,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列图表等。(2)说明顺序 :逻辑、时间、空间顺序(3)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 生动文章思想内容:(说明对象)这是一篇介绍识别天气的说明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勾画出千姿百态的云,使读者从中得出许多识别阴晴雨雪的天气知识。本文是从云的形态和云的光彩两方面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结构:(把握中心句)总分总第一部分1,说明云是天气的“招牌”,人们可以看云识天气。第二部分2-6,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天上的光彩现象跟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第三部分 7,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说明的方法:分类别、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顺序:逻辑顺序。文章语言特点:(1)严谨、准确。(2)生动、形象。写作特点:(1)结构严谨、层次清晰。(2)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说明。(3)语言生动,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第23课:绿色蝈蝈字词:喧嚣 劫掠 静谧 酷爱 吮取 气氛 喑哑 狩猎 篡夺 篝火 莴苣 螽斯作者简介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著有昆虫记。文章体裁:文艺性小品文。说明对象:蝈蝈。文章主要介绍蝈蝈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蝈蝈的外表特征: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蝈蝈的习性:叫声、食性,重点写食性。写作特色:(1)文艺笔调。对昆虫既有形象的描写,又包含了作者的情感。(2)生动传神的语言。词语的恰当运用。(3)拟人手法的运用。作者赋予了蝈蝈以人的性情,使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4)通过比较写蝈蝈。作比较的方法,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又说明作者的细致观察。第24课:月亮上的足迹字词:海域 畅谈 里程碑 昂首挺立遥遥在望、轨道、故障文章体裁:科普小品文章思想内容:这篇文章真实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指出登月活动的重大意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2 指出此次登月活动是宇航事业的里程碑,引出下文,引出阅读兴趣。第二部分:3-15 具体记叙登月经过。第三部分;16-18 总结登月的重大意义。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为科学勇于探索的冒险精神的赞叹。文章写作特点:(1)文章叙述清楚明白,生动形象:时间线索;渲染的手法;(2)生动的语言特点:恰当的叙述;列数字的方法;叙议结合的手法。重点句子理解。“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这一步是人类外空探索的里程碑。第27课:皇帝的新装字词:炫耀 赏赐 爵士 御聘 陛下 妥当 赐给 称职 滑稽 头衔 勋章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不可救药 作者简介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童话作家 。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他一生创作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大量的优秀童话作品。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文章体裁: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往往采用拟人的修辞,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以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文章思想内容:本文讲述了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以皇帝为代表的统治阶级的虚伪、愚昧和自欺欺人的丑行,同时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文章结构:全文36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划分层次如下:引子(1)交代皇帝喜欢穿新装的怪癖。开端(2-3)骗子投皇帝所好,轻而易举的骗过了皇帝,开始做新装。发展(4-22)做新装,皇帝派人去看新装。高潮、结局(23-36)皇帝穿上新装参加游行大典,在光天化日之下当场出丑。全文以骗开始,又以骗结束,以新装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是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到这件衣服”作为贯穿故事始终的主线,展开情节、安排材料、刻画人物。文章线索:“皇帝的新装”在情节结构上起到了线索作用,而贯穿这个离奇而又生动故事始终的主线则是“新装”的奇怪特性。作者展开情节、安排材料、刻画人物都是围绕这条主线来进行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特征:皇帝-骄奢淫逸、昏庸虚荣、愚蠢无能、自欺欺人大臣-自私虚伪、自欺欺人塑造人物方法:夸张和想象:为了写出皇帝酷爱新装,竟然到了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的地步;为了穿漂亮衣服,不惜花掉所有的钱,甚至从来不关心他的军队。突出了这个不称职的皇帝的骄奢淫逸和爱好虚荣的性格特点。心理描写:如“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心里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但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精彩,一波三折,把皇帝不自信又心虚,愚蠢又狡猾的特点准确百殴打了出来。写作特点:夸张和想象运用。无论是人物性格的刻画,还是整个情节的安排,都成功的运用了夸张和想象,绘出了一幅骗者行骗、被骗者自欺欺人甘心被骗的群丑图。第28课:女娲补天文学常识(1)作者:袁珂,四川新繁人,神话学家。论著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的专著。(2)本文体裁:神话。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和想象的故事。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充满想象。字词澄澈 绵延 神通广大 莽莽蓁蓁本文内容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对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有想象力的解释。文章写作特点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如女娲造出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人性化的描写都体现出了这一点。人物形象特点:女娲虽然是一个想象中的人,但作者却赋予了她人的心理、情感、特点。她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她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孩子;她是一个慈爱、勤劳的母亲;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