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监测点居民腰围与血压的关系.docx_第1页
慢病监测点居民腰围与血压的关系.docx_第2页
慢病监测点居民腰围与血压的关系.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慢病监测点居民腰围与血压的关系 摘要 目的 了解四川省成人腰围与高血压的关系,为制定肥胖和高血压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2010年慢病监测项目,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四川省8个县(区)4 847名18岁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调查。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吸烟状况、饮酒状况的血压差异,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腰围和血压值的关系。结果 调查男性高血压患病率为31.04%,女性为30.24%;中心型肥胖率分别为32.26%和42.08%。腰围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值存在相关关系,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围每改变1cm,收缩压改变0.44 mmHg,舒张压改变0.34 mmHg,腰围对收缩压的影响大于舒张压。结论 四川省居民腰围与血压值呈正相关,血压值随着腰围的增加而增加。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等慢病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超重与肥胖的人体测量指标主要有体重指数(BMI) 和向心性肥胖指标。其中,BMI 与体质总量密切相关,但无法反映腹部脂肪含量1 。某些前瞻性研究已经阐明了BMI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及关联强度2。 但是,对于BMI相同的人群,中心性肥胖可能不同,从而其患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可能不同。中心性肥胖或中心性脂肪分布,通常用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腰臀比(WaistHip Ratio)来表示,会导致一系列的代谢异常,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自20世纪90年代,各研究学者对腰围的兴趣有所增加,学者认为腰围与腹内脏脂肪更密切相关,优于BMI和WHtR3。 为了解四川省成人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本文采用2010年四川省慢病监测数据,分析腰围与血压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四川省2010年抽取了成都市青羊区、彭州市、攀枝花仁和区、资中县、西充县、汉源县、康定县、越西县等8个监测点,再采用完全随机抽样的方式从每个监测点抽取4 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随机抽取3 个村(居委会),在每个村随机抽取1个村民/居民小组,每个小组至少55户居民。在每个抽中的居民户内按照KISH表方法,再随机抽取1名18岁及以上居民进行个人问卷调查,全省8个监测点共抽取4 847户、4 847名18岁及以上居民开展调查。1.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包括询问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三部分内容。询问调查包括家庭问卷和个人问卷。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以面对面询问的方式进行。家庭问卷内容包括:家庭成员基本信息、家庭经济状况、家庭饮食、50岁以上人员健康状况等。个人问卷:包括吸烟、饮酒、饮食、身体活动状况,以及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主要健康问题。身体测量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测量。血液检测指标包括血糖、血脂、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等。腰围测量采用长度为1.5 m,宽度为1cm,精确度为0.1 cm的腰围尺。测量点为腋中线肋弓下沿和髂嵴连线中点。血压测量使用电子血压计。1.3 指标定义 高血压诊断标准为:经过医生诊断的高血压患者,加上本次测量中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中心型肥胖定义为:男性腰围85 cm,女性腰围80 cm。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Epi Info 2次录入,双输核查。采用SPSS 17.0 进行统计分析。文中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及行为之间血压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腰围与血压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控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饮酒等混杂因素的影响。2 结果2.1 人口学特征 共调查4 847名18101岁常住居民,其中男性2 228人,占45.97%;女性2 619人,占54.03%。男女性别比为100:117。年龄主要集中在1860岁,各年龄组分别占20%左右,70岁以上占7.68%。人群以汉族为主,占74.99%;彝族占15.31%;藏族占9.22,其他0.47%。文化程度以高中及以下为主,占93.51%,大专以及上占6.49%。男性文化程度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204,P0.01)。已婚占79.74%,未婚占11.04%,其他占10.22%。从职业分布来看,农林牧渔等生产人员所占比例高,占66.35%。2.2 不同腰围血压值的变化 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患病率男、女分别为31.04%、女性为30.24%;中心型肥胖率男女分别为32.26%、42.08%。腰围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值存在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27和0.33,P0.01)。将腰围值按照5cm间距分组,共分为7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腰围呈近乎直线关系。2.3 其他因素与血压的关系 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男性均高于女性(t=3.08,2.69,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增加趋势,70岁及以上人群比18-29岁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高30 mmHg、7 mmHg。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随着文化程度的增加而降低。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平均血压均是离婚、丧偶和分居者最高,未婚者最低。吸烟者收缩压高于不吸烟者,饮酒者舒张压高于不饮酒者;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2.4 腰围与血压的关系 为了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分别以收缩压和舒张压为应变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饮酒、吸烟和腰围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腰围与收缩压、舒张压有相关关系,腰围每改变1cm,收缩压改变0.44mmHg(CI:0.38-0.49),舒张压改变0.34mmHg(CI:0.31-0.37),腰围对收缩压的影响大于舒张压。3 讨论 肥胖和高血压不仅是发达国家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因,也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卫生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迅速发展,超重和肥胖发生率也同时迅速增长,在1992-2002 年间,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增长了4 倍4。本次调查男性高血压患病率为31.04%,女性为30.24%,高于2004年慢病监测结果(男性为15.48%,女性为11.88%);中心型肥胖率分别为32.26%和42.08%,高于2004年调查结果(男性为16.00%,女性为25.53%)5。BMI 代表全身脂肪的分布,腰围则是评估中心性肥胖的可靠指标6。研究结果显示,经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饮酒、吸烟调整后,腰围与血压的关联仍然存在,提示腰围与血压值的关系确实存在,腰围每改变1cm,收缩压改变0.44 mmHg,舒张压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