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学案(教师版).doc_第1页
再别康桥学案(教师版).doc_第2页
再别康桥学案(教师版).doc_第3页
再别康桥学案(教师版).doc_第4页
再别康桥学案(教师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再别康桥学案【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和对意象的分析,体会诗歌的意境美。(2)体会诗中所体现出了的三美主张。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使学生寻找意象从而体会诗歌的意境通过对诗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及意境美的分析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情感方式与价值体验,在其诗歌中的融合,从而感受诗歌带给人的美感。 课前预习一、【知识链接】1、识作者徐志摩(1896-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等。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22年辞别剑桥启程回国。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新诗的诗魂,“诗哲”当之无愧。 【资料1: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到英国研究文学,攻读博士学位。在剑桥大学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修听课,度过了一年多悠闲的日子。同时又深受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制度的影响,形成了资产阶级绅士兼诗人的气质。他说:“我的眼是康桥教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常常,他躺卧在康河边的草地上,或看书,或听音乐,或仰望高天上流云,或泛舟河中去寻梦。 资料2:至性至情的徐志摩,先后有三位女子走进他的内心(原配夫人张幼仪、美丽少女林徽音、再配夫人陆小曼), 1920年,徐志摩在剑桥大学邂逅了美丽少女林徽音。两人在此相恋相处一年多,因而康河的柔波里一定也映照过他们浪漫的并肩同游的身影。】诗歌集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共四集 散文集有: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共四集 小说集:轮盘 戏剧:卞昆冈 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等 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2、知背景 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并在此遇到了年轻貌美的才女林徽因,度过了他一生当中最幸福的时光。1928年徐志摩故地重游,却已物是人非,于是千般感触涌上心头,因此便写下了著名的抒情诗再别康桥。二、【基础自测】1、字音字形河畔( ) 青荇 ( ) 长篙 ( )漫溯( ) 斑斓( ) 笙萧() 满载() 登载() 悄悄() 悄然() 长篙 ( ) 蒿草 ( )草 稿 ( ) xiao笙( ) Xiao( )瑟 Xiao( )洒斑ln ( ) ln ( )言 波ln ( )2、 常识填空徐志摩, (诗派)主要成员之一。他的诗、散文以及艺术观受英国浪漫主义影响较深,注重意境创造与音律和谐。著有诗集志摩的诗、 、 等,代表作再别康桥。“新月派”提倡“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即 、 和 。三、【整体感知】全诗共七节,概括每节诗的内容。第一节交代诗人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的情景;第二节写康河岸边的柳树在夕阳中倒映河中的景象;第三节写康河里的水草随微波起伏,仿佛在向诗人点头致意;第四节写潭水及由此引发的联想;第五节紧承上节诗意,对“梦”加以引申,暗含了对逝去的康桥生活的无限留恋之情;第六节,诗人的思路急转,把读者从梦境拉回到现实;第七节照应开头,写诗人悄悄地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而康桥却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 课内探究1、再别康桥的二到六节中,诗人捕捉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点拨】诗人捕捉的意象主要有:金柳,妩媚而美丽,浸透着诗人欢喜和眷恋的感情;青荇、柔波,写康桥对诗人的欢迎,更表现出诗人对康桥的眷恋;榆阴下的清潭、倒映天上的彩虹,有如梦如幻之美;星辉、水波与星光辉映,色彩斑斓,表现了诗人的快乐心情;夏虫的“沉默”,渲染了一种静寂的氛围,衬托了诗人的离情别绪。诗人选择的这些意象,都是自然景物,给人清新之感,而诗人要表达的是怀念惜别之情,诗中的这些意象却有一种纯净的美感,能让读者也不知不觉地从离愁别绪的伤感中超脱出来,而去全身心地感受诗中优美的意境。2再别康桥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轻轻”“悄悄”的运用,有什么意味? 【点拨】诗的首尾两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重叠复沓,具有一种节奏感和旋律美。首节以“作别”二字,概括全诗主要内容,而三个“轻轻”的运用,既定下全诗抒情的基调,又因其音节轻盈柔美,而形成一种轻盈跳跃的节奏。尾节中两个“悄悄”与前文“轻轻”照应,而表意略有不同,“轻轻”强调动作的轻盈,“悄悄”写不忍打破康桥和谐宁静境界的心情。首节不说“告别康桥”,而说“作别西天的云彩”显得清新飘逸,尾节中,将本不能带走的云彩说作“不带走一片云彩”,显得情意绵绵。3试从“三美”的角度去鉴赏再别康桥这首诗。 再别康桥是首新格律诗,新格律诗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音乐美是指在韵律方面给人的美; 绘画美是指描写的内容方面给人的美; 建筑美是指外观整齐,给人建筑的美感。这首诗体现了“新月派”提倡的“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即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1) 音乐美: 1)、回环往复。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在语意上相似,结构上也相似,读起来节奏也相同。这种方法叫做“回环往复”,在诗经中就叫做“复沓”。我们在雨巷中就接触过的。这样使得诗歌前后呼应,结构圆合,也增添了诗歌的节奏感。 2)、韵律和谐。全首诗压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每一小的节2、4句压韵,节节换韵。诗人追求的是诗歌韵律跳动的美感。 3)、诗歌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充分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 (2) 建筑美:表现在诗节的匀称和诗句的整齐排列组合上,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行的字数基本为六七个字,间或八个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3) 绘画美:苏轼在评价王维的诗时说:“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中,曾这样说:“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它是全世界最美的一条河。”的确,康桥的美是令人向往的。诗中选取了一系列特有的意象,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提问:你认为诗中什么意象,最具有绘画美,试举例赏析: 金柳:柳,是古今诗文中常见的吟咏对象,丝丝柳条在千载而下的岁月中飘荡。而今在徐志摩笔下又呈现一种特别的绘画美。绿的柳、碧的水与西天的夕阳交融一体。柳树化为金色,色彩对比是那么鲜明和生动,并且柳树又化为“新娘”,她那婷婷的艳影在夕阳与河水的映衬下闪射着迷人的色彩! “青荇在水底招摇” 采用拟人,表达了油油青草的多情可爱。 “招摇”的意思本来是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招摇撞骗”中的“招摇”就是这个意思。这里的意思应该是“招手摇摆”,仿佛在招手致意,写出了水草对诗人的欢迎态度。显得生动、形象。同学们可以想象下,这是怎样一幅美景啊! 本诗的意象,从金柳、青荇到潭水星辉,色调搭配是明快的,并且远近交错,俯仰结合,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再看这些事物本身也不是凝滞不动的,都具有跃动的生命感。诗人用了一系列动作性很强的词。如“荡漾”、“招摇”、“揉碎”等等,使整个画面变成动态的图景,一种活力的气韵流动在其间,给人以立体的审美感受。这个立体的如画般的诗境中,诗人的动作,如“招手”、“撑”、“挥一挥”等词表明,诗人在这“画”中也不能自禁地沉醉,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外景在动,诗人在动,主客互动,物我相融,到了“相看两不厌”的程度。甚至,他要化作一条水草,永远生长在康河里,生长为康河的一部分,永远招摇着生命的美丽!(学生活动: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回看全诗,这色彩绚丽、温韵可人的意象,这整齐和谐、错落有致的形式,这音节和谐,全韵通畅的营造出了“这一个”的徐志摩式的艺术境界,形成了徐志摩式的清新脱俗的意境美。4、本诗在艺术构思上有什么特色?(1)、构思别出心裁,不落俗套。首先,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人,而转向天空,告别“西天的云彩”,从而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其次,诗人为离别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一般的离别,或执手叮咛,或牵手顿足,总带点“伤离别”的味道。而这首诗却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第三,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诗人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避开了人间烟火,营造出一种清新感。(2)、富有流动的画面美。七节诗几乎就是七幅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水底的“青荇”,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清潭等。而且通过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动作性很强的词语,使每一幅画面都具备了动态,给人以立体感。5、拓展迁移在徐志摩的诗作中,还有一些玲珑精致的小诗,也很能体现诗歌的“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这里我提供两首徐志摩的小诗供大家欣赏品味。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这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莎扬娜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暗淡是梦里的光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小组合作品味诗中所体现的“三美”(任选其一)讨论交流后推举代表作简要发言。6、比较阅读 :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与这些离别诗在构思上有何不同?明确: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徐诗的构思特点:构思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一般别离的诗,告别的是人,而此诗不是,告别的是康桥,作别的是西天的云彩。 一般别离的诗,告别时会有千言万语的嘱托与叮咛,或牵手顿足,或肝肠寸断;而此诗却从“轻轻、悄悄、沉默”渲染出了一个只着色不摹声的寂静环境,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独具特色的意象选取。没有告别送行的人,以及车水马龙,有的只是云彩,金柳,青荇,星辉等自然景物,造成一种清新感。 附:板书设计 音乐美韵律和谐,回环往复 新格律诗 建筑美节的匀称,句的整齐 绘画美金柳,青荇,清泉 再别康桥 金柳(比喻)新娘 绘画美青荇(拟人)招摇 清泉(暗喻) 虹 课后训练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倩影(qin) 青荇(xn) 栉风沐雨(ji) 呕心沥血(u)B漫溯(su) 笙箫(shn) 桀骜不驯(xn) 从容不迫(cn)C彳亍(ch ch) 颓圮(s) 无济于事(j) 载歌载舞(zi)D长篙(o) 斑斓(ln) 荒谬绝伦(mi) 味同嚼蜡(jio)答案D解析A项“栉”应读“zh”;B项“溯”应读“s”;C项“圮”应读“p”。2下列各句中画线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作者多年_的质朴纯美的情和爱,汩汩地从笔端_出来,与崇高宽阔的胸怀相_,充满了纯朴的人情美。A积淀流淌契合B积聚流淌吻合C积淀 流露 吻合D积聚流露契合答案A解析积淀:积累沉淀。积聚:积累聚集。流露:(思想感情)不自觉地或含蓄地表现出来。流淌:液体流动。契合:符合。吻合:完全符合。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见有能望其项背的。B诗人在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执笔,信手拈来,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C他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漫步于康桥,举步维艰,写下了这首诗。D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答案A解析B项“信手拈来”指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词汇和选用材料,此处应指思路畅通;C项“举步维艰”形容行动困难或生活艰难,与语境不符;D项“栩栩如生”形容生动逼真,与语境不合。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如果说,是历史造就了一个民族,那么必然是苦难在营造着国民之性格和公民之精神。一些重大的灾难正是以一种更加惨烈的方式,让我们看清了一个国家的公民性格的养成。B李安宁在北川一中高一年级上地理课时,教室突然摇晃起来。李安宁获救后回忆说,当时她在四楼,没超过20秒种左右吧,楼就塌了,三、四、五三层楼砸在了一起。C在震中汶川县映秀小学倒塌的废墟中,有两位老师在被挖出来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呼吸,但是,在他们的臂弯之下,四名小学生却活了下来。这两位老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垮塌的砖石,保护了自己的学生。D被掩埋在教学楼废墟下将近76个小时的绵竹市东汽中学高二学生曹健强被救援队成功救出,他获救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非常危险和艰难的环境下有着坚持和乐观的精神。答案C解析A项“营造”与“性格”“精神”动宾搭配不当。B项结构混乱,主语“李安宁”之后无谓语,陈述对象变成了“教室”;“超过20秒钟左右”数字表达错误,去掉“左右”。D项“原因是因为”句式杂糅。二、类文赏读(20分)读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完成14题。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1作者以凉风吹拂下的颤动的水莲花作比,是为了突出其_的风致,进而刻画女郎_的神态。2“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一句中,“蜜甜”和“忧愁”矛盾吗?请谈谈你的理解。_3最后,诗人用“沙扬娜拉”(日语,意谓“再见”)作结,有何作用?_4今天,我们感受了徐志摩的离情别绪,其实,离别是没有时空界限的,它会超越历史,不觉来到我们身边。月假结束,要与父母告别;高中毕业,要与同学分别;出差在外,要与亲人离别。你最喜欢怎样的告别情感和告别方式?让我们把动人的离别留下来,一起分享好吗?不少于200字。_【答案】1柔媚 欲言又止、含羞带笑、娴静与纯美2不矛盾。女郎处在将要分别、不忍分别、又只好分别的复杂的情绪交织之中,她不能一味沉默,只好把万千浓情蜜意化做一声声的“珍重”,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爱慕敬仰之意;诗人与这位温柔多情的日本女郎在交往中已经结下了真挚的友谊,即将分别,顿生“忧愁”。3用“沙扬娜拉”作结,不仅点题,而且把女郎的声声嘱咐,殷殷叮咛的眷恋心情,传达出来,这是深情的呼唤,也是美好的祝愿。4略。三、课堂延伸(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9这首诗在语言形式上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诗共6节,每节的前3句相同,辗转反复,余音袅袅。这种刻意经营的旋律组合,渲染了诗中“梦”的氛围,也给吟唱者更添上几分“梦”态。(可以从节奏、旋律等方面分析。)10通读全诗,你觉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4分)答案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既甜美又忧伤的情绪。(诗人的情绪可以从“依洄”“迷醉”“甜美”“伤悲”“心碎”“黯淡”诸词中体现出来。)11“甜美是梦里的光辉”“黯淡是梦里的光辉”,这两句与再别康桥中的哪个句式比较相像?说说你的理由。(6分)答案这两句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比较相像。这四个语句都采用了比喻中暗喻的修辞手法,本体都是抽象的情绪,“甜美”“黯淡”“悄悄”“沉默”;喻体都是具体可感的事物,“梦里的光辉”“别离的笙箫”“今晚的康桥”。(所给的诗句是比喻手法,从再别康桥中比较容易看出。)12关于这首诗的主旨,人们说法不同,有人说是写爱情的,有人说是写理想的,也有人认为二者都对。你是怎样理解的?(6分)答案从徐志摩的相关文章中,我们应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徐志摩说:“要从恶浊的底里解放圣洁的源泉,要从时代的破烂里规复人生的尊严这是我们的志愿。成见不是我们的,我们先不问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功利也不是我们的,我们不计较稻穗的饱满是在哪一天。”(“新月”的态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