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岳阳市中考语文科学生答题情况及教学建议报告.doc_第1页
2011年岳阳市中考语文科学生答题情况及教学建议报告.doc_第2页
2011年岳阳市中考语文科学生答题情况及教学建议报告.doc_第3页
2011年岳阳市中考语文科学生答题情况及教学建议报告.doc_第4页
2011年岳阳市中考语文科学生答题情况及教学建议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岳阳市中考语文科考生答题情况分析及教学建议报告(修改、校正稿)范练娥 谭海军 余立志一、考生答题情况分析(一)积累与运用1.第1小题主要考查汉字的读音与正确书写。该小题得分率为63。失分原因分析:(1)错选A的考生对汉字的声调掌握不牢,把“讪笑”中“shn”错读成“shn”;形近字“锲”(qi)和“契”(q)读音混淆。(2)错选B的考生主要是受地方方言的影响,把“哺育”读成“p”了; “苦心孤诣”中的“y”未能从偏旁去辨别其读音,错读成“zh”。(3)错选D的考生主要是对声母n和r不能区分,如把“妖娆”中的ro误读为no;不能正确拼写韵母,将“盔甲”的 ku读成 kui。2.第2小题 考查字形的识记、辨认。该小题得分率为70失分原因分析:(1)错选A的原因主要是未清楚汉字的偏旁是表意的,如“蓬蒿”的“蒿”是植物,应为草字头,不可写作“篙”;“慷慨大方”中的“慨”是人的心理活动,可见“慨”的偏旁就不是“木字旁”了。(2)错选C主要是对“迫不及待”与“急”、“博识”与“搏”的辨识,考生不能从内容、意义上进行区分,形近字理解混淆。(3) 考生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易混的字未加思考就进行主观臆断,不能从偏旁的表意去理解,如“烦躁”与“干燥”;“谈笑风生”与“声”。3. 第3小题是填补下列名句或按要求填空,共占分8分。其中直接默写占分6分,从抽样100份的统计来看,平均得分4分,满分的30人,占30,4分以上的65人,占65。 总体情况较好。错因分析:(1)意义理解不清,如将“涟”写成“莲”,将“凌”写成“临”等;(2)记忆不牢,如将“雕弓”写成“弯弓”等。其中理解性默写占分2分,从抽样100份的统计来看,平均得分1.2分,满分55人,占55,总体情况尚可。错因分析:(1)意义理解不清,如将“济”写成了“寄”, “沧海”写成了“苍海”; (2)不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字面含义。出现的典型错误案例: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学生将“长风破浪”误写成“乘风破浪”,其原因在于学生不清楚“长风破浪”是用典;将“济”(渡过)写成了“寄”,也表明学生没有真正弄懂“济”的字面含义。4.第4小题词语的运用,主要考查同义词在表意、语义的轻重的区别。该小题得分率为75。失分原因分析:(1)考生对“固然”和“当然”这组同义词辨析不准确。错选B或C的首先没有理解第一句话所强调的是后半部分内容“苦痛也是美丽的”;其次,选“当然”就没有这种语义上的变化。(2)错选D的考生对“孕育”与“培育”的辨析上,存在不明白词语的内涵及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准确使用。如第二句中,用“孕育”比“培育”更能强调“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对邓稼先的主要影响并突出邓稼先的高尚品质。5.第5小题考查段内的层次和句子的衔接、连贯。该小题得分率为45。失分原因分析:(1)错选D的原因是没有理解第句是在第句的基础之上存有层进的关系,所以要把第句放在句之后。(2)错选A或B的原因是均不能根据中心句(本段的第一句)中“如何拥有创造力”这一主题合理把握句子间的层次。6.第6小题句子语病的辨识。该小题得分率为52。失分原因分析:(1)错选A的原因是没有注意句子中“防止”和“不”这些关键词,如果按照上句的理解那就变成了“为了要在校园里发生安全事故”,这与下文表述矛盾。(2)选项B主要考查了句子前后搭配要一致;选项C考查了词语“发现、解决”间的逻辑顺序;选项D考查了关联词“不仅还”的合理配套使用。7.第7小题是名著阅读,占分2分。从抽样100份的统计来看,平均得分1.3分,得满分的60人,占60,得0分的33人,占33。这说明教材规定内的名著阅读大都掌握得比较好。8.第8小题是综合性学习。本部分共命制了3个小题,共占分8分。平均分为4.65分,得分率58.11% ,其中满分卷为1577份,零分卷为2000份。(1)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优秀案例:【范例一】日本地震,东京地铁的灾民们妥当有序地应对。【范例二】日本发生强烈地震的同时,灾民们都在安静有序地寻找回家的路。错因分析:概括不全,不能抓住主要信息。如有考生回答:“日本地震后,东京的地铁广播向乘地铁的乘客道歉,因为延迟了地铁的开行”。很显然,灾民们的有序撤离也应是材料中的主要信息。 对材料理解不清。如有个典型错误案例:“日本发生了地震,东京地铁的广播”。 该生没有读懂材料中“日本强烈地震后”中的“后”字的含义,即仅指这则新闻发生的时间,而导致该生概括的主要信息成了“日本发生了地震”。 语文知识积累欠缺,不知道用主谓句来概括材料的主要信息,出现诸如 “东京地铁的广播”这样的答案,让人不知所云。(2)请对材料二、材料三所反映的内容分别用一句话点评。优秀案例:材料二:“这种疯狂抢盐的行为是错误的,人民听信谣言而疯狂地买盐,这是种愚蠢的做法。”材料三:“这种做法是对的,对于恶意造成群众恐慌的人以及趁机抬升物价的人要进行严惩。”材料三:“政府加强控制,有效地保护了群众的利益。”错因分析:分不清“概括”和“点评”的区别。如典型错误案例:材料二:“市民疯狂购盐”。材料三:“有关部门检查”。 该生没有弄清“点评”和“概括”的区别:“点评”是对材料所描述的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概括”是对材料主要信息的提炼。学生的“点评”有失偏颇。如对材料三:有学生写道:“是错的,此行为表现了中国人口素质还不够高”。错因分析:(3)请就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拟一条宣传标语。此题得分情况较好,估计与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有很大的关系。优秀案例:“食品安全,人人有责”“保证食品安全,创造幸福人生”“食品安全承载着生命安全”“更好的食品安全,更美好的幸福生活”。(二)古诗阅读本部分共命制了两道题,即910小题,共占分4分。第9小题,从抽样100份的统计数据来看:得满分的25人,占总数的25,得0分的20人,占20。错因分析:部分考生对这首诗的内涵把握不清。部分考生不知“构思脉络”是何意。第10小题,从抽样100份的统计数据来看:得0分的20人,占20,得满分的15人,占总数的15。这道题的得分率不高。错因分析:部分考生不能抓住能表现初春特点的关键词,如“早莺、暖树、争、啄”等。 部分考生概括不全,不具体。如:“用鸟儿的勤劳,忙于生活而起早,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三)古文阅读本部分共命制四道题,即1114小题,共占分10分。(1)第11小题为解释文言字词,共计4分,考生得分率如下:“私”得分率60;“以”得分率48;“蔽”得分率40;“刺”得分率36。典型错题及分析:不少考生把此句中的“以”解释为“比”或“说”,甚至说成“你”;把“刺”误解为讽刺、见、过错、揭示、指出“蔽”在句中应解释为“受蒙蔽”,有近36的考生回答为“蒙蔽”,有些考生只从字面上片面理解为“蒙骗”或“弊端”等。这说明考生的积累还有待加强。(2)第12至14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划分句子的节奏、翻译和内容理解、分析。满分人数1980人,零分5269人,平均分3.03,得分率为50.49%。典型错题及分析:如在划分“今齐地方千里”这一句的节奏时,有近64的考试不懂得“地方”在文言文中是两个单独的词,应分开来去理解。如果知道“地方”解释为“土地”“方圆”,这样的话就明白了在它们之间应断开来读;在划分“上书谏寡人者”的节奏时,有48的考生不懂得从句子的意义和结构上去划分。翻译题:答题时没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如状语后置翻译时应提前;对重点的文言实词未能突出,解释不到位。如“闻”是句中重点文言实词,应翻译为:“使听到”;不少考生翻译后的语句语意表达不完整,没有将省略的地方补充出来,译句不流畅。内容理解:不能从邹忌善于劝谏和齐威王善于纳谏两个角度回答。答题要点不全的占40,如答成“善于纳谏,有错就改”;错误理解或未写无得分的占24。如有位考生这样回答:“齐威王能战胜于朝廷是因为他有聪明的智慧,没有人可以思考出来!”(四)现代文阅读1.说明文阅读本部分共命制了三道题,即1517小题,共占分7分,(1)第15小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及信息的把握,占分2分。从抽样100份统计数据来看:正选D的占82,错选A的占12,错选B和C的各占3和2。第16和17小题考查了说明方法、说明文中的限定性词语的作用,共计5分,得分在2分以下占25,得分在4分及以上占55。典型错题及分析:选错的原因是考生未读懂、看清文章的内容,提取信息不准确。错选A存在选项表达与文章内容“英国内政部计划推出”不相符合,明显不合题意;错选B是因为选项中的“所有国家”与原文第三段中“在不少国家”表意不相吻合;错选C是因为把原文第六段与第七段的有关内容混在了一起。(2)1617小题占分5分,平均分为3.45分,得分率69.02%,其中满分卷为12967份,零分卷为2078份。第16小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判别及对其作用的分析,有近24的考生不能规范、正确地写出说明方法的名称,或将说明方法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论证方法混为一谈,缺乏相应的文体知识的积累。如将说明方法错写成:举例说明、列数说明、比喻方法、拟人方法、例数字、做比较、举例论证、事实论证、举例、描写另外不能分清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二者混淆。从100份抽样的统计数据来看,有20的考生所找的例句与说明方法不相配或未按要求正确地去举文中的句子;有16的考生未按要求答题,如只回答了说明方法却没有举出文中的例子。12的考生空着没写。第17小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理解。大部分考生只做了判断而未进行分析;近35的考生在对“主要”一词的作用分析时均不能结合语句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答题显得空洞、笼统,没有把“去掉了该词之后句子的意思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的意思讲透彻。典型错题如:“不能删去。主要一词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如果删去与原来意思不符合,所以不可删去。”这样的回答就显得笼统,未触及对文本的真正解读。2.议论文阅读本部分共命制了三道题,即1820小题,共占分8分,平均分为4.50分,得分率56.20%,其中满分卷为1987份,零分卷为2939份。失分原因分析:(1)缺乏相关的知识及做题经验积累。题干中已明白“用文中原句回答”,那么只要到文本中去找就行了,但是有些考生就缺乏论点常常在开头、结尾、中间等地出现这一规律的知识积累,结果没找出来。还有就是没有可以关联文题来寻找或归纳论点的做题经验积累,即本文论点的归纳要兼顾“低头”“昂首”两方面,导致误将只与“低头”这一方面产生联系的“学会低头”这样的句子作为观点。(2)找到了相关的句子,没有经过任何的提炼就把整句抄下来作为答案了,如 “本文的论点是: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事,昂首做人”这样的答案。(3)误解关键词的内涵或撇开题干自己另起话题说一通。如第20小题,这样的答案“我们见到老师或其他长辈要向他们低头鞠躬问好,这不表示我们害怕,而是对他们的尊敬”是就对“低头”的内涵误读;这样的答案“如果一个人为了能够成功总是逆来顺受,低声下气,那么这个人即使成功了也会失去自己的尊严也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这样的成功就不是真正的成功”就是别开题干自己说一通。(4)没有结合文本,只是空泛地把抽象出的规律性的东西说一遍。如第19小题后一问“说说比喻论证的作用”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答案:“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显然,这样的答案没有对文本的具体解读,因为既没有说清什么比喻什么,以让“生动形象”具体化,也没有具体指出论点是什么。3.记叙文阅读本部分共命制了5个小题,共占分13分。2123小题是关于文本占分8分,平均分为3.72分,得分率46.44% ,其中满分卷为18份,零分卷为2502份。2425小题占分5分,平均分为2.47分,得分率49.35%,其中满分卷为1846份,零分卷为4020份。通过仔细分析,不难发现,2123小题是就文章形式方面命制的试题,2425小题是就文章内容命制的试题。从得分率来看,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稍稍好一些。失分原因分析:(1)知识积累不够。比如第22小题是对相关段落“记叙顺序”的判别及作用分析,这一题失分严重,因没有积累记叙顺序有顺叙、插叙、倒叙等三种顺序这一知识点,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由远至近”“时间顺序”“事情的发展顺序”“总-分-总”“逻辑”“从小时候到现在”诸如此类,有的干脆空着,有的明白是“插叙”却又将其写成了“插序”。再如21小题是对修辞手法的判别及表达效果的分析,有部分学生就把“修辞手法”与“说明方法”的概念混淆,呈现的答案是“打比方”“打比喻”。(2)没有结合文本,只是空泛地把抽象出的规律性的知识说一遍。比如第22小题是对相关段落“记叙顺序”的作用分析,比较有代表性的答案是“使文章变得更加的有条理性,层次分明”,很显然,这缺乏结合文本的具体解读。(3)回答不全面。如第21小题分析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应有“比喻”“夸张”两种,大部分学生只说出其中一种。(4)答案不简约。主要原因是对关键词的理解不到位,如第24题“父亲的心结到底是什么?”如果对“心结”这一关键词理解不透的话,不知“心结”就是指“心里放不下的事情”,答案就会啰嗦,就会把故事的来龙去脉全讲到,浪费很多时间,出现像“老师在少给父亲一分钱的情况下,要父亲去买烟,因为少一分钱,老板不买,后来一个卖鸡蛋的妇女帮助了父亲,使父亲明白了一个道理,而现在父亲想要回报她,却找不到人了”这样复杂的答案。 (5)没有按照题干的要求来做题。如第25小题是“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干巴巴地用几个形容词或短语来概括父亲特点,如“有勇有谋、读书用功、有情”“知恩图报、善良”之类,而没有结合全文来分析。(五)作文本题得分率71.13%,平均分35.56,零分卷770份。此次中考作文命题和半命题相结合的二选一。从抽样作文试卷来看近90的考生选择了相对比较宽泛的半命题 如此美丽。考生的视野比较开阔,如在横线上补充的内容有:人生、生活、友情、家乡、青春、童年、妈妈或母亲、天空、大山、善良、缺陷、自信内容主要涉及了自然、家庭、社会与生活、自我(如我的学习与交往)几类。失分原因分析:(1)标题: 有些考生的题目太大,范围太宽而不易把握,写作起来易流于空泛。如“世界如此美丽”“地球如此美丽” “人生如此美丽”“生活如此美丽”等。当然也有比较好的作文题,如我如此美丽,这充分显示出考生的自信;沟通如此美丽、谅解如此美丽这样的标题有独特创新之处。(2)结构:有些考生作文结构不完整,层次不清。表现在:段与段之间缺乏合理的过渡,行文缺少前后关联和衔接,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有的有头无尾,甚至从头写到尾不分段。文章所写内容与标题联系不大,如一考生拟的题是“人生如此美丽”,写的却是按春、夏、秋、冬四季的四段纯风光描写,仅仅在“冬天”段中有“不过在家人和朋友的陪伴下,我们都不会感觉得到寒冷的气流”这样的句子与人生感受有关,与标题有一丝联系。但也有结构比较有特色的作文。如大山如此美丽中以小标题的形式出现:大山家、大山情调和大山良药。(3)审题与立意:相当一部分考生不会审题,直接导致了写作的失败。有些考生的立意格调不高,有的则完全没有立意。比如“ 如此美丽”这个半命题,我们可以对“美丽”的内涵进行解读:指外在之美:可描写风光、景物之美,如有考生就写夕阳如此美丽。指内心之美:可描写人物内心的善良、富有爱心等,如有考生写老师如此美丽。指亲情、友情之美,如有考生写友谊如此美丽。指遭受挫折、打击之后的抗争之美,逆境中的奋起、抗争更是一种“美丽”。这样看来,考生如能准确理解“美丽”的内涵,应该是比较好写的。当然,前面的的立意要比的要高,这应该是无疑问的。而有些考生立意不高或偏激。如有位考生在文中主要记叙了自己的叛逆生活来表达这种生活的“美丽”。中心内容不能体现初中生应有的积极进取精神。该生结尾写道:“一年时光就要毕业了,男孩背着空书包和他的朋友有说有笑地踏出校门。三年的演变如此美丽,我们下一步会踏向哪?是那个乱的社会?是另一座牢房?”需要说明的是,在把握“美丽”内涵的同时,怎样选择合适的角度,一个好的切入点来组织提炼材料,具体而细致地描绘这一点很重要。再如作文题我也有一套,有的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其含义,较多的考生理解为“一套新笔”“一套书”“一套玩具”,导致作文偏题。在这里,“一套”可以指“学习方法”或“处事原则”或“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等等。“我也有一套”应该在呈现他人有“一套”的基础上再说出自己也有的“一套”。如果不明白上述意思,也就写不好这个作文题。(4)缺乏真情实感,作文没有感染力。一是内容编造。如有位考生是这样行文的:自己渴望父亲给她买琴到商店时父亲身上所有的钱只有180元,而这把琴需要一千八一年后父亲攒够了钱带她再到商店买琴,此时“我”突然看到电视上报道汶川地震的消息“我”决定不买琴,将钱“捐入红色的箱子里”后来收到一个叫“阿达”的来信结尾写看完来信的感受“看到她的来信,我觉得我的决定是对的,虽然没有了琴,我却有了更珍贵的东西。”试分析,既然是把钱捐到了箱子里,后来人家怎么知道你的地址呢?姑且不论考生是否有这种爱心,起码这篇文章所记叙的内容就显得有漏洞,不真实,那么也就没有什么感染力了!二是通篇在转述故事。如有位考生从“人的内在品质”来阐述“美丽的内涵”,角度不错。其行文思路是:从一个人的良好习惯如随时捡起地上的垃圾这一举动入手,主体上用了很大的篇幅去介绍自己所听到的一个故事,考生却忽略了对这一寄寓“美丽内涵”的动作进行细致深挖,展开不够,生活感悟不明显。(5)语言:部分考生语言贫乏,语句不通,病句多,个别学生语言晦涩,不知所云,显示出平时缺乏语言材料的积累。写出的话语句不通,没有断句和标点符号。如有这样一篇典型的考场作文我们也有一套如此美丽:“我们的学校如此美丽如果你不信我可以把你带去看当然有的地方不漂亮。我们学校一定会把不漂亮的地方可以应(用)东西把他们从(重)新做好此外一些好的学校检测管理系统的东西也得到了应用其实我们得学校美丽是花美丽有一套十分安全的系统。”其结尾写道“为了防止校园不发生安全事故我们学校园一定会好的。”(注:此结尾引用的是前面试卷上的一个有语病的句子) 写出的话表意啼笑皆非或读起来语言生硬。如“古人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生活如此美丽,引无数人民竞享福。”“在(再)说我穿不穿衣服睡觉关你什么事啊!”“又拿中国的邓亚萍来说,”(6)布局谋篇的能力欠缺。写作中巧妙运用表现手法的考场作文很少。(7)内容与选材:有些考生不能围绕中心来选材,所选事例不够典型;有些考生材料比较散,材料与材料之间关联度也不紧密;有些考生缺乏情感的表达,有些虽有却显得做作而不真实;还有些学生篇幅严重不足。如有位考生在写了一年四季的美丽之后,马上结尾“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有时会感到困惑人间的冷暖,在我们得心中,也在我们得身边,这才会让我们得知人生如此美丽”(人生如此美丽)。文中内容与主题联系生硬,内容拼凑。(8)书写:卷面书写潦草,随意乱涂乱画的比较普遍,书写习惯不好。在所抽样的试卷中写得工整的少见,有近50的考生字迹潦草不清楚或因未构思好文章匆匆下笔随意更改。其次是错别字和病句较多,不少考生连常用的字词都不能正确书写。笔者在阅读抽样试卷时就发现这样一些错别字:肺府之言、天放睛了、不紧不慢的看着、以经、原故、想信、哪(与那不分)、班集、浩月、至使、一至、一坐庙、在说一次、搓折、既将、挥散、出内拔瘁、坚苦、因该、甘败下风、历害二、教学建议(一)语言积累1.加强学生的日常书写训练。在已识记读音的基础上把字写正确、端正、整洁。2.在阅读教学中随文本的解读多进行同义词辨析,解读词语的语境义。3.在作文讲评课中适当剖析学生作文中的病句,适时补充修改病句的方法。4.争取有更多机会让学生体悟表达要简明、连贯、得体。(二)综合性学习1.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2.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3.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4.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三)古诗文阅读教学1.加强朗读,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例如在如何教学文言句段及句内的节奏时,可将所学课文中的标点符号隐去,让学生在反复训练中学会从意义、文言常识及语感掌握节奏的划分。2.强化积累。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强化学生积累文言词汇,特别是掌握一些常见字词的古今含义;引导学生在识记文言词汇时联系课内的具体句子去理解记忆。对诗文中出现的名句要背诵并能灵活运用。3.适当、适时地进行些简单的古汉语语法知识的传授。4.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多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多角度的解读。(四)现代文阅读教学1.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各种文体知识及其特点,对其中的专门术语要讲具体、透彻,如说明方法、论证方法、修辞方法、记叙顺序、说明顺序等知识都应有个梳理。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