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窦娥冤是一出悲剧,王国维称之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为关汉卿的代表作。国维曾在宋元戏曲考中盛誉窦娥冤一剧“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可以说,它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悲剧特点。一从窦娥冤的题材来看,它着力于抒写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并从中挖掘出了深刻的社会意义。悲剧主人公,正如亚里斯多德在其诗学中所表述的:“完美的悲剧都取材于少数贵族的故事”,西方古典悲剧作家总将目光投射在伟大人物身上,直到18世纪,狄德罗才提出抒写普通人生活的主张。19世纪俄罗斯文学才开始出现“小人物”悲剧。西方古典悲剧多为命运悲剧,到了莎士比亚笔下,展示了复杂的性格悲剧,社会悲剧则出现得比较迟。而窦娥冤首先是一出社会悲剧:它深刻揭露元代社会民不聊生的一幕幕:残酷的高利贷盘剥;混乱的社会秩序;腐败的吏治让人看到了造成小民呻吟号呼的既不是抽象的命运,也不是他们自身性格的缺陷,而是整个社会的黑暗。中国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现世精神,决定了富于斗争性的作家必然不是将矛头指向未知的神的残酷无情而是统治者的昏庸与暴行;元代知识分子地位低下,使得他们在与底层人民接近的过程中深入体察了他们的不幸与抗争,情操与追求,唯其如此,才能写出窦娥冤这样深刻动人的社会悲剧。窦娥冤同时也是一出性格悲剧。从表面上看,窦娥先是作为被买卖的童养媳,后又成了无依无*的寡妇,最后沦为阴谋的牺牲品,在社会面前她是十足的弱者,她的一生都受人操纵。她的悲剧从最初就被决定了。其实不然。她的悲剧有相当程度上是自主选择的结果她的倔强刚烈决定了她必然对仇家蔑视痛恨,毫不妥协;她的善良又决定了她必然对亲人担起情感与道义的责任。所以,她的敌人必置她于死地,而她又自愿为亲人牺牲了自己。这种自主选择生动地照应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句古语。她的性格悲剧不是由性格的缺陷造成的,而是由于道德上的完美和情感的坚贞。关汉卿在对她命运的关注中,倾注了自己的人格理想,使窦娥冤娥的形象,不同于俄罗斯文学中小人物的怯懦委琐的阴暗面,而具有人文主义的光辉,作家对之寄予的不仅是怜悯与同情,更是歌颂与赞美。二亚里斯多德不赞同戏剧的“双重结局”,即兼具悲喜两种尾声。从窦娥冤剧来看,第三折赴法场后,窦娥的故事就已结束,但第四折中鬼魂复仇,窦父平冤又为剧本加上了一个“光明的尾巴”。如何看待这一点呢?可以说,它体现了因果报应的思想,但决非简单的因果报应观。中国传统思想中很早就有了因果观念,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佛教盛兴后又与其轮回报应结合,积淀在整个民族的心理之中。对之要加以具体分析,它既可以蒙敝人心,削弱斗志,但也表现出劳动人民朴素的道德观念:善必胜恶。也未必不能看作是对统治者的一种警戒。第四折并没有削弱反而加强了全剧悲剧色彩:在一个混乱的社会里,正义不能申张,唯有寄托在不可信的鬼魂复仇和清官政治上,不是更加凸现了法律的苍白和人民的痛苦?不是加深了它的认识价值吗?从另一方面来说,第四折也是窦娥斗争精神的延续,生不能申冤,死也要化鬼复仇,正是法场指天骂地,立下三桩誓愿的必然发展,可以说,让窦娥的形象更加丰满。这一悲剧观念,是极富民族色彩的。在窦娥冤剧中还流露了“天人感应”的思想。中国人习惯上常将“天象”和“人事”结合起来,认为“人事”可以影响到宇宙运行现象。这一种朴质的观念在窦娥冤剧中演化成了最富浪漫主义和斗争精神的一幕:法场立誓。许下亢旱三年,飞雪六月,血不落地三桩大愿。应当注意的是,窦娥在端正好滚绣球耍孩儿等几支曲子中猛烈地抨击“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愚贤枉作天!”与其说是对命运、对“天地”神明存在的怀疑,不如说是恪守秩序又被秩序出卖的小人物对整个秩序合理性的怀疑。否则就不能理解她紧接下去为什么又唱:“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她是坚信除了置她于死地的秩序之外必定存在着一个更合理的秩序,在她的时代里,她的悲愤也只能如此倾泻。关汉卿让不可知的“天地”终于在一个小女子的身上显示了奇迹,既是控诉,也是对主人公的斗争精神的赞美,也是对正义与公理的呼唤。所以,决不能将这视为用“神迹”来进行简单化处理。这一点,与西方古典悲剧中主人公始终与命运处于对立地位,受命运的摆布与支配不同。三就结构而言,一般认为,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但应该注意的是,这个“高潮”一般与西方悲剧中矛盾结集的顶点不完全相同。与其将之视为情节上的高潮,不如说是主人公情绪上的高潮(它不是通过回顾和发现将主人公命运由顺境推向逆境的爆发点,而是她斗争情绪的爆发点)。女性地位低下,不能自主抉择生活,窦娥先被卖作童养媳,后又守寡,虽然很痛苦,但时代给她规定的观念使她默认了不公正的命运,所以的情绪尚处于平衡状态。蔡婆引来张驴儿父子,她表现出讽刺和不满,情绪开始上升。锋芒毕露,不留情的讽刺婆婆,痛骂张驴儿父子,她是不满婆婆的软弱,张驴儿父子的无耻,更是坚信正义是在她一边的。她性格中刚烈的一面绝不允许她任人摆布,“节义”的观念就成为支撑她的精神力量。但逼婚未成,又出现暂稳定,当被诬陷害死张驴儿时,她愤怒了,但仍寄希望于官府,直到无辜受刑,拒不屈招,情绪上扬,但为了婆婆又压抑了。赴法场一刻,所有情绪都被调动了起来,如火山般爆发了出来。所以这一刻,就是高潮的临界点。相比之下,她生活中的危机,都事先一个个暂时解决了。在桃杌太守判案后,她的命运已无任何转机的可能,法场并非面对面的斗争,所以不完全是情节上的高潮。这种以主人公斗争精神一层层剥露最终显示最高尚精神核心的结构方式,是相当独特的。四西方古典悲剧要求严肃、崇高、凝重,与喜剧相区分,以激起人们的恐惧与怜悯。窦娥冤要求的不仅是同情,更是义愤。它并不对苦难作直观式描绘,而是写意化了,并且呈现出悲喜杂糅的特点:赛卢医、张驴儿父子、桃杌太守既是反面人物,也是喜剧人物,蔡婆的胆小怯懦,同样不乏喜剧色彩。在整体的悲剧氛围下,穿插了喜剧性的小片段,让人们关注焦虑于主人公命运的同时,也发出会心的微笑。如赛卢医的上场诗:“行医有斟酌,下药依本草。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桃杌太守管告状的张驴儿叫“衣食父母”,要向他磕头。这都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绿色建筑施工管理规范与技术方案
- 环境保护设施建设运行承诺书8篇范文
- 高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拓展教案
- 2025-2030光伏储能一体化系统成本下降路径与商业化模式探索报告
- 2025-2030儿童饮料安全标准与家长购买行为调研报告
- 2025-2030儿童艺术教育行业发展分析与投资机会评估报告
- 2025-2030儿童职业体验教育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预测报告
- 2025-2030儿童礼仪教育课程市场需求变化与教学标准制定研究
- 跨部门沟通协调会议纪要记录表标准格式
- 2025-2030儿童收纳习惯培养产品市场空白点与教育属性强化报告
- 超早期脑梗死的CT影像表现及诊断课件
- 拉西地平原料制药课程设计说明书
- 小学体育-小学二年级《单双脚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居室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 ××领导班子及成员分析研判报告
- GB/T 9124.1-2019钢制管法兰第1部分:PN系列
- GB/T 2518-2008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
- 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
-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主编项贤明
-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轻质隔墙工程施工课件(-)
- 语言领域核心经验《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