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6单元诗词教案.doc_第1页
九上6单元诗词教案.doc_第2页
九上6单元诗词教案.doc_第3页
九上6单元诗词教案.doc_第4页
九上6单元诗词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课时间: 2010年 9 月 日 第 周 星期第 六 单元 第 25 课 总第 课时课 题望江南教学目标1.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2.知道诗词是通过描写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的。3.品味赏析重 点知道诗词是通过描写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的难 点品味赏析教 学方 法诵读品味法。通过读使学生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讨论质疑点拨法教后记教学内容教 师 指 导 过 程学生学习过程导入新课介绍作者朗读一、导入新课词发展到宋代,面对被唐人推到顶峰的诗歌创作,宋人独辟蹊径,把词这种文学样式演绎的更加完美,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让我们在词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做一次艺术的巡礼吧。二、资料助读:关于温庭筠和花间词派。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他精通音乐,文思敏捷,诗词兼工,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花间词派:五代西蜀的一个词派。内容多写闺情,写离别相思,风格绮丽,在当时颇有影响。三、师生共同赏读望江南古诗词的学习首先要疏通诗词,获得对诗词内容情感的整体感悟,因此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读中解学生对诗词的整体理解能力与语言归纳能力,为课文的插图配标题这一小问题在用足教材资源形象感知诗词的同时注重强调学生语言的凝练与诗意教学内容教 师 指 导 过 程学生学习过程分析提问词文赏析归结全文意”。首先让学生齐读望江南,在读中思考这首词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并为课本上的插图配上标题做点睛之笔。设置小问题“思妇思夫这一过程是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我们从哪些字眼里能深切体会感受这种情感?”让学生融入诗词进行深一层的思考,并配合教师的范读和学生有情感的模仿朗读引导学生在品字的过程中把握诗词的情感。第二个环节“读中赏句”,让学生思考哪些诗句配合这种情感写得很有表现力。此时的学生在理解词意把握情感的基础下能饶有感触的对诗词中的精彩语句审美赏析。其中对“斜晖脉脉水悠悠”这一情景交融语句的赏析是重点,可以通过学生自动发现赏析教师点评或教师引导学生赏析来完成。然后围绕这一句让学生想象思妇在“过尽千帆皆不是”时的心声,要求学生用第一人称道出思妇的心声,。四、词文赏析写人的是哪几句,表达什么情?写景的是哪几句,它的作用是什么?抒情的是那几句,抒发了什么情?五、归结全文形象刻画景物描写情感抒发六、熟读课文,当堂背诵望江南让学生融入诗词进行深一层的思考,并配合教师的范读和学生有情感的模仿朗读思考回答熟读课文,当堂背诵望江南上课时间: 2010年 9 月 日 第 周 星期第 六 单元 第 25 课 总第 课时课 题渔家傲(秋思)教学目标1.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2.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3.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赏析,体悟作品内涵重 点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难 点品味赏析体悟教 学方 法诵读品味法。通过读使学生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讨论质疑点拨法。质疑解难,合作研讨,互动探究教后记教学内容教 师 指 导 过 程学生学习过程导入新课朗读整体感知一、导语设计婉约词比起豪放词来,则如小桥流水之于大江东去,如杨柳依依之于青松劲直,如曲径通幽之于通天大道,如和风细雨之于暴风骤雨。现在,我们一起来感受豪放词风。二、听录音,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出感情。用竞赛法“巾帼须眉大比拼”解决朗读和加强基础字词。塞下()连角起()千嶂里()浊酒()燕然()未勒()羌管()人不寐()三、(1).对照注释,疏通词句,感知词意。(2).深入品味词的内涵。上片,抓住“异”字从“雁去、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等意象来描绘了一幅边塞秋景图,渲染荒凉萧瑟气氛;下片,抓住一个“泪”字抒发将士思乡报国之情。四、发挥想象,再现诗词画面,体会词作的内涵,感受词的画面美听录音,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出感情。对照注释,疏通词句,感知词意教学内容教 师 指 导 过 程学生学习过程发挥想象,再现诗词画面,体会词作的内涵,感受词的画面美教师小结作业3.同学们读的时候抓住了“情”,找找,上阕里我们看见了哪些“景”?4.这些景是扣着一个“异”而写的?异在何处呢?明确:异寒异声异势5.品读上阕说说:通过以上景致的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明确:荒凉萧瑟肃杀5.此景会让人产生什么样的感觉?悲凉寂寞孤独思乡6.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小组合作试着在下片中寻觅深藏词人内心的那份情愫我从-中感受到-(浊酒一杯思乡思亲)(燕然未勒使命责任爱国忧国)(悠悠羌曲无奈凄凉别愁)(人不寐焦虑苦闷悲愤担忧)(白发夫泪悲怆苍凉壮志难酬痛心)教师小结:.在寥寥几十字间,描写了景融入了情,将宏达广博浓缩在咫尺之间,真可谓是:古诗词哪!想让我不爱你可不容易!7.同学们带着此情此意来配乐试背一遍五:作业课外积累积累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1、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6.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思考交流回答同学们带着此情此意来配乐试背一遍上课时间: 2010年 9 月 日 第 周 星期第 六 单元 第 25 课 总第 课时课 题江城子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重 点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难 点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教 学方 法教后记学习这首词,不能撇开词本身去分析豪放派的特点,而要紧紧围绕词,让学生从词出发,去体会,去感悟教学内容教 师 指 导 过 程学生学习过程导入新课作者介绍整体感知(一)导入(营造氛围,体会情感。)在你心目中苏轼是一个什么形象?结合学过的诗句回答。今天来体会苏轼性格中的另一面豪放二、作者介绍 苏词背景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豪放派的词风)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了这首出猎词。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自己的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三、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 同学们自由的大声朗读。(多情、豁达、浪漫、幽默)1、自由朗读 同学们自由的大声朗读。教学内容教 师 指 导 过 程学生学习过程理解内容 补充注释与典故分析内容与形象分析以本词为例,概括豪放词风格2、听诗朗颂. 学生听范读时老师要求,拿起笔在诗中标出重读、停顿。 四、理解内容 补充注释与典故分析。 1、太守:即苏东坡,作者自称。写本词时,作者任密州知州。 2、孙郎:即孙权。三国志吴志载:“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废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3、遣冯唐: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里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 4、射天狼: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指代西夏军队。 5、释词 五、内容与形象分析 1、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2、再来分析词的内容,看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个英雄形象的? 明确:在这首词中,上阕写出猎,下阕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功、刚强英武的英雄气概了。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一句用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报国志向。“天狼”是星名,古人认为,天狼星主侵扰,这里指西夏。 六、以本词为例,概括豪放词风格。 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近宋词,初步接触风格迥异的宋词两大流派,对诗词的意境、形像、风格的分析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大家下去以后广泛阅读,深入思考,认真分析,对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学生听范读时老师要求,拿起笔在诗中标出重读、停顿。 前后位讨论上课时间: 2010年 9 月 日 第 周 星期第 六 单元 第 25 课 总第 课时课 题武陵春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2、学会抓住意象欣赏诗词。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重 点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难 点1、鉴赏词作的意境。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教 学方 法教后记教学内容教 师 指 导 过 程学生学习过程导入新课整体感知,扫除障碍一、导入新课: 词的有关知识。(学生展示搜集资料教师归纳总结)唐诗宋词元曲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盛行于宋代。它在隋唐之际已经产生,最初称为“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又称“诗余”“长短句”等。一般分上下两阕。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二、教学新课:(一)整体感知,扫除障碍。 1.教师课件播放配乐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掌握字音,感知全词的情感基调。2.学生展示搜集的作者简介,教师归纳可见显示。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南宋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学生展示搜集资料学生听读,初步掌握字音,感知全词的情感基调。教学内容教 师 指 导 过 程学生学习过程师生合作赏析教师归纳了解李清照此词创作背景3.指名学生复述词的大意。4.教师展示大意 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了,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天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景物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先流泪。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5.指名学生朗读,教师与其与学生听读,及时纠错。(二)师生合作赏析1.全词情感基调把握以及上、下阕写作手法的把握。教师提问:听读、自读后全词以什么情感为基调?上、下两阕个运用什么写作手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词人为何如此哀伤呢? 2、学生展示,教师归纳了解李清照此词创作背景。金军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只身流亡寓居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词。时年53岁,经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 、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3、师生合作赏析词句:(1)风住尘香花已尽, 交待季节特征说明已是暮春时节。 此句是什么描写? 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 通过具体的外在行为展现人物的什么心理?表达什么情感?由此,这两句是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采用含蓄手法进行间接抒情。) (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这两句紧承上句叙述了什么内容? 叙述了哀伤的原因、程度。 “人非”具体指词人的什么遭遇?指名学生复述词的大意学生思考并回答赏析词句教学内容教 师 指 导 过 程学生学习过程师生合作赏析师生共同小结知识拓展 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 因此,这两句是词人直抒胸臆,再次借助神态和外在行为表达出自己浓重的哀愁。 其抒情方式是直接抒情(3)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闻说”、“也拟”表达词人 一种什么心理? 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想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只恐”否定自己的计划。两句中词人运用什么修辞仍然表达自己内心不解的哀愁? 比喻 词人创意出奇,将心中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愁”转为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说“舟轻愁重”使“愁”有了形体、重量、动态。这种写法是 化虚为实 “闻说”、“也拟” “只恐”欲抑先扬,曲折尽情的表达作者沉重、无奈的心理变化,道出哀愁之重。(三)师生共同小结 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化虚为实的手法,表达女词人内心中,因种种不幸遭遇而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三、知识拓展你还能记起哪些表现“愁”的诗句呢?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登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4、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 丑奴儿四、布置作业 1.搜集李清照作品学生思考并回答赏析词句回忆上课时间: 2010年 9 月 日 第 周 星期第 六 单元 第 25 课 总第 课时课 题破阵子教学目标1、理解本词通过前九句与末一句进行对比、以壮衬悲来突出主旨的特色。2、理解这首词用梦境来抒发报国之情的抒情方法,体会词的意境。重 点理解这首词用梦境来抒发报国之情的抒情方法,体会词的意境难 点理解本词通过前九句与末一句进行对比、以壮衬悲来突出主旨的特色教 学方 法精讲研讨 指导学生小组交流赏析教后记1、一首著名的宋词,作者系豪放派词人,词的意境广阔、深远,要求学生想像词中那战火纷飞的场面,从而进一步了解词的主旨。2、本词用字简炼,短短的62个字,给我们勾画了一场塞外战争图,故本词不宜作太多字面上的解释,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词意。教学内容教 师 指 导 过 程学生学习过程导入新课介绍小序、作者及时代背景整体感知一,导入:师生一起背诵学生曾经学习过的辛弃疾的两首词。二、介绍小序、作者及时代背景。(请学生介绍,了解预习情况) 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三、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语气,并在书上划出断句位置。2、学生读。(小组读、个人读,要读出豪情壮志。有点评)四、分析(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背诵学生曾经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