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二.doc_第1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二.doc_第2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二.doc_第3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二.doc_第4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恫吓/胴体 靓丽/车载斗量 胼胝/扺掌而谈 质朴/前仆后继B锃亮/憎恶 焙烧/凤冠霞帔 夹袄/汗流浃背 庶几/掎角之势C禁受/覲见 龃龉/踽踽独行 弓弩/呶呶不休 訾议/暴戾恣睢D间杂/兽槛 怏然/泱泱大国 恪守/金蝉脱壳 诓骗/夺眶而出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上一篇题为别再对中国的汇率问题谍谍不休了的博客文章说,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中国愿意以自己的节奏来做这件事,完全合情合理。B随着教师绩效考核的逐步施行,教师之间的竞争是必要的,但是在竞争的同时,老师们也切莫蒙头前行,要与同仁切蹉着教学,与其龟兔赛跑,不如龟兔合跑。C既然连能为人们提供上升通道的教育读书,都逐渐被人们视如敝帚,那只能靠修养自觉提升自我学识、情趣的另一种“读书”,其遭际则似乎更为难堪。D黄河是天际一霎闪电掣开的鞭影,鞭秆攥在汪洋的掌心里(渤海是汪洋紧握的拳头),鞭梢抽打在一个微微耸起的背瘠上。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 A让连劳动合同都不愿签订的企业为自己的过失“举证”,并主动承担经济赔偿,无异与虎谋皮。(竹篮打水一场空)B对于经年累月形成的民生问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也不是“砸”下几万亿就能根本解决的问题。(一锤定音)C“打击黑社会必然拔出萝卜带出泥,对于黑恶势力,我们是见黑就打,露头就打。”王鸿举介绍,到目前为止,已查出50多个司法干部涉黑。(城门失火,殃及池鱼)D“雷人官腔”问题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面对记者都如此恼羞成怒、口不择言,对“低低在下”的老百姓是何面目,可想而知了。(积重难返)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网络舆论的发达,官员的过失越来越容易受到公众的质询和关注,官员道歉的指向也由重大安全事故,渐渐扩展到百姓的身边小事。B手机和互联网开阔我们的视野,方便我们的生活,应当成为传播精神文明的载体,而不是毒化社会风气。C海洋研究组织公布的研究称,由于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等原因,导致西班牙沿海出现大量水母,这对西班牙的渔业和旅游业将产生严重影响。D遭遇了西方冷遇,同时又目睹了近代史上从不被认为是对手的中国的快速发展,素来强势的俄罗斯接受了中俄之间资源换投资的战略合作方案。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线处。(只填序号)(3分)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景象大异了。一眼望去, ,这正是秦淮河的夜。此地天裸露着的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蓝蔚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酒的秦淮水了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6当唐诗遇上宋词,李白邂逅柳永,不同朝代、作者的诗词中的句子搭配在一起却又意外和谐,蔓延在时尚界的混搭风今冬以戏谑的面孔吹进文字游戏的圈子。如:“踏破铁鞋无觅处,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问君能有几多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请谈谈你对这种诗词混搭现象的看法。(不超过100字)(5分)7.根据语境,在下面空格中补写山鹰妈妈的话。(不超过50字)(4分)小山鹰刚开始试飞,飞得跌跌撞撞,东倒西歪,活像喝醉了酒的汉子。山鹰妈妈满意地连声鼓励:“孩子,飞得好!飞得很好!再飞一遍给妈妈看看!” 小山鹰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可以盘旋长空、俯冲大地了。而此时,妈妈却老是不满意:“孩子,你上次飞的姿势不够好,这次飞的速度不够快,所以必须加练十遍。” 一直关注小山鹰训练的山羊大叔,对山鹰妈妈的态度十分不理解。他责备她道:“当初孩子飞得很不像样时,你一个劲地夸奖称赞,而今孩子已飞得很棒了,你却一个劲地责备和批评。你的葫芦里究竟装的什么药?” 山鹰妈妈平静地说: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生机和活力,要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得到世界的广泛尊重,文化上的传统是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追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渊源,其实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和合”思想。在中国古代经典论述中,“和”指和睦、和平、和谐;“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并举,意为和谐、协调与合作。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对“和合”思想进行了论述。儒家创始人孔子把“和”视为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论语学而)这里的“和”,一意即“适合”,但亦可做“和谐”解。在孔子的思想体系里,“礼”与“和”,是互相作用的。“礼”的作用,是“和”,而“和”也是维系“礼”的重要手段,是最重要的。孟子也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说,要办成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合作。荀子的思想也是如此。他说:“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王制)可见,“和”的思想是先秦诸儒的共识,它与儒家的另一核心价值观“礼”是互为表里的。“礼”指一种既定的政治秩序,而“和”更是维持“礼”稳定的重要手段。“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政治价值。因此,与“礼”一样,“和”,即和谐、适合的思想,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政治价值观。“和合”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先哲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本质的概括。它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如阴阳、天人等,同时又把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如阴阳和合、天人合一等;它并不否认矛盾和冲突的存在,主张防止过度的矛盾和冲突破坏不同事物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环境基础。为了实现建立一个和谐的、秩序的社会的政治理想,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在政治理论、政治构想以及政治实践过程中,都设定了自己的价值原则。“礼乐制度”的制度安排、“中庸精神”的思想原则以及民本主义的政治诉求,即是为构建和谐、秩序的社会的理论主张。秦汉以后,随着儒家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界统治地位的确立,“和合”思想被普遍应用,渗透于各个时代各家各派的思想之中,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观。与此同时,“和合”思想对中国历代对外交往方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华文化对其他文化并没有去排斥,而是一直保持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并最终实现与众多外来文化和睦共处、和谐发展。中国绝大多数王朝在建立起来之后,都注意止戈息武,强调“协和万邦”,实现“万国咸宁”、“天下太平”。特别是鼎盛时期的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中央政府也多实行睦邻友好的政策,而不是向外侵略扩张,谋求霸权。中华文化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以丰富自己的过程,并最终实现与众多外来文化和睦共处、和谐发展。中国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领悟了传统文化“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启示,中国所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会对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引领国际关系发展的新潮流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华民族在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进程中,中华文化会为世界文化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8下列对“和合”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和合”并举,意为和谐、协调与合作,指向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B“和合”思想是在承认事物差异性的前提下把各种事物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即“和而不同”。C“和合”思想主张维护不同事物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环境基础,防止过度的矛盾和冲突。D“和合”思想不是对异己的排斥、侵略,而是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9下列不属于今天我们需要传承“和合”思想的理由的一项是A“和合”思想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政治价值观,是维护一种既定政治秩序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B“和合”思想已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认同的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民族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C“和合”思想是中国古代先哲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本质的概括,是超越时代的真理性存在。D“和合”思想曾对中国历代对外交往方式产生过重要影响,今天对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引领国际关系发展的新潮流仍将起到积极的作用。10下列理解与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礼”指一种既定的政治秩序,“和”是维持“礼”稳定的重要手段,“和”与“礼”一样,都是和谐、适合的思想。B“礼”与“和”互相作用、互为表里,同等重要,不可偏废,这是先秦诸儒的共识。C“和合”思想使中国王朝在建立起来之后,都注意止戈息武,强调“协和万邦”,实现“万国咸宁”、“天下太平”。D中华文化不仅要与众多外来文化和睦共处,而且要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以丰富自己,和谐发展。11请为本文拟一个适当的标题。(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铁圈(俄)索洛杜布一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四岁的小男孩在郊区的街道上散步,那孩子天真活泼,面色绯红。那妇人年龄不大,穿着考究。她一边幸福地微笑着,一边细心地照看着自己的儿子。孩子正在滚着一个黄色的大铁圈,他穿着短裤,挥动着棍棒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后面跑。他把棒子举得高高的,本来没有那种必要,可他就是那么做的。真开心!方才他还没有铁圈,可是现在有了,真叫人高兴!一个双手粗糙,衣服褴褛的老头,身体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好让那女人和小孩走过去。老头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一个富户人家的公子,”老头心里思忖道,“是个好孩子,你看他多么天真可爱,毕竟是阔人家的孩子!”当他这个老头儿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过的是苦难的日子。那时,他没有铁圈,也没有其他这类阔少爷的玩具。他整个一生都是在艰辛困苦中度过的。他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也没有一件让人高兴的事。他咧开没有牙齿的嘴朝那小孩微笑着,心里不禁产生了嫉妒。心想:“这种玩艺没什么意思。”嫉妒又转而变成了烦恼。于是他回到工作的地方一家他从幼年起一直工作到现在的工厂。那小孩边跑边笑追逐铁圈的情景萦绕在他的脑际,不管机器声多么嘈杂,他都忘不了那个孩子和铁圈,晚上也总梦见他们。第二天早晨,他又作起白日梦来。机器隆隆地响,工作机械单调,没有必要过多操心,再说他已干惯了这种活。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送带平稳地运转着,远处各个角落声音嘈杂,光线晦暗。人们像鬼魂一样地走来走去,人的说话声淹没在机器声里。这个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贵妇人,他也有一个铁圈和滚铁圈的棒子。他也在穿着白裤衩滚着铁圈玩耍。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在街上看见了一个从旧木桶上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铁箍。老头高兴得发抖,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泪水。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愿望进入他的心灵。他小心地四面张望了一下,然后弯下腰哆哆嗦嗦地拣起那个圆箍,虽然他面带笑容,但还是不大好意思地把它拿回家去。没人看见他,也没有人问他。这与别人有什么相干?一个小穷老头拣了一个无论对谁都没有用处的旧箍,谁会管呢?可他还是提心吊胆地偷偷把它拿走了。他为什么要拣,为什么要把它拿回家,他自己也说不好。只是由于它像那个男孩的玩具,所以他才把它带回家来。圆箍在老头家破旧的房子里放了几天,闲着没事的时候他就把它拿出来看看,因为这个肮脏的铁箍对他是个安慰,使那个经常出现在他梦境中的幸福的小男孩变得更加真实了。一个晴朗、温暖的早晨,当城里树上的鸟正叫得比往常更加欢快的时候,老头早早起了床,拿着他拣来的铁箍出了城。他一路咳嗽,穿过了枝叶茂密的森林。他不明白这些阴暗的树木为何这样寂静。还散发着奇特的香气,那些昆虫也令他惊奇。露水正像童话中描述的那样,那里既没有嘈杂声,也没有灰尘,树林后面是一片柔和、奇妙而暗淡的景色。老头折下一根干树枝穿上圆箍。他眼前展现出一片明亮寂静的田野,青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老头突然用那根树枝作成的木棒滚起铁箍来,铁箍轻松地在田野里滚动,老头跟在后面跑,他笑逐颜开,像那个跟着铁圈跑的小男孩一样,有时也将棒高高地举过头去。他仿佛觉得自己再一次变成了一个有教养的幸福的小孩,母亲慈祥地微笑着跟在后面。灰白的胡须在憔悴的脸庞上颤抖着,笑声和咳嗽同时从他那没有牙齿的嘴里迸发出来。老头喜欢早晨到树林里来滚铁箍,有时他也怕人看见笑话他,一想到这里,他便感到有一种难堪的羞愧。羞愧又进而发展为恐惧,致使双腿开始发软,他一面滚圈,一面警惕地看着四周。可是没人看见他,也没人听见他他尽情地玩够了之后,平安无事地走回城去,嘴角上流露出轻松愉快的笑容。由于没出什么事,他太太平平地一连玩了好几天,可是有一天清早他着了凉,卧病不起。在工厂的医院里,当他在陌生的人们中间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脸上还是堆着宁静的微笑。 (本文有删节)12.看到小孩边跑边笑追逐铁圈的情景,老头有着怎样复杂的心情?(3分) 13.小说写老头作“白日梦”时,详细描写了当时的环境,其作用是什么?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3分) 14.品味句中加点字的意蕴。(4分)(1)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 (2)他不明白这些阴暗的树木为何这样寂静。 15.文中多次描写老头的笑容,来表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请分别对三处划线句子作出赏析。(6分) 16“铁圈”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老人的故事引发了你什么思考,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然而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问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故桓公问管仲:“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己者必害,此亦猛狗也。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荆庄王有茅门之法,曰:“群臣大夫诸公子入朝,马蹄践霤者,廷理斩其辀,戮其御。”于是太子入朝,马蹄践霤,廷理斩其辀,戮其御。太子怒,入为王泣曰:“为我诛戮廷理。”王曰:“法者,所以敬宗庙,尊社稷。故能立法从令尊敬社稷者,社稷之臣也,焉可诛也?夫犯法废令不尊敬社稷者,是臣乘君而下尚校也。臣乘君,则主失威;下尚校,则上位危。威失位危,社稷不守,吾将何以遗子孙?”于是太子乃还走,避舍露宿三日,北面再拜请死罪。 卫嗣君谓薄疑曰:“子小寡人之国以为不足仕,则寡人力能仕子,请进爵以子为上卿。”乃进田万顷。薄子曰:“疑之母亲疑,以疑为能相万乘所不窕也。然疑家巫有蔡妪者,疑母甚爱信之,属之家事焉。疑智足以信言家事,疑母尽以听疑也。然已与疑言者,亦必复决之于蔡妪也。故论疑之智能,以疑为能相万乘而不窕也;论其亲,则子母之间也;然犹不免议之于蔡妪也。今疑之于人主也,非子母之亲也,而人主皆有蔡妪。人主之蔡妪,必其重人也。重人者,能行私者也。夫行私者,绳之外也;而疑之所言,法之内也。绳之外与法之内,仇也,不相受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略有改动)【注】阤(zh):崩塌。 霤(li):屋檐下滴水的地方。 辀(zhu):车辕。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正确是A遇客甚谨 遇:对待。B内间主之情以告外 间:窥探,侦察。C是臣乘君而下尚校也 乘:凌驾。D属之家事焉 属:通“嘱”,叮嘱。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何患社鼠哉 阁中帝子今何在B 法者,所以敬宗庙,尊社稷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C 则寡人力能仕子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 然已与疑言者,亦必复决之于蔡妪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怪其故,问其所知A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B树木而涂之C廷理斩其辀,戮其御D子小寡人之国以为不足仕20下列对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狗恶酒酸,社鼠为患,作者以寓言故事的形式,揭露和鞭笞了社会中习见的丑恶现象:奸臣当权,妒贤嫉能,堵塞贤路,蒙蔽君主。B一般的君主很难像楚庄王那样,把坚决执法的臣子看作最好的臣子,而多像薄疑的母亲那样,自己的主张取决于“蔡妪”似的权臣,文章将批判的锋芒也指向了君主。C四则故事皆从常见的生活现象出发,运用生动的比喻来推演重大的道理,既深刻又有说服力,体现了韩非子散文遒劲尖锐、幽默隽永的特点。D四则故事中都穿插了议论,有的是作者的直接议论,有的则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发表议论,这表明了作者行文的巧妙和富于变化。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4分) (2)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2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6分)御街行无名氏霜风渐紧寒侵被。听孤雁、声嘹唳。一声声送一声悲,云淡碧天如水。披衣告语:雁儿略住,听我些儿事。塔儿南畔城儿里,第三个、桥儿外,濒河西岸小红楼,门外梧桐雕砌。请教且与,低声飞过,那里有、人人无寐。22这首词托 言情,“一声悲”牵动着游子的情怀, 二字形象地表现出主人公急切的心情。(2分)23此词表达思念之情手法新颖、细腻,很有感染力,请作简要赏析。(4分) (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28)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1721)24(1)孔子为何批评宰我“不仁”?(2分) (2)由上面两则材料概括出孔子关于“孝”的内容,并加以评析。(2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题)(1)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2) , ,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 。”曾子曰:“ ,以友辅仁。”(论语)(4)鹏之徙于南冥也, , ,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5) ,情不胜其欲, ,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四、作文(60分)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冬季,如果人在茫茫的雪地上行走上半天,就会有患雪盲症的危险;人们在茫茫的大海上,如果眼睛总是注视着平静而无边的海水,不但感觉不到平静的所在,反而会感到紧张和无所适从。研究表明,人的眼睛,原来是需要从一个落点到另一个落点的不断转换。如果它在一定的时间里寻找不到一个可以参照的落点,它就会因为焦虑、疲劳和迷茫而失明。而人的心和眼一样,是需要不断找到落点的,否则就会因为不适而生病。许多人在命运的转换中,之所以会感到焦虑与不适,皆是因为内心的空泛和茫然。请以“心的落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注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201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参考答案(二)1B(zng/zng bi/pi ji/ji j/j Adng/dng Cj/j Djin/jin)2.C(A.“谍谍不休”改为“喋喋不休”B.“切蹉”改为“切磋”D.“鞭秆”改为“鞭杆”、“背瘠”改为“背脊”)3.D(A.与虎谋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竹篮打水一场空:比喻费了力没有效果。B.毕其功于一役:形容一举而全功告成,也形容急于求成。一锤定音:制造铜锣时最后一锤决定锣的音色,借指凭一句话作出最后决定。C.拔出萝卜带出泥:比喻一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带动了另一个犯罪分子的暴露。拔出萝卜带出泥:比喻无辜被连累而遭受灾祸。)4.D(A.“质询和关注”改为“关注和质询”。B.“毒化社会风气”改为“成为毒化社会风气的渠道”。C.去掉“由于”或“导致”。)5.6.示例:肯定:巧妙地将一些诗词混搭来表达特定情境下的内心感受,非常和谐贴切,是一种文学再创造,为古诗词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诗歌史上,就有把前人一家或数家的诗句拼凑成一诗,被称为“集句”的。否定:是“哗众取宠”,纯属游戏文字,没有很深的文学意义。拼凑起来的诗句多是除了押韵之外,平仄一概不管,破坏了诗词内在的韵律感,内在情绪一般也是断裂的,对古典文学真实内涵的理解会产生副作用。 7.示例:孩子还小时,如果不鼓励,他就可能会丧失信心;(2分)孩子长大后,如果不从严要求,他就可能会骄傲自满(2分)。8A(“和合”思想是中国古代先哲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本质的概括,而不仅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9A(儒家维护的是既定的秩序,与我们今天追求的建立和谐社会不一样。)10D(A“和”与“礼”一样,都是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政治价值观,而不是都是“和谐、适合的思想”。B“和”的思想是先秦诸儒的共识,而“礼”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之一。C是大多数王朝,而不是全部。)11示例:“和合”的文化传统12.愉悦:被天真可爱的孩子感染,感到快乐。嫉妒:自己一生都是在艰辛困苦中度过的,从没有铁圈等玩具,也没有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感到辛酸的同时有些嫉妒。烦恼:为惨淡的现实中无法拥有这份快乐而感到烦恼。(各1分)13反映了嘈杂、晦暗的现实生活环境,和人们单调、麻木的生活状态,(1分)反衬出铁圈给老头的生活带来的变化,他有了自己的“梦”。(1分)与下文老头滚铁箍时“既没有嘈杂声,也没有灰尘”的环境描写形成对比,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1分)。14(1)第一个“同样”指他不断重复着以前的工作,没有一丝改变,突出了生活的单调、机械。(1分)第二个“同样”突出了铁圈给他内心造成持久的影响,内心愿望很强烈,每天都在追逐这个梦,为下文老头滚铁箍做了合理的铺垫。(1分)(2)“不明白”,一是寂静的环境与他先前嘈杂的环境形成极大的反差,长久的习惯,让他一下子无所适从;(1分)二是老头要实现自己的愿望了,内心不由地感到欣喜,眼前的一切在他看来是多么地美好,只是自己并不明白(1分)。15(1)一直生活在单调中、从未拥有过快乐的老头,受到快乐天真的孩子的感染,目光久久不愿离开,不知不觉就露出了“痴呆的笑容”。(2)“尽情玩够”,平安无事,没人笑话他,由原来的心有顾忌到不再恐惧,内心的愿望也得以实现,因此感到轻松愉快。(3)他感到欣慰,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也曾一度做了小孩,由亲爱的妈妈照看着,在树荫下的青草地上嬉戏笑。一个“堆”字,更写出了其内心的极大满足。16起到了线索的作用。(1分)无意中看到孩子玩铁圈后,老人的内心产生了波澜,对生活开始有了梦想,日夜追寻着玩铁圈的情景。发现旧箍,并终于在一个早晨玩铁箍,实现了他的梦想,内心变得快乐、充实。(2分)铁圈激起了长期以来生活在单调、麻木状态下的老人内心的追求,是他快乐梦想的象征。(1分)感受:梦想,让我们活得有尊严。(1分)17D(属:委托)18C但是、却,表转折(A为什么/哪里 B用来的/的原因D代词,的事/表判断)19D(意动用法。A使动,使明 B名作动,竖立 C动作名,驾车的人)20C(第三则故事未运用比喻。)21(1)有人让小孩子揣着钱拿着壶瓮去买洒,猛狗却迎上来咬他,这就是酒变酸而卖不出去的原因。(4分)(2)这样,君主怎能不受蒙骗,国家怎能不衰亡呢?(2分)22雁 披衣23“雁儿略住,听我些儿事”,主人公异想天开,托雁传情。先是不厌其烦、絮叨叨地用一长句向大雁详细描述亲人居住的具体住所,将游子深婉细腻的心理活动,表现得入木三分。接着写央求雁儿低声飞过,怕孤雁惊动因思念自己而失眠的亲人,这一真切的希望,生动地表达了主人公对亲人的深切思念。24(1)孩子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天下通行的丧礼。宰我不知回报父母三年怀抱之恩,心安理得地将孝期缩短为一年。不仅违反了礼,而且缺少仁爱之心,所以孔子批评宰我“不仁”。(2)尽孝,最难的是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容色;“三年之丧”的礼要建立在“心安”的基础上。由此可见,孝最重要的内容是内心里敬爱父母。“敬”是孔子孝道的人文精神体现,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敬”而引申出“爱人”的思想。25(1)昨夜西风凋碧树 欲寄彩笺兼尺素(2)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博我以文(3)不以言废人 君子以文会友(4)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5)德不处其厚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26.略附:文言文参考译文宋国有一个卖酒的人,量酒非常公平,待客非常殷勤,酿酒非常醇美,酒旗挂得又高又显眼,但却卖不出去,酒都变酸了。他对此感到诧异,不知原因何在,就去问他熟悉的地方长老杨倩,杨倩说: “你养的狗凶吗?”他说:“狗凶。可是酒为什么就卖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