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教案(共5套) 第一节 温度与温度计【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使学生认识物态变化。2学生认识温度的含义,了解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的规定。3使学生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并会使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了解体温计的特点,会使用体温计。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的规定,掌握物理量的一种规定方法。2通过使用温度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理。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难点如何规定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的。【教学环节安排】环节教 学 问 题 设 计教学活动设计最佳解决方案创设情境教师利用课件展现云、雨、雾、露、霜、雪、雹的图片,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教师提出问题:它们都是有什么物质组成的?教师用手沾水在黑板上写“水”字,并借机引出章节课题: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一节 温度与温度计认真观看,从生活走向物理,引导学生从无意注意走向有意注意。并板书课题。自主学习自主学习题(见学案)自主学习题答案:1、固态 液态 气态 冰、霜、雪 雾、露 水蒸气2、冷热程度 摄氏度()3、冰水混合物 沸水4、37 零下39摄氏度5、液体的热胀冷缩 量程 玻璃泡 容器底 容器壁 液柱的液面 相平6、细弯管 35至42 0.1 学生利用课前或课上5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本节内容,并完成自主学习题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并投出答案,学生自我更正。合作共建智能应用知识点一:水的物态变化问题1:雨是如何形成的?小结:雨的形成过程是水不同状态相互转化的结果。问题2:什么称为物态变化?小结:物理学中,将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称为物态变化。水的物态变化与温度密切相关。知识点二:温度问题1:温度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小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问题2: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它的单位叫什么?小结:(1)把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2)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3)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问题3:阅读课本P4图12-8: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物体温度?小结:会读、会记、会估自然界中一些物体的温度。问题4:处理例1和变式练习1例1:【解析】由于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0的水与0的冰块冷热程度相同,所以温度应该相同,正确的答案应选C变式练习1:【解析】学生通过测量、体验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才能估测准确。答案为A。知识点二:温度计及其使用问题1:常用液体温度计有哪些?还有哪些其他温度计?小结:三种常用液体温度计分别为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其它温度计有数字温度计、双金属片温度计、彩色温度计等问题2:常用液体温度计的结构如何?它们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吗?小结:常用液体温度计的结构有:玻璃管、玻璃泡和测温物质。它们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问题3:使用实验用温度计应注意哪些事项?小结:(1)被测温度不能超出温度计的量程;(2)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部或侧壁;(3)读数时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视线与液面相平,不能把温度计拿出来读数问题4:体温计为什么能够离开人体读数?它有哪些特点?小结:为了能离开人体读数,体温计在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间设计了一段细弯管。体温计的特点有:测温范围小:3542;精确度高:每小格为0.1;使用前应握紧体温计玻璃管段用力下甩。问题5:处理例2和变式练习2例2:【解析】使用温度计时注意:(1)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取适当量程的温度计;(2)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液体内部,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壁;(3)要等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液面;(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答案:A: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B:使用方法正确C: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D:读数时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取出了被测液体变式练习2:【解析】进一步加深对温度计使用的理解。教师展示雨形成的图片,并演示“人造雨”实验。学生观察、总结。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强调,学生勾画“物态变化”的定义。教师展示图片,让学生感知冷热的不同,引出“温度”。教师借助课件讲解物理上对“0”和“100”的规定,再采用等分法得出对“摄氏度”的规定。学生认真听讲,记住对“0”和“100”的规定,并讨论、理解对“摄氏度”的规定,会读物体的温度。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物体温度,培养学生对温度的估计能力。教师出示例1,学生分析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答案:C借鉴例1学生解决变式练习1.答案:A教师把各种温度计分别递给不同的学生,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并投出其他一些温度计的图片,鼓励学生主动站起来说出其它温度计的名字了解温度计的分类。学生观察手中的温度计说出它们的结构,教师利用课件规范结构名称。学生讨论能测量温度的原理,最后教师总结得出: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根据课本中的图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到各小组了解讨论情况并给与必要帮助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并说出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教师补充、完善,总结得出温度计的使用规则,教师利用课件剖析体温计的结构,分析得出:为了能离开人体读数,体温计在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间设计了一段细弯管。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体温计的特点。教师出示例2,学生分析交流、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答案:A: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B:使用方法正确;C: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D:读数时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取出了被测液体。借鉴例2学生解决变式练习2.答案:C诊断评价做当堂达标题教师出示当堂达标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我批改教师搜集学生做题信息,查漏补缺。作业设计课后作业:4、5两题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熔化、凝固现象,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会查熔点表。2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3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规律,并会用图像表示。4能利用熔化、凝固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固体熔化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总结能力。2会用对比法学习凝固现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会用图像表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规律,使学生感知图像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优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的情感。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重点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概括能力。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了固体熔化时的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像表示出来。【教学环节安排】环节教 学 问 题 设 计教学活动设计最佳解决方案创设情境春天来了,冰雪消融;冬天到了天寒地冻。冰融化为水,水结成冰,在自然界中其他物质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这两种变化。教师趁机引出课题: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教师展示图片,并说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趁机引出课题自主学习自主学习题(见学案)自主学习题答案:1、固 液 吸 液 固 放2、晶体 非晶体 晶体 非晶体3、熔点 凝固点 相同4、吸 不变 吸 升高 放 不变 放 降低学生利用课前或课上5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本节内容,并完成自主学习题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并投出答案,学生自我更正。合作共建智能应用知识点1:熔化问题1:固态与液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小结: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问题2:探究冰和石蜡的熔化过程:提出问题:物质熔化时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是否相同?猜想假设:可能需要一定温度;可能温度变化不同。设计实验:(!)组装实验装置(见课本12-17);(2)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冰(或石蜡)的变化情况,仔细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3)待冰(或石蜡)的温度变化时,每隔1分钟记录1次,把温度值填在表格中;(4)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绘出它们的熔化图像;(5)分析作出的图像,得出结论。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学生按照自己小组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或实验现象(2)用描点法做出冰(或石蜡)的熔化图像分析与论证:(1)冰和石蜡熔化时都需要吸热;(2)冰熔化时温度不变,石蜡熔化时温度升高;(3)冰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交流与合作:每一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描绘的实验图像和得出的结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加深学生对探究过程的理解。问题3:处理例1和变式练习1.例1:【解析】(1)把数据表中的时间和温度的对应点在坐标纸中一一标出,再连接成平滑的曲线 (2)由数据表分析可知此物质熔化时温度在48不变,所以它是晶体,熔点是48。【变式练习】:【解析】由图知:该物质的熔点在210左右,故A错误;在CD段时,物质已熔化成液态,是液体,故B错误;由图知:物质的熔化过程属于BC段,共用6min,故C错误;由于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呈固液共存态,因此,BC段该物质是固液共存态,故D正确。知识点2:熔点问题:什么叫晶体、非晶体?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小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称为晶体,如:冰、食盐、海波、金属等;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称为非晶体,如:玻璃、塑料、松香、石蜡、沥青等。问题2:什么叫熔点?了解常见晶体的熔点。小结: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冰的熔点为0。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问题3:画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的大致图像,你能从图像中知道哪些信息?小结: 甲 乙甲图是晶体熔化时的图像,它告诉我们:(1)晶体熔化需要吸热,温度不变;(2)晶体有固定的熔点;(3)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乙图是非晶体熔化时的图像,它告诉我们:(1)非晶体熔化需要吸热,温度升高;(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问题4:处理例2和变式练习2.例2:【解析】白炽灯的灯丝要耐高温,才不易熔化,所以要求灯丝的熔点要高,选用钨丝作为灯丝,就是因为钨的熔点高于灯丝发光时的温度。【变式练习】2:【解析】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时,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加热到10min时,该物质正在熔化,所以呈固液共存态。知识点3:凝固问题1:对比熔化,学习凝固的规律和条件。小结:凝固是放热过程,晶体形成时温度不变,非晶体形成时温度降低;晶体形成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它与同物质的熔点相同;晶体形成时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问题2: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小结:用冰降温,冬天北方菜窖放几桶水等。问题3:处理例题3及变式练习3例3:【解析】A为干冰升华吸热降温;B为水蒸发吸热降温;C为酒精蒸发吸热降温;D为冰块熔化吸热降温。所以选D。【变式练习】3:【解析】夜间气温骤降时,水降温直至凝固成冰,放出热量,使温度不会降得太低,所以没有冻坏桔子。教师引课时,抛出问题,引起学生好奇,教师自问自答,给出熔化、凝固的定义。学生听讲、记忆。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思考、猜想,引出对熔化过程的探究。师生互动交流,确定实验方案,准备实验讨论:为了使冰受热均匀,应采取什么措施?答案:(1)加热碎冰,(2)水浴加热。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把数据填在表格中,绘出熔化图像。结合数据和图像,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并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地表述。组内、组际之间交流。教师出示例1,学生分析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答案:(1)图像如下:(2)不变 48借鉴例1,学生解决变式练习1.答案:D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晶体、非晶体的定义。教师投影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并让学生记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回答学生观察熔点表,师生反馈交流,总结规律,形成共识。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归纳、总结。教师提问,完善,得出结论。教师出示例2,学生分析交流、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答案:钨 钨的熔点高于灯丝的发光温度借鉴例2学生解决变式练习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整形美容科隆胸手术操作规范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心脏病学常见心律失常鉴别诊断模拟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工程力学 课件 空间力系
- 2025年肿瘤内科多学科协作病例分析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神经病学帕金森病诊断标准模拟考试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消化科学科肝硬化腹水引流术后护理注意事项模拟测验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内科病人护理技能考核试卷答案及解析
- 民族团结知识宣传课件
- 2025年影像学影像诊断解读技能考核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遗传病学基因诊断技术考核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铁路法律知识课件
- T-ZZB 2229-2021 商用车轮毂专用螺栓、螺母和垫圈
- 船舶科普知识儿童课件
- 新消防法培训课件
- 2025年《审计相关基础知识(中级)》考前几页纸
- 陶板幕墙施工方案
- 线路运维巡视实施方案
- 2025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听写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六套)
- 《离婚经济补偿制度研究》13000字【论文】
- 《国内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现状文献综述》4200字
- 工程造价职业技能比武竞赛参考试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