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年级古诗文诵读材料(四书选读)大学经一章【原典】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显明本有的清明德行,在于把这种修养取得的成就恩泽于人间百姓,从而使人人都达到至善的境界。就是使自己的思想意识修养到“止”的状态,然后到“定”的境界,由“定”再到“静”,由“静”再到“安”,由“安”再到“虑”,由“虑”再进一步修养就可以“得”道。任何事物都有本末之分,任何事情都有开始,都有终结。明白了本末始终的道理,那么离大学之道就不远了。古代想把自己的清明德行嘉惠天下的贤者,一定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一定要先治理好家族;想把家族治理好,先要修好自身的德行;要修好自身的德行,先要端正好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做到意念真诚;要做到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取知识;而获取知识的途径就是认识研究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研究,而后才能获取知识;获得了知识才能做到意会真诚;意诚做好了,才能心正;心正做好了,才能修身;修身做好了,才能使家齐,能使家齐,然后能够治理好国家;能治理好国家才能使天下太平。上至天子下至平民,都必须把修身的功夫作为根本。假如根本没有做好,却想把枝末治理好,那是不可能的。应该重视的却轻视它,本该轻视的却格外重视,(这样想获得成功,)那是从没有过的事啊。中庸天命章【原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下位焉,万物育焉。【译文】上天赋予人的叫本性,人依照这种本性行事就叫做道,再依道的原则进行修养就叫做教化。道,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如果能离开的,就不叫做道。所以君子在无人看到的地方仍慎重行事,在无人听到的地方仍心存畏惧。因为最隐蔽的事物往往最容易被发现,而最幽微的事物往往最容易被彰显,所以君子总是谨慎行事。喜怒哀乐等情绪还未发动的叫做中,如果已经发动,但未超出道德节制的叫做和。中,是天下的大本原;和,是天下的通达之途。如果能到达中和的境界,则天下万物就会各安其位,自然万物就会生长繁衍了。论语为政篇第二第4章【本经】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时能坚定自立,四十岁能够不被各种世间现象迷惑,五十懂得天命,六十对于人世间的各种话都能融会贯通,不再感到心有违逆,七十岁放任心之所欲,也不会有违反规矩顺逆之处了。”第11章【本经】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孔子说:“温习故知而能悟了新知,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为人之师。”第15章【本经】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惘然无知,只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变得有害。”里仁篇第四第5章【本经】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译文】孔子说:“财物富足与地位尊贵是每个人都愿意追求的,但是如果不是靠走正道得到的,君子也是不能接受的。财物的贫乏与地位的低贱是每个人天生就厌弃的,但是如果不是用正道去抛弃他,君子也不愿意去摆脱。君子怎么能以不仁道的方式来成名呢?君子不能哪怕在一顿饭的时间违反了仁道;在最有成就的时候要与仁道同在,在最仓卒的时候也要与仁道同在。”公治长篇第五第10章【本经】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译文】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宰予就像腐朽的木头一样不能雕塑,像不坚固的泥巴墙不能粉刷。宰予的身体不好,不要再苛求他了。”孔子说:“以前我对于人,听说他的话就相信他是那样的人;现在我对于人,听他说话的同时察看他的行为。从宰予身上我改变了这个态度。”雍也篇第六第4章【本经】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济富。”【译文】公西华出使齐国,冉有请求给子华的母亲一些小米。孔子说:“给她一釜(六斗四升)吧。”冉有请求再增加一点。孔子说:“那就给她一庾(二斗四升)吧。”冉有自作主张给了五秉(八十斛)。孔子说:“公西华到齐国去,骑着膘肥的马,身上穿着轻暖的裘服。我听说君子只救济急需的人而不是富有的人。”第11章【本经】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真贤良啊,吃一小竹篮的饭,用一个瓜瓢喝点冷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在这种生活情况下忧愁不堪,但颜回心里一样快乐。了不起的颜回!”第20章【本经】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对于有意义的事情,知道它不如喜好它,喜好它不如乐在其中。”第23章【本经】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译文】 孔子说:“智者的快乐,像水一样流畅活泼;仁者的快乐,像山一样巍然崇高。智者活泼,仁者宁静深厚;智者是快乐的(兴趣是多方面的),仁者长寿。”第30章【本经】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译文】子贡说:“如果能够把社会福利施于民众,并且可以帮助所有的人,这个境界怎么样?算得上仁德吗?”孔子说:“岂止是仁?太伟大了!尧舜这些圣人还做不到呢。真正的仁,是自己想要树立的同时也要想到帮助别人站起来,自己找到了前途也要想到帮助别人找到前途。推己及人,可以说是实行仁道的方法了。”述而篇第七第3章【本经】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译文】孔子说:“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传播,知道义却不去身体力行,有过错却不能改正,(这样的社会风气)是我所担心的啊。”第6章【本经】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译文】 孔子说:“思想要依于道,行为要依据德,内心修养要依据仁,学问要依于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第22章【本经】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 孔子说:“在一起走路的三个人,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身上的好的地方学习,看到他们有不好的地方,就反省自己同样的缺点并加以改变。”第28章【本经】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译文】 孔子说:“可能有自己不懂却冒充内行做事的人,我不做这种人。要多了解,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多开阔自己的见识,这样也可以成为第二种人才(第一种人才是天才)。”第37章【本经】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光明坦荡,小人经常忧愁烦恼。”泰伯篇第八第2章【本经】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译文】 孔子说:“尽管内心恭敬但如果没有一定礼可以遵循就会感到劳苦,谨慎但没有一定的礼节可以遵循就会畏葸不前,勇武但没有一定的礼节可以遵循就会闯祸,直率但没有一定的礼节可以遵循就会变得尖刻。君子对亲人感情深厚,那么百姓就会使仁德之风兴盛;如果君子不离弃老朋友,那么百姓待人就不会淡薄。” 第13章【本经】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译文】 孔子说:“坚守信仰并爱好学问,誓死捍卫为善之道。不进入危险的国家,不在动乱的国家生活。天下政治清明就出来做事,否则就归隐。天下政治清明时,个人仍然贫穷卑贱就是最大的耻辱;天下政治黑暗时,个人富裕尊贵也是莫大的耻辱。”第16章【本经】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译文】孔子说:“狂妄但是不正直,幼稚又不朴实,无能又没有信用,对这种人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子罕篇第九第10章【本经】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译文】孔子看见穿丧服的人、戴着礼帽的官员和眼镜失明的人,相近时,即使他们很年轻,也必定保持肃穆的神容;从他们面前经过时,也一定满怀敬意地快步走过去。第24章【本经】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译文】 孔子说:“听了精辟的格言,可以不记下来然后身体力行吗?如果能用它作为镜子来改正自己的思想行为才最可贵。听了奉迎和称赞的话,能让自己不高兴吗?推究鉴别这些话的真假是最可贵的。如果听了恭维的话高兴地信以为真而不加以分析,听了对自己有用的格言但不用它来修正自己思想行为,对这种人我也没有什么办法啊。”颜渊篇第十二第1章【本经】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译文】 颜渊问如何达到仁的境界。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念以恢复礼的状态。假如有一天真正能够克己复礼,那么天下都会归于仁德状态。到达仁的状态,必须是由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颜渊说:“请您指示仁德纲要。”孔子说:“凡是不属于礼的东西就不要看,凡是不是礼的东西就不要听,凡是不是礼的东西就不要说,凡是不是礼的东西就不要行动。”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也要遵照您上面说的话去做了。”第6章【本经】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译文】子张问怎样才可以做到心地清明。孔子说:“像浸润般的谗言,像切肤般的控诉,都丝毫不能影响他,可以称得上心地清明了。像浸润般的谗言,像切肤般的控诉,都丝毫不能影响他,可以称得上明镜高悬了。”子路篇第十三第6章【本经】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假如能自己行得正,那么不用命令也可以让别人照着做;但如果本身做得不对,即使用命令强迫别人照着做也办不到。”第23章【本经】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孔子说:“君子追求仁义这种本质上的和谐,但表现形式却千差万别;小人追求形式的相同,但背离了仁义这种本质上的和谐。”宪问篇第十四第七章【本经】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译文】孔子说:“爱他,能够不让他习劳吗?忠诚于他,能够不教诲他吗?”第10章【本经】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译文】孔子说:“贫苦但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但不骄横容易做到。”第26章【本经】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不要随便说那个位置上的事情。”曾子说:“君子不要考虑超出岗位外的事情。(因为自己的事情还做不好,却还要自以为是地替别人考虑事情,早已失去谦德了。)”第28章【本经】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遵行的仁道有三个方面: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三样我一样也做不到。”子贡说:“(大家不要以为他老人家真的没做到这三个方面,这是他谦虚,不肯自我标榜罢了。)这正是他老人家在称道自己啊。”第30章【本经】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没有能力。”卫灵公篇第十五第8章【本经】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译文】 孔子说:“可以说话但不和他说,就失人了;不必说话却说了,就失言了。唯有智者既不失人,也不失言。”第10章【本经】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译文】 子贡问求仁之道。孔子说:“工匠如果想要把事情做好,一定事先磨好他的工具。居住在这个国家,要侍奉大夫中的贤能者,并与士中的有仁德者交友。”第24章【本经】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子贡问:“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孔子说:“那就是恕道啊!自己不想得到事物,也不要施给别人。”第28章【本经】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译文】孔子说:“很多人都厌恶的人,定要观察他;很多人都喜欢的人,也必须观察他。”第30章【本经】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译文】孔子说:“有了过错不改,那就是最大的过错啊。”第34章【本经】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能从小的地方去看他,(因为他小的地方有时反而比不过小人,)但可以委以他天下的重任;小人不可以委以他重任,但他小的方面的长处有的却很突出。”第36章【本经】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译文】孔子说:“面对行仁之事,应该奋勇向前,就算是老师、朋友也不能丝毫谦让。”季氏篇第十六第9章【本经】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译文】孔子说:“天生就知道的是上等人;学了以后知道的是次等人;遭遇困惑然后学习的是第三等人;遭遇困惑仍然不学习的,这样的人最下劣。”第10章【本经】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思:看事情用智慧去考虑明白,听到事情用智慧去考虑明白,想象对别人神色是否温和,对别人容貌是否恭敬,言谈是否秉直忠诚,做事情是否小心谨慎,有疑问是否会向别人仔细询问,有愤怒情绪时要考虑后患,面对可得到的利益要考虑取得的手段是否符合道义。”阳货篇第十七第9章【本经】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译文】孔子说:“你们这些后生小子为什么没人去学诗经呢?诗经,可以激发人美好的想象和情感,可以借此察观民情风俗,可以协调人际关系,可以委婉地表达自己的不满。近的地方可以侍奉父母,远的地方可以侍奉君主;还可以从中了解到很多鸟兽草木的名称。”第25章【本经】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译文】孔子说:“只有侍女和仆人最难调教,亲近他们,他们不懂得谦逊,远离他们,他们就会有怨气。”子张篇第十九第4章【本经】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译文】子夏说:“就算是小技艺,也一定有值得重视的地方,但是对于要达到远大的目标恐怕有拖累,所以君子不为。”第9章【本经】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译文】 子夏说:“君子的神态有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电商示范县创建资金申请报告:2025年电商法律法规完善
- 专业装修设计施工合作项目
- 2025年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对医药市场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 跨境电商母婴用品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 深部地震波传播特征-洞察及研究
- 年产5800万个培养皿灭菌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产7万吨聚醚酰胺反应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2025年研发投入与技术转化效率产业技术创新路径报告
- 综合解析冀教版8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精练)
- 中医执业医师题库试题(巩固)附答案详解
- ECMO培训计划方案
- 物业管理中的控烟规章制度
- 云上贵州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2024
- 反比例函数教材分析课件
- 空调工人安装合同模板
- Unit 8 Lets celebrate!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牛津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国际商务课件全套教程
-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 文言合集(1):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教师版+学生版)
-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反思(含目录)
- 【课件】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策略研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