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doc_第1页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doc_第2页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doc_第3页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doc_第4页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声现象教案1.声音产生的条件( l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其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就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固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2 )有很多同学误认为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的是嘴,蚊子的嗡嗡声也是靠嘴,实质上它们是翅膀振动产生的( 3 )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传播并存在2.声音传播的条件( l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靠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2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例如:某人在一根较长的有水的自来水管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人在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声音?对于这类问题,一般同学认为可以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为自来水管传来的,第二次为水传来的,实际上还有第三次,是由空气传来的( 3 )声音在空气中(15 )的传播速度为340 m/s。,应该作为常数记住,平常我们讲的音速,指的就是此值大小 3.对发声的理解( l )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正在振动,但是物体正在振动,人们未必一定能听到只有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即20 一200000次秒)才能被人耳感受,引起听觉( 2 )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是声音会在介质中传播一段时间,稍后消失4 声音的传播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声波类似于投石激起的水波但声波是以发声体为中心,向周围各个方向传播的,在传播过程中,声音逐渐分散,声波逐渐减弱5 正确认识音调( l )音调的高低是指声音的粗细,不是指声音的响与不响,也不是指声音的大小例如:在音乐中,同一音阶中1、2 、3 、4 、5 、6 、7 音调逐渐升高。( 2 )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声音的振动频率无关,在同一介质中,频率不同的声音传播速度都相同( 3 )人耳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每秒20 次到20000次人耳听觉的这个范围决定了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蚊子【疑点辨析】1 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l )响度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振幅和距发声体远近有关( 2 )声音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大庭广众中讲话时,用一个喇叭形的传声筒,能传得远( 3 )音调和响度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征,音调高的声音不一定响度大,响度大的声音也不一定音调高例如:蚊子发出的声音虽然响度小,但它的音调却比老牛的叫声高得多,而老牛的叫声的响度却比蚊子高得多2 发声体振动快慢与声速有什么关系在声现象中,同学们遇到两种快慢:一是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它是发声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即频率;二是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即声音的传播速度,大家要注意区分清楚这两个快慢之间没有简单的直接关系,也就是说,不要错误地认为振动得快(音调高)传播也就快在同一种传播介质中,不同音调的声音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3 如何才能听到回声( l )当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及其以上时,人耳才能把这两次声音区分开来,也就才能听到回声( 2 )低于0 .15s 时,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使得原声听起来更加深厚、有力,这就是所说的“拢音”效果好,因此,在音乐厅中演唱比在野外效果好得多( 3 )利用回声和速度公式可以测距离,即“回声测距”,后面有专门讲解4 噪声与乐音的区别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和噪声是有根本区别的乐音即好听、悦耳的声音,如乐器、歌唱家等发出的声音,它是由发声体做有规律振动发出的声音噪声即嘈杂、刺耳的声音,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由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但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物理学的噪声指不规则、杂乱无章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环保角度的噪声泛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知识回顾1、声音是由于物体 而产生的, 停止发声也就停止。2、声音是一种机械波,我们把它叫做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介质,声音可以在 、 和 中传播,但不能在 中传播;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_传播的。声音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体内小石,这些都表明声具有 ,声音 传递信息。(能或不能)3、乐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响度、 和 女同学的声音较尖细,是指她声音的 较高4、音调是指声音的 ,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 ,声源振动的 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5、声音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为 ,例如:某音叉每分钟振动3000次,其频率为 Hz。6、 是指声音的强弱, 指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声音的 越大。7、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大小不仅跟振幅有关还与 有关。8、音调高的声音其响度不一定大,同理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一定高。即使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分辨出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靠的是 。9、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其中在 _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 中最慢。在一个充满水的长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 次声音,第一次是在 传播的,最后一次是在 传播的。10、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是指固体废物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和 。11、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指物体 而产生的声音,其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是指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声音,波形是 的。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或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 。12、人们用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 。不同级别的声音对人们的影响不同。为了保证人的正常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听力不受损伤,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1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1)控制燥声 (改变/减少/停止声源振动)(2)阻断燥声 (隔声/吸声/消声)(3)在 减弱噪声(戴护耳器/如耳罩/耳塞/头盔等),其中最有效的是在 控制。各种材料的隔声性能是不同的,除隔声材料外,物理学还利用“以声消声”的方法来控制噪声,这种技术叫“有源消声技术”。 典型例题:【例题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例题2】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 ( ) A瓶和水振动,水的高度B瓶和水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C瓶内空气振动,水的高度D.瓶内空气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知识点回顾声现象巩固练习1如图1所示,城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两侧设有3m左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 ( ) A.保护车辆行驶安全 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 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 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 图12 雷雨交加的夜里,林雨同学看到闪电后约 5s 听到雷声,林雨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_ m .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 340 m /s ) 3 (l)小明学了“电磁波”和“声波”这两部分内容后做了如下的知识归纳表,表中和的说法是错的(填写表中序号)波的种类电磁波声波传播速度真空中所有电磁波的传播速度都是 3 108ms声波在固、液、气三态中的传播速度相同传播介质电磁波的传播一定要有介质声波传播一定要有介质应用事例用于无线电通讯超声波用于清洁物品(2)车门车窗己关闭的汽车内的乘客几乎听不到外面的声音,这是从途径减 少噪声;广州市区内禁鸣喇叭是从途径减少噪声。4、如图是目前倡导使用的新型建筑材料-空心水泥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做成空心,可以减少水泥与砂石用量,节约资源B、空心砖做成的房子冬暖夏凉,可以保温C、空心砖可以减小噪声污染D、空心砖承受压力小,不适宜用于高层建筑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声音速度比光速快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一样快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7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B、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防止噪声产生 C、道路旁植树是阻断噪声的传播 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防止噪声的产生8下列是小明同学观察到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污染的是( )A小明的邻居在晚上听音乐时,将音响的音量开得很大B某清洁工人为了减少垃圾的运送量,将垃圾就地焚烧C某货车司机为了超车,不断地按喇叭D在高考、中考复习和考试期间,居民区附近的建筑工地晚间停止施工9、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主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刷黑、王家墩机场搬迁、轻轨两旁安装隔声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A减少大气污染 B降低噪声污染 C缓解“热岛效应” D绿化居住环境10.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_ _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_不同11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C我们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12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D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13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14、新年联欢会上,小王在演出前调节二胡弦的松紧程度,他是在调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15、花匠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新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他是主要根据声音三个特征的( )A.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三个特征全都有。16、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D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171999年8月17日凌晨,在土耳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致使一万多人丧生有关人士指出,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请指出切实可行的是( )A大声呼救B静等救援人员来营救C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D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18我国已进行了“神舟”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宇航员将乘坐宇宙飞船邀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19一般来说,大礼堂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状,这是为了( )A提高装饰的效果 B增强声音的反射C减小声音的反射 D增加声音的响度20如图6-1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A声音的反射使原声增强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声音的音调不同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1全班同学在齐声合唱同一首歌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唱歌同学的声带在振动B歌声宏亮时,说明声音的响度大C能分辨男、女同学的歌声,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D能分辨男、女同学的歌声,主要是因为音调不同22“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A声音太小 B超声波无法传到人耳C超声波的频率小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D超声波的频率大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23有关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B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C射击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戴耳塞,是为了减弱进入耳朵的噪声D宇航员在月球上进行谈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这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24如图6-3所示,玻璃缸的水中有金鱼,在鱼缸旁边拍掌,金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A鱼缸空气水鱼B空气水鱼C鱼缸水鱼D水鱼25下列实验活动,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A观察蟋蟀翅膀在摩擦振动时,能够听到清脆的声音B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些纸片在纸盆上,看到纸片不断跳动C雨天先看到闪电,几秒钟后才听到远处的雷声D把一个收音机用塑料袋密封后浸没在水中,仍能听到播音26一名男低音歌手正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歌手 的音调高, 的响度大27用鼓锤敲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