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综合练习参考答案一、常识问答1、诸子百家有哪些主要学派?答:道家、儒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2、四书五经分别指什么?答: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左传。(加乐经为六经)3、道家主要代表人物是谁?答:老子、庄子(老聃、庄周)。4、儒家主要代表人物是谁?答:孔子、孟子、荀子(孔丘、孟轲、荀况)。5、儒家集大成者是谁?答:荀子(荀况)。6、“三教合一”是指哪三教?答:儒教、佛教、道教。7、什么叫谥号?答: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前品德事迹,赐予表示褒贬的称号叫谥号。8、孔子、孟子、荀子在主张上各自侧重什么?答:孔子重仁,孟子重义,荀子重礼、法。9、提出“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的是谁?答:章太炎。10、道家的核心观念是什么?答:天道。11、吕思勉把我国学术分为哪七个阶段?每阶段以什么学术为主?答:先秦诸子百家之学。两汉儒学。魏、晋以后玄学。南北朝、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汉学。现今新学。12、吕思勉认为,中国学术纯属自创的是哪阶段的学术?答:先秦学术。13、“总揽其全”的先秦学术是哪一家?答:道家。14、哪几家为先秦显学?答:儒家、墨家。15、道、儒、墨、法各家的主要主张是什么?答:道家:天道,无为,间世,齐物,自由。儒家:仁义礼智忠孝,王道。墨家: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法家:以吏为师,以法为教,霸道。16、“尚人文”起于何时?答:周朝。17、佛学兴盛于何时?答:南北朝、隋、唐。18、写出道家与法家的价值序列。答:道家:道德仁义礼乐名法;法家:道法术势。19、道德经又称什么?作者是谁?答:老子(“五千文”),老子(老聃)。20、老子说“域中有四大”,请问是哪“四大”?它们之间是怎样的相互关系?答:四大:道、天、地、人。关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1、老子如何论天道与人道之不同?答: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22、成语“沉鱼落雁”出自何书何文?答:庄子之齐物论。23、现今流传的33篇版庄子是谁编定的?答:郭象。24、“间世”是谁的主张?答:庄子(庄周)。25、“终生不仕,以快吾志”的诸子是哪位?答:庄子(庄周)。26、请写出4个以上出自庄子中的成语。答:沉鱼落雁、朝三暮四、游刃有余、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绰约多姿、越俎代庖、庄周梦蝶、跳梁小丑、踌躇满志、薪尽火传等。27、“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是哪位诸子的名言?答:庄子(庄周)。28、孝、悌的含义分别是什么?答:孝指孝顺父母。悌指敬爱年长于自己的人。29、孔子对人性怎么看?答:性相近也,习相远也。30、提出“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是谁?答:董仲舒。31、提倡君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分别是谁?答:孔子,孟子。32、孔子如何定义“好学”?答: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3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是谁的理想?答:孔子。34、“礼不下庶人”是哪一家的主张?答: 儒家。35、钱穆推荐的论语注释是哪四种?作者是谁?答:何晏集解,皇侃义疏,朱熹集注,刘宝楠论语正义。36、孟子认为人人都有的善端表现在哪几方面?答: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37、“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是谁的观点?答:孟子。38、孟子批评哪两位先秦诸子为“无父无君,是禽兽也”?答:墨子、杨朱。39、荀子有哪两个法家弟子?答:韩非、李斯。40、哪位先秦诸子主张“天治天事,人治人事”?答:荀子。41、主张“得民心”与反对“得民心”的分别是哪两位先秦诸子?答:孟子,韩非子。42、痛斥荀子乡愿、卖孔的是哪一位学者?答:谭嗣同。43、墨子认为为政之根本是什么?答:尚贤。44、墨子认为天下大乱的原因是什么?答:不相爱。45、与道家“天道”观念相近的是哪一家的什么观念?答:墨家,“天志”。46、除了兼爱、非攻,墨子还主张什么? 答: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明鬼、天志。47、墨子认为哪几种人是“国家之珍,社稷之佐”?答:厚乎德行者、辩乎言谈者、博乎道术者。48、韩非对儒墨之学怎么看?答:愚诬之学,杂反之行。49、韩非反对施予贫穷者土地的理由是什么?答:韩非认为,没有天灾人祸而贫穷的人,不是奢侈就是懒惰,施予他们不利于鼓励人们努力耕作、节俭家用。50、韩非与荀子都认为人性是恶的,两者的对策有什么不同? 答:韩非的对策是用法律来惩治;荀子的对策是主要用礼义来教化,“化性起伪”,兼用法律来制约。二、判断题1、狭义国学主要是指儒学。()提示:代表中国最核心内容的主流学术思想,包括道、儒、墨、法2、老聃是道家始祖。()3、商朝尚“鬼神”,周朝尚“人文”。()4、先秦显学为道家与儒家。 ()提示:儒家、墨家。5、儒家集大成者是孔子。()提示:荀子。6、明确反对“三年之丧”的除了孔子弟子宰予还有墨家。()7、商鞅是墨家。()提示:法家。8、道德经又称“五千文”。()提示:又称老子。9、“道法自然”即“道仿效大自然”。()提示:效法自己的样子。10、现今传世的庄子有52篇。()提示:33篇。11、“藐姑射神人”出自孟子笔下。()提示:庄子。12、庄子的核心思想是“无为”。()提示:老子的核心思想是“无为”。庄子的核心思想是“齐物”、“逍遥”、“间世”。13、庄子主张“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提示:墨子的主张。14、汉武帝主张“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提示:董仲舒。15、论语是孔子的著作。()提示:孔子弟子编纂。16、“克己复礼”是孟子的主张。()提示:孔子主张。17、孔子重“礼”,孟子重“义”,荀子重“法”。()提示:孔子重仁,孟子重义,荀子重礼、法。18、孔子最欣赏的弟子是子路。()提示:颜回。19、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20、孟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提示:孔子言。21、告子认为“性无善无不善”。()22、所谓王道,即以仁义、礼教治天下。()23、“化性起伪”是韩非的著名主张。()提示:荀子。24、荀子兼崇“礼”、“法”,兼崇“王”、“霸”。()25、荀子批评杨、墨“无父无君”。()提示:孟子。26、曾参、闵子骞、孝己都以“忠”著名。()提示:孝。27、墨子主张“尚贤”、“泛爱”。()提示:尚贤、兼爱。28、法家提倡“霸道”。()29、荀子批判儒墨:“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提示:韩非。30、韩非认为“民智不可用”。()三、阅读分析1、阅读老子第二十一章,回答问题: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状哉?以此。请解释“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答:让自己的真德虚空,以容纳天道,只顺从天道。“恍兮惚兮”、“窈兮冥兮”形容道的什么性质? 答:形容天道不是一般普通的物,它广大深远而又恍惚不明,难以看清。举例说明你对“有象”“有物”、“有精”“有信”的理解? 答:“有象有物”指道遍布于万物之中,是万物的总和,因而似乎能让人从万物身上看见道的形象与存在;“有精有信”指道总是以精妙可信的方式运行于万物,使万物顺从道的规律而各自千变万化。(举例提示:比如从“日夜交替”的现象可以看到道的客观存在,也可以明白道的运行规律之一。)2、老子阅读老子七十七章,回答下列问题:老子以“张弓”比喻什么? 答:天道运行。解释“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并说明两句与老子“无为而治”的治国主张有何关系?答:圣人顺道而为而不自恃有道,有功于天下而不占据功劳之位。“无为”并非不为,而就是“为而不恃”,这也就是老子“人法天”的具体体现。“无为”一方面强调按照天道规律办事,另一方面强调“不恃”、“不处”,就像天道赐予人们风调雨顺,人们不必感谢天道一样,圣人(有道之君)也不让百姓称赞他的贤明与功绩。举例说明天道与人道有什么不同?提示:说明老子如何论天道、人道不同;可赞同老子说法,亦可有自己的观点。举例要恰当。3、阅读庄子逍遥游“大瓠”、“大樗”两节,回答下列问题:惠子因为哪两个具体原因,把大葫芦击破了? 答:其一,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其二,剖之以为瓢,则廓落无所容。两个原因实际上是一个:无用。庄子说惠子“拙于用大”,那么,庄子认为如何用大?请以庄子原话回答。答: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请概括两段中惠子与庄子各自的观点。答:惠子认为,人就该像物一样有用,尤其是对庙堂有用,无用就该掊之、去之。庄子认为,“有用”有不同的用法,世俗所谓有用,常常只是小用,就像防龟裂的药膏,常人只能用以艰难谋生,而会用之人就能用以列土封疆。世俗所谓有用,常常有害,就像狸狌死于网罟。无用之用才是真正的大用无用于庙堂,有用于生命。正如树木不被用作栋梁之材,而用于“尽享天年”在天地间自由生长。你赞同谁的观点?请举例说明理由。提示:本题无标准答案,举例恰当,自圆其说即可。4、阅读下段庄子齐物论节选,回答问题: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慄恂惧,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蛆甘带,鸱鸦嗜鼠,四者孰知正味?猿,猵狙以为雌,麋与鹿交,鳅与鱼游;毛嫱西施,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途,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变?本段主要观点是什么?答:天下没有绝对是非与绝对真理,仅有从个体视角而言的相对是与非。鱼鸟麋鹿看见美女毛嫱、西施,为何逃走? 答:人类的视角与动物的视角不同,人类以为毛嫱、西施很美,动物却不管人类美丑,只认为人类对它们有害,因而逃走。本段处处用人与动物进行对比,表达了庄子什么样的思想?答:庄子把(动)物与人相提并论,是其“齐物”思想的体现。本段以“正处”、“正味”、“正色”三个比喻来说明什么?答:天下没有绝对的“正处”、“正味”、“正色”,因而天下也没有绝对的“正义”。5、阅读论语节选为政第二,回答下列问题:孔子回答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问孝,各侧重于什么? 答:答孟懿子侧重遵礼;答孟武伯侧重能养;答子游侧重能敬;答子夏侧重敬、养关系。孔子说“无违”就是“孝”,又解释“无违”就是“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那么,孝与礼是怎样的关系? 答:孝是本质、内涵,礼是形式、方法。孔子回答学生同样的问题却有不同的答案,假如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怎么理解?答:本题无标准答案,自圆其说即可。提示:可结合孔子有关“因材施教”、孝的主张展开。6、阅读论语节选颜渊第十二,回答下列问题:孔子回答颜渊、仲弓、司马牛“问仁”,答案各不相同,其中贯穿的相同思想是什么?答:相同思想即孔子回答颜渊的“克己复礼为仁”。孔子为何认为“言讱”即仁?答:孔子认为,做起来困难的事,说起来就要更加小心。也就是说,无论说话还是做事,都要“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是“克己”的表现,而只有“克己”,才能“复礼”,才能算得上仁。如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对他人的尊重与仁爱,那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否同样是对他人的尊重与仁爱?为什么?提示:本题无标准答案,自圆其说即可。 7、阅读论语节选阳货第十七,回答下列问题:宰我为何反对当时通行的“三年之丧”?答: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孔子为何认为“三年之丧”是合理的?答: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孔子为何说宰我“不仁”?答:君子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宰我食稻衣锦心安理得,故“不仁”。你认为孔子与宰我谁更有理?为什么?提示:本题无标准答案,自圆其说即可。8、阅读孟子告子上节选,回答下列问题:孟子说:“侧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你是否同意?请举例说明为什么? 答:本题无标准答案,自圆其说即可。孟子说“是非之心,智也”,人的智力(认识能力)能够判断一切是非吗?请举具体事例说明,如何判断“是非”? 答:其一,能够判断是非,确实是“智”的体现。其二,但智力并不能判断所有是非。因为人的智力是有限的,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比如“转基因食品”是否会给人类带来危害,目前难断是非。其三,“是非”会因条件、环境、立场的不同而变化,给判断带来困难,比如秦始皇统一六国,究竟属“是”还是“非”?从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以上答案仅供参考。举例雷同将扣分。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答:孟子之意为:学问没有其他目的,只是寻找到善的本心而已。个人如何理解,没有标准答案,可赞同,可反对,但需简单说明理由。9、阅读下段孟子告子节选,回答问题:孟子用富岁、凶岁、种麰麦打比方说明什么?答:说明圣人与普通人是同类,天性都是善的,不善是因为受外部环境影响、不努力追求所致。孟子又用了哪几个比喻说明他的观点?答:天下之足同、口同嗜、耳同听、目同美。孟子认为心所同然者为理与义。你是否赞同孟子的观点?如果赞同,请举例说明什么样的理与义是人人都认同的。如果反对,请举例说明理由。提示:本题无标准答案,自圆其说即可。10、阅读荀子性恶,回答下列问题:荀子为何主张“性恶”?答:是为了更强调礼义教化的作用。荀子主张“性恶论”依据是什么?答:是人天性自私自爱。荀子强调“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你怎么看?答:荀子强调礼义教化对人性恶的矫正作用。个人理解,可同意荀子观点,亦可反对,但要简单举例说明。11、阅读墨子兼爱上,回答下列问题:墨子为何提出“兼爱”主张?答:墨子认为,人与人、国与国不相爱是乱的根本原因,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因此,治乱的根本就是提倡人与人、国与国兼相爱。比较墨子“兼爱”与孔子“泛爱”,说明两者有何异同? 答:墨子所说的兼爱,就是无条件地爱人如己,没有血缘亲疏与等级差别而一视同仁。孔子所说的“泛爱”,虽然有与墨子兼爱相近之处,都接近“博爱”,但孔子的“泛爱”是有前提有条件的:孝亲。孔子甚至把孝亲看得比遵纪守法还重要,所以主张“子为父隐”,即父亲如果犯了法,儿子要替父亲隐瞒。同样,如果父亲与别人发生了矛盾,那么,儿子一定是帮父亲,而不论是非对错。因此,兼爱与泛爱表面相似,实质不同。你如何评价墨子“兼爱”主张? 提示:本题无标准答案,自圆其说即可。12、阅读墨子尚贤,回答下列问题:墨子说:“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请解释此句。答:国家管理者的重要事务,就在于使国家的贤者增多。墨子提出的使国家贤良之士增多的具体措施有哪些?答:对贤能之士,无论出身与亲疏,富之贵之,敬之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墨子提出“尚贤”主张,主要针对哪一家的什么主张?答:儒家的“尚亲”。7、阅读韩非子显学,回答下列问题:韩非子斥责儒墨显学,用了哪八个字来概括? 答:愚诬之学,杂反之行。韩非举了哪些例子证明儒墨“非愚则诬”?其依据是什么? 答: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墨子俭,孔子侈。漆雕廉,宋荣宽。依据是“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文中“轻物重生之士”、“学士”、“自好之士”分别对应哪个诸子学派? 答:轻物重生之士指道家(杨朱、庄子);学士指儒家;自好之士指墨家(侠客)。14、阅读下段韩非子显学节选,回答问题: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夫必恃自直之箭,百世无矢;恃自圜之木,千世无轮矣。自直之箭,自圜之木,百世无有一,然而世皆乘车射禽者何也?隐栝之道用也。虽有不恃隐栝而自直之箭、自圜之木,良工弗贵也。何则?乘者非一人,射者非一发也。不恃赏罚而恃自善之民,明主弗贵也。何则?国法不可失,而所治非一人也。故有术之君,不随适然之善,而行必然之道。为什么圣人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答:因为自善之民少,而所治者众,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末句“行必然之道”指的是什么?答:以法治国。既然自直之箭、自圜之木稀少,为何良工“弗贵”?答:必恃自直之箭,百世无矢;恃自圜之木,千世无轮矣。从本节可看出,韩非对人性持什么看法?答:人性本恶。15、阅读下面韩非子显学节选,回答问题:今或谓人曰:“使子必智而寿。”则世必以为狂。夫智,性也;寿,命也。性命者,非所学于人也,而以人之所不能为说人,此世之所以谓之为狂也。以仁义教人,是以智与寿说也,有度之主弗受也。故善毛啬、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言先王之仁义,无益于治;明吾法度,必吾赏罚者,亦国之脂泽粉黛也。故明主急其助而缓其颂,故不道仁义。韩非所说“夫智,性也;寿,命也。性命者,非所学于人也”与荀子什么观点相似?答: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韩非用毛啬、西施、脂泽粉黛说明什么?答:说明仁义就像毛啬、西施极其稀有,而法度则像脂泽粉黛可让每一个人变美那样使每个人趋善。韩非为何批评“以仁义教人,是以智与寿说也”?又认为“言先王之仁义,无益于治”?答:韩非认为“仁义”与智、寿一样是不可学不可事的,换言之,“仁义”之人即便真有,也像聪明人、长寿者、漂亮如绝世美女毛啬、西施一样罕见,而治理国家“所治非一人”,因此他认为少数人的仁义无益于治国。四、评论综述1、论语“为政第二”记载了孔子关于“孝”的论述,“阳货第十七”记载了孔子与弟子宰我对“三年之丧”的不同看法。请围绕孔子主张“孝”,写600字以上的评论综述。提示:孔子主张的“孝”的具体内涵、实质;“三年之丧”与孔子在八佾第三所言“丧,与其易也,宁戚”的关系;你认为孝应该有怎样的内涵与实质?可举历史与现实中的关于“孝”的事例说明论证你的观点。2、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把义与利截然对立起来,你认为是否妥当?何为义?何为利?两者究竟是何关系?请围绕“义与利”,写600字以上的评论综述。提示:首先解释义与利、君子与小人,然后说明孔子把义与利对立起来的原因与动机。如果同意孔子的观点,则进一步举例加以说明;如果反对孔子的观点,亦需举例加以反驳,并正面提出你自己的观点。3、告子说:“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商鞅说:“民之于利也,若水于下也。”荀子说:“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请以“人性”为主题,写600字以上的评论综述。提示:可先对以上各观点进行分析说明,然后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并举例加以论证。4、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孟子说“其势则然也”,荀子说“靡使然也”,都强调环境对人性的巨大影响。你认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与停薪留职协议
- 2025委托代建合同模板
- 2025年续签劳动合同申请书样本
- 异源蛋白表达优化-洞察与解读
- 2026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笔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数字化家具制造技术-洞察与解读
- 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项目售后服务保障措施
- 2025年辽宁高考物理考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制冷设备维修工职业技能鉴定制冷设备维修技术专利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制冷设备维修工(高级)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含答案)
- 浙江省鄞州中学2026届化学高一上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2025至2030年中国医用制氧机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2025知识产权普法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
- 血常规复检规则与报告解读
- 粮食收购方案模板(3篇)
- 口腔健康与全身疾病的关系
- 二精处方管理办法
- DB54-T 0497-2025 青藏高原碳汇造林技术规程
- 学校运营监管方案(3篇)
- 津贴补贴管理办法
- 网站安全渗透测试报告模板及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