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 我国外贸企业盈利能力研究 目录【摘要】(2)一、我国外贸企业盈利能力现状(3)二、我国外贸企业盈利能力存在的问题(4)(一)融资难问题(4)(二)出口退税率下调(4)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5)(一)一般分析 (5)(二)税后利润分析 (7)四、应对我国外贸企业盈利能力困难的解决措施(7)(一)政府方面 (7)1、学习发达国家的政策,提供及时、准确、丰富的商业信息 (7)2、不断完善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7)(二)企业方面(8)1、企业应努力提高自身条件,培养外贸人才(8)2、改变产品结构,创造竞争优势(8)3、积极发展与大公司的合作,寻求融资渠道 (8)4、关注远期汇率,规避汇率风险(8)(三)进一步研究国际市场是我国外贸企业提高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 (9)(四)加强信息意识,增强盈利能力 (10)(五)正确对待国际区域的贸易保护,增强我国外贸企业的盈利能力 (11)五、逐步开放的国际国内市场,为我国外贸企业盈利增加了机会(12)【参考文献】 (13)我国外贸企业盈利能力研究【摘要】2002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一年,挑战和机遇将在这一年逐步显现。其中,最先获得机遇和迎接挑战的是我国的外贸企业。我国外贸企业的创利能力和在国际市场上的营销能力,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所处的位置,都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国际贸易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本国经济带来利益,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冲击着国内民族产业的生存与发展。正因为如此,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许多国家都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如果完全不实施贸易保护,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要在短时期内实现现代化是非常困难的。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许多国家的现代工业就是在贸易保护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然而,同样明显的事实是,总的来说,开放度更高的国家,获得了更高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外贸政策主要就是针对这一矛盾而制定的。理性的外贸政策,应该是一种使对外贸易达到国民经济所获得的利益为最大,而需要付出的代价为最小的宏观策略。【关键词】外贸企业 盈利能力 贸易保护【Abstract】In 2002, is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first appeared in this year will be gradually. Among them, the first get opportunities and meet the challenges of the Chinese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 are. Our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profitability and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of our country, the marketing ability overal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economy, the economic system in the worlds place, has the effec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trade is a double-edged sword, it is in its economic benefits to stimulate economic growth, at the same time, also impact on domestic national industry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Because of this, in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many countries are faced with a dilemma of choice: if not trade protection, owes the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y,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to realize modernization is very difficult. In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economy, many countries in modern industry i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rade protectionism. However, as well as the fact that in general, openness, obtained the higher the better development. A countrys trade policy is aimed at this one contradiction. Foreign trade policy, the reason is a national economy to make foreign trade of interests is the largest, and need to pay for the smallest macro strategy.【Key words】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brotectionist foreign trade我国外贸企业盈利能力研究一、我国外贸企业盈利能力现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由之前国家控制对外贸易,转变为八十年代后地方主办外贸活动;随着九十年代国家放开企业对外贸易经营权,中小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几年,中小企业在我国产品出口中的地位日趋明显。截至1993年底,我国有外贸经营权的各类企业只有8,000多家,而到1996年底,我国各类外经贸企业已达1.2万多家,直至2000年底,具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已达到19.3万家;其中,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比例在70%以上。中小型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成为我国出口及外向型经济增长的生力军。但近几年,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出口退税率下调、人民币升值、国际经济环境恶化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作用下,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外贸企业的经营环境日益恶化,内部也产生了较多压力与问题,如何缓解当前的问题,如何使中小外贸企业稳步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二、我国外贸企业盈利能力存在的问题(一)融资难问题1、目前,各地实行和创新出来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主要有:综合授信、信用担保贷款、买方贷款、异地联合协作贷款、项目开发贷款、出口创汇贷款、自然人担保贷款、个人委托贷款、无形资产担保贷款、票据贴现、金融租赁、典当融资等,其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是综合授信。2、对中小型外贸企业来说,争取银行的授信额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银行需要考察企业规模、运营状况、12年的财务报告、偿还能力、现金流量、担保或抵押等情况;同时,审批也是一个复杂和漫长的过程,需要经过立项、联网核查、风险评估、逐层审批等。3、中小型企业由于企业自身情况原本就比国有大型企业难以得到贷款,再加上2007年底,国家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了2008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无疑对中小企业是个致命打击。由于国家信贷政策调整,迫使银行压缩对企业的贷款,致使中小型企业很难获得银行的贷款,不可避免地出现流动资金吃紧、经营困难的状况,使资金本已紧张的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二)出口退税率下调2004年以来,中国已经数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尤以2007年的退税政策为甚。2007年7月1日起国家取消和降低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涉及调整的2,831项商品中,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大部分化工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被取消,或从原来的11%、13%不等统一降低到5%。纺织业、服装从13%降低到11%,部分化纤面料将从13%降低到5%。调整目录中还有部分电子元件、小型机械等的出口退税率从13%降到9%;部分工程机械、车辆的出口退税也从17%和13%降到9%。从此项政策可以看出,国家已决心改变多年来实行的以出口为导向的政策,转为进口替代,以缓解贸易顺差。此次出口退税率调整范围之广,调整幅度之大,极大地影响了外贸企业的利润。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15月,我国近期出口退税调整商品合计1,768亿美元,增长13.2%,比同期全国出口总体增速低9.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的增速回落17.6个百分点,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34.8%回落至32.4%。由此看来,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初显。(三)人民币升值压力。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到2006年12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8,累计升值6%;2007年12月累计升值13%,而到2008年7月,汇率中间价为6.8,汇改3年来累计升值已到21%。据统计,人民币每升值1%,出口企业的利润下降比例将超过1%。一般而言,生产企业的利润大概在5%左右,而纯贸易型公司的利润也只有23%,3年来出口企业不断面临涨价的压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减弱,为了不失去订单,有些企业不得不压缩了自身利润,再加上出口有时滞进口有缓冲,国内的原材料市场并未及时降价,致使有些中小型企业无法生存,濒临倒闭。据统计,2007年绝大多数的外贸公司都是亏损的,大型国有公司有雄厚的资金作为支撑,但中小型企业面对亏损就很难维持。(四)国际经济环境恶化。2007年的次债危机席卷全球,对我国出口造成了很大影响。研究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1%,我国出口增速就要放缓6%。美国次债危机同时降低了其国内消费需求,使得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大幅下降。据海关总署统计,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对美国出口大幅下降,2008年15月,我国对美出口955.1亿美元,增长9.1%,增速回落9.5个百分点。另外,欧盟的REACH法规(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与限制制度)的实施,也将使我国面临巨大的贸易壁垒。业内专家指出,该法规的实施将影响中欧之间的绝大部分化工品贸易额,导致我国化工生产总值下降0.4%。REACH法规实际涉及的产品范围很广,虽然它的实施主要针对化工行业,但对其下游相关产业,如纺织、轻工、电子、汽车等行业的影响可能也会很大。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产总额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股东权益利润率。 (一)一般分析1、销售利润率 销售利润率(Rate of Return on Sale)是企业利润总额与企业销售收入净额达比率。它反映企业销售收入中,职工为社会劳动新创价值所占的份额。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入净额100% 该项比率越高,表明企业为社会新创价值越多,贡献越大,也反映企业在增产的同时,为企业多创造了利润,实现了增产增收。 2、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指企业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耗费与获得的收益之间关系的指标、计算公式为。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耗费所取得的收益越高、这是一个能直接反映增收节支、增产节约效益的指标。企业生产销售的增加和费用开支的节约,都能使这一比率提高。 3、总资产利润率 总资产利润率(Rate of Return on Total Assets)是企业利润总额与企业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即过去所说的资金利润率。它是反映企业资产综合利用效果的指标,也是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所取得盈利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总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量/资产平均总额100%,资产平均总额为年初资产总额与年末资产总额的平均数。此项比率越高,表明资产利用的效益越好,整个企业获利能力越强,经营管理水平越高。 4、资本金利润率和权益利润率 资本金利润率是企业的利润总额与资本金总额的比率,是反映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金的获利能力的指标。计算公式为: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总额100% 这一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资本金的利用效果越好,反之,则说明资本金的利用效果不佳。 企业资本金是所有者投入的主权资金,资本金利润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权益,是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当企业以资本金为基础,吸收一部分负债资金进行生产经营时,资本金利润率就会因财务杠杆原理的利用而得到提高,提高的利润部分,虽然不是资本金直接带来的,但也可视为资本金有效利用的结果。它还表明企业经营者精明能干,善于利用他人资金,为本企业增加盈利。反之,如果负债资金利息太高,使资本金利润率降低,则应视为财务杠杆原理利用不善的表现。 这里需要指出,资本金利润率指标中的资本金是指资产负债表中的实收资本,但是用来作为实现利润的垫支资本中还包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留用利润(保留盈余),这些也都属于所有者权益。为了反映全部垫支资本的使用效益并满足投资者对盈利信息的关心,更有必要计算权益利润率。 权益利润率(Rate of Return on Equity)是企业利润总额与平均股东权益的比率。它是反映股东投资收益水平的指标。计算公式为:权益利润=利润总额/平均股东权益100% 股东权益是股东对企业净资产所拥有的权益,净资产是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股东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平均股东权益为年初股东权益额与年末股东权益额的平均数。 该项比率越高,表明股东投资的收益水平越高,获利能力越强。反之,则收益水平不高,获利能力不强。 权益利润率指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包含了总资产和净权益比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按利润总额计算的)销售收入利润率这三个指标所反映的内容。各指标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股东权益利润率=利润总额/平均股东权益=(总资产/平均股东权益)(销售收入/总资产)(利润总额/销售收入) 为了反映投资者可以获得的利润,上述资本金利润率和股东权益利润率指标中的利润额,也可按税后利润计算。(二)税后利润分析1、每股利润 股份公司中的每股利润(Earnings Per Share,缩写EPS)是指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该指标中的利润是利润总额扣除应缴所得税的税后利润,如果发行了优先股还要扣除优先股应分的股利,然后除以流通股数,即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数。其计算公式 普通股每股利润=(税后利润-优先股股利)/流通股数。 2、每股股利 每股股利(Dividends Per Share,缩写 DPS)是企业股利总额与流通股数的比率。股利总额是用于对普通股分配现金股利的总额,流通股数是企业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份平均数.计算公式如下:每股利润=股利总额/流通股数,每股股利是反映股份公司每一普通股获得股利多少的一个指标。每股股利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企业获利能力的强弱,同时,还受企业股利发放政策与利润分配需要的影响。如果企业为扩大再生产,增强企业的后劲而多留,则每股股利就少,反之,则多。 3、市盈率市盈率,又称价格盈余比率(Price-Earning Ratio,缩写P/E)是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与每股利润的比率。它是反映股票盈利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投资者对从某种股票获得1元利润所愿支付的价格。计算公式如下: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普通股每股利润,该项比率越高,表明企业获利的潜力越大。反之,则表明企业的前景并不乐观。股票投资者通过对市盈率的比较,用作投资选择的参考。四、我国政府和企业的应对措施 (一)政府方面1、学习发达国家的政策,提供及时、准确、丰富的商业信息为了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洲、日本等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扶持企业发展的措施,包括政策、法律和资本市场、融资渠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与此同时,政府应该承担起信息服务的职能,将外面的信息及时传达给企业,为其提供有效信息,引导企业与国外公司合作,同时将本国的信息推出去,加强企业与政府部门、行业用户、投资机构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升我国外贸产业的整体形象,帮助企业扩大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增强企业获得订单的能力,开拓国际市场。2、不断完善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国家来说,应继续加强对中小型外贸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中小企业管理政策、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对中小外贸企业继续实行一些特别的优惠,及时制定并不断完善促进企业承接国际外包业务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国外展会,了解世界最近行情,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渡过难关,并在财政税收、出口信贷和信用保险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 (二)企业方面1、企业应努力提高自身条件,培养外贸人才企业应学习国外先进经营理念和营销策略,积极利用外经贸扶持政策,规避贸易壁垒,分散企业出口风险,提高开拓国际市场的意识,充分利用好国家的扶持政策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要积极引进和培养外贸人才,企业要寻求发展,关键在人才。当前形势下,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复合型人才,所谓复合型人才指在外贸、法律、财务等方面都有一定知识和能力的人。2、改变产品结构,创造竞争优势我国目前的出口产品多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初级产品,此类产品不能成为带动企业发展的领头产业。由于近几年国内生产成本不断提高,致使我国产品很难与印度等欠发达国家竞争,发达国家的外包产品也多转向此类国家。所以,我国企业应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加大研发力度、促进产品更新,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改变追求市场占有率的思想,而以产品质量和服务及创新为企业灵魂,努力开发技术含量高的制成品替代技术含量低的制成品出口,提升自己的产业结构并增强国际竞争能力。3、积极发展与大公司的合作,寻求融资渠道面对融资难问题,中小外贸企业应积极寻求与国内大型外贸公司的合作机会。国有外贸公司一般贷款容易但业务量少,可以通过支付代理费用的方式来迅速得到间接的资金支持,降低经营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还可转变经营方式,积极推行代理制,可多与国外公司签订代理协议。虽然代理利润较少但收入比较稳定,避免大起大落,使自己的业务在长期、稳定的合作中得到巩固。4、关注远期汇率,规避汇率风险规避汇率风险手段包括:远期合同、掉期保值、外汇期权、保理业务等,企业应结合对汇率走势的判断及不同的成交方式,选择不同的融资方案。信用证(包括即期信用证和远期信用证)和托收项下的出口业务都可以通过出口押汇或福费廷业务来规避汇率风险,TT结算方式的业务可以通过出口商业发票贴现来融资,企业还可在对外报价时针对不同的付款期限运用不同的远期汇率核算,同时尽量缩短账期,及时催收账款并及时结汇,避免汇率损益.(三)进一步研究国际市场是我国外贸企业提高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国际市场价格变化,是影响国内外贸企业创利的重要因素。绝大多数商品的国际市场,都是竞争性市场。在国际市场上,人们购买一种商品的数量,主要取决于其价格。商品的市场价格越高,人们愿意购买的数量就越少;商品的市场价格越低,人们愿意购买商品的数量就越多。国际市场的价格,总是商品市场供求关系的结果。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国际市场的总体态势是供过于求。在这方面,国际市场的情形与国内市场的情形是一致的。对此,我国外贸企业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但是,对于某些不可替代的特殊商品,特别是对一些高知识、高技术含量的商品来说,国际市场的前景是广阔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它仍然是卖方市场,市场需求还在不断增加,这是非常值得我国外贸企业研究的问题。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市场的贸易量(包括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特别是服务贸易)加速增大,贸易结构正在发生明显变化。近十年来,国际市场需求总的变化趋势是:(1)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呈下降趋势;(2)精加工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呈上升趋势;(3)对知识、技术产品及现代化的服务市场需求明显呈上升趋势;(4)工业制成品特别是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成为外贸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5)产销一体化的跨国公司大量参与国际贸易。国际市场需求变化与国际市场价格变化是一致的。在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价格呈下降趋势,而高知识、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价格呈上升趋势,一般工业制成品的价格总体上也呈现出下降趋势。世界贸易格局基本变化的结果,显然有利于以出口高知识、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进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工业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长达一百多个月的高增长、低失业、低通货膨胀的情形,主要就是得益于国际市场的这种贸易格局。同时,这一贸易格局不利于以出口初级产品,进口高技术产品为主的广大发展中国家。20世纪5060年代,以劳尔普雷维什和汉斯辛格为首的一个很有影响的发展经济学家流派认为,初级产品的出口不仅将面临需求增长呆滞的状况,而且这些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相对于欠发达国家进口的制成品价格而言将会下降。这就是著名的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论的观点。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发展中国家为了改变在国际市场上所处的不利地位,曾经多次试图提高某些出口商品的价格。在1974年联合国关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决议中,有一个建议,呼吁达成一项稳定和提高原料价格的国际性“商品协定”。要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就必须限制产量。当大部分生产国与消费国一起参与时,限制生产的办法是可以发挥作用的。譬如,石油输出国组织以限产的办法来阻止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的下降。为了稳定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广大发展中国家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这种努力目前为止还在继续。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在20世纪的8090年代,发生了很大变化,出口产品总体结构层次正在提高,由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这个变化趋势与全球贸易格局变化趋势是一致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尚未完全摆脱传统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结构的特征,首先,我国的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虽然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例有所提高,但在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大多数是低档工业品,如服装、玩具、中低档机电产品等,这些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其次,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较差,出口规模的扩大仍以数量型扩张为基本特征。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例,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下跌,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尽管如此,为抵消产品价格下跌所引起的出口规模下降,只有采用不断扩大初级产品出口的数量的办法来加以弥补。所以,我国外贸企业要提高盈利能力,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就要千方百计实施以质取胜的经营策略,深入研究国际市场营销学,着眼于国际市场的需求以及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按国际市场订单组织生产,这样才能逐渐变被动为主动,逐渐调整和优化自己的出口商品结构,逐渐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加我国外贸企业的盈利能力。在我国东部沿海的先期开放地区,如深圳、广州、厦门等地区,新兴的外贸企业几乎都是按国际市场的订单来组织生产和组织出口。由香港转入内地的生产企业,其产品市场主要在国外,这些企业的营销理念,对我国沿海地区外贸企业经营战略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 (四)加强信息意识,增强盈利能力 信息来源的迅速与否,在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达国家的外贸企业,对国际市场的信息都非常重视。丰田汽车公司曾有句名言:“汽车是靠情报人员卖出去的。”松下电器公司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曾对中国的家用电器市场和中国居民的消费习惯进行了反复的理论测算和实地考察,甚至把我国二百多个城市的电器价格、电力供给量都摸得一清二楚。松下电器是在拥有大量中国市场信息的情况下,针对中国家用电器市场特点开发出适合中国居民消费习惯的产品后,才开辟了中国市场,获得了非常丰厚的企业利润的。 据联合国有关资料报道,世界最大的贸易量发生在欧美、日本等工业化国家之间,这些国家每年的对外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60%以上。发展中国家的外贸企业,则往往依赖于发达国家的外贸企业同欧美市场发生转口贸易关系。譬如,英国和法国的许多外贸企业,都参与经营非洲的转口生意。在我国外贸企业经营的业务中,一般介入国际市场的程度都比较低,因而往往对中间人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国际市场的许多相关信息一般也是依赖于以往的贸易伙伴提供。所以,要加强我国外贸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强化信息意识是当务之急。美国著名的麦克劳希尔公司首席代表哈特曼曾经指出,中国外贸企业当前最需要的仍然是市场信息。最近,美国进口商协会主席菲力浦W柏德也在北京表示,中国外贸企业如能进一步做好信息管理工作,就会大大增强美国进口商从中国进口商品的信心,从而扩大中国外贸企业对美国出口商品的份额。 (五)正确对待国际区域的贸易保护,增强我国外贸企业的盈利能力从国际经济环境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来看,区域经济组织的加强,如欧洲经济共同体、北美自由贸易区、石油输出国组织等,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创利,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区域经济组织的建设明显地加快了进程。国际区域经济组织内,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以及资本、人员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更为自由,比较优势原理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提高了区域经济组织内各成员国货物出口和服务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了利润的空间。另外,这些区域国际经济组织的加强,也带来了排他的贸易保护主义等的负面影响,使这些经济组织外和经济组织间各个国家的贸易摩擦和经济矛盾进一步加剧。在这种形势下,各个国家更加强调管理贸易,对国际贸易的管理手段和保护手段更为繁多和隐蔽。新的技术壁垒、标准壁垒和绿色壁垒等限制措施,更多地取代了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世贸组织的最惠国待遇条款规定,参加关税同盟或自由贸易区等安排的一些成员所享受的经济一体化的内部待遇可以不给予其他WTO成员)。各种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和各国贸易争端的加剧,使得近年来我国外贸企业在经营中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更大的风险。我国部分外贸企业的经营实力受到制约,原有经营格局难以规避国际市场上常常出现的各种风险,原有的经营方式受到了来自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的极大限制。综上所述,我国外贸企业机遇与风险并存,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1)进一步开放外贸管制,鼓励各种形式,特别是大型生产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参与对外贸易业务。鼓励我国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向跨国公司的方向发展。(2)进一步推行外贸代理制,强化专业分工,以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经营层次和经营水平。(3)我国外贸企业要进一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要强化人才开发战略、信息管理战略和国际营销战略。(4)要进一步研究世贸(WTO)规则,趋利避害。(5)我国外贸企业要特别注意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优势。也就是说,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要有企业自身的秘密武器。五、逐步开放的国际国内市场,为我国外贸企业盈利增加了机会国际贸易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本国经济带来利益,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冲击着国内民族产业的生存与发展。正因为如此,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许多国家都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如果完全不实施贸易保护,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要在短时期内实现现代化是非常困难的。在世界经济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