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角度统计特征的步态识别.pdf_第1页
基于角度统计特征的步态识别.pdf_第2页
基于角度统计特征的步态识别.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 4 传感器与微系统 T r a n s d u c e r a n d Mic r o s y s t e m T e c h n o lo g i e s 2 0 1 0年 第 2 9卷 第 6期 基于角度统计特征的步态识别 郭军波 朱莉 王克奇 东北林业大学 机 电工程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4 0 摘要 提取角度统计特征 为步态识别提出了一种新途径 用统计的方法 等角度间隔地计算归一化步 态轮廓图像各像素点至质心距离的均值与方差 并用其构造步态识别的特征向量 与提取步态轮廓图像 边界特征的方法相比 该方法具有算法简单 运算速度快 无需建立复杂的数学模型等优点 以Ma r la b 7 5 为平台 以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提供的 C A S I A数据库为样本进行了大量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该步态识别 方法具有较好的识别性能 关键词 步态 模式识别 图像处理 特征提取 中图分类号 T P 3 9 1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0 9 7 8 7 2 0 1 0 0 6 0 0 8 4 0 3 Ga it r e c o g n it io n ba s e d o n a n g le s t a t is t ic a l f e a t u r e s GU O J u n b o Z HU L i WANG Ke q i C o H e g e o f Ma c h in e r y a n d E l e c t r o n E n g in e e r in g No r t h e a s t F o r e s t r y U n iv e r s i t y Ha r b in 1 5 0 0 4 0 C h in a Ab s t r a c t A n g le f e a t u r e e x t r a c t i o n p r o v id e s a H e w w a y f o r g a it r e c o g n i t i o n S t a t i s t ic a l me t h o d s i s u s e d t o c a l c u la t e t h e a n g le in t e r v a l me a n a n d v a r ia n c e o f p ix e ls t o c e n t r o id d is t a n c e o f t h e n o r ma liz e d g a it s ilh o u e t t e ima g e s t h e f e a t ur e v e c t o r o f g a it r e c o g n it io n is c o n s t r u c t e d Co mpa r e d wit h t h e me t h o d o f bo un d a r y f e a t ur e e x t r a c t io n o f g a it s ilh o u e t t e ima g e s t h is me t h o d h a s s e v e r a l a d v a n t a g e s f o r e x a mp le t h e a lg o ri t h m is s imp le t h e c o mp u t in g s p e e d is f a s t a n d it d o e s n o t n e e d t o s e t u p c o mp le x ma t h e ma t ic al mo d e ls a n d S O o n A lo t o f e x p e r ime n t s h a v e b e e n d o n e b y Ma t la b 7 5 u s in g t h e CA S I A d a t a b as e p r o v id e d b y I n s t it u t e o f Au t o ma t io n Ch in e s e Ac a d e my o f S c ie n c e s T h e e x p e ri me n t a l r e s u lt s d e mo n s t r a t e d t h a t t h e me t h o d h as g o o d r e c o g n it io n p e r f o r ma n c e Ke y wo r d s g a it p a t t e r n r e c o gn it io n ima g e p r o c e s s in g f e a t u r e e x t r a c t io n 0 引 言 步态识别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特征识别方法 目前尚 处在研究阶段 各国研究者们提出的方法很多 目前主要 分为两大类 基于模型的方法和基于统计学的方法 在步态识别问题中 重要的是提取出步态特征 本文主 要研究的就是一种基于统计学的特征提取方法 主要思 路 是先计算出步态轮廓图像 中各个像素点到质心的距离 然 后 统计等角度问隔的扇形区域内各像素点到质心距离的 均值与方差 用各个扇形区域的均值与方差构造特征向量 特征提取出来后 运用遗传算法进行特征选择 去掉一些冗 余特征 降低特征向量的维数并提高识别率 通过实验比 较 近邻 B 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分类结果 证明该 特征提取方法的有效性 步态轮廓图像的获取方法有很多 种 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是 先用 C C D摄像机获取人体步 态视频 然后 从视频中提取出一些连续的帧 最后 用背景 减除法获得步态轮廓 图像 2 本 文对此不作详细介绍 收稿 日期 2 0 0 9 1 0 1 4 实验样本来 自中科 院 自动化研究所提供 的 C A S I A数据 库 1 步态特征提取 1 1 质心的计算 假设矩阵 为经过二值化和归一化后的步态轮廓图 像 为图像中某一点的行列下标 视其为笛卡尔坐标 系中的横纵坐标 那么 步态轮廓图像的质心坐标 x Y 可以由公式 1 和公式 2 进行计算 N 1 N Y Y 2 其中 为步态轮廓图像中为 l 的像素点的总数 1 2计算各点相对于质心的极坐标 为方便后续特征的提取 先构造一个以质心为极点的 极坐标系 计算出各个像素点的极坐标 1 用公式 3 计算各点到质心的距离 P 一 Y 3 第 6期 郭军波 等 基于角度统计特征的步态识别 8 5 2 用公式 4 计算各点相对于质心 的极角 0 0 ar ct an 2 c 1 8 盯 x Yc 1 8o a r c t a n 兰 二 1 8 0 竹 y y IY l t a n 8 y lY l 4 3 质心本身的极坐标不作考虑 则任意一点 Y 相 对于质心 Y 的极坐标 为 p 0 1 3 特征值 的计算 视各点至质心的距 离为一组随机变量 那 么 它就具有 随机变量的2个重要数字特征 均值与方差 它们分别反映 了随机变量的集中性与分散性 均值与方差虽然不能完整 地描述随机变量 但能描述随机变量的重要方面或人们最 关心方面的特征 根据各个像素点的极角 0 将整个轮廓 图像等间隔 A 0划分成 个扇形区域 如图1 图 1 特征值提取 Fig 1 Fe a t ur e e x t r a c t io n 分别计算每 个 区域 内像 素点 极径 至 质心 的距离 的 均值 m e a n i 与方差 s t d i 如公式 5 所示 M m e a n 1 p i 1 0 iA O 1 i 5 std m e a n 式中 为扇形区域内像素点的总数 最后 将所有的均值与方差构造成整幅图像的特征 向 量 P P m e a n l s t d 1 me a n 2 s t d 2 m e a n N s t d N 6 式 中 为扇形 区域 的总数 用此方法 可以提取出每个 步 态序列各个关键帧 的特征 向量 P P 2 P n为关键 帧 的数量 表 1为部分样本的特征值 表 1 部分样本的部分特征 A0 1 8 T a b 1 P a r t f e a t u r e o f s o me s a mp l e s A 0 1 8 1 4 特征归一化 不同类型特征矢量和同一特征矢量的不同分量不仅代 表不同物理意义 而且 其取值范围也有较大的差距 这在 很大程度上影响相似度的计算和不同类型特征间的融合 为 了消除这种影 响 就需 要进 行特征 的归一 化 如果样 本 数据库中的 幅图像用 表示 对于其中任 意一 幅样 本 图像 设 其 相 应 的 维 特 征 矢 量 为 P P P P 由此 就构成一个M x N矩阵P i 1 2 M j 1 2 其中 P矩阵的每一行代表一个 特征矢量 对应一个样本 P矩阵的每一列代表一个特征 矢量的某个特定分量 对应一个特征参数 假设 P矩阵 的某一列 符合高斯分布 先分别计算每一特征分量的均 值 和方差 6 然后 可将特征矢量P 通过公式 7 归一化 至 1 1 区间 从而得到归一化后 的特征 P P P 7 经上述归一化处理后 可以使归一化后的特征参数值 9 9 处于 一 1 1 区问内 此外 规定对处于 1 1 之外 的特征参数值取为 一1或 l 从而就可以保证所有特征参数 值均处于 1 1 区间内 2 步态特征选择 采用基于最近邻分类正确率的遗传算法进行特征选 择 去掉一些冗余特征 降低特征向量的维数并提高识别 率 选择操作采用随机遍 历抽 样法 交叉 操作采用 均匀 交叉 交 叉概率为 0 8 变 异操作 采用 非均 匀 变异 变 异概 率为 0 0 8 种群规模设 为 1 0 0 最大进化代 数 G E N 为 l 0 0 0 当进化代数超过 G E N 或者连续 lO次最优解不变 化 则进化停止 加入最优保存策略 保留当前种群适应度 值最高的2个个体完整复制到下一代种群中 样本库包含 l0人 每人 4个训练样本 4个测试样本 A 0 1 8 特征选 择的迭代过程如图2所示 其适应度值还是令人满意的 8 6 传 感 器 与 微 系 统 第 2 9卷 0 95 0 9 0 0 8 5 0 8 0 0 75 0 7 0 0 65 代数 图 2 特征选择的迭 代过程 F ig 2 Th e it e r a t iv e p r o c e s s o f f e a t u r e s e le c tion 3 分类实验 3 1 分 类 器及 其 设 置 为了验证特征 的有效性 选择了 目前 比较成熟 的 K 一 近 邻 B 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 S V M 3种分类器进行分类 实验 选择 K 近邻的近邻数 K时 先让 分别取 1至 1 0进 行分类 最后取 K值为得到平均分类正确率最大的那一 个 采用欧氏距离作为距离度量 B P神经网络输入层节点即为特 征参数个 数 n 隐含层 节点数根据经验公式设为 2 n 1个 其中 n为输入节点 数 输 出层节点个数 为 即为 样本 个数 隐含 层 和输 出层 的传递函数分别采用函数 t a n s i g和函数 lo g s i g 并分别采用 B a y e s 规范化 B P训练函数 t r a in b r 和动量及 自适应 l r B P的 梯度递减训练函数 t r a i n g d x 最大训练次数设定为 1 0 0 0 训 练 的最小 目标误差设为 0 0 0 1 S VM采用遗传算法进行参数优化 分别采用 R B F p o ly 和 ML P 3种具有代表性 的核 函数进行分类实验 3 2决策 规 则 每个样本包含有 4幅关键帧步态轮廓 图像 称之为 1个步态序列 首先 分别以各个关键帧步态轮廓图像为 样本进行分类实验 然后 统计各个关键帧的分类结果 将 累计最 多的分类结果作为该样本 的分类结果 最后 计算平 均分类正确率 3 3 实验 结 果 从 C A S I A数据库中获取每人 8个步态序列 2 O人 一 共 1 6 0个序列即 1 6 0个样本 每个人的8个样本 中3个作 为测试样本 5个作 为训 练样本 表 2 3 4为 取不 同的 值 时的分类 实验结果 表 2平均分类正确率 一 1 0 T a b 2 Ac c u r a c y r a t e o f a v e rag e c l a s s i fi c a t io n A O 1 0 B P B P S VM S V M S VM 分类器 K 一 近邻 t min b r t min x RB F p 0 l y ML P 不进行特征选择 8 6 7 7 7 5 8 2 5 7 4 0 6 2 7 9 0 0 进行特征选择 9 3 3 9 0 0 9 3 3 7 4 7 7 3 0 8 9 0 表 3平均分类正确率 A 1 8 T a b 3 A c c u r a c y r a te o f a v e rag e c l a s s i fi c a t i o nf AO 1 8 BP BP SVM S VM SVM 分类器 K 一 近邻 t m in b r tr a i n g d x R B F p 0 l y M L P 不进行特征选择 8 3 3 9 O 0 8 6 7 8 2 0 7 3 7 9 2 7 进行特征选择 9 0 0 9 3 3 9 3 3 8 2 0 6 9 7 9 6 7 表 4 平均分类正确 率 A O 3 0 T a b 4 A c c u r a c y r a t e o f a v e rag e c l a s s i fi c a t i o n A O 3 0 B P B P S V M S V M S VM 分类器 K 一 近邻 t r a in b r i n g d x RB F p o l y ML P 进 行 特 征 选择 8 6 7 8 O 8 3 3 8 1 3 8 1 7 8 1 7 进行特征选择 9 0 0 9 3 3 9 0 0 8 1 0 7 9 7 9 2 7 4 结束语 本文提取角度统计 特征 为步态识 别提 出了一个新 途 径 大量实验表明 K 一 近邻分类器的分类效果 比较稳定 但在3种分类器中效果不是最好的 B P神经元网络采用 2种训练函数均能获得较高的分类正确率 但 t r a in g d x所需 要的时间远远少于 t r a i n b r 支持向量机采用 ML P核函数能 获得最好的分类效果 角度间隔取 2 0 左右时效果最佳 参考文献 1 赵林毅 基于隐 Ma r k o v 模 型的步态识别 D 大连 大连理工 大学 2 0 0 6 1 2 2 刘磊 李爱 霞 陈生潭 步态识别预处理方法综述 J 网络 安全技术与应用 2 0 0 8 1 5 9 6 0 3 张伟 汉字笔迹鉴别算法的研究 D 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 学 2 0 0 8 7 4 孙 志 强 葛哲 学 刘 瑛 等 神 经 网络 理 论 与 Ma t l a b 7实 现 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 0 0 5 5 许文芳 吴清江 王青力 基 于 L D A和 S V M 的步态识别 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 0 0 8 5 5 2 1 0 2 1 4 作者简介 郭军波 1 9 8 4一 男 湖南常德人 硕 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 向 为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p p p p 上接第 8 3页 7 Z h a n g Y o n g C h e n X i x i a n g J u n G u a n g e t a 1 O p t im a l t e s t p o i n t s s e l e c t i o n b a s e d o n mu lt i o b j e c t i v e g e n e t i c a l g o r i t h m C I E E E Cir c u it s a n d S y s t e ms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o n f e r e n c e o n T e s t in g a n d D i a g n o s i s 2 0 0 9 I C T D 2 0 0 9 C h e n g d u C h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