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求美.doc_第1页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求美.doc_第2页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求美.doc_第3页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求美.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求美上一篇 | 下一篇 作者:笨得可爱 日志分类: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3-12-13 评论/阅读:0/0 语文新课程,就像一缕春风,给教育“带”来了春天,芳草青青,花红柳绿,清新空气扑面而来。在新课改的旗帜下,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比起以前的“灌、填、喂”的填鸭式教学,在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上有很大进步。尽管如此,喜欢上语文课的学生仍然不多,因为我们的绝大部分语文课堂教学离开了对学生美的教育、美的熏陶。语文课就犹如一幅陈旧的黑白图片,暗淡而模糊。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求美,在教师文本学生的互动中,让它闪耀着美丽的光辉。在此,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从课堂教学的文本切入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美在文本语文课本上的经典作品之美是无处不在的,它存在着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等。如周敦颐爱莲说中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情操美,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有“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的风光美,苏轼水调歌头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人情美;把这些美充分挖掘出来,充分展现出来,就可以让学生得到无比的享受、无比的喜悦,这本身就是一种美。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作品的美,在阅读中引导学生领悟作品中的人性美,在体验中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生活美,在诵读中饱览作品的自然美,在品味中学习作品的语言美,在阅读中深刻感受作者的人格美。 在学习春这篇课文时,为让学生感受到朱自清笔下浓浓的春到江南的艳丽、柔和、温馨、生机勃发的美,学习文章灵动的语言,我反复带领学生读课文,通过诵读,去培养学生“爱美”的心灵和“寻美”的眼睛。二、美在氛围。挖掘出作品的美,还不够,在课堂教学中,还要营造和谐的审美氛围,这一点,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装点”,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注重美读,以声传情。教师和学生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可以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文中的人、物、景、情跃出纸面,形成立体思维,从而感受作品的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作者“康桥情节”最有名的一篇。是一首思乡名作,在教学中,我先放朗读带,师生共同欣赏专家精彩的诵读;然后再配上轻音乐,学生自读;再指名朗读,辅以适当的点拨。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受作品的语言美、画面美和情感美,陶醉在诗歌所创造的美的世界里。这样的美读不仅事半功倍,更是一种美的熏陶!其次,借音乐影视,为课堂造势。选取相关的影视、音乐剧情况穿插于课堂教学中,可以很好地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多种感觉,从而营造一种美的氛围,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在课堂上播放音乐,可用来激发情感,或用以启发思维。在学习出师表时,我播放了电视剧相关片断,学生感慨于诸葛亮的拳拳忠心;在学习故乡时,鲁迅笔下的闰土在学生心里不再是一个扁平的文字形象,他更是立体的活生生的人图文结合,声文并举,在欣赏中营造氛围,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最后,展现课堂教学的手段美和教师的语言美。好的课堂手段可以启发、展现、引导、促进我们的教学,从而营造美。在学习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时,设计的板书是:百合花生长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继而是一个大桃心里面写着“百合花开”几个字,俨如开在人们心头上的百合花一样,最后是一条等式,等式的内容是:是坚持+信念+努力=成功=开花。这与课文的体裁与主旨相映成趣,充分展现了板书美。而教师的语言美在课堂是“催化剂”,它能直接地与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唤醒学生的各种体验。 三、美在发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节课不能充分发掘学生的美,让学生参与到美的发现、美的鉴赏、美的创造中来,那么,这堂课应该不能算是成功的。学生的“美”在于他们富有创造性,富有个性,积聚着智慧。发掘美就是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去开发他们无穷的创造力,要想发掘学生的美,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三点:首先要构建师生平等和谐的关系;其次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只是一个“点拨者”的角色;最后就是要相信学生,信任他们有能力解决问题,即使今天不行,明天也许他们会创造奇迹。“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