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政治参与中的功能(有英文摘要).doc_第1页
论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政治参与中的功能(有英文摘要).doc_第2页
论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政治参与中的功能(有英文摘要).doc_第3页
论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政治参与中的功能(有英文摘要).doc_第4页
论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政治参与中的功能(有英文摘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政治参与中的功能周振华目 录摘 要1Abstract 1一、绪论2二、高校学生社团概述3(一)高校学生社团的产生和发展3(二)学生社团的内涵与特征4(三)学生社团发展现状与重要性5三、大学生政治参与概述5(一)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阐释5(二)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特征61.政治参与意识与政治参与行为存在较大偏差62.政治参与心理复杂,务实性与功利性色彩浓烈63.网络对政治参与的影响越来越大74.现有政治参与渠道难以满足需求,非制度化、无序政治参与时有发生7(三)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因素81.经济因素的影响82.政治因素的影响83.文化因素的影响94.大学生自身特征因素的影响9四、高校学生社团在推进大学生政治参与中的功能10(一)高校学生社团与大学生政治参与相结合的可能性10(二)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101.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102.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113.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政治参与行为12五、结论13参考文献14致谢15摘 要: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祖国的未来,肩负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任,参与政治有利于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正确引导大学生政治参与, 对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社团是新时期高校教育改革和学生需求相结合的产物,已经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是新形势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亦是培养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锻炼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的平台。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分制的不断推进,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发生了许多变化,政治参与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一种新的助推力,不仅丰富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内容,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还对实现政治参与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高校学生社团的内涵、特征、现状及发展为切入点,联系大学生政治参与实际,着重探讨高校学生社团与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关系,以求探究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政治参与中的功能。关键字:学生社团 大学生政治参与 功能Abstract: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backbone of the country and the future of our motherland shoulder the burden of the socialist polit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college students who participate in politics can realize their personal values,so 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growth of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and the countrys democratic political construction that our country correctly guide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The student associations that are combination of universities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new period and students needs, that are an effective carrier and important means of universiti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at are also a platform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promote the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have affected the students various aspects such as study, life, work and so on.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progress of universities credit system, students study and life style has undergone many changes, also, a few new conditions appear in the course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s a new motive force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universities student associations not only enrich the contents of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but als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from the the break-through point of universities student associations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ontacting the college students fact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ies student associations and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to research the function of universities student associations that promote the adv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Key word: student associations;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function 一、绪论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力量。要使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锻造他们的本领,更要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国家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学生政治参与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政治参与水平的高低对促进公民意识觉醒,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决定中提出,要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个层次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在我国,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未来的接班人和中坚力量,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活跃力量。合法有序的大学生政治参与,是培养大学生理性的政治素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高大学生政治才能的时代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在时代要求、社会环境、高校和学生自我需要多方环境的孕育下,各高校出现了一批以相同或相近兴趣、爱好、信念或需求为基础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学生社团。“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是以班级、年级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中发200410号伴随着高校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和高校在校学生规模的剧增,高校学生社团在学生管理、发展、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和明显。高校学生社团作为新时期高校改革和学生需求相结合的产物,已越来越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越来越成为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行为的新的载体。研究高校学生社团和大学生政治参与之间的关系,深化对大学生社团的了解,探索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政治参与中的功能,这不仅是新形势的要求,也是发展高校学生社团、推进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内在要求。二、高校学生社团概述(一)高校学生社团的产生和发展过去一段时期,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人们对结社总存在恐惧心理,而对结社者也另眼相待,在那种特定时代,这些非正式群体一般不存在,即使存在,其生命力也非常弱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开放程度的加大,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不断发扬,人们的恐惧心理逐渐消除,逐渐有了社团的生存空间。同时随着社会对高校人才需求要求的变化及学校社会化趋势的加强,社团生长环境不断优化。在时代大背景和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学校管理层也更加强调学生的多元化锻炼和社会实践,加上青年大学生自我实现和满足的需要,高校学生社团便应运而生,在肥沃的土壤环境下,获得了迅猛的发展。20 世纪80 年代开始,我国高校社团应运而生,尤其是文学类社团盛行一时,如云南大学银杏文学社成立于1985年,曾被誉为“与中国诗坛站在同一高度”;进入20世纪90年代,高校学生社团开始盛行,自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社团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高校中大学生社团呈现总量增加、类别齐全、结构更趋多元合理、功能日益齐备、专业特征突出等特点。现如今,高校学生社团是高等学校普遍存在的学生群众团体。近几年来,高校学生社团活动融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为一体,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素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二)学生社团的内涵与特征学生社团是高校的一种结社形式,是学生群众性团体。学生社团是以相同或相近的兴趣、爱好、信念或自身需要为基础,为实现特定的宗旨而自发组成的自愿、平等的群众组织。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组织的 ,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宗旨的群众性团体。学生社团作为时代和社会的产物,有其鲜明的特征。“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是其组织目标亦是学生社团的显著特征。作为由学生自发形成的群众性组织,学生社团因其成员结构、组织机构,活动内容、方式、范围等的原因,决定了它不同于其他组织。笔者将从学生社团的双重性来解析高校学生社团的具体特征。成立的自发性和发展的规划性。学生社团是在高校相关管理部门的准许下,由学生自发组织产生的,自愿性、自发性甚至变现出来的盲目性是其特征;但是社团一旦成立,无论是高校管理层,还是社团的核心人员,甚至是普通人员都对社团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划和期望,发展的规划性又是社团成立后的一大特征。组织目标的整合性和个体目的的分散性。学生社团成员是基于相近或相同的兴趣、爱好、需要、信念等聚集在一起,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和需要,有着组织目标或宗旨上的同一性,即组织目标的整合性;但是每个人的个体目的则不尽相同,追求和目的差异性较大。规模的扩张性和学生参与的限制性。随着高校扩招和学生社团的发展,加上高校学分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上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能为广大学生提供课余活动和发展个人爱好、兴趣的平台,学生社团成为学生热议的对象,学生社团活动逐渐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有需求就有发展,学生社团在高校教育改革和学生的需要的推动下,规模不断扩大,呈扩张之势。另一个方面,社团活动呈精英化趋势,很多社团活动只有少数人有条件、有能力参与进去,同时社团人员结构出现随着年级的上升参与度不断下降的现象,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社团呈现学生参与的限制性特征。体制结构的松散型和管理的规范性。学生社团是部分人自发组织形成的群众性学生组织,体制结构表现出很大的松散性;但是几乎所有的高校都重视社团的规范化管理,如共青团组织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建立学生社团联合会或学生社团指导中心等机构对学生社团进行具体的指导与管理等;同时高校学生社团自身也逐渐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活动内容、形式的多样性和活动质量、水平的参差性。高校有多种多样的学生社团,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活动内容及形式多样性特征明显;但是由于社团缺乏专业的指导和明晰的发展规划,或由于每个社团的成员素质、领导者能力差异、社团内外环境等因素造成活动质量参差不齐,水平不一,表现了很大的参差性。飞速发展与发展水平高低不同。总体来看,我国学生社团发展迅速,无论是在数量规模、活动质量和发展层次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发展水平各异,各类别社团发展差异性较大,各高校各社团发展层次不一,总结来说,各高校、各社团发展水平良莠不齐。从以上社团双重性性质中可以总结出我国学生社团表现为很强的自发性、群众性特征,且具有学生参与的广泛性,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性等特征,在整合性与分散性间寻求发展的立足点。正是由于学生社团具有这些特征,其功能与意义亦是值得深究。(三)学生社团发展现状与重要性学生社团自产生以来,在良好的社会和学校环境下,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现如今,无论从社团数量规模,还是从参加社团的人数来看,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学生社团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的“第二基层组织”。“据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过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80%以上的大学生参加过校内社团、跨校社团或网络社团,平均每人参加社团数为1.5个以上。学生社团种类繁多,社团成员几十人、上百人甚至上千人不等。” 高校学生社团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在新形势下,学生社团的发展也碰到了一系列问题与困难。具体表现为活动不够稳定,缺乏持久的生命力;管理不够规范,制度建设有待加强;发展不平衡,良莠不齐,水平不一;指导教师配备力量不足,社团建设深度鲜有提高;活动经费缺乏保障,活动场地不足等。把握社团发展现状,分析社团发展问题,解决社团发展困难,保障社团发展是高校管理层和共青团组织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这是源于高校学生社团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和现代大学不可或缺的文化景观。学生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学生社团建设在创建校园精神文明,繁荣高尚的校园文化,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随着一些高校提出“努力构建以共青团组织为主体、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共青团组织体系。”并逐渐得到认可后,学生社团的地位愈显重要。三、大学生政治参与概述(一)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阐释理解大学生政治参与这一概念,我们可以分解为大学生和政治参与两个基本概念来加以理解。所谓大学生指的是升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大中专院校包括能给毕业生发放大专以上毕业证的统招本、专科、高职、成教等学校,也就是通常说的大中专院校学生;对“政治参与”这一概念,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西方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其中在西方学者中有代表性的有两种,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政治参与 “是指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美塞缪尔亨廷顿,琼纳尔逊.难以抉择M.汪晓寿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版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的定义是:“参与制定、通过或贯彻公共政策的行动。这一宽泛的定义适用于从事这类行为的任何人,无论他是当选的政治家,政府官员或是普通公民,只要他是在政治制度内以任何方式参与政策的形成过程。” 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版:564。 我国学者王浦劬则认为“政治参与是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它包括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行为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王浦劬. 政治学基础 M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版: 207周平认为“政治参与看作公民对政治过程的介入,是以公民为主体的政治行为。” 周平,政治学导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版:235,笔者基本上采取了周平老师的定义来加深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理解,即大学生政治参与是指大学生对整治过程的介入,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政治行为。主要有政治选举、政治投票、政治集会、个别接触、结社活动、游行示威、暴力活动、投诉活动等多种方式。(二)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特征1.政治参与意识与政治参与行为存在较大偏差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较强,但实际参与行为的投入较少。政治参与激情较高,也极愿意投身于政治建设,但是由于政治参与渠道、参与机制,大学生自身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政治参与行为与能力则相比政治参与意识而言存在较大的偏差。“通过调查发现, 大学生对政治低层次的参与和投入明显高于对政治的高层次参与和投入, 在调查者中有 62%的大学生认为很难将政治热情转化为实际的政治参与行为, 表现为大学生“谈”政治较多, 而实际的政治参与行为较少。” 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的调查研究以长沙市三所高校为例J/OL. 湖南社会学网2.政治参与心理复杂,务实性与功利性色彩浓烈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心理复杂,如高涨的政治参与热情,出于投身社会主义大建设和民族复兴大业的愿望;随众心里和盲目参与;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等。当前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表现出明显的务实化趋向,他们的政治参与,往往与实现某种具体利益或完成某个任务相联系,如有利于自我学习、生活、工作等。对此有评论说,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追求政治理想,90年代的大学生热衷商务实业,到了21世纪,大学生不管是政治还是经济,只要是有利于自身发展,就给予关注。这种评价虽不完全准确,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政治参与动机的微秒变化。当前大学生选择参加党团组织,参与社团活动、社会实践首先考虑的因素为是否有利于自身的成长发展,是否有利于高校综合测评和评奖、评优等,而真正是为了实践政治参与意识则比较少见。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务实性与功利性色彩日趋浓烈。3.网络对政治参与的影响越来越大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对于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网络在高校里的逐渐普及,大学生政治参与也越来越受互联网的影响,大部分学生更愿意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和方式来表达政治意愿,参与政治行为。网络是当前大学生传播政治信息、引发政治讨论的重要渠道,网络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日益加深。但面对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由于缺乏驾驭这些信息的能力,“再加上信息的真假难辨,就使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理性大打折扣,导致非理性参与的扩大。” 王洪顺,赵雪芬.网络发展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一批中国“黑客”,曾经以表达政治情绪和立场为宗旨,倡导打一场“网络卫国战争”。其组成人员以年轻人为主,其半数以上是在校大学生。他们的网络政治参与“始于1998年,当时印度尼西亚发生了针对华人的暴乱,中国黑客攻击了印尼政府的一大批网站。此后几乎每次重大政治事件都有中国黑客的身影。1999年5月8日,美国轰炸中国驻南使馆,中国黑客大规模攻击美国官方网站。1999年8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台湾的官方网站又遭到中国内地黑客的大规模攻击。同年,日本进行右翼集会,修改教科书,日本的一些网站也受到了中国黑客的攻击。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又直接引发了中美黑客网络大战。” 同上网络对政治参与的全面影响及政治参与网络化改变了大学生传统政治参与模式,也大大拓展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内涵、范围,普及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大学生上网引导和管理,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倡导大学生理性上网、理性爱国和理性使用互联网,网络对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影响将更加深刻亦更为积极健康。4.现有政治参与渠道难以满足需求,非制度化、无序政治参与时有发生“非制度化参与,主要是指不符合制度和程序的政治参与,包括违反法律的非法参与行为。” 吴艳.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研究J/OL. 中国社会学网.我国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参与机制为大学生提供了制度化的渠道,如:政治选举、政治投票、政治集会、政治表达、参加党团组织等。从总体上看,制度化、程序性的参与是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中经常的普遍的状态,但由于大学生政治经验不足,社会履历不够,思想行为非理性成份较高,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也比较易于寻找制度外的政治参与方式,如非程序化的结社、集会、游行等参与形式以及网络政治参与等。虽然这种发泄性、非制度化、非程序化的参与比例不高,但是其产生的模仿效应和负面影响却是不可低估的,不仅影响现实的政治稳定,冲击了现今政治体系,而且对未来的政治发展也将是一个障碍。因此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需防患于未然。(三)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因素1.经济因素的影响“政治参与的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紧密相关的。一般来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政治参与也越活跃,政治参与的水平也越高。” 周平,政治学导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第二版:242.经济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基本因素,是部分当代大学生在参与政治中所表现出冷漠、功利及盲目等特点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当代大学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加之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化,社会对高校人才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越来越成为社会所青睐的对象。我国目前经济形势较好,但是受之前的经济危机和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等因素,使得大学毕业生找工作越来越难,找好工作更是难上加难,这无疑给在校大学生施加了极大的压力。为了增加未来求职的筹码,大学生更热衷于考证、考研,热衷于学外语、学电脑等实用的东西, 钟丽,杨荣军.论当前大学生的政治参与J.沧桑,2009,(5):183. “因为“谈政治并不能解决吃饭问题”,所以那些既花费时间又花费精力,收益和回报却极少的政治活动(如选举、投票和主动信访和上访等)则往往不被重视”;就算重视,也是表现出很大的功利性,也就是说对于未来就业有利的政治活动大学生们会比较乐意参加。 一般而言,收入越高,政治参与的兴趣和水平就越高,政治参与需要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为基础。大多数大学生是通过依靠父母供给学费和勤工俭学来缓减学费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虽说由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然而经济的相对窘迫使他们没法把多余的金钱和时间放在政治参与上,他们所处的经济地位很难超过在业的成年人,有限的经济地位影响着他们的参与热情。2.政治因素的影响政治因素对大学生参与政治的影响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现实的政治环境,二是参与机制的问题,三是大学生的政治地位。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当前国内外形势总体来说是和平的,和平的政治环境使政治不再成为大学生的第一需要。当代大学生参与政治的积极性远不能与五四时期相比,那个时代的大学生为了争取民族独立,自由与民主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祖国与民族命运奔走号召而现在的大学生生长在和平年代,客观的政治环境让部分学生以为不必关心政治是自然而然、情理之中的事情。政治体系自身所具有的政治容纳能力对于大学生政治参与有较大的影响。政治参与机制对于政治参与的影响主要通过参与的渠道和参与的效果来体现。当前的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监督制度等虽然有大学生参与的资格和平台,但是由于参与机制的不健全,大学生有效政治参与渠道相对较少,同时由于大学生自身条件和社会地位等影响,政治参与效果也不佳。故此在政治参与渠道不通畅和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发展将是一个困难的命题。政治弱势地位及政治效能感下降的影响。“大学生属于政治受控群体,是政治的可能主体力量,而不是政治权力的参与力量。” 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的调查研究以长沙市三所高校为例J/OL. 湖南社会学网学校生活的特殊性使他们往往没有较多的参与社会政治的时间、精力和机会,他们的呼声和建议常常得不到重视,政治参与的匮乏及政治地位的弱势状态,导致部分大学生产生心理失衡和边缘感。同时大学生政治参与渠道不畅,对于政治决策和重大政治活动话语权较小,加上社会阅历和政治经验的不足,就算政治参与热情很高,也很难起到政治参与的效果。3.文化因素的影响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进步与否的软实力,文化对人的行为产生着巨大影响。政治文化对于政治参与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参与型的政治文化将助推政治参与的发展,而依附型的政治文化则不利于政治参与的不断推进。新中国是建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旧社会基础上的,经济文化落后,民主政治基础薄弱,绝大部分人缺乏政治参与的条件与能力,也没有民主思维和习惯,这个涉及整个政治的发展过程。“由于现实条件和历史伤痕,公民中不少人在政治上表现为冷漠。“中国几千年专制统治的历史造就了精英主政的传统和“臣属型政治文化” 。长久以来, 公民对君主治国安邦习以为常。”在依附型的文化的影响下,公民政治意识呈现出依附性和保守性,逆来顺受思想对中国公民及当代大学生影响较大。总体来说,传统中国文化还是一种整体本位及依附型文化,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着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观及行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以“利己主义”、“实用主义”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涌进,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发生着巨大的改变。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思想,西方涌进我国的各种思想、思潮等多元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是综合性、多元性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行为。4.大学生自身特征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是随着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生队伍不断庞大,人员结构日趋复杂,可以说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再是万里挑一的精英,而是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普遍群体,大学生队伍中也呈水平良莠不齐,参差性、差异性较大等特征;而且随着社会压力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强,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学习及政治活动都是服务于就业和生存的;同时加上大学生自身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社会履历和政治参与能力方面制约了其政治参与。总而言之,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征影响着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与行为。四、高校学生社团在推进大学生政治参与中的功能(一)高校学生社团与大学生政治参与相结合的可能性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需要与实践的产物,大学生政治参与是服务于大学生需要和实践的活动,两者在价值理念上、工作对象上、工作目标上及现实要求上极大的相似性、相融性。具体如下:首先是价值理念上具有相通性,都体现了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理念。大学生政治参与关注的是培养大学生参与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参与能力,服务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着眼于人的需要,重视人的需要,满足和提升人的需要,最大限度的实现个人需要满足和社会需要满足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价值理念。此次是工作对象相同,以关心人的需要和发展为主要对象。大学生政治参与和学生社团建设都重视培养人的参与意识和提高人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强调和谐人际关系。二者在培养人的良好品质,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方面是完全一致的。再次是工作目标相近,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理性、健康、有序的政治参与是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增强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建设高校学生社团,也是通过满足和提升大学生的多方面的利益需求,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两者殊途同归。最后都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现实的促进和时代的发展将两者紧密联系起来。新形势下,大学生政治参与面临着复杂的情况,总体上来说大学生政治参与理性、健康、有序进行,但是非制度化、无序化政治参与时有发生,且大学生政治参与动机复杂等。传统的改善政治参与机制环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政治参与教育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当代大学的需求,也不能充分实现预期的目标。学生社团是新时期高校改革和学生需求相结合的产物,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一种新的助推力,不仅丰富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内容,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还对实现政治参与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已越来越成为新形势下有效推进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有力平台和有效载体。(二)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1.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1)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很多观念与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相悖,比如权威崇拜、清官思想、明哲保身、逆来顺受、能忍则忍、无为而治等封闭、愚昧、落后的意识对人们的思想束缚很深,影响人们的政治观念和政治行为。大学生社团作为新时期学生自主、自发形成的群众组织,学生社团组织中的自由、民主、平等、参与的社团文化感染和影响着社团成员,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参与文化,提升大学生主人翁意识和主题意识。(2)有助于提高对现有政治体系及制度的认知能力高校学生社团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思想理论教育与学习,主题研讨学习、座谈会,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等多种活动方式寓教于乐,寓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理论于青年喜爱的各种活动之中,很好的实现了提高大学生政治认知的目的,尤其是“红色社团”开展的系列政治理论学习和政治实践活动等将大大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知能力,了解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政治安排,探讨社会政治热点问题,参与政治实践等。(3)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主观、政治观等“大学政治参与意识的健康程度,与其学习和生活的高校的民主管理氛围,密切相关。” 张苏平.浅论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培养的途径J. 南方论刊.2007年,第12期高校学生社团是自由平等、民主管理的净土。社团成员之间是平等、互帮互助关系,社团管理制度民主,整个社团犹如一个兴趣家庭、爱好家庭,和谐的大家庭。良好的民主氛围将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主观、政治观,激发政治参与的激情,树立民主作风。(4)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参与意识,培养政治参与感情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积极向上的社团活动,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政治热情和爱国情感,坚定共产主义伟大信念,树立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参与意识,培养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加深大学生对融入现行政治体系的重要性的理解。同时通过网络社团和社团网络化建设成果推进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培养和感情的建立,进行网络教育与引导,倡导理性爱国、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等;并通过这一有效载体了解大学生政治心理,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以树立正确的政治参与观念。2.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1)有助于完善和拓宽政治参与渠道,使其朝制度化方向发展“良好的制度环境是大学生政治参与良性发展的客观外在条件。” 吴艳.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研究J/OL. 中国社会学网通过大学生社团自身所开辟的社团选举、投票,政治意愿表达,集会等渠道为广大大学生在学校及社团找到参与的渠道,同时也能培养大学生政治参与制度化意识。(2)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以高校学生社团为载体,通过参加或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可以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及综合素质等。高校学生社团作为课堂教育延伸的第二课堂,各学生社团中彼此感受到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知识背景和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和成长经历,将有利于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又可以在社团活动中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可以完善学生的自我品格、健全人格、心理成熟,很多时候社团活动成为大学生发泄心里,进行心理调节的平台和方式,社团间民主、平等的同志和战友关系也有助于健全学生心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通过参加或组织社团活动能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交往圈,满足大学生不同的交往需求,完善大学生的交往结构,增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在工作中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创新精神,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创造性。(3)能创造平台,推进各种形式的政治参与实践活动高校学生社团利用其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那些内容丰富、方式多样的社团活动,特别是政治实践及政治模拟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如通过社团选举、投票,组织政治生活等方式让广大大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政治事件当中来,通过模拟联合国活动、政治选举与演说、模拟政府运作等系列活动等,极大的增强大学生的政治实践能力和政治效能感。实践出真知,通过实践活动的锻炼和亲身感受更是培养和形成政治参与意识及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社团所组织开展的系列政治实践及社会实践活动十分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3.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政治参与行为(1)强化政治心理调适。多样化的学生社团活动融入与渗透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融入了政治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内容,将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参与观,正确的、理性的对待政治参与。同时学生社团这一平台将有助于疏通大学生政治情感宣泄渠道,避免政治偏激行为的发生。当前我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有很高的认同感,其政治态度是比较成熟的,但一些大学生当中还存在某些政治心理障碍,其政治参与有时表现为盲目冲动地投入大规模政治运动,有时又对政治参与持冷漠态度。这些错误的政治心理极其不利于我国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政治态度,也不利于我国的政治稳定,如不适时给予引导,很难保证我国政治体系的持续高效运转。因此,通过国家社会及学校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利用大学生社团这一平台和有效载体开展大学生政治心理的疏通和调适工作,将更加有助于推进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有序、理性发展。(2)搭建良好的交流互动平台,有序引导政治参与行为学生社团所倡导的社团精神,包括民主、平等、自由、竞争、奉献、服务、改革、创新等将有助于营造和谐的社团环境,搭建社员们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良好互动平台,提供一个自由表达政治意愿,谈论政治行为的自由平台;同时通过社团核心人员或政治成熟社员的先锋模范及带头示范作用,将对社员及广大学生生产生较好的榜样效果,有序引导大学生政治参与行为。(3)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平台,有序引导大学生政治参与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在高校党团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及活动的学生群众团体,从成立之初就兼备了政治性与群众性的双重性质。学生社团组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为思想及工作指导,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觉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政治过硬、基础扎实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学生社团是在党团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的,是可控的群众性组织,国家及高校管理层可以通过学生社团组织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政治参与有序引导工作,使其成为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引领大学生朝国家人才培养目标方向靠拢,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培养政治参与热情、强化政治参与意识,提升政治参与能力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五、结论“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有希望 ,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 。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是青年人的核心素质。大学生是青年的杰出代表 ,大学是培养青年人才的摇篮。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都要求青年一代具有较高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有效的行为投入。在经济、政治、文化及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总体上呈现出健康、 积极、 稳定的特点,但是出现的政治冷漠及盲目性、功利性等情况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社团作为新时期社会发展和大学生需要的产物,具有媒介功能、调节功能、服务功能和监督功能,学生社团活动已成为高校了解及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平台,随着新团建设步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