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教案全集.doc_第1页
三年级下册教案全集.doc_第2页
三年级下册教案全集.doc_第3页
三年级下册教案全集.doc_第4页
三年级下册教案全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六)教学要求:1、通过观察挂图,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课文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教学挂图,巩固已有的刺耳毛笔字的习惯,初步了解悬腕写字和书写行款的基本要求,激发学生写毛笔字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1、教给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2、养成按行款要求写毛笔字的习惯。教学准备:挂图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复习已经学过的习惯。二、看图,认识预习的意义,明确预习的要求1、想:我们为什么要预习呢?预习有什么好处呢?(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阅读能力。)2、对于我们来说,预习有什么具体要求呢?看书中的图:(1)第一幅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2)指名读黑板上的预习要求并板书:*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自学生字新词三、学习方法,借助方法预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看书中的图,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是怎样做的?(动嘴读课文,动手画生字新词,动脑想课文内容,动口问疑难问题。)2、尝试预习(1)出示预习的步骤(2)用以上步骤进行预习第一步:试读课文,用“”画出生字新词,提问:画出了生字新词,你会怎样处理?第二步:生再读课文,出示长句子,学生读,难读通顺。小结第三步:学生再读课文,质疑。总结四、提出开外自觉预习的要求看第三页最后一幅图,问: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五、总结全文自觉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促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学好每门功课都十分重要,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新课1、复习毛笔的执笔方法。怎样进一步地写好毛笔字呢?2、看图说话,复习旧知逐一观察六幅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小结:做到头正、肩平、身直、臂开、足稳。学生练习毛笔的执笔方法,教师巡视,检查,纠正。二、出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析1、一起看四幅作品2、朗读作品内容3、小结读法:读的时候,如果是竖行,应该从右往左读,如果是横行,可以从左到右读,也可以从右往左读。4、讲解行款要求5、赏析作品,看了四幅作品后,你有什么感觉呢?我们在写书法作品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6、注意事项:(1)养成按行款要求写毛笔字的习惯。(2)每行的字数要尽量相同,最后一行可以少几个字,但不可以多写字。(3)竖行和横行的字要对齐,字的大小要一致。(4)要学会折格子。(5)写字时要注意整洁,字墨未干,不能碰字,且尽量站立,悬肘,写字的手不要碰纸面。四、指导看图,学习站立悬肘写毛笔字1、指导观察右下角彩图,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他的写字姿势与我们平时写毛笔字有什么不同?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具体要求。3、学生模拟练习,训练写字姿势,教师巡视指导。五、练习站立悬肘,书写作品六、总结我们今天通过观察挂图,了解了写毛笔字的形款要求,只要我们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写并坚持长期练习,也一定能写出一手漂亮的毛笔字。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3个生字及有关词语。3、了解国歌的创作背景,体会国歌表达的爱国情感,会唱国歌。教学重点、难点: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知道边读边想,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及诗的意境。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投影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音乐导入1、播放国歌,学生跟唱。问: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2、板书课题,问:你们知道歌中的含义吗?3、师阐述国歌产生的背景。生齐读歌词。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认识的字词。(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血肉国歌 奴隶 中华民族 吼声炮火万众一心2、教师检查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自学。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2)指名解词。(3)齐读生字词。(4)指导书写生字。重点引导注意“奴”的左边写法,“隶”的下面写法,“族”的左右笔顺。三、理清脉络1、出示投影,看图图上有几个镜头?你看懂了什么?学生观察后讨论。2、默读课文,找出相对应的自然段。四、精读第一部分1、导读第一部分哪一个词语最能代表劳苦大众的心声?2、讲读“起来”,到底哪些人“起来”?在什么情况下“起来”?“最危险的吼声”说明了哪些情况?这种吼声跟前面哪个词相对应?“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比较:(1)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起来!(2)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练读,体会感情。再齐读。4、过渡:要想解放我们的劳苦大众,还要在行动上干什么呢?下一节课再学习。五、作业1、用钢笔描红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句话的意思。3、比一比,再组词。哥()奴()城()众()吼()歌()怒()诚()从( )孔(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2、指名读第一部分。3、第一部分告诉我们什么?二、精读第二部分1、导读。第二部分哪个词语最能代表亿万民众的心声呢?2、理解课文内容。(1)听课文录音,完成连线。万众一心亿万民众不屈不挠顽强战斗,直至胜利冒着敌人的炮火不惜牺牲生命前进!前进!前进!进!联合起来,团结抗敌(2)讨论:为何不用右边的?(3)填空:第一个“起来”和“前进”都是革命先驱对广大民众的 ;后三个“起来”和后三个“前进”都表明了对革命先驱的 ,反映了他们的觉醒和 的斗争精神。(4)想象在前进的途中还会遇到哪些曲折?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男女声分内容读;指名两学生分内容读。齐读。三、总结课文看板书总结全文,你有什么感想?齐唱国歌。四、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2、有感情地背国歌、唱国歌。3、阅读一个有关中华民族受苦受难、奋起反抗、艰苦斗争或勇往直前的历史故事,读后讲给同学们听。板书: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奋起抗争:起来血肉筑成长城(思想得觉悟) 勇往直前:前进万众冒着炮火(战争终胜利)2、长城和运河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4、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教学准备:挂图,多媒体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我们中国的“人间奇迹”,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大家知道吗?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 不朽创造奇迹 天堂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1)出示词语:驾驶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 不朽创造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3)指名理解词语(4)齐读出示的词语(5)指导书写生字三、理清脉络默读课文,想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学生读后讨论(名称、特点、抒发情感、点明创造者)四、课堂总结第二课时一、复习听写词语驾驶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 不朽创造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二、学习课文1、学习第1、2节(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看: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引读)(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航行在祖国的蓝天?(引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这应该怎么读呢?(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找一找,读一读。(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板书:像巨龙)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连绵起伏、蜿蜒曲折引读:万里长城动起西到她是多么雄伟壮丽。几千年来她谱写了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范读,生读)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试背、指名背、齐背)(4)万里长城是这样一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运河)引读:运河像(板书:像绸带)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这一句该怎样读呢?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学生再读描写运河的这两句。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5)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6)朗读全文配图片,音乐欣赏朗读课文,激发情感。(7)背诵全文。三、作业1、多音字组词行 曲折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奇迹 (像巨龙) 动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市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像绸带) 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3、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6/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语言优美,如“星罗棋布”、“碧波浩淼”等,注重对学生的积累。教具准备:地图、投影、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看地图,解说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概况。2、出示投影: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3、指导读题。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体会有关词语的意思。(2)认真朗读课文,能大致说说南沙群岛美在哪里。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3、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浩瀚:广大。浩淼:形容水面辽阔。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字音。三、感知全文内容1、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南沙群岛是祖国的,也是 。2、在课文中画出句子,齐读这几句话。四、指导写字1、巩固生字同桌互猜字,并说说是怎么记住的。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礁”和“域”两个左右结构的字。五、作业抄写生字三遍。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并相应板书)二、精读感悟1、过渡: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2、指名读第1自然段(1)“晶莹的珍珠”指什么?“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了什么?(2)还从哪儿看出岛屿的多?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3)指导读1、2两句。(4)这段话还告诉我们什么?(指名说)(5)指导朗读第3句话。3、默读第1自然段,回答课后第五题。4、学习第2自然段。(1)学生自学,思考:你用什么方法打开“宝库”?在“宝库”里你发现了什么?(2)四人一小组讨论。结合理解“蕴藏”“用之不竭”。(3)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吗?生自由试读,再比赛读。5、学习第3自然段。过渡:我们讴歌了南沙群岛的富饶,你们想背上小画板去海边散步写生吗?(1)自由读第3自然段,把表示颜色的词画下来。(2)这些句子你们都读懂了吗?试着用彩色笔画下来。(3)指导学生边想象边创作绘画。(4)引导学生说,为什么这样画?(5)指导朗读。(6)看图,试背第3自然段。三、作业1、摘抄课文中的妙词佳句。2、仿段练习。以“菜市场真是营养的宝库”为中心句写几句话。板书: 难以计数物产丰富 用之不竭美丽的南沙群岛 蔚为壮观景色迷人 心旷神怡旅游胜地练习1教学要求:1、按笔顺正确书写“隶”“族”“嘉”3个字。2、读一读,区别几组音近字的读音。3、区别同音字、字形相近的字并练习组词。4、认识打比方的句子,体会打比方的表达作用。5、熟记8条成语。6、回忆过春节的感受,并按要求根据图意做口述。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第一题1、审题2、指导(1)指名认读“隶”“族”“嘉”3个字。(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顺。(3)让学生按照书上的笔顺练习书写,了解笔顺。(4)说说哪个字难写,难在哪里?(5)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嘉”字。3、练习学生练习,根据情况及时小结。4、反馈1、展示好的作业,评点好在哪里。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强化练习。二、第二题1、审题2、指导(1)学生自由轻声读8个词语,注意区别。(2)指名读词语。(3)学生讨论交流每组加点字读音的区别。3、练习学生边读边记,读准容易混淆的字音。4、反馈将词语打乱顺序读,注意集体纠正。三、第三题1、审题2、指导(1)指导分别读一读这四组字,注意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字音。(2)要求学生从这四组中找出同音的一组字。(3)分别引导学生比较同音字的异同。(4)要求学生找出另外三组字的异同。3、练习(1)学生尝试填写。(2)学生分组练习口头组词。(3)选择最有把握的最合适的词语写在书上的括号。(4)自由读一读。四、课堂练习第二课时一、第四题1、审题2、指导(1)自由读,分别找出句中表示比喻的词语。(2)指名读,想一想,两句中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了?(3)小黑板出示,体会打比方的句子的效果。(4)让学生考虑,是否句中带有“像”就是使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出示:小红长得像她的妈妈。3、练习反复朗读,加深印象。二、第五题1、审题2、指导(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2)教师范读。(3)学生自由读。(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3、练习(1)学生自由练习读。(2)同桌练习读。4、反馈(1)集体齐背。(2)指名背。第三课时一、第六题1、审题(1)谈话揭示话题:快乐的春节(2)指名读要求(3)进一步明确要求。2、指导(1)分小组讨论:今年的春节,你过得好吗?(2)出示教材中的图,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五幅图的内容。(3)选择其中任一幅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准备进行口述。3、练习(1)引导学生按照顺序,抓住重点来说。(2)学生分小组口述。(3)上讲台练说。4、反馈(1)对学生的口述,进行适当的评点。(2)鼓励每个学生大胆地说,培养口头表达能力。5、微笑着承受一切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2/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康复”、“意外”造句。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感悟桑兰面对天大的不幸仍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难点:抓住桑兰的语言、动作等细节的生动描写,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具准备:投影、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师板书课题,生读题。2、问: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3、师选择板书。二、初读指导1、自由轻读课文,要求:(1)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同桌通过猜字,记忆生字。3、检查(1)出示卡片,“开火车”读、齐读。(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了解生字的掌握情况。(3)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a、重点理解:失声痛哭:控制不住而大哭起来。剧痛:剧烈的疼痛。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大汗淋漓:汗水向下滴。b、学生提,并当场解答。4、生再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些什么。5、谁微笑着承受一切?她所承受的“一切”指什么?用笔画出有关句子。并指名回答。6、默读课文,画出表现桑兰坚强的语句,再读一读。三、小结桑兰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天大的不幸”,为什么还能微笑呢?她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呢?我们下节课学习。四、指导写字1、出示字,并齐读。2、指导,注意:选:注意笔顺。 摔:注意右上的左右两边。套:注意中间有三横。疗:最后一笔为“竖钩”。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2、过渡:17岁的桑兰为什么能微笑着承受一切?她有什么样的精神呢?二、精读课文23自然段投影出示:桑兰的美好人生刚刚开始,可她的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1、齐读。2、桑兰的美好人生是什么?自由轻读第2、3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3、画出最能体现桑兰人生美好的词,有感情地读。4、“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这句话什么意思?这对于桑兰来说意味着什么?5、指导朗读。三、精读47自然段1、桑兰是怎样面对这天大的不幸的呢?自由轻声读第47自然段,找出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指名读最后一段。2、再读47自然段,画出具体描写“桑兰这个坚强的小姑娘,她用无比的勇气承受着一切,她以一贯的微笑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的句子。3、讨论交流。(1)出示:队员们看到桑兰的伤势后都忍不住失声痛哭,而桑兰却表现的怎样?指导用坚强的语气朗读,品味。(2)每天上午和下午,医生都要给桑兰进行康复治疗。“康复”是什么意思?用“康复”造句。当医生给桑兰进行康复治疗的时候,桑兰总是怎样做?指导朗读。(3)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桑兰可以自己刷牙,自己穿衣,自己吃饭了。但有谁知道,在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背后,桑兰是怎样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你觉得怎样读才感人呢?四、小结并布置作业1、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具有坚强不屈的意志品格的桑兰大姐姐,她为所有的瘫痪者做出了榜样,也为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人做出了表率。2、课后,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默读全文,完成填空。桑兰在她美好人生刚刚开始时,就发生了天大的不幸脊椎骨骨折,然而她用() 的毅力,() 的精神,() 承受( ),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二、仿照第4自然段,想象作文。1、出示第4自然段,分析(1)默读,看看每一句话分别讲了什么?(2)讨论交流。2、出示第5自然段,想象仿写。(1)指导朗读。(2)请你在桑兰的刷牙、穿衣、吃饭中任选一个,发挥想象,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3、生想象作文,师巡视指导。4、生交流、反馈。三、作业1、造句。(1)康复(2)意外2、在下面句子中填上恰当的词语。(1)桑兰忍着剧痛配合医生, 轻轻哼着乐曲。(2) 前来探望的队友们失声痛哭,桑兰没掉一滴眼泪。(3)桑兰是个坚强的小姑娘, 她能微笑着承受一切。板书: 微笑着承受一切美好人生天大不幸坚强微笑着承受6、征服世界第一高峰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对课文中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登山队员吃苦耐劳,团结拼搏、为国争光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难点:紧扣“征服”二字,以“决定登山攀上绝壁登上峰顶”为线索,体会队员们的优秀品质。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录像资料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揭题1、你知道哪些关于中国人探险、探秘方面的故事?2、板书课题,并读课题。3、提问题:“征服”是什么意思?“世界第一高峰”指什么?4、学生围绕课题提问。二、初学指导1、指导自学要求:(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画出生字新词,并自学。2、教师检查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词语,注意平翘舌音的字。(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晶莹夺目:透明光亮,非常耀眼。逾越:超过。攀缘:抓着东西往上爬。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3)齐读生字词。(4)指导书写生字。三、作业1、抄写书后词语3遍。 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指名读生字,并组词语。二、学习课文(一)、精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1、自由读一、二自然段。2、出示投影:把下列时间和对应的情况用线连起来:3月19日 天气转晴,雪峰晶莹夺目。5月初 来到山脚下,做好登顶的准备。5月中旬 在8500米处建立了“突击营地”。5月24日凌晨果断决定突击登峰。指名回答。3、从事情的发展势头来看,咱们登山队员准备怎样?决策呢?如何读好这部分。4、指导朗读。(二)第三自然段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完成练习:(1)标出共有几句话;(2)说说哪几句话分别写了下面的意思;队员们到达了“第二台阶”。队员们攀登绝壁,但没有成功。队员们攀上了绝壁。2、交流3、听读1、2两句话,并想想这里的台阶是真的吗?为什么称“第二”呢?4、比较:这儿的岩壁又陡又滑,连一点可供攀缘的地方也没有。这儿的岩壁又陡又滑。(1)读,你认为哪一句更好?(2)说说理由。(3)指导读。5、面对如此险恶的环境,我们的队员又是怎样往上爬的呢?请画出队员们往上爬的语句。(生边读边画)比较:1、他们双手抠住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气向上爬。2、他们使出全身力气向上爬。(1)自由读两句话,比比哪句话好,为什么?(2)指导朗读。读出敬佩之情。6、虽然队员们使出了全身的力气,但是没有顺利地爬上去。这时候谁提出了请求?怎样请求的?你觉得哪两个词最感人?生回答。你能说说为什么吗?指导读这句话。队员们犹豫了,你能读好此刻队员们犹豫的心情吗?引读:可是。读出队员们此刻难受的心情。7、此刻,你想对队员们说些什么呢?三、作业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自然段。第三课时一、复习1、齐读课题。2、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二、精读课文(二)第四、五、六自然段1、听录音,完成练习请用横线画出表明登顶不利因素的语句。2、交流,相机板书(夜黑风猛天冷氧少人疲)3、队员们又是如何战胜困难的?用波浪线画出具体表现他们战胜困难的句子。4、交流。比较:5月25日凌晨4时20分,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峰顶,在世界第一高峰上展开了鲜艳的五星红旗。5月25日清晨,他们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峰顶,在珠穆朗玛峰上展开了鲜艳的五星红旗。5月25日,他们登上了珠峰峰顶。通过朗读,体会语意的差别和情感的浓淡。5、指导朗读。你觉得这样的困难相对以前怎样?怎样读表示困难的句子,队员们克服困难的斗志如何?怎样读表示队员们爬行的句子?指名读同桌读男女生分内容读三、作业1、按要求填词骤然写近义词() 果断 写反义词()2、选词填空 顽强 坚强1、在那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我们仍然( )的坚持学习。2、我们一定要继承老红军的光荣传统,做( )的革命接班人。继续 陆续 连续1、人们已经培育出数以千计的菊花品种,但并不满足,正在()培育新的品种。2、入春以来,阴雨天()连续不断,以致蔬菜长不起来。3、离电影开映只有十分钟了,观众们也都( )进场了,可是她却还没有来。板书:征服世界第一高峰准备和决定登顶 “突击营地”风和日丽攀登“第二台阶”困难:岩壁十分陡滑 空气十分稀薄征服:使尽全身力气 一个跟着一个攀登峰顶困难:夜黑风猛 天冷氧少 人疲征服:匍匐借光留下 更加顽强(困难越来越大队员越攀越勇)7、雪儿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理解“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教具准备:投影,录音,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揭趣1、板书课题2、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3、过渡:“我”和雪儿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不会的字可查字典解决;(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遇有不理解的词句可联系上下文理解;(3)初步懂得文章写的是什么事。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自学。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2)理解词语明媚:(春光)鲜明可爱。信使:奉派传达消息或担任使命的人。快慰:痛快而心里感到安慰。(3)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学生写好“剩”“鸽”“捡”“盼”“线”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以及“哀”字。三、理清脉络默读课文,按“盼望渴望快慰”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想想每部分讲了什么。学生自学后讨论。四、学习第一段1、指名读一读2、自由读一读,想一想,我为什么一个人在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3、指导读“冬天过去了,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五、学习生字1、自由读一读2、用你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3、交流六、作业1、继续朗读课文。2、抄写生字3、比一比,组词。划hu( ) 便bin( )转zhun()传chun( ) hu( )pin( )zhun( ) zhun( )第二课时一、复习1、指名读词语2、过度,导入二、精读第2、3段1、出示投影,问:这是一只怎样的鸽子?学生说。文中的“我”和“爸爸”是怎样对待它的呢?又是怎么做的呢?在课文中用画出做的,用波浪线画出想的句子。交流2、出示: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看蓝天上那飘篇悠油的白云此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学生讨论3、指导朗读第2段,读出作者的怜爱之情。4、我又是怎么想的呢?交流“于是,我更盼望着雪儿的伤快点儿好起来。”我为什么更盼望呢?指名读文中的句子。区别“飞越”和“逾越”,“传递”和“传送”。用波浪线画出并理解表示信鸽品格的词。5、指导朗读6、小结并过渡“于是”可换成什么词?渴望雪儿好起来干什么?作者见到雪儿展翅飞翔是,心情会怎样?三、精读第46段1、导读自由读第三部分,看看哪些动作能够体现作者的情感,边读边圈出有关词语。2、讲读(1)比较:终于有一天,雪儿展开双翅飞起来了。 有一天,雪儿展开翅膀飞起来。通过朗读,比较两句语气上的差异。(2)“啊”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还有哪个词也可以表现这种心情?是什么使“我”如此惊喜?“弧线”指什么?“划”又指什么?在句中加上一个比喻词。这样的景象美不美?作者会怎样欢呼?你能想象当时的景象吗?(3)“雪儿又飞回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你听懂它在叫什么吗?“我”此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有什么动作表现?(4)雪儿渐渐地从“我”的视线中消失了,“我”此时变得( ),高兴的是什么?得到的安慰又是什么?3、指导朗读。四、总结全文1、指名看板书,口述全文。2、讨论:“我”的腿伤好起来后,会做些什么令父母惊喜一番呢?3、教师小结。五、作业1、写近义词本领()似乎() 快慰( )向往() 忠实()于是( )2、背诵课文。板书:雪儿洗澡 盼望敷药取名渴望 飞越万水千山传递信息快慰 欢呼望着 喃喃说道轻轻捧起练习2教学要求:1、按笔顺规则,把“施”、“剩”、“缘”3个字写正确,写端正。2、学会用数比画查字法查字典。3、写出意思相近的词。4、照样子改写句子。5、照样子修改病句。6、熟记8个成语。7、进行“关于春游建议”的口语交际练习。8、学写毛笔字。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1、审题2、指导(1)出示卡片,齐读“施”、“剩”、“缘”3个字。(2)从笔顺规则来看,它们的规则是什么?(3)在书写时,你认为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4)教师在田字格黑板上范写。3、练习(1)按笔顺规则,书空这三个字的笔顺。(2)每个字练写两遍。4、反馈(1)指名板演。(2)展示好字,表扬。(3)指出存在问题。二、教学第二题1、审题2、指导(!)出示卡片:专指名读。(2)从字形结构上看,“专”是什么结构的字?你能说出这个字的部首吗?(3)师生按笔顺数笔画。(4)学生把字典翻到“难检字笔画索引”,按笔画找到该字。再按后面所标注的页码,翻到字典正文部分,找到该字。3、练习学生根据以上方法,自行完成书上的填空。4、反馈学生口头汇报。三、教学第三题1、审题2、指导(1)学生自行填写。(2)学生汇报所填。(3)集体讨论,确定一个意思相近的词。3、练习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填写,其他同学修改。4、反馈教师及时纠正错误。第二课时一、教学第四题1、审题2、指导(1)齐读例句。两个句子意思一样吗?(2)有什么不同呢?(3)教师小结:在文章中,有些句子如果改变词序,则意思会随之改变,而有些句子即使改变词序,基本意思也不会改变。3、练习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其余同学在书上填写。4、反馈及时纠正黑板上的错误。二、教学第五题1、审题2、指导(1)齐读例句,讨论:这个句子有什么问题吗?(2)指名读第一句,讨论:李明是我们学习的什么?(3)指名读第二句,讨论:谁会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了?(4)指名读第三句,讨论:这个句子有什么问题吗?3、练习请三个同学到黑板上修改病句,其余同学自行在书上修改。4、反馈教师巡视,有错误及时纠正。全班同学反复练读修改好的句子。三、教学第六题1、审题2、指导(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2)教师范读。(3)学生自由读。(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3、练习。(1)学生自由练读。(2)同座位练习背诵。4、反馈(1)集体齐背。(2)指名背。第三课时一、教学第七题1、课前准备:(1)把教室桌椅如书上插图拼成八个小组,学生按小组围坐。(2)准备一块小黑板,上面写有:这次春游去哪儿?可以安排哪些活动?春游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2、审题(1)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2)教师进一步明确要求。3、指导(1)启发谈话:这个星期六,我们班将组织一次春游,大家高不高兴?你们想去哪儿?可以安排哪些活动?春游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2)提出要求:小组讨论,要求人人参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发言。课后,每人写一份关于春游的建议。4、练习。(1)每人在小组里练讲。(2)代表发言。二、教学第八题内容:写毛笔字(见写字教案)9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投影。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导入2、板书课题,齐读二、自学课文1、出示自学要求:(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同句子,想一想课文讲里一件什么事情?(2)读读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疙瘩 自豪 骆驼委屈 足够沙漠 小溪 陷进 养料风沙茫茫 贮存 俯下身子铺天盖地2、学生自学,教师注意辅导后进生的学习。三、检查自学1、指名读课文,集体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说一说课文哪一部分是讲小 骆驼跟着妈妈到沙漠旅行的(3、4自然段)4、指名读词语,注意3个加点字应该读轻声。5、说一说部分词语的意思。6、小结自学情况。四、学习生字1、自由识记生字,注意字形。2、交流记忆方法。3、用钢笔描红。4、反馈,表扬写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第二课时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二、听说训练:1、骆驼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2、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1)师述 (2)指名说 (3)出示句子齐读。三、讲读课文:(一)、第1、2小节:1、是什么事让小骆驼感到自己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呢?课文的一、二小节交代了事情的起因。齐读一、二小节。2、课件展示:出现小骆驼来到小溪边,小红马也来到小溪边,小红马看到小骆驼就开口了-(1)指名读(2)评读,读出喷着响鼻。(3)再指名读。板书:脚掌(又大又厚) 眼毛(两层) 肉疙瘩 难看(4)齐读小红马说的话。3、小骆驼听了觉得很-生齐。 附板书:委屈就把小红马的话告诉了妈妈,它会怎样说呢?指名说妈妈是怎样回答的?指名读、评读(疼爱)、再指名读、齐读4、读好(1)指名说读(一个演小骆驼,一个演骆驼妈妈)(2)分角色读1、2小节:小骆驼、骆驼妈妈、旁白过渡: 第二天,小骆驼跟着妈妈走进了茫茫的大沙漠。(二)、第3-4小节:(出示沙漠图) 指名读3、4小节板书:( )沙漠 请你说说:你看到了、听到了怎样的沙漠?对呀,小骆驼望着这无边无际的沙漠开始担忧起来,小骆驼担心什么?经过这次沙漠之旅它又明白了什么? 1、自读3、4小节。2、交流小骆驼担心什么?指名读(读出担心的语气)3、同桌同学再读3、4小节,讨论并完成思考题:(1)小骆驼在茫茫的大沙漠中行走不怕饿,这是因为( )。(2)小骆驼不怕自己的脚会陷进松散的沙子里,这是因为( )。(3)小骆驼也不怕铺天盖地刮过的风沙,这是因为( )。4、交流:(1)出示句子、骆驼图, 指示驼峰,板书驼峰。师生识图,板书:贮存养料 齐读句子。(2)出示句子:怎样理解妈妈说的这句话?(3)介绍骆驼鼻孔和眼睛的知识。齐读第4小节。5、读好3、4小节:(1)分角色朗读。(2)评读。(3)再分角色读。小结:骆驼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肉疙瘩般的驼峰,看起来不美观,可他们的用处大着哩!又大又厚的脚掌不会陷进沙子里拔不出来,两层眼毛可以防沙,驼峰可以贮存养料,适于沙漠生活。所以,最后小骆驼相通了,他觉得自己应该-生齐。(三)、第5小节:1、齐读第5小节。2、小骆驼的情绪有什么变化?(板书:自豪)读好自豪。师总结:课文讲述了小骆驼听小红马说自己很难看觉得很委屈,后来跟着妈妈到沙漠里走了一趟,明白了驼峰、脚掌和眼毛的作用,那么: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判断一种事物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还要看内在。)四、续讲故事:小骆驼的沙漠之旅结束了,有一天,它又来到小溪边照镜子,欣赏它那又大又厚的脚掌、两层长长的眼毛和高高耸起的驼峰。恰巧小红马也来了,它们第二次的相逢,小骆驼会怎样对小红马说呢?1、同桌讨论。2、指名交流。10庐山的云雾教学要求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秀丽”和“流连忘返”造句。3、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4、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小黑板、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出示图片,简介庐山的云雾2、揭题,板书课题:庐山的云雾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1、提出自学要求: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2、学生自由读课文,讨论思考题。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纠正字音。指名逐段读课文,及时纠正,并说说每段讲了什么?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四、教学生字新词注意下列字的字形幻 添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秀丽尤其 缠绕 变幻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五、作业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写生字新词。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听写生字秀丽尤其 缠绕 变幻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指导朗读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意词的方法)用秀丽说一句话,齐读这句。第二句:理解“尤其”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2句。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启发想象,引读。3、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4、小结: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用画出。2、齐读,说说这段是围绕庐山云雾的哪个特点来写的?(千姿百态)3、轻声读一读,说说“千姿百态”的意思,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千姿百态”?4、再读课文,说说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5、师生共读课文。6、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比喻句的好处,引导背诵。7、小结:围绕中心句写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8、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景象练习背诵课文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五、检查自学情况(读、背、议,了解作者怎样写清庐山云雾特点的。)六、齐读最后一段七、总结课文1、配乐朗读课文。2、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3、引导学生背诵课文。板书:多10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瞬息万变11、槐乡五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写出和“白茫茫”等词语结构相似的词语。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教学准备:录音、挂图、小黑板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直接板书课题目2、针对课题质疑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2)用自己的方法记忆生字的字形。(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洋槐瑞雪初降 酿出挎走 喜盈盈 浓香傻乎乎拌上 咸的 浇上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2)指名读,齐读(3)指名理解词语(4)齐读词语3、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4、分自然段指名读,及时纠正。5、理清课文,出示思考题 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6、自由读课文,看看自己喜欢哪一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给同桌听。7、抗看文中哪些地方你读不懂,提出来交流。三、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练习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1、读生字新词2、听写词语二、学习课文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段2、这一段中的哪几句话你喜欢读?为什么?(1)这两句话中有几个比喻句,分别把什么比成什么?(2)读一读,从这比喻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机出示: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4)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5)齐读(6)出示:这时候在香海中了。(7)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8)指导朗读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三、学习第二段1、自由读,想一想:这一段是分为几层来讲的?2、指名读第一层(1)这一层是写谁的?理解“傻乎乎”,小朋友为什么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呢?(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3、齐读第二层(1)这一层是写谁的?从中你知道槐乡的孩子有什么特点吗?(2)知道有感情地朗读。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四、学习第三段1、指名读课文2、思考: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3、自由读一读,槐乡的孩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4、指导朗读。五、学习第四段1、齐读2、说说五月为什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3、讨论:最后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六、总结课文1、教师小结2、朗读课文七、作业1、练习四,照样子写重叠词语。2、背诵课文。板书:花多色白 槐花花形可爱 花美花香味甜11 槐乡五月 勤劳能干孩子热情好客 人美纯朴可爱练习3教学要求1、按笔顺规则,把“陷、遮、傻”写正确、写端正。2、写出海带有指定偏旁的字。3、读一读,认识含有数量词的词语。4、读一读,说说作者是怎样打比方的。5、照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