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数学教案(8单元).doc_第1页
五上数学教案(8单元).doc_第2页
五上数学教案(8单元).doc_第3页
五上数学教案(8单元).doc_第4页
五上数学教案(8单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组第八单元: 总复习单元内容概述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五部分:小数的乘、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观察物体,可能性。本单元主要是复习整理这一学期所学的知识,查漏补缺,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单元学习目标课时安排学习内容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代数思想、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得以进一步发展,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第一课时小数的乘、除法第二课时简易方程第三课时多边形的面积第四课时观察物体 可能性第五课时第六课时第七课时第八课时第九课时第十课时第十一课时教学内容小数的乘、除法(课本第120页总复习(小数的乘、除法)中的第1、2题;课本第123125页练习二十五中的第1、2、3、4、5、13、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小数乘、除法试题;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应用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2能应用学过的小数四则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的情境合理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3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讨论与交流,对小数乘、除法的知识进行归纳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4感受复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养成自觉复习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应用学过的小数四则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应用学过的小数四则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用时环节教学内容复备6分复习引入1再现所学的知识。师:本学期即将结束了,请大家回顾一下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在小组内讨论:本学期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汇报讨论情况,要求学生回答时要先讲自己想起了哪些内容,其他同学是怎么说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并用课件显示全册所学内容。2点明课题。教师简述本次总复习的复习目的、要求及课时安排后指出:这节课,我 们先来复习小数乘、除法这部分内容。3.板书课题:小数的乘、除法。14分指导复习1复习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先让学生完成总复习第1题。学生做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核对并 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讨论。师:谁来说一说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除法有什么相同点 和不同点?全班交流时,教师先让学生根据具体的题目说一说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除法的异同点,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师:你认为计算小数乘、除法应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以下两点:要注意计算中比较容易错的地方:小数乘小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补0的(如27003);小数除以小数移动小数点被除数需要补O的,商中间有0的(如24006,6033)。2复习用小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课本第120页总复习中的第2题。接着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全班交流后,教师强调:在利用小数乘法知识解决问题时要做到:正确理解数量关系,选择恰当的运算方法,灵活应用运算定律计算,灵活选择解题策略,根据实际需要处理运算结果。15分指导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23125页练习二十五中的第l、2、3、4、5、13、15题。1.第1题。 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学生算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核对,根据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针对性地指导。 2第2题。 先学生按题意要求填空,再组织学生饮埘。全班共川核对时,教师要让学生说、_嚼攀鼍的依据,从而引导学生加深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得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个定律对小数乘法也适用。3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进行核对。 4第4题。 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明确题中隐含着一个条件:年有 1 2个月。接着,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提醒学生除不尽时,保留两位小数) 5第5题。 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墀醒学生注意“买1箱送1盒,这个条件。着,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与同伴交流想法。在此基础上,教师组 织学生交流算法。 全班交流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 本题解法可参考如下: 方法一:用算术解。 解:设每箱饮料有X盒。 (524)41 2(盒) 4(X+1)一52 (或4X+4=52) 方法二:用方程解。X+1=13 X=126第13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算完后与同桌核对_下。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 集体订正后,教师强调:计算前,要认真审题,要灵活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算完后,要注意检查、验算。7第15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核对。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求积的近似数和商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它们的相同点都是按四舍五人法”取近似数。不同的是,取商的近似数只要计算时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就可以了;而取积的近似数时则要计算出整个积的数以后再取近似数。5分总结提升1.全课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你们还有什么疑难问吗?2.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简易方程(课本第120121页总复习(简易方程)中的第3、4、5题;课本第124125页练习二十五中的第6、t4、16、17题。)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与作用的理解,能用字母表示数(定律、公式、数量关系)。2加深对方程、解方程、方程的解的含义的理解,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3进一步明确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会采取灵活多样的解题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4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讨论与交流,对简易方程的知识进行归纳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教学重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列方程时重点让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确定未知量,列出方程.教学难点易淆概念的区别及列方程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用时环节教学内容复备2分谈话导入教师说明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和复习目的要求,并板书课题。25分自主复习1复习字母表示数。 (1)完成总复习的第3题。 先让学生完成总复习中的第3题,学生完成填空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核对并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讨论。 师:谁能说说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时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后,教师强调以下注意点:要注意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要注意一个数的平方的意义和写法。 (2)补充练习。 师:你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吗?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2复习解方程。(1)复习概念。 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你能举例说明吗? 什么是解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你能举例说明吗?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2)复习解简易方程。先让学生完成总复习中的第4题,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核对。全班共同核对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解每道题的依据是什么?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检验?检验的依据是什么?(可抽选部分题目让学生写出检验过程) (3)复习列方程解决问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整理如下: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方程; 检验,写出答案。 接着,让学生完成总复习中的第5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10分指导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24125页练习二十五中的第6、14、16、17题:1.第1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核对。 全班核对时,教师强调解方程的书写格式。2.第16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全班交流时,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提供不同的解题策略,只要学生能提供合理的算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3分总结回顾1.全课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你们还有什么疑难问吗?2.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多边形的面积(课本第12 1页总复习(多边形的面积)中的第6、7题;课本第12 41 2 5页练习二十五中的第7、8、9、1 o题;总复习第1 22页中的思考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3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讨论与交流,对多边形面积的知识进行归纳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4感受复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养成自觉复习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1已学的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对多边形面积的知识进行归纳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逐渐形成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用时环节教学内容复备2分谈话导入教师说明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和复习目的要求,并板书课题 15分自主复习1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 (1)梳理公式。师:你学会了计算哪几种图形的面积?说一说怎样得到这几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转化图例:(2)提出注意点。师:你认为在应用公式计算图形面积时要注意些什么?指名回答后,教师边举例边强调:要注意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2.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总复习中的第7题。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明确图中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相等,都是32m。接着,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18分指导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24125页练习二十五中的第7、8、9、10题。1.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如果学生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教师也应给予肯定。2.第8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算法。3.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算法。全班交流时,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解题策略和方法,只要学生能提供合理的算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学生可能会提以下几种不同的算法:方法一:(分割法)求长方形的面积与梯形的面积的和。方法二:(分割法)求长方形的面积与梯形的面积的和方法三:(添补法)求正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面积的差。4第10题。先让学生确定计算的策略。接着,让学生通过测量、汁算求出图形的面积。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5分巩固提升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22页总复习中的思考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先让学生把各小题的计算过程及结果板书出来。33=9(cm2) 44=16(cm2) 55=25(cm2)66=36(cm2) 8X 8=64(cm2) lOXl0=100(cm2 55=25(cm2) 1212=144(cm2) 1313=169(cm2)接着,提出:通过观察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发现: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数正好等于两条直角边平方数的和。 2.最后,教师向学生介绍有关勾股定理的知识。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勾股定理。我国很早就发现了勾股定理。我国最古的算书周髀算经(成书于公元前一世纪左右)记载的周公和商高的对话(约在公元前1120年)中,商高就说到“故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勾广就是勾长,股修就是股长,径隅就是弦长,这段话也就是说,如果将曲尺折成一个直角,若较短的一边(勾)的长为3,较长的一边(股)的长为4,则尺的两端问的距离(弦的长)一定为5。后人将它简述为“勾三股四弦五”。 3.全课小结 4.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观察物体 可能性(课本第121122页总复习(观察物体、可能性)中的第8、9题;课本第124125页练习二十五中的第11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按指定的薯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 3进一步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掌握求中位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体会“中位数”与“平均数”各自的特点。 4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讨论与交流,对观察物体和可能性的知识进行归纳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5感受复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养成自觉复习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上,通过直观活动逐步渗透投影几何的思想。2.可能性要加强知识的前后联系。教学难点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用时环节教学内容复备2分谈话导入教师说明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及复习目的要求,并板书课题。25分自主复习1复习“观察物体”。指导学生完成总复习中的第8题。 先让学生打开课本第21页,根据总复习第8题中出示的立体图,通过抽象的想象去画一画图中_二个学生分别看到的形状。(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出示三个方向看到的投影图。洼学生辨认)最后教师让学生用课前准备的小方块(取其中的5个)摆出题中昕示的形状,并通过实际观察的方法加以验证。2复习“可能性”。指导学生完成总复习中的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这个游戏公平。因为两枚硬币落在桌面后有四种可能:甲、乙两枚正面都朝上:甲、乙两枚正面都朝下;甲枚正面朝上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