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月考题.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月考题.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月考题.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月考题.doc_第4页
八年级语文月考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班别 姓名 考号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一、积累与运用(13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 ) (2分)A尴尬 (jii) 歼灭(qin) 交卸( y ) 骇( hi ) B 奔丧(bn) 诘问( ji ) 地窖(yo) 纳粹( su )C 蹒跚(pn) 差使(chi) 谋杀(mu) 荒谬( mi ) D 琐屑(xi ) 制裁( ci ) 拂晓( f ) 阻遏 ( ) 2、选出下列词语全正确的一组( )(2分)A、 寒噤 哀掉 锐不可挡 转弯抹角B、搀扶 鞠躬 张皇失错 微不足到 C、狼籍 烦燥 大庭广众 铸剑为犁D、颓唐 洗劫 响彻云霄 谈笑风生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充分作用。B.进入2000年以后,教育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C.在我入团宣誓时,产生了一种光荣感和责任感。D.我们应该刻苦学习,否则不学习,就很难把自己培养成有用的人才。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C.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D. 在学习上就应该不耻下问,有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老师。 5下面情境中,用语符合生活实际,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2分) A目不识丁的奶奶坐在孙子床头,边缝衣服边唠唠叨叨说个不停:“你学习这样无恒心,一暴十寒,到时候三好学生评不上,多丢人现眼”B他见老朋友的气消了,还答应留下来吃饭,高兴极了,连忙对外屋喊道:“母亲,先把饭煮了,然后去买些酒菜来!”C小王得知丢失的文件有着落了,高兴地对电话那边的报信人说:“非常感谢,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取回并当面致谢,请您恭候!”D联想公司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联想电脑”,并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精心设计了一则广告语:“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6、仿照画线句式,续写两个句子,要求与划线句构成排比。3分)我爱这色彩丰富的世界。我爱红色,因为它是热血的颜色,象征着忠诚和热情;_。二、古诗文积累与综合性活动1、课外古诗文填空:5分(1)少壮不努力, 。(2)山不在高,_。水不在深,_。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树树皆秋色, 。(4)气蒸云梦泽, 。2、读下列新闻后做题。(8分)俄外长表示反对武力解决伊武器核查问题(新华社莫斯科1月14日电)(1)俄罗斯外长普里马科夫14日在与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进行电话交谈时表示,俄罗斯反对动用武力解决与伊拉克武器核查有关的问题。(2)据国际文传电讯社援引俄外交部发言人涅斯捷鲁什金的话报道,双方在交谈中强调了伊拉克同负责武器核查工作的联合国销毁伊拉克生物、化学和核武器特别委员会合作的重要性。(3)普里马科夫同时重申,由此产生的问题用武力解决是不能接受的。(4)涅斯捷鲁什金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一切问题均应通过对话解决。俄罗斯主张武器核查小组的人员组成应当更加平衡。1)这则消息的标题由两部分组成:“俄外长表示”称作引题;正题是_ _;消息的导语是_段,主体是_段。(2分)2)“新华社莫斯科1月14日电”是这则消息的_ _,它表明了消息发出的_ _和_ _,它显示了消息的_ _和_ _。(3分)3)这一则消息的语言十分简明。以第2段为例,划横线的句子,具有丰富的内涵,它表明:伊拉克当局应当“合作”的对象是_ _,这个组织的任务就是_ _,它要销毁的是_ _。(3分)3、(1)捍卫和平,远离战争是人类共同的奋斗目标,可战争始终没有真正地远离我们,战争也就成了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你知道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吗?下面请你写出以战争为题材的文章或小说(不少于两篇或两本)和两句战争名言。(4分)小说_ _名言_ _ _(2)、请写一段话表达你”铸剑为犁”的愿望。(至少用两种修辞手法)(3分)_三:阅读理解(46分)一)战争让我们学会珍惜(13分)在地球的某个纬度,战争以一种令人窒息的速度传播着死亡和文明沦丧的讯息。在呛人的硝烟和( )的爆炸声中,弥漫着死亡和流血的巴格达,依然彻夜亮着的城市灯火,让我们忽然间滋生出一种辛酸的感动!人类应该永远记住这样的夜晚,记住人心动荡的岁月中是怎样艰难而执著地渴望着和平。战争让世界变得如此脆弱,一如风中尘埃,一转眼便消失不见。而非典型肺炎的( )和香港艺人张国荣的命丧黄泉,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命运的无常。我们不由得要问:此生为何?一些人无声无息地倒下,没有鲜花,没有墓碑,甚至也没有人记得。生命仓促得如一句匆匆的歌词,刚刚开了个头就煞了尾而人类的繁衍依然在硝烟和疫病中生生不息;而生之意志依然在绝望中曲折而坚忍地向上攀升;而在和平的风中忙碌着的人们依然平凡而不懈地完成着人生的功课。我们常常慨叹现实的不公,却从不反思自己是否学会了忍耐和坚持; ,却从不踏踏实实地去做一件实事;我们不屑于富人的“暴富”,觉得那不过是机遇凑巧, ;我们日复一日地埋怨没有赶上好时候,却从不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身边的人总能一次又一次地获得成功?如果没有战争,也许我们仍将( )着自己的一无所有,然后在愤愤不平中可悲地老去。是战争让我们醒悟有了生,一切便有了可能。想想炮火中的伊拉克,想想硝烟里的巴格达,想想那些在火光中爬满恐惧和绝望的面孔,然后再想想我们,想想和平的阳光和自由的空气,就会发觉,其实我们已是如此富有。战争让我们学会珍惜,因为战争,懒惰和( )变得可耻,而我们也终于明白:活着不需要理由,赚取幸福,就从现在开始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2分)窒息( ) 滋生( ) 不懈( ) 埋怨( )2、文中括号内所缺的一组成语为( )(2分)A、不绝于耳 不约而同 津津乐道 无动于衷B、震耳欲聋 不期而至 怨天尤人 不思进取C、惊天动地 不以为然 花天酒地 不以为然D、发人深省 不期而至 自怨自艾 不闻不问3、下面一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依据上下文,它应放在第 段和第 段之间。(1分)战争摧残了生命,战争也让更多的人看清了生命。4、第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1分)5、第段中说的“其实我们已是如此富有”具体指什么?(2分) 6、模仿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横线上补全句子,要求话题相同,上下衔接自然。(2分)仿写: 7、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若同意,请写几句鉴赏的话;若不同意,试举例反驳。(3分) (二)(9分)(1)本报记者田利平报道 记者在阜外北大街一幢居民楼的地下室内见到了王小草。除了11岁过春节时穿过一次新衣外,至今17岁的她穿的还是别人送的旧衣服。小草现在在某出租汽车站打工,每天干些擦桌子的杂活儿,一个用能挣400元钱。班别 姓名 考号 (2)这是她自13岁来京打工以来拿到的最高工资,两个前她每月只挣300元。再往前,她在餐馆里刷碗,端盘子,挣钱就更少了。 (3)但是一个月前她刚给家里寄了600元。她上初一的大弟弟刚刚辍学务农,此外母亲身体也不好,家里的重担一直由她弱小的肩膀承担着。 (4)在她记忆中,父亲一直很陌生,十天半月见不着一次面。据妈妈说他们结婚时父亲已开始赌博成瘾,为此夫妻俩不是打就是吵。小草的父亲也曾去陕西的小煤窑里打过工,但每次都是借钱买车票去,借钱买车票回。 (5)小草13岁时,得食道癌的爷爷住到她家。那年夏天爷爷一个多月吃不下去饭,劝父亲戒赌也不起作用。有一天下雨,家里屋顶哗哗地往下流水,爷爷拉着小草的手说:出去打工吧,这个家只能靠你了,弟弟上学得靠你,你妈身体不好也得靠你,将来挣了钱,盖间好房。 (6)13岁的小草找到北京一家小餐馆干些刷碗之类的零活儿。半年过后,居然攒了1000元。(7)带着这1000元她回到家乡,她跟母亲说,她要用自己挣的钱交学费读书。于是她又接着上了5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居然考上了初中。(当时升初中要考试)(8)初中上了一个学期之后,她交给妈妈的1000元用完了,不得已再次被迫离乡进京打工。在这一个学期中,她在河南岳城中学初一年级200多名学生中,考试成绩一直是第二或第三,还拿过4个奖状。 (9)1997年春节她第二次来京时继续在餐馆里做勤杂工,后来当了服务员。餐馆一年之后拆迁,老板娘看她可怜,就把她介绍到丈夫所在的单位某出租汽车站工作。 (10)打工期间她继续地给家里寄点儿钱。今年4月份她回家收割麦子时,从邻居口中得知,钱被父亲从邮局取走后赌了个精光。 (11)家徒四壁,上初一的弟弟不得不辍学,这让小草很伤心。她看实话实说征集节目话题,就写信建议做一个关于赌博的节目,前天她成为这个节目的现场观众。 (12)在节目嘉宾中两位戒赌者致了富,小草说:我不羡慕他们致富,我只想有个安宁祥和的家庭,穷点儿没关系,父亲能戒了赌,回家过正常生活就行。 (13)她说自己特想用自己挣的钱继续上学。不久前她刚从一个电脑培训班结业,现在她还想学英语。白天干完活儿后,小草便回到宿舍读书看报。令记者惊讶的是,她写了很多记录自己经历的文章和上千首歌谣。在一首爸爸你别赌了中,她写道:爸爸,是你赌博害了这个家,让它一直在风雨里挣扎。我多么希望你不再赌了,让可怜的妈妈享一天福吧。答应我好吗,爸爸,回到这个社会回到这个家,在我心中你将仍然是一个好爸爸。1.找出对这篇新闻的内容概括不当的一项_。(2分)A.叙述了王小草的现状。 B.叙述了王小草的家庭状况。C.叙述了王小草打工奋斗的经历。 D.叙述了社会各界对王小草的关心,援助。2.第(7)段中“居然”一词用得恰当吗?为什么?(3分)答:_3.从最后两段看,王小草目前有两个强烈的愿望,这两个愿望是什么?(2分)答:_4.你觉得王小草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2分)答:_(三)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各题。(18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_,_,_,_。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将空缺的原文,填在下面横线上。忽逢桃花林,_,_,_,_。(2分)2.下列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2分)( )A.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3.桃花源中的人“见渔人,乃大惊”的原因是什么?(2分)4.翻译下列各句。(3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2)不足为外人道也。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豁然开朗”一词,写出了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的感受。B.选文第二段主要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环境和桃花源人的幸福生活。C.“设酒杀鸡作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写出桃花源人的惧怕心理,不愿让官府知道他们的住处。6.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2分)(1)缘 溪 行,忘 路 之 远 近。(2)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7.用文中的语句填空。(2分)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_;文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8.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填在横线上。(1分)9.“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请用简洁的文字回答。(2分) (四)欣赏春望后做题。(6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 _一词突出了战乱之时家书的珍贵。(1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