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中数词的应用_第1页
应用文中数词的应用_第2页
应用文中数词的应用_第3页
应用文中数词的应用_第4页
应用文中数词的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文库数词的用法 数词主要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两类。 一、 数词的分类 1. 基数词 表示数目的词称为基数词。其形式如下: a从110 one,two,three,four,five,six,seven,eight,nine,ten b从 1119 eleven,twelve, 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 sixteen, seventeen,eighteen, nineteen 这里除 eleven, twelve, thirteen, fifteen, eighteen为特殊形式外,fourteen,sixteen,seventeen,nineteen都是由其个位数形式后添加后缀-teen构成。 c从 2199 整数几十中除twenty,thirty, forty,fifty,eighty为特殊形式外,sixty,seventy,ninety都是其个位数形式后添加后缀-ty构成。表示几十几时,在几十和个位基数词形式之间添加连字符“-” 21 twenty-one 76 seventy-six d百位数 个数基数词形式加“hundred”,表示几百,在几十几与百位间加上and 101 a hundred and one 320 three hundred and twenty 648 six hundred and forty-eight e千位数以上 从数字的右端向左端数起,每三位数加一个逗号“,”。从右开始,第一个“,”前的数字后添加 thousand,第二个“,”前面的数字后添加 million,第三个“,”前的数字后添加 billion。然后一节一节分别表示,两个逗号之间最大的数为百位数形式。 2,648 two thousand six hundred and forty-eight 16,250,064 sixteen million two hundred and fifty thousand sixty-four 5,237,166,234 five billion,two hundred and thirty-seven million,one hundred and sixty-six thousand,two hundred and thirty-four f基数词在表示确切的数字时,不能使用百、千、百万、十亿的复数形式;但是,当基数词表示不确切数字,如成百、成千上万,三三两两时,基数词则以复数形式出现。 there are hundreds of people in the hall 大厅里有数以百计的人。 they went to the theatre in twos and threes 他们三三两两地来到了剧院。 g表示人的不确切岁数或年代,用几十的复数形式表示。 he became a professor in his thirties 他三十多岁时成为了教授。 she died of lung cancer in forties 她四十来岁时死于肺癌。 it was in the 1960s 那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h基数词的句法功能 基数词在句中可作主语、宾语、定语、表语、同位语。 the two happily opened the box 两个人高兴地打开了盒子。(作主语) i need three altogether 我总共需要三个。(作宾语) four students are playing volleyball outside 四个学生在外面打排球。(作定语) we are sixteen 我们是16个人。(作表语) they three tried to finish the task before sunset 他们三个人尽力想在日落前完成任务。(作同位语) 2. 序数词 表示顺序的词称为序数词。序数词的主要形式: a从第一至第十九 其中,one first, two second, three third, fivefifth,eighteighth,nineninth,twelvetwelfth为特殊形式,其它的序数词都是由其相对应的基数词后面添加“th”构成。例如: six sixth、nineteennineteenth b从第二十至第九十九 整数第几十的形式由其对应的基数词改变结尾字母y为i,再加“eth”构成。 twentytwentieth thirtythirtieth 表示第几十几时,用几十的基数词形式加上连字符“”和个位序数词形式一起表示。 thirty-first 第三十一 fifty-sixth 第五十六 seventy-third 第七十三 ninety-ninth 第九十九 c第一百以上的多位序数词 由基数词的形式变结尾部分为序数词形式来表示。 one hundred and twenty-first 第一百二十一 one thousand,three hundred and twentieth 第一千三百二十 d序数词的缩写形式 有时,序数词可以用缩写形式来表示。主要缩写形式有。 firstlst second2nd third3rd fourth4th sixth6th twentieth20th twenty-third23rd 其中lst,2nd,3rd为特殊形式,其它的都是阿拉伯数字后加上th。 e序数词的句法功能 序数词在句中可作主语、宾语、定语和表语。 the second is what i really need 第二个是我真正需要的。(作主语) he choose the second 他挑选了第二个。(作宾语) we are to carry out the first plan 我们将执行第一个计划。(作定语) she is the second in our class在我们班她是第二名。(作表语) 注:序数词在使用时,通常前面要加定冠词 the;但是如果序数词前出现不定冠词a或an时,则表示“再”,“又”。 well go over it a second time 我们得再念第二遍。 weve tried it three timesmust we try it a fourth time? 我们已经试过三遍了,还必须试一次(第四次)吗? 另外,基数词也可以表示顺序。只需将基数词放在它所修饰的名词之后即可,不需要添加定冠词。 the first lessonlesson one the fifth pagepage 5(five) the twenty-first roomroom 21(twenty-one) 二、时刻表示法 1. 表示几点钟用基数词加可以省略的oclock 5:00 读作 five oclock 或 five 2. 表示几点过几分,在分钟后加past,再加小时 five past seven 七点过五分 half past six 六点半 a quarter past eight 八点过一刻 seven past eight 八点过七分 3. 表示几点差几分,在分钟后面加to,再加小时 ten to eight 差十分八点(七点五十分) a quarter to twelve 差一刻十二点(十一点四十五分) twenty to six 差二十分六点(五点四十分) 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下列简单方法表示时间。 以小时、分种为单位分别读出数字。 6:31 读作 six thirty-one 10:26读作 ten twenty-six 14:03 读作 fourteen o three 16:15 读作 sixteen fifteen篇二:关于软件名称中使用英文和数字的解释 中对“ ”的说明 我 开发 是 版本,其中出现的英文 ,是 , 不侵犯任何组织个人的权益,如出现任何问题,本单位承担一切后果责任。 申请人: 日 期:篇三:运用语文数字教1 运用语文数字教材,构建鲜活、灵动课堂课题成果影响综述 一、研究过程综述 本课题针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特点,以多元和整合的目标将语文数字教材和语文传统教材有机组合,促进教学效果的优化,形成一相应的教学模式,并提供相应的教育学策略。 本次课题活动将以“行动研究”为主,以理论研究为辅,从实地调研中得出客观结论,分析语文数字教材在实际运用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探究其深层次原因,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以网络为手段,在借鉴兄弟学校对其运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经典案例,将大量存在的客观实际升华为精炼的理论,提出可行的建议,从而对我校语文数字化教材建设与运用有所裨益。 简言之,即实地调研,理论分析对比借鉴,数据分析总结归纳,提出建议 现实应用,实践检验。 实施步骤: 1、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13年3月到2015年12月 2、具体步骤: 前期工作:选择讨论,申报立项 第一阶段:2013年3月至2013年5月为准备阶段 (1)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学习。 (2)制订课题方案,确立课题组人员和实验班,做好组织发动工作。 (3)拟定若干研究子课题。 (4)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5)举行开题会。 第二阶段: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为实施阶段 (1)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数字语文教学中学生体验性学习的策略。 (2)课题组研究人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 (3)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体验性学习的进展情况。 (4)2014年上半年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及子课题论文等形式展示成果。 (5)邀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为深化实施阶段 通过中期汇报,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第四阶段: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反思总结阶段 (1) 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2) 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 (3) 写出课题论文,汇编论文集。 (4) 观摩活动。 二、课题研究成果 分析语文数字教材课题研究成果需要立足学校课程实施,重点从使用数字教材的主体(教师与学生)和数字教材的使用场所(课堂)两个方面,研判其对发生在课堂内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发生在课堂外的教师工作方式的作用。 首先,数字教材将推动课堂教学方式变革。 2013年我校加入滨州市电化教育馆组织的滨州市初中语文数字教材有效模式研究的课题研究,我承担了一定的任务。鉴于此,我对初中语文数字教材教学作进一步探究,总结出当前我校初中语文数字教材教学的一般模式,以期课题研究有新的突破,语文教学质量有更大的提升。 初中语文数字教材教学一般模式 该模式是基于多媒体教室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初中语文数字教材为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达到对知识的建构。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七个环节: 导入课题资料助读整体感知问题研讨拓展延伸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导入课题: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形式展示出来,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中与文本和教师展开对话。 2.资料助读:先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同类作品等),然后教师通过课件,以新颖生动、要点醒目的方式加以展示,让学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 3、整体感知:教师借助数字教材课件帮助学生全面地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包括生字词检测、播放课文朗读音频、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品味语言特色,等等,尤其是诗歌、散文之类文学色彩较浓的作品,更需借助数字教材进行朗读指导、结构分析、语言赏析等训练,这样,教学思路清晰,形象直观,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4、问题研讨:在对课文整体感知基础上,教师借助课件展示若干个能体现课文重难点、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先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各抒己见。讲解时,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评点、补充,然后通过课件进一步明确,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认识。 5、拓展延伸:播放相关的影视作品的视频,链接相关网页让学生自主探究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拓展了他们的阅读量,又使学生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锻炼学生知识迁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6、课堂总结:在课件上设计简洁生动的图示,以动画的方式逐步展示出来,或把本堂课的教学要点一一列出来,让学生自己总结,从而获得对课文全面的认识。 7、布置作业:根据课文精心设计一些典型性习题,通过课件展示出来,既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又能重复使用,强化训练,起到复习巩固的效果。 初中语文数字教材教学模式案例: 那树教学设计 那树是九年级下册的一篇散文名作,我根据上述的教学模式对本课进行了教学设计,并在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维度:1、了解作家王鼎钧及其创作情况。2、理解、积累文中重点字词。 过程与方法维度: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内容;运用默读、跳读、精读的方法品味那些能体现大树品质的描写片断,那些蕴涵了作者的情感、描摹大树悲惨命运的片断,在语言品味中把握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进步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 谐共处发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品格及命运。 2、揣摩语言,体味关键语句深层含义,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激愤的情感。 3、正确认识人类文明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整合教学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森林、荒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导入课题。 (二)、资料助读:学生交流后,课件展示介绍作家作品及其文章特色。 (三)、整体感知 1、字词检测:课件展示生字词,指名回答。 2、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听读课文,体味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感情。 3、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述一下那棵树的故事?(学生汇报后出示课件) 4、文中树的命运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大树的外型特点和自然环境有了怎样的变化?(学生汇报后出示课件,并适机板书) ( 四)、问题研讨 1、说说那树具有怎样的价值和品格,最后遭到怎样的命运?对那树,作者和交通专家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你怎么看?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学生交流汇报后出示课件,并适机板书) 2、找出文中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的语句,并体味语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学生交流汇报后出示课件) 3、作者写了蚂蚁搬家一事有什么用意?那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交流汇报后出示课件) (五)、拓展延伸 大自然在人类面前有时是弱者,有时又疯狂地报复人类,那么人类文明与自然该怎样和谐发展呢?请谈一下你的认识。(先课件展示相关资料:中国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变化图表;洪灾、泥石流、沙尘暴等图片,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六)、 课堂总结:课件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图示进行总结。 (七)、布置作业(出示课件) 板书设计: 那 树 王鼎钧 早期 那 庇护、造福人类 近期 人与自然 树 和谐共处 现时 惨遭杀戮 通过以上教学模式案例我们可以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