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设计21、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4、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学习他谦虚好学的美德,感受小姑娘的率真可爱。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2、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教学具准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1、了解爱因斯坦。设问:爱因斯坦是谁?(出示文字资料: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爱因斯坦的课文。(板书课题: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3、设疑。齐读课题后提问: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他们俩是怎么认识的?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从中又可看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2、检查自读情况: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愿意读哪部分就读哪部分,我们其他同学可以来当小评委。(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再读)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评议:请我们的小评委们作一番评议吧!当然,可以是值得表扬之处,也可以指出欠缺的地方。 读的同学很认真,听的同学也真不赖!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大家可自由发表观点。(指名交流课文大意)4、他们之间有过几次交往?(三次)请大家速读课文,找出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三次交往的起止。 交流:一遇(13)二遇(45)三遇(6) 那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三、再读课文,感悟欣赏1、请大家再读读每次相遇的第一句话及最后一部分的第一句话,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的。(学生自由朗读)(出示四句话:1940年的一个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指名交流(从“时间先后顺序”、“不同情况下见面”、“关系越来越密切”等方面交流)。教师相机评议(如“你读得很仔细”、“你很会动脑筋”)板书如下(用箭头表示关系): 撞 (爱因斯坦遇小女孩) 等联系前三句,最后一段的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呢?(出示句子: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他们最后熟悉到了什么程度,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每天都坐坐)你看到他们俩在做些什么呀?板书:教穿戴 教放东西和布置房间 教数学作业2、大家真会读书,能边读书边思考,下面我们要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请大家再读课文,自由选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交往反复朗读,看看能读出哪些新体会?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的先后顺序) (学生自找、自读、自练,准备交流)3、咱们来交流一下读后的体会(指名交流谈体会,相机出示有关句子) 句1: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句2:“我说也是吗,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句3: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句4: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问题设计:读了这句,你体会到了什么?他的目光那么温柔是因为听到了小女孩在说(出示句2,引说)小女孩认为(引导生为反问句换个说法)对此爱因斯坦感到很欣慰,因为他也需要一种平等的交流,他认为自己碰到了知音。那么,试想一下,在小女孩的想象中,伟人又该是怎样的呢?(衣着整洁,知识渊博,完美无缺的)而眼前的爱因斯坦的装束却是(出示图片,引说“衣衫不整”)能结合上文说具体些吗?(出示句3)你能演示一下爱因斯坦当时的言行举止吗?(指名表演)你认为他会对付的又是什么呢?怎么对付的?(出示句4,补充有关资料:爱因斯坦就是这么一位惜时如金的人,他几乎分分秒秒都用来探索自然奥秘:年轻时的他推着儿子的小车在街头边走边思考问题,差点被马车撞了;在桥头等一位学生时,掏出纸进行计算,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也没有觉察;躺在病床上,朋友问他最需要什么?他双眼闪亮,低声说:“我现在只希望有几个小时时间把一些稿子整理好;直到逝世前他仍在忘我地工作、工作、再工作) 读到这,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又想对小女孩说句什么话?(板书:善良可爱平易近人天真活泼乐于助人) 多么可敬可爱的老人,态度又是那么的诚恳,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吧(齐读这句)。4、同桌准备分角色选读其中一次相遇。 哪一桌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当评委。四、小结 我们只读了一节课,大家就有这么多的感受和体会,相信通过下一节课的朗读,定会读得更好,定会有更多的收获的。 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这个问题我们放在下节课讨论。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你对爱因斯坦的了解。2、一个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和一个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三次相遇,长期相处,成了好朋友)二、精读训练(一):快速通读全文,用“”画出描写他们三次相遇的句子。1、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1)读读三句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2)“撞”“遇”“等待”说明什么? (从不熟悉到熟悉)(3)“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说明什么? (时间在推移)“随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把你从三句话中体会到的内容说一说。(4)指导朗读这三个句子。抓住“撞”、“遇”、“等待”等词语。2、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呢?(爱因斯坦和小姑娘三次相遇,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二)精读第一次相遇部分1、指名朗读第一段。(1)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出示: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 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A、照样子写词语:短而硬 _ _ _ _ B、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人?(2)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动作的句子。A“一边一边”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B、齐读。(3)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读课文,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4)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出示: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A、照样子写词语:又肥又长 _ _ _ _ B、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C、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穿着的句子。2、当小女孩把这件事告诉父亲后又怎样呢?教师引读父亲的话。3、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问)小女孩为什么“纳闷”?4、根据回答出示: 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把反问句换一个说法(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6、分角色朗读这一段。(由三名同学分别读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的话)7、小结:这一段写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小女孩天真好奇和讷闷不解 父亲对爱因斯坦的由衷赞叹(三)、精读第二次相遇部分1、过渡:小女孩第一天遇到爱因斯坦,第二天他们又遇上了。这次相遇的情景是怎样的呢?2、找出课文中有两个“仍是”的句子。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1)、读第2自然段,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2)、“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3)说说“一面一面”体现了什么?(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3、找出这一段中爱因斯坦和小姑娘的对话,同桌分角色读一读。说说从这一段对话里读懂了什么?(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4、分角色读第二段。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四)、精读第三次相遇部分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2、从那些词语句子中反映出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内怎样乱?4、分角色读第三段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仍”字说明了什么?(说明过去就是这样) 有详有略 注意避免重复的写法 爱因斯坦是一个谦逊和平易近人的人 伟大而又平凡第三课时一、学习第四段、听本段课文录音。、讨论主要写了什么?(概括写两个人的交往) 、为什么小女孩的母亲会好奇地问??引导学生读出“好奇”,爱因斯坦的回答让人想到了什么?(抓住“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等词句,进行进一步体会爱因斯坦的谦逊。)、指导用“只好”造句。二、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让学生读出文中感受最深的语句,畅谈心中的爱因斯坦。三、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四、作业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3、在小女孩与爱因斯坦的对话中,她用的都是“你”,可她母亲称爱因斯坦为“您”,这是不是小女孩对爱因斯坦不尊敬呢?(刚开始,小女孩与爱因斯坦并不熟悉,不知道他的伟大。当爱因斯坦按照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时,他们开始产生了“忘年之情”,小女孩觉得这个老人很有趣,竟然那么听自己的话,在心里,她可能已经把爱因斯坦当作朋友了! 小姑娘与爱因斯坦由不熟悉到很熟悉,感情逐渐加深成了忘年交,交往十分随便,所以用“你”。平时我们朋友之间,就不用“您”。而小姑娘的母亲只知道爱因斯坦创立了许多理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对他十分敬仰,所以要用“您”。)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不说空话爱因斯坦 当人们赞誉他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时,爱因斯坦笑着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板书设计 21、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潜心科学研究 天真可爱 不拘生活小节 有礼貌 谦虚好学 第一次 撞(相撞) 第二次 遇(相遇) 第三次 等待(相邀) 相处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实验目标:通过对樟树品质的了解,联系宋庆龄的生平,说说宋庆龄喜欢它们的原因,试着探究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准备:搜集资料,了解宋庆龄的生平。图片、投影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宋庆龄的生平。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3、学会用重点突破的方法为课文分段。一、揭示课题1、出示图片,学生交流宋庆龄生平。2、板书课题:2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3、解题。(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教师范读课文。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三、自读课文1、出示自读课文。(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3)通读每个自然段。(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3、检查自读情况。(1)抽读词语卡片。(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3)交流学会的词语。(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四、指导分段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五、作业1、读生字表中的字。2、分段朗读课文。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樟树的特点。2、通过对樟树品质的了解,联系宋庆龄的生平,说说宋庆龄喜欢它们的原因,试着探究樟树的象征意义。一、复习检查1、抽读词语卡片二、细读课文、细读第一段(第自然段)()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细读第二段(第自然段)()学习第自然段。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默读第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指导背诵。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学习第自然段。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学习第句。a、指名读。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学习第句。a、自由读课文。b、理解“可贵、仍然、拇指、高贵”等词。c、理解句子。“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相机板书:永久保持 拒虫香气)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再读第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自然段的体会。C、指名说说,大家参与评点,相互补充。指导朗读。指导背诵。、细读第三段(第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指导概括段意。三、作业、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板书设计: 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枝干粗壮 蓬蓬勃勃 四季常青 崇敬怀念 拒虫香气 高贵之处 永久保持23 . 黄河的主人一 教学要求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2、掌握课文中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4、模仿最后一段的构段和表达的方式写出一位自己所敬仰和赞颂的人。二、教学重难点了解羊皮筏子的特点和功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合作讨论去感受、去发现、去体会艄公的形象内涵。三、教学时间两课时四、教学准备1、预习(1)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朗读要正确,通顺。(2)通过结合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生词,无法自己理解的词语或句子请做上记号。读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可通过问题的形式记下来,准备课上讨论。(3)收集课文中和课外书中描写黄河的词语和句子,准备课上交流。(4)从课外书或网上去寻找黄河上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了解它的制作、特征和功能,最好能附上图片。(5)在人与外界的各类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6)理解词语(带点的字先查字典理解) 筏子 竹篙 胆战心惊惊涛骇浪如履平地提心吊胆2、课件制作3、其它准备工作(1)课前教师提供一些关于羊皮筏子和艄公的资料,分发给学生。(2)课上准备好电脑,实物显示频、投影仪器等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解题质疑1、谈话引入,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与黄河有关的课文,(板书:黄河)同学们,在你脑海中,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请谁来说一说。2、课文写到了黄河,作者面对黄河时,他的所见所感也是通过丰富的语言传达出来的,出示:黄河滚滚 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波浪滔滔惊涛骇浪 激流 湍急 汹涌 胆战心惊 提心吊胆 如履平地(1)指名读-集体读(要读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2)这些词语在下面的课文朗读中还要加深体会。2、师:黄河之水日夜奔流,汹涌咆哮,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黄河的主人(板书:的主人),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谁是黄河上的主人?他为什么会成为黄河上的主人?它有什么本领能成为主人?)教师在课题的右侧打上几个?二、初读课文,感受语言1、师:同学们围绕课题就提出了这么多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你们说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什么?(读书和讨论)下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相信你能通过自己的读书和思考,来解决刚才的问题。还要注意,读书要做到正确,流利,读不通顺的地方要反复读读。2、同桌互读,你喜欢读哪些段落就读哪些段落,并让同桌评价一下读的效果。3、个别朗读,把你最喜欢读的或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同学们听,如果一个同学读了以后,还有同学认为自己也喜欢读这一段或认为自己会读得更好,那就可以站起来再读。教师引导学生相机点拨、评价。4、交流初步的感受:通过刚才的朗读,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5、黄河的主人是谁?(板书:艄公)(教师提醒”艄”字的写法)课文中的艄公在干一件什么事?艄公_(艄公撑着羊皮筏子送五个乘客过黄河) (板书:黄河 羊皮筏子 乘客)(教师提醒”筏”字的注意点,不要少一撇)5、你见过黄河上的羊皮筏子吗?哪位同学在预习课文时已经找到了介绍羊皮筏子的材料,如有图片就更好。请你上台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的羊皮筏子。(让学生上台介绍,而后,教师可以出示黄河上的羊皮筏子的课件并加以简要说明)三、小结课文1、指导完整的朗读课文(教师逐节朗读课文)2、质疑问难:初步学习了课文,你觉得还有什么问题吗?四、学习词语1、出示词语筏子 艄公 竹篙 沉着 波浪滔滔 惊涛骇浪 如履平地激流 险恶 赞颂 尝试 提心吊胆 胆战心惊 浊浪排空(1)指名读(2)领读(3)找出上述词语中表示”害怕”的词语,你还能说出那些近义词。2、完成课后的练习2五、课堂作业1、抄写词语六、课外作业1、熟读课文2、在人与外界的各类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准备在下一堂课上交流。(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些人在征服自然、挑战自我过程中的一些图片,并作必要的提示。)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唤起记忆1、课前板书:黄河的主人2、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初步学习,你了解了些什么?(板书:艄公)(课文介绍了在波涛汹涌的黄河上,一位艄公撑篙驾着羊皮筏子送五位乘客渡黄河的事。)二、学习第一部分,体会黄河上羊皮筏子的惊与险1、同学们,课文一开始,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奔腾不息、汹涌咆哮的黄河边,请大家看画面,不仅要仔细观察,而且要用心感受。演示多媒体:(远景)汹涌激荡的黄河水、震耳欲聋的波涛声。2、师:看了这幅画面,假如让你给画面配音的话,你该诵读课文的那一部分,又该怎样诵读读?先自己练读,然后交流。3、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指名读-评价:是否感受到”胆战心惊”-再指名读-集体读4、多媒体出示:在汹涌的激流里的一叶筏子。(1)师:请你练读下一个自然段,然后给这一幅画面配音。(指名读)(2)在原来的画面上出示第二自然段的文字,让学生再仔细读一读,然后谈谈读后的感受。(3)(多媒体去除配音,只保留画面。)交流感受,让学生畅所欲言,并让学生说一说重点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教师随机点拨评价,并指导学生朗读相关句子。(从下列词语中可以让人着重体会到黄河的汹涌险恶?quot;汹涌的激流”、”整个儿吞没”;那东西的渺小无助:”小”、”轻”、”浮”、”小小”;作者为那东西的强烈担忧:”突然”、”强磁力”、”吸引”)上列引号中的词语点击时多媒体设计成另一种颜色。(4)指导集体有感情的朗读,要让人感受到黄河的凶险无情,那小东西的渺小危险和作者的深切担忧。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1)师过渡:同学们,作者远望时,看到的仅仅是一样东西,即使如此,作者已经为这样东西而担心害怕,那么,当他定睛细看时,发现这东西上面坐着的竟然是人,这时,作者的感情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请你找出相关的文字读一读,再谈谈体会。(2)指名朗读-评价-再指名朗读(教师可随机点拨)(1、3句带感叹号的句子重点指导朗读)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感情:那小东西上坐着的竟是人,而且有六个人,黄河的水那么湍急,人就像贴在水面上漂流。作者既觉得不可思议,又为他们担惊受怕。(必要时教师可以范读)(3)师:此时作者的心情你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提心吊胆、担惊受怕、十分担心、异常震惊、惊恐不已、胆战心惊)(4)指导集体有感情的朗读,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三、学习第二部分,体会艄公的大智大勇1、过渡:同学们,在作者这样的心境下,你再读读下面这个自然段,你是否能够发现什么问题?(1)出示:(第6自然段)”我不禁提心吊胆,浏览窗外的景色。)(2)学生边读边思,然后引导提问。学生可能会问:在如此危险(危急四伏)的黄河上,乘客为什么还在谈笑风生?(核心问题)用”小心”和”大胆”来同时形容艄公的行为,是否矛盾? 2、自主合作探究(1)师:同学们,你想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几个问题?(读书、结合上下文、独立思考、跟同学讨论)(2)下面就用你喜欢的方式去解决这几个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同时自由地寻找自己的交流伙伴。3、集体交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1)组织大家交流讨论,合作小组推荐一名代表来汇总小组的意见。比一比哪个小组交流得最好。(2)交流中可能学生会得出如下结论:(教师还要让学生说说是从哪些文字中得出如下结论的。)乘客不是第一次坐羊皮筏子,已经有了一定经验。乘客们都非常的勇敢,他们不惧怕黄河的险恶。他们知道艄公很有驾筏经验,不会出任何危险。因为艄公是一个大智大勇的人,他一定会战胜惊涛骇浪。(3)重点指导朗读描写艄公的句子。4、重点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加深领悟(1)师:同学们,此时你想对羊皮筏子上的艄公说些什么话?(多媒体出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画面)(在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最好能抓住课题阐述)(2)作者是怎么赞颂艄公的呢?多媒体出示:(在原有画面的基础上出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成为黄河上的主人。”(3)谁能替作者来赞一赞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指名朗读-学生相互评价-在指名读集体朗读这段话(愿意赞一赞这位艄公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赞一赞)出示填空题“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他站在_,面对着_,身系_,手里只有_。他凭着_,_,战胜了_,_,成为_。”(要求学生熟读成诵:熟读-指名说)板书:惊涛骇浪 如履平地师:黄河上惊涛骇浪,可我们的艄公却如履平地,他真不愧为黄河的主人。四、小结全文,深化主旨1、师:同学们,学到这儿,老师想起了一句格言(板书: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人在跟险恶的自然环境的搏斗中才能显示出自己的英雄气概。同学们,从黄河的艄公身上你还能想到哪些人?口头交流一下。2、师小节:同学们,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黄河的主人(集体读)。奔流不息的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不仅孕育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生命,而且更塑造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聪明智慧和精神品格。黄河上的艄公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愿艄公的形象能给我们永远的启迪,愿艄公的智慧和精神能在我们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就像黄河水一样奔腾不息。3、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话想说或者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五、课外作业下列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道:1、在人与外界的各中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在了解的基础上仿照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写法赞一赞他。2、在当今现代交通工具异常多样和不断涌现的时代,原始落后的羊皮筏子是否可以退出历史的舞台?围绕这个论题去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得出相应的结论。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黄 河 的 主 人 ? 艄公 羊皮筏子 乘客 (第二课时) 黄河 惊涛骇浪 沧海横流 的 主人 如履平地 方显英雄本色 (艄公) 练习7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处处留心部分2理解来源于象棋的词语意思,通过诵读歌诀,初步了解下象棋的规则,感受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歌诀,初步了解下象棋的规则。教学过程:一、揭题质疑: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1、教学第一部分。(1)谈话引入:同学们听说过象棋吗?象棋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棋类运动,它是象征着古代战场双方厮杀的一种游戏。我们生活中有些词语就来源于象棋。练习中举了一个例子。请同学们看看。(2)我们了解了象棋中“将军”的本意,那么,现在“将军”一词常常比喻什么呢?(3)书中还列举了一些这样的词语,请读读这些词语,想想它们在象棋中是什么意思,现在在生活中又表示什么意思。(4)除了书中提到的,你还能说出哪些呢?(5)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说一句话。2、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陕西西安建工第五建筑集团有限公司3月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陕西榆林市吴堡县县属国有企业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贵州安立航空材料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及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湖南省低空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2人(第二次)模拟试卷带答案详解
- 2025浙江温州交运集团选聘温州低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六安金寨县红旅客运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劳务外包制旅游客车储备驾驶员2名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赛雅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96名劳务派遣列车服务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科学技术部国际科技合作中心SKAO国际组织职员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广西来宾市政协办公室招聘所属事业单位后勤服务控制数人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昆明市晋宁区文化和旅游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1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年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题库(含答案)
- 中秋国庆节假期安全教育安全防范不松懈宣传课件模板
- 八年级语文写作技巧与课堂教案
- 鼻出血的课件护理
- 2025年干细胞治疗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标准)清理乱账服务协议书
- 2025年4月自考00155中级财务会计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 道路工程培训课件
- DGTJ08-2004B-2020 建筑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技术标准
- 国庆假期大学生安全教育
- 呼吸内科出科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