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515古诗二首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20春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515古诗二首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20春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515古诗二首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20春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515古诗二首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理解诗意,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1.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理解诗意,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教学难点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教学准备课文情境图;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深情导入,理解诗题。1.有人说,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是泪水。流传千古的送别佳句中,包含着浓浓的友情、亲情。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读诗题,你知道了送别的什么?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晓”字中可以看出;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送别的人是林子方。3.小结: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那么诗人会写些什么呢?(学生讨论)4.过渡:那么同学们说得对不对呢?就让我们来走进这首诗吧。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生自由读)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指名两生,师生正音)3.古诗还要读出节奏韵律,像这样(范读首句),谁再来读读?(指名两生,评价)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诗的节奏韵律。三、自学古诗,理解大意。1.诗读正确了,那这首诗的意思呢?轻声读,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想象画面,看看读懂了什么。和同桌说一说,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上面做个记号。2.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交流重点字词)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接天:与天相接。映日:映照着太阳。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从题目的“晓”字中可以看出)别样:特别。3.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交流古诗大意,鼓励用自己的语言连贯地描述)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其他时候相比确实不同。与天相接的莲叶绿得无边无际,映照着阳光的荷花显得特别鲜红。4.理解了诗的大意,相信我们能读得更好了,谁来试试?注意读出诗的味道。(指名评价)怎样才能读得更有感情呢?让我们品诗、赏诗,走入诗境。四、品读诗境,感受画面。1.同学们,八百多年前的一个夏天,你,就是大诗人杨万里,刚刚走出净慈寺,清风拂面而来,一派赏心悦目的景象映入眼帘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2.闭上眼睛去听,去想。(老师范读第三、四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板书:蓝天、碧叶、赤日、红花。3.同学们,那不是一片荷叶,而是一池荷叶;那不是小池塘里的荷叶,而是西湖里的荷叶。你能描述那样的景象吗?(1)重点理解:无穷碧。理解一:照应“接天”,指范围广。理解二:指绿的程度。很绿很绿,绿得难以形容。理解三:也许是指有很多很多种不同层次的绿:深绿、浅绿、淡绿、草绿、浓绿(2)想不想欣赏一下这样的美景?课件欣赏(远景),读好“接天莲叶无穷碧”。小结:是啊,满池的叶啊,满眼的绿呀,远远地伸向天边,与蓝天相接。4.六月,正是盛夏,虽然是早晨,可是太阳已经是火辣辣的。在骄阳的映衬下,怒放的荷花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可以说说荷花在阳光照耀下的颜色、姿态等。)(1)重点理解:别样红。理解一:很特别的红,不一般的红。理解二:红得有层次,有变化。(2)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突出映日红)这荷花红得多美啊!谁能用比喻或者拟人手法来描绘一下?(3)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体会到这一美景?5.看哪,那绿色的莲叶,极目一望,无边无际;那艳丽的荷花,娇艳妩媚,辉映朝阳。你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留在每个人的心中吗?(1)同桌读。(2)指名读。(3)分角色读:男读叶,女读花。(4)齐读。6.荷叶田田,荷花朵朵,难怪诗人说(引读,课件)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这是诗人的由衷赞美。你能用自己的话赞一赞吗?(指名说,注意赞叹)五、悟诗情,深度理解。1.同学们,学到这里,有没有人会产生疑问呢?(题目中是送别,可是诗中描写的只有景色)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前两句说六月中的西湖,景色与其他季节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诗人认为他与林子方的感情与其他人是不一样的。后两句说满湖的荷叶一直绿到天边,荷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特别娇艳红润。也就是说诗人与朋友林子方的感情就像满湖的荷叶一样,友谊一直连到天边,像荷花一样在阳光的照射下红得发亮,红得似火。总结:这首诗在景色中寄寓了诗人的感情,这种手法叫:以景寄情。(板书)2.请同学们再静静地读读这首诗,闭上眼睛想想送别的画面,然后谈谈自己读到的是诗人一份怎样的情。(学生自由朗读、品味)现在,你就是诗人杨万里,老师就是要去外地做官的林子方,你心里藏着什么话要对老师说?预设:祝愿你前程如接天的莲叶一样无穷碧,事业像映日的荷花一般别样红。(我感受到了祝福之情)你前程似锦,我真为你高兴。(我感受到了高兴之情)西湖的景色这么美,你还是再逗留几天,好好地欣赏这西湖的美景吧。(我感受到了眷恋之情)六月西湖的景色是这样美,你要记住这满湖荷花,记住今天的送别之情。(我感受到了惜别之情)六、背诵古诗,演唱古诗。同学们,杨万里是南宋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一些写景抒情的小诗特别有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这首诗告诉我们,离别可以是一幅明朗的画,可以是一个动人的微笑,可以是一片广阔的美景。让我们把这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记下来吧!1.生自由背诵,指名背,齐背。2.诗可以读,可以诵,还以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诗谱成的歌曲吧。听一遍,学唱一遍。七、联系生活,布置作业。1.老师相信,我们心中也有一片美丽的风景,你最喜欢哪个地方的景色?2.让我们学习作者,采用以景寄情的手法来表达我们的喜爱之情。要写诗,让我们先来看看杨万里的诗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内容:选取典型景物形式:对仗、押韵总结:我们哪一个季节的景色都可以写,但注意,一定要选取最有特色的景物来写,如果能对仗和押韵更好,不能的话也不要紧,但注意要把景色写美了。3.仿写优美句子。选其中的一幅照片写,教师巡视。4.总结全诗。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千年以来,人们已经渐渐不知道林子方是一个怎样的人,但是,人们却永远记住了杨万里送别他那天西湖上的景色,记住了杨万里和他之间的情谊,记住了这开阔优美的诗句(指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板书设计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无穷碧以景寄情别样红第二课时一、欣赏画面,激趣导入。同学们,老师看到当你走进这个教室就在关注这个大屏幕(课件:绝句背景图,创设情境),那你能告诉我,看了这幅画面,你想对我说些什么?(太美了)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这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饱经了战乱之苦后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时所看到的周围美景。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流传古今的千古绝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老师范读。(课件:在背景图上一行行出示,同时加入音乐,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2.学生初读感知。注意把生字的读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指名读,齐读)3.诗真美,让我们一起走近诗人,走进杜甫草堂,去和他一同分享这天成之美。三、随文识字,理解内容。(一)学习第一句。(课件:“两个黄鹂鸣翠柳”,声景并茂)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两个黄鹂在树上鸣叫)2.所以诗人脱口而出“两个黄鹂鸣翠柳”。3.学习“鹂”“鸣”(课件:2个字在诗中逐渐变大,跳出来,达到重点学习的目的)。学生用各种方法记忆“鹂”“鸣”。(鹂:l,黄鹂,一种鸟,所以是鸟字旁,左声右形。)(鸣:鸟的叫声,出示字理。课件:“鸣”的字理图,使学生清晰地看到“鸣”的历史演变过程。)4.看吧,两只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欢快地鸣叫。它们是春的使者,给人以希望和向往。闭上眼睛想,你看到了吗?你能读出这春的生机吗?(课件:这2个字跳回句子)(二)学习第二句。(课件:“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意境)1.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2.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课件“行”逐渐变大,跳出来)3.学习“行”,你认识它吗?4.仰望苍穹,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又是一幅多么高远而开阔的画面呀!让我们展开想象,读出这深邃却又让人充满遐想的美吧!(学生齐读)(课件:“行”跳回句子)(三)学习第三句。1.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真是色彩鲜明,到处莺歌燕舞,绿柳垂丝,春意融融,怎不令诗人陶醉其中!此时他透过窗户,极目凝视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被远处的西岭雪山吸引住了)2.这便是“窗含西岭千秋雪”。(课件:第三句配图,感受“窗含”意境)3.瞧,又有两个生字朋友跳出来了,看看这两个小淘气,谁认识呢?(课件,蹦出“含”“岭”)你觉得它们长得像吗?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岭”去掉山字旁,你还认识它吗?(令)那么,“令”字家族除了“岭”你还想起了哪些?(玲、拎、冷、铃、零、龄、领)(课件:指“岭”出现“令”家族,使学生一目了然。)4.汉字多变,汉字真的很神奇,一个“含”字将西岭雪山的美景尽收其中。同学们,让我们透过窗户看眼前的这片蓝天,想象一下,和下课后我们站在操场看到的无边无际的蓝天一样吗?5.你能读出这含蓄的美吗?让我们闭上眼睛和诗人一同去感受这千秋雪景吧!(齐读)(四)学习第四句。1.诗人忽又低下头,这次,他看到了“门泊东吴万里船”。(课件:第4句配图,感受意境)原来俯首处,门外还停泊着一艘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2.学习“吴”。(课件:“吴”跳出,重点学习)谁告诉同学们,怎样记住它?3.同学们,战乱过后,江河畅通,万里航船再不受阻,行于其中,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会是怎样的心情?(愉快)4.让我们用愉快的语气读出诗人愉悦的心情。(齐读)四、感悟课题,升华情感。1.同学们,我们刚才一句句品过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诗句太美了)2.是啊,诗句太美了,是因为大自然太美了,是因为此时此刻诗人有一颗欣赏的心。只要心中有景,大自然处处是美景,也只有诗人这样绝妙的语句才能配得上大自然这绝伦的美景。3.学习“绝”(课件:出示字理图,演示字理)(“绝”与“决”对比练习填空)(课件:1.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只要下定决心,努力向前,就一定会春光无限。2.朋友们,让我们怀揣坚毅的决心,谱写绝妙的人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