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伶官传序(一)导入:唐朝过了是宋朝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这两个朝代之间又有无数个小的王朝在历史的长河中交替出现,它们就如同昙花一现般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它们本如流星一般的在夜空划过,但是事隔多年后,人们还要旧事重提,将那段尘封的史事昭然于天下,宋代的欧阳修就做了这么一个史记之人。我们今天就来拜读一下欧阳修先生的伶官传序,看老先生在这片史论性的文章中到底要向我们讲述什么呢?(二)文学常识:1.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一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溢文忠。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亲以荻杆画地教他识字。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先后在中央和地方任职,历任知制浩、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但多次被贬,又多次起用。神宗熙宁四年(107t),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归于颖州(今安徽阜阳)。次年卒,溢文忠。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欧阳修一生写了五百余篇散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各体兼备。他的散文大部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叙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简括有法;议论纤徐有致,却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章法结构既能曲折变化而又十分严密。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 欧阳修还开了宋代笔记文创作的先声,其归田录、笔说、试笔等都很有名。欧阳修的赋也很有特色,著名的秋声赋运用各种比喻,把无形的秋声描摹得非常生动形象,使人仿佛可闻。这篇赋变唐代以来的“律体”为“散体”,对于赋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欧阳修的诗歌创作成就不及散文,但也很有特色,其中不少诗反映了人民的疾苦,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他还在诗中议论时事,抨击了腐败政治。但他写得更多、也更成功的那些抒写个人情怀和山水景物的诗。他的诗在艺术上主要受韩愈影响。总的来看,风格是多样的。2. 关于“序” 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其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本节课要阅读的伶官传序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 3. 背景介绍:由于本文是借古讽今之作,需简要说明写作的历史背景,应从“五代”和“北宋” 两个角度把握。五代,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代。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被伶官所惑,伶官得以重权在握。当叛乱四起时,拥有兵权的伶官史彦琼拒不发兵,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伶官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告诫北宋统治阶级要以史为鉴。这是由于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4. 史论文的一般特点,介绍伶官传序的特点:介绍史实的目的是以史实作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叙述史实一般比较概括简练;常采用借古讽今的写法。5.本文宜采用诵读法, 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诵读指导。 1、读出重音,体现出着重强调的意义来。 比如首段的“岂非人事哉”一句和“得、失”二字,通过重读,就可暗示出作者的观点,即认为国家的盛衰在于“人事”,同时传递出立论的根据就是庄宗得失天下的对比。 2、读出节奏,体现出文气的急切舒缓来。 例如:“方其”领起的5个分句要一气贯通,读出声势,表现出庄宗不可一世的气概。 3、读出对比,体现出文章的抑扬变化来。 “天命”与“人事”是一重对比;“可谓壮哉!”与“何其衰也!”是一重对比;“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是对比;“方其盛也”与“及其衰也”仍是对比。几组对比,读起来都宜先轻后重,把着重点放在后边,低昂反复,先扬后抑,感慨淋漓,发人深思。 4、读出语气,体现出作者的感情倾向来。 例如开篇“呜呼” 一语,叹惋之情十足,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总的感情基调。再如“可以知之矣” 和“自然之理也” ,都应以十分肯定的语气去读,要读得从容缓慢 ,给人不容置疑的感觉。 (三)研究课文,步步导读: (一) 提问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 明确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或答“忧劳”) 提问2:找学生翻译此句。 (用现代汉语概括这一句话。) 明确:盛衰在于人事。(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为的事吗?) 提问3:由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以推知本文将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3:例证法 提问4:作者立论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即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 强调: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提问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此句在文中起何作用?明确5:总领下文,是文中的分论点。使读者明白下文是以庄宗如何得天下与如何失天下的史实作论证的。下文就是以昔日“得天下”与今日“失天下”进行对比论证的。(二)分析二、三段(1)由时间理出过程 庄宗李存勖(885926)父亲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908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2年,923年,926年,参看注释,回答,在这几年里,庄宗多少岁,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用课文中的话概括。) 908年(23岁),“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912年(27岁),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923年(38岁),灭梁,“函梁君臣之首”,建后唐。 926年(41岁),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提问:庄宗得天下用了15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3年,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明确: “盛”“忧劳可以兴国”“衰”“逸豫可以亡身” 。(强调“兴”“亡”使动用法。)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2)第2、3两段论证了什么问题? 提示:论证了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3)运用了哪些史实?晋王临终遗训:“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三矢,继父遗命,志在复仇。A.灭燕,“系燕父子以组。”B.灭梁,“函梁君臣之首。”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2)提问1:课文是如何表现他的“忧劳”的呢? 明确1:“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提问2:为什么每次出师征战都要“负而前驱”, 明确2:用三支箭激励自己,表明其复报的决心和意志。 提问3:这段记叙写得较细,有何作用? 明确3:目的是说他的成功与其不断的努力分不开。那么这里突出强调了“人事”的作用。 (3)这一极盛到极衰,作者运用了对比写法?找出课文中运用对比进行论证的部分。 明确:“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1)“得天下”之“盛”&“失天下”之“衰”形成鲜明对比;(2)“盛”,则“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衰”,则“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突出强调了“人事”的作用。庄宗接受遗命,矢志复仇,终于如愿以偿。(3)其“盛”时,庄宗不忘世仇,重任在肩,兢兢业业,负矢前行,金戈铁马,终得天下,“及凯旋而纳之”,一旦大公告成,便一改初衷,宠幸伶人,以致政纲倾颓,身死国亡。这一“盛”一“衰”、大起大落的命运,再次突出人事的作用。 (4)由这一极盛到极衰,作者在感叹之余发出这样的疑问:“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此句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前一句是反问句,意思与字面相反,意为“不是 得之难而失之易”。重点句是第二句,意为“还是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回应论点。 5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而“衰”是由于什么原因?(用课入中的话回答)“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 (三)分析第四段史论作品常采用借古讽今的写法,第4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1)借古讽今,借历史影射现实,引出教训。(2)作者强调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局限于溺击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声色犬马,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3)联系宋朝当时积贫积弱的现实,作者意在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当权者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以保长治久安。(五)探究写法:1 (1)本文在论证结构上有何特点?第1段:立论,并点出证明论点的基本论据: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第2、3段:论证。用赐矢、告庙、还矢等几个精彩场面写其“盛”状,(头绪虽多,却要言不烦。)然后用一连串大致相同的句式快速地述其败衰,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至此,“人事”的内涵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揭示,读者不能不信服这个由贴切而严峻的史实证明了的论点。第4段:承上小结,引出教训,发人深省。 (2)作寄是怎样安排好头绪纷繁的史实为文章的论点服务的?本文涉及许多史实,头绪纷繁,如晋王与梁、燕、契丹交恶,临终遗言,庄宗灭梁亡燕等。但由于作者能围绕中心论点,即“盛衰之理,虽回天命,岂非人事哉”来选用,所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一气呵成,娱媚动听。小结欧阳修这篇序,实质上是为北宋统治阶级敲响警钟,以之为镜。同时,也可以说是为我们写的,使我们深切感到,做工作、做学问,均应劳神焦思,力戒逸豫,平日要防微杜渐,专心致志地从事学习和工作。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 (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旺盛)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强盛)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厄)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精妙,深奥)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困难)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告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 微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禀告)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还是)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代词,他)而余亦悔其随之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自己)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工企业咨询方案
- 线上诵读活动策划方案范文
- 下沙整合营销方案
- 邓州世尊府建筑方案设计
- 芜湖安全特种设备培训课件
- 小区电动车充电管理系统介绍
- 古风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 碳咨询方案是指
- 2025年公共营养师考试冲刺试卷:营养学基础与饮食指导
- 饮料包装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
- 民办非企业单位年度调查报告书
- GJB9001C质量保证大纲
- 挑战64 新疆卷(新疆近四年共30题)(解析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压轴挑战》分类汇编
- 消化道出血护理新进展
- 【浅析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8900字(论文)】
- 新材料引领创新创造的新驱动器
- 蛋白质分离纯化及鉴定
- 2024年化粪池清理合同协议书范本
- 老年痴呆认识老年痴呆的预防和治疗
- 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训练1000题-可直接打印
- 《测绘管理法律与法规》课件-测绘标准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