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101中学2010-2011学年初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doc_第1页
海淀区101中学2010-2011学年初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doc_第2页
海淀区101中学2010-2011学年初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doc_第3页
海淀区101中学2010-2011学年初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doc_第4页
海淀区101中学2010-2011学年初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思语文教研系列之101中学20102011学年上学期初二语文期中试卷重难点分析国思文教研室(一)阅读最后一课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1)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下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14文段中有一句话暗示了该篇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话?请写在下列横线上 考点:本题属于环境题。 题型:环境题有两种社会环境(交代当时的历史背景);自然环境。本题属于社会环境 思路:扣紧题目中限制语“社会背景”,然后在文章中找能够揭示社会背景的句子即可。 答案: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15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关于韩麦尔先生上述表现,下列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A时间太少了,满肚的话一时无从说起。 B他要离开他教的学生,心情难过。 C想到课一结束,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 D最有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考点:本题属于句子理解解析:第一步:找出这句的对应内容,即小说的背景,普法战争法国失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韩麦尔从此没法教学生法文。 第二步:对应内容所包含情感,即韩麦尔先生对祖国语言的不舍,要告别祖国语言的失望与痛苦。答案:D16如果划线处改成“他举起拳头高呼:“法兰西万岁!”好不好?为什么?考点:句子对比思路:第一步:找出文中的原句,对比内容上的区别;第二步:体会不同处包含的情感以及人物的特点;第三步:思考此处在结构上有没有作用答案:不好,因为原句通过动作描写,既表现出韩麦尔先生对祖国必胜的信念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又表明他在面对祖国被占领的现实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而且,“使出全身力气写”与前文的哽咽以及后文“呆”“靠”“做手势”能更好照应。而修改后不能表达出这种效果,所以不好。分析人:国思文教研室张老师(二)阅读 背影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17选文刻画父亲背影最突出的是 外貌 描写和 动作 描写。考点:本题属于人物描写方法题型:人物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思路:此题关键在于审题,题目中问“刻画父亲背影”。需要找的是描写父亲的背影。同时,要学会由内容来反推答案。答案: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18选文先后写到两次流泪,第一次是( D )第二次是( A )A惜别的泪 B伤心的泪 C悲哀的泪 D感动的泪考点:本题属于内容理解思路:找出两次流泪的具体对应内容,由当时的情境来反推人物的情感。答题的思维是“因何事而”答案:D;A 19读过文段,我们能体会父亲买橘的艰难,但他的表现却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你怎样理解父亲此时的心情。考点:句子理解思路:第一步:找出句子的对应内容,注意上下文都应查找。第二步:根据对应内容去推句子里所包含的情感。分析:父亲送儿子去车站,又为儿子买了橘子,自己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很开心。同时,在下文“我走了,到那边来信”可以看出父亲其实还是担心,不舍得孩子,因此,这里的轻松,也有故作轻松,安慰孩子的成分。答案:尽到了父亲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感到很轻松欣慰。同时,又由于要与孩子别离,内心不舍,以故作轻松的方式来安慰孩子。分析人:国思文教研室张老师(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不知什么缘由,年龄越大,越怀念已逝的父母,特别是童年时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我的父亲是一个很有手艺的石匠,年轻时就飘泊在外,后来和家乡人一起,到汉城, 在华人开的作坊里做活儿,这一去就干了四十多个年头。家里只有母亲和我。夏天的夜晚,经常是我和母亲坐在小院里乘凉的。小院铺的是光滑的青石头,凉爽爽的:院子角角落落,母亲种的大红的月季和白色的蔷薇,跃过墙头爬上了屋顶,栀子花,甜香甜香的。我和母亲都坐在用洁白的玉米皮编成的圆圆的“蒲团”上,母亲摇着蒲扇替我赶着蚊子,这时的小院异常安静,安静得有点寂寞:“牛郎织女快团圆”每次,母亲看着天空的星星,总不厌其烦地讲着我已听过不知多少遍的故事,母亲讲完了故事,照例说:“该背书了,我不说,你是不背的。”于是我便打着哈欠无精打采地背诵。一个秋夜,我和母亲又坐在小院里,微风吹来,有些凉意。只听墙边花丛有蟋蟀鸣唱, 母亲说:“你听,它是在唱洗洗浆浆,孩儿抱炕上。”我侧耳细听,果然听得出来。天冷了,小虫子们,一家大小,要寻找暖和的地方过冬了。当夏季到来,它们唱的是“拆拆洗洗, 孩儿抱地席”。母亲说。蟋蟀这小东西,也是有灵性的,唱起歌来也很动人心。接着,她问我,为什么好久不背书了?我告诉她,我现在读的是新书(白活文),不用背。她似乎很诧异, 问我手中拿的什么书,我说,是一个叫朱自清的人写的。母亲要我念一段给她听,我只好照办。在蟋蟀的催促下,我们进了房间,坐在温暖的炕上。母亲高兴地点上小油灯,我便逐字逐句地朗读背影。这篇作品,是学校老师刚给我们讲过的。还没念完一段,母亲便欣喜地说:“这书好懂。”当我念到那位父亲为远去的儿子买桔子,蹒跚地穿过铁道,又爬上月台, 儿子瞧着他的背影流眼泪的时候,我母亲竟也哭了,我念完了,她还久久不平静。过了一会 儿,她说:“这书写得太真切了,就像你爹去高丽国,每次我都看着他跨过东河大桥,他只留给我一个背影,我这一辈子看了他多少背影!可现在,一连三年没见他的背影了!”那时,我爹在汉城手头拮据,为了把路费节省下来,给家多捎几个钱,已经三年不回家了。所以母亲谈及,格外伤心。母亲的眼泪,使我也想起爹的背影,并且在以后的许多年里,不断忆起那个背影:中等个儿,头戴褐色毡帽,身穿深灰色的粗布夹袍。上罩着线呢马褂,肩上背着一个土色帆布旧钱褡子,出了家门,脚步匆匆,只见褡子的一头在他背上鼓鼓囊囊。那里面装着煮熟的鸡蛋。甜饼,还有母亲亲手给他做的纳底鞋。自我四五岁的时候起,爹每次离家,我都一路小跑,追在他的身后。一直过了东河大桥,喊着:“爹!过年你可回来呀!”爹头也不回,大声回答:“回!你赶快回家吧!”那背影,那土色的钱褡子,一直变得很小很小,然后看不见了,我才扭转头哭着回家。爹的这个背影,长久不变,直到他接近六十岁的时候,我仍然追着他过大桥,不过那时,那背影已不是那么挺直和硬朗,脚步也蹒跚起来了。当我懂得一点人生以后,我常想,有谁能够把我娘的内心和我爹的背影写出来啊!(作者丁宁 因原文较长,有较大删改)20第段中划线语句描写了小院的环境,这段环境描写在文中有怎样的表达作用?(4分)考点:环境描写作用思路:环境描写作用为:交代故事背景烘托/渲染气氛,突出对象特征包含情感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照应题目,点明中心与上下文之间关系( 照应呼应对比铺垫)分析:划线句子是对院子美好环境的描写,是一种幸福美满祥和的美;这些都是母亲的所为,与下文写母亲一直在盼望父亲回家,希望家人团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照应。对父亲的思念之情,不明显,可以不写。答案:划线句子写出了小院的幽雅。青石的清凉,花朵的香甜,渲染了小院舒适温馨的气氛,体现母亲的勤劳。又因为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因而,这环境也体现了母亲对团圆生活的向往。21请你用简明的语言对第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没有字数限制,表达意思正确即可)母亲总是不厌其烦地讲牛郎织女故事的细节表明了母亲怎样的内心活动?(4分) 讲牛郎织女故事 考点:概括内容;【第一问】题型:在考试中此类题型共分六种概括文章内容概括段落内容概括情感变化概括文章行文思路梳理情节表格题此题属于第种分析:第一步:审题,题目要求“概括段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分析已给答案并圈划出已给答案在文章中位置,(讲牛郎织女故事在第三段的后半段,第段的前半段有一个事情要让我们概括;第段有两件事需要我们概括)答案:夏夜,母子在院中乘凉;秋夜,母子在院中听蟋蟀鸣唱歌曲;到屋里读背影怀念父亲。考点:内容理解【第二问】思路:文章中母亲不厌其烦的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其实是借牛郎织女的故事来表达对父亲的思念和希望家人团聚的心情。答案:“讲牛郎织女故事”的细节表明了母亲对常年在外的父亲的思念之情。22本文与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都生动地描写了“父亲”的背影,表现了“父亲”的性格。请你拫据两位“父亲”的背影,分别写出他们主要的人物形象特点。(4分)考点:人物赏析题型:赏析修辞;赏析细节描写;赏析情境;语言特色;赏析写法;赏析人物特征。此题属于赏析人物特征 思路:在赏析人物性格特征时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把文章中人物所做事件一一找出; 第二步:从事件中的细节(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看这个人物有什么性格特征 第三步:注意限制词语答案:背影中的父亲:爱儿子,体贴入微,不顾身体不便,尽到责任才肯安心;本文的父亲:爱儿子,热爱家庭,有强烈责任感,奔波劳碌吃苦耐劳。分析人:国思文教研室张老师(四)阅读说明文,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桃花坞木刻年画,因曾集中在苏州城内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它与天津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山东维坊的杨家埠木版年画一起,成为明清时期中国民间木版年画艺术的代表,是中国三大木版年画之一。桃花坞年画有400多年的历史,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现在最早的桃花坞木版年画, 是在日本刊行的古版画图录中收录的“寿星图”,画面上刻有“万历年五年(1597年)”的刊记,从其画面来看,作品的构图、刻工、印制均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桃花坞木版年画用木版雕刻,采用一版一色的水色套印,画面宏大,色彩明快, 刻版精细。富有装饰性,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题材丰富,能“巧画士农工商, 妙绘財神菩萨”,并且尽收天下大事,兼图里巷所闻”,内容有人情风俗,戏文故事、时事新闻、花鸟虫鱼、美人娃娃、驱邪避鬼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节日气氛浓郁,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在自身历史发展的脉络上、桃花坞年画的题材、风格、色彩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早期的桃花坞年画,在处理侍女、花卉等题材时,风格较为雅致,色彩较为清秀。从现存的作品来看,最典型的当推古代仕女图,表现出了桃花坞年画十分细腻的刻工技巧,其线条为毛笔妙绘而成,但又不失木版画的刀味、木味。到雍正、乾隆年间,出现了不少模仿西洋铜板雕刻风格的作品,如苏州万年桥、西湖十景等。这类作品在画面上,采用焦点透视,除人物面部外,衣纹、树石、房屋等均用明暗画法来表现,艺术风格上,画面远近分明,层次清楚但略显生硬。乾隆以后,这类作品已不多见,以传统技法为表现形式的作品又成为主流。与早期的作品相比,画面构图简练大方,线条刚劲有力,色彩也开始鲜明起来。鸦片战争后,因为销售重点转向农村,作品的题材除了原有的以外增加了不少反映农村生活及与农事有关的内容。在画面上,具有夸张手法的装饰性,线条简练刚挺的风格,尤其是在色彩的运用上,以成块的大红、桃红、黄、绿、紫和淡墨组成基本色调,使画面更为鲜艳明快,丰满热闹, 富有装饰美和节奏感。桃花坞年画处处透露着民间艺人精巧的匠心,它生动传神地再现了苏州民间文化,不仅与久负盛名的苏州园林、刺绣、评弹一样是吴文化的代表性资源,而且在世界文化领域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的民俗艺术样式。23选文两段主要是从哪三个方面为我们介绍桃花坞木版年画的?(3分)考点:说明角度思路:阅读两段,文章都讲了对象特征的哪方面。概括文章内容:第段从发展历史方面讲解,第从艺术特色和题材内容方面讲解。做此类题要善于从内容进行反推归纳。答案:发展历史、艺术特色、题材内容。24选文第段的内容反映了桃花坞木版年画在题材、风格、色彩上的变化,请你提取相关信息,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起源及发展的时期题材风格色彩早期(宋)人情风俗、戏文故事、 时事新闻、花鸟虫鱼、 美人娃娃、驱邪避鬼等雅致清秀(1)画面远近分明、层次清楚但略显生硬明暗对比鲜明(2)构图简练人方、线条 刚劲有力鲜明(3)除了原有的题材外, 增加了反映农村生活及与农事有关的内容(4)以成块的大红、桃红、 黄、绿、紫和淡墨组成基本色调考点:根据文章内容填表格 思路:根据文章所介绍对象,一一对应填写对象特征及时间,注意完整。答案:雍正乾隆年间乾隆以后鸦片战争以后多采用富有装饰性的夸张手法来处理,线条简练刚挺 25请你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选文内容。概述我国木版年画的特点。(3分) 【材料1】天津杨柳青年画尤以反映现实生活、时事风俗、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长,表达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形成了鲜明活泼、喜庆吉样、题材感人的独特风格。它不仅对民间美术的其他门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与其他绘画相互融合,成为一种成熟的画种,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材料2】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题材广泛,表现内容丰富多彩,有神像类,门神类、山水花鸟、戏剧人物、故事传说等,同时也有反映民间生活、针砭时弊之作,但喜庆吉样是杨家埠年画的主题。它具有浓厚的民间风味、乡土气息和节日氛围,深受人们喜爱。考点:材料链接题题型:印证题;探究题;学以致用题;分析建议题; 此题属于分析:各自归纳材料中对象及其特征(各方面的内容)扣紧题目中限制语提建议思路:第一步:归纳材料1:天津杨柳年华题材丰富,表达民众的思想情感和美好生活愿望,雅俗共赏;归纳材料2:山东潍坊杨家埠木板年华以喜庆吉祥为主题,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深受人们喜爱;归纳文章: 桃花坞木刻年画同样有上诉特征。 第二步:根据题目要求,概述我国木版年画的特点。答案:题材丰富、以喜庆吉祥为主题;表达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雅俗共赏,深受人们喜爱。分析人:国思文教研室张老师2010年北京101中学初二期中作文审题分析半命题作文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眼泪则是窗户内永恒的风景。眼泪是感情的升华,是激动时的语言;眼泪又是脆弱的自白,是破碎心灵的碎片。你记得珍藏在记忆中的那颗晶莹的泪珠吗?兴奋的、喜悦的、委屈的、伤心的请你以“ 眼泪”为题,请自选角度,补全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班级姓名,可用化名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