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有效性教学措施的研究.doc_第1页
文言文有效性教学措施的研究.doc_第2页
文言文有效性教学措施的研究.doc_第3页
文言文有效性教学措施的研究.doc_第4页
文言文有效性教学措施的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有效性教学措施的研究 户县第五中学 王美智摘 要: 文言文的内容涉及广泛,对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就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而言,文言文教学一直是比较薄弱的环节。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和弊端,在中学文言文的有效性教学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关键词: 中学语文 文言文 有效性教学文言文经历几千年的淘洗,积淀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华,承载着极其璀璨的人文精神,在推动国民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文言文教学效率确乎不尽人意,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而实际上,经过了中学六年的学习,中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依然困难重重。为此,我们不能不对当前的文言文教学进行反思。一、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有效性教学问题的提出1.文言文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较长时期以来,文言文的教学关注的是“言”的层面,即把古汉语语言学、语用学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这种目标的指引下,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自然就是通假字、实词意义、虚词用法、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古汉语知识。这种状况七年前钱梦龙先生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过:“目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曰:有言而无文。”重“言”轻“文”的文言文教学忽视了文言文是一篇文质兼美、蕴含着作者思想和情思的文章,而只把它看成了由古文字堆积而成的语言材料,更无从发现渗透在文章中的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了。这种做法造成的弊端显而易见,一时间成为批评者的众矢之的。如果说文言文教学重“言”轻“文”与语文教学工具性盛行关联紧密,那么在今天人文性空前高涨的时候,文言文教学又滑向了另外一面:重“文”轻“言”。即课程目标定位到文化层面,通过学习文言文来传承深邃厚实的古代文化。在这种目标的指引下,文言文教学的重点也转移到了文章层面,重视文章篇章技巧的解读和文化内涵的体悟。应该说这种目标定位和内容选择是适当的,但问题是又忽视了文言文的本体特点,即文言文毕竟是用古汉语写成的文章,要解读、体悟文章必须突破古汉语语言本身的隔膜。如果忽视古汉语基础知识的积累,那文章的解读只会是空中楼阁,临空蹈虚,这种做法的危害甚至比前者更可怕。听听文言文公开课,看看刊物上的课堂实录,就会明白这种担心绝非杞人忧天。那么,文言文的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呢?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科学而有效呢?因此,文言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2.中学文言文的教学现状当前的文言文教学,借用钱梦龙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目标的错位和内容的偏颇,自然会造成教学方法的失当。重“言”轻“文”的日子,更多的是以教师苦口婆心的串讲为主,或者说主要是继承了古人的教学法,一味串讲给文言文教学带来的缺失可以罗列许多,最基本的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以消耗教师的生命为代价,教与学双方都受到了极大伤害,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了。而重“文”轻“言”的时候,教师谈讲色变,表演说唱拓展等方法在文言文课堂泛滥,这些现代教学方法确乎增加了文言文课堂的活力,但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就是活而无效,动而虚浮,原因是忘记了我们学习的是文言文。3.在中学文言文课堂中进行有效性教学的必要性在中学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很少有学生自主选择的拓展学习内容,这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鉴赏能力。由于受教师的文化素养和阅读积累的限制,以及教师对教学拓展的认识的制约,很多时候进行的教学拓展与学生的学习积累相脱节,与课堂教学内容不吻合。可以说,目前文言文教学拓展内容几乎都是教师一厢情愿,不择时机地塞给学生的,学生很少有选择的权利,学生自然也就缺少学习的兴趣,其效果当然极为有限。这种“传递中心教学”方式的弊端是明显的,可是今天有很多老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视之为合理的教学方式而舍不得放手。虽然也有一些教师进行了非常好的教学拓展实践,但也没有进行很好地分析总结。对于这样的教学实践操作问题,理论界相对关注较少,在“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没有搜索到专门探讨文言文有效性教学的研究论文。文言文教学拓展应该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提升学生古诗文解读和鉴赏能力的教学行为,它体现了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更能促进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理应受到所有语文教师的重视,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为此去做理论探究与实践完善,从而寻求使它真正发挥效益的方法和策略。二、解决的途径与对策1明确中学文言文的教学功用在新的语文课标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中学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孕育了内容丰富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传统美德,正是这些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威武不屈,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这些内容很大一部分渗透在文言文中,文言文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汉语文负载着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文化的地质层,渗进了民族的个性,民族的睿智,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在新的中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占的分量比以前更大,文言文教学要注重文言文阅读的实际能力。目标定位在“读懂”,即“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同时“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注重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以及文言文实际阅读能力。2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2.1对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语言的疏通不能丢学习文言文的要义在于扫除文言文与现代文之间的语言障碍,语言不过关再进一步的拓展也是枉费。所以有必要将这部分提出来。必须把重点词、句的翻译掌握好。在新大纲中虽然要求读浅显的文言文,但从课文的选材上有些课文就较难理解,如苏轼的赤壁赋的后半部分就较难理解,如果不把语言讲清楚,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文”“言”并举的教学定位,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效率。要“文”“言”并重,两手并举。2.2培养兴趣是文言文有效教学的基础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前文言文教学长期处于“费时低效”状态,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为文言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大部分时间都在翻译课文。这样枯燥的教学难免会使人失去兴趣,以至于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了畏难情绪。教师可以在教授文言文之前给学生先讲解一些相关的、有趣的故事,这样导入课堂,既营造了一定的教学氛围,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解庄子时,庄子的思想对中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教师不妨在课前先讲解一些关于庄子的故事,这样学生很快就有了想了解庄子其人的兴趣,教师在讲解庄子的思想时,就不那么抽象、枯燥了。在讲解有关战争的文章时,教师可以画一张简单的战争地图,这样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清晰明了。我们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教师本身的兴趣。兴趣,应该是双方面的。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至者。”当前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很多教师自己本身就不喜欢文言文。连教师自身都没有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可以说是痴人说梦。首先,只有教师自己从心底真正喜欢了,很多问题才能得到解决。对于文言文,不喜欢也可以尝试着喜欢,当然要喜欢也不难。比如,我们可以寻找自己与作者之间的相通点,饱含激情地吟诵文言文,挖掘文言文中的文言知识、文章外的小故事等等都是办法。在教学中,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表演等等的互动方式,都可以激发兴趣,使语文教学丰富多彩,让文言文课堂不再枯燥乏味。2.3重视诵读,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我国传统教学是十分重视诵读的,留下了许多有益的格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等脍炙人口的古训,充分见证了诵读在文言文学习中的功效。第一,诵读是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有效的捷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掌握和积累,都不能单靠背解释、记术语,只有置之于一定的语言环境,通过诵读文章并熟悉相关例句,才能实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诵读中积累语言知识、培养语感、获得熏陶,这一点已是共识。第二,诵读能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理解。文言文语言的内涵极为丰富,表达思想感情的区别也极为微妙,每篇文章的语言从表层含义到深层含义,仅靠老师的讲解是不行的,须借助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想象、分析、推理,挖掘其思想内容,何况“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要摒弃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整体感悟后通过注释自主理解作品,就需要多读多背课文,通过多读去理解,在理解中成诵。这样就不会犯那种停顿不当,写错别字的毛病了。第三,诵读是学生形成文言语感的唯一途径。语感是言语交流中对词语表达的理解、使用习惯等的反映。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首先,老师范读要准确而富有感染力。学生听范读,直观地感受着文章的腔调、板眼、感情、气势、抑扬顿挫,就能初步地领会原文意思,从而也激发了自己的诵读欲望。其次,诵读指导要准确。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准语调,读出情感;有条件的情况下分角色诵读。只有通过吟诵,才能把理解的东西化为自己的语感。第四,诵读能有效地陶冶学生审美情趣。古人称作诗为“吟诗”,因为只有放声“吟诵”,才能体现诗歌的节奏、音律、神韵来,学生在放声诵读这些作品的过程中,同时也就在体味古人苦心孤诣创造的声乐美。在文言文发展的数千年历史长河中,跃动着各种各样的优美文体。诵读,不仅可以采撷形式美的花朵,更能感受文章的人物美、情感美、思想美。通过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从而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学感受。“诵读”对审美情趣的陶冶是多方面的,这是“默读”无法比拟的。第五,诵读具有独特的道德修养、思想情操的浸润功能。如果说阅读古诗文是我们超越时空和古圣贤心灵对话的话,那么诵读古诗文就是我们“替”古圣贤抒发思想情感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学生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的过程。他们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的同时,也会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当学生慷慨激昂地高声诵读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时候,充溢在他们灵台的不也是那种荡气回肠的爱国情操?吟哦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生将把这作为鼓励自己求学好问的箴言;高歌着“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学生会将它当作激励自己永不言败的自信;吟诵岳武穆的满江红,学生壮怀激烈;朗读关汉卿的窦娥冤,学生悲愤满腔诵读在学生道德修养、思想情操方面的熏陶和感染,具有其独特的浸润功能。最后,诵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选入课文的作品堪称文言精品,布局严谨,行文简洁,气韵生动,文采斐然。诵读这样的作品,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十分有益的。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气”是说话的语气,也是写作中的语言,“腹有诗书”是“气自华”的前提。要做到“出口成章”,首先“腹中”要“章”,诵读一定量的“名文”,是能“不期而然”地影响自己的写作。另外,还要发挥学生主体性,倡导合作探究精神。让课堂成为孩子们的精神天堂。我们应该用新课标来引领文言文教学,要改变过去程式化的文言文教学模式,让主体意识处于抑制状态的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行动”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主动学习成为可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添课堂教学的活力,为文言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相互讨论,最后解决问题。教师提出有关思考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疑难问题。自读、质疑、讨论的教学过程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不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去掌握知识,而且会发现教师发现不了的问题,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处。2.4抓住要点,精讲精析在让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教师要的讲解就要有针对性:凡学生已懂的一概不讲,尚有模糊含混之处略讲,深奥难懂之处重点讲,努力使学生开窍,并根据课文教学的目的要求,讲求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补充性讲法,即对历史背景略作勾勒,以帮助学生领会课文内容;或简介作者的生平及思想倾向,使学生正确认识文章的有关主张和见解;或对注释略作增补,减少学生的阅读障碍。还可选择点拨式讲法,即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加以指点,启发学生“温故知新”;在学生的认知易出偏差之处,精心点拨,避免陷入思维误区。也可根据课堂情况,选择解惑性讲法,即对学生困惑不解的问题,着力启发、讲解,努力使学生茅塞顿开。2.5注意分类归纳和总结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选用,注重古今联系,注重归纳总结,巩同教学效果。对中学生来说,文言文难懂难学,如果不注意教学方法,则会容易引起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畏学情绪。所以在教学上就要讲究灵活,选取适当的教法,并注意古今联系,提高学习兴趣。要让知识系统化,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古今异义、通假等文言知识,看起来数量庞大,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善于分类总结,让知识系统化,学生再读到来自课外的文言文时,就不会感到陌生。;如“之”字,经常有作名词,作代词,作动词,作助词的几种用法,若将其整理出来,再多以例句论证,那么掌握就容易了。作了归纳总结后,就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2.6教师的文化素养是文言文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有些语文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不高,对课本所选的文言文也是只知皮毛,根本就没有深入文本,那更谈不上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了。作为语文教师,除了有渊博的知识以外,个人的文化素养很重要。语文教师一定要多阅读、多思考、多写作,尤其要认真阅读我国的经典著作,努力挖掘作品中的人文因素。备课时,教师应该站在审美的高度,深入研究文本,探索文本的教育价值。授课时,教师应该亲自带领学生穿越时空,走近古人,与古人对话,真正感受古人博大的胸怀和深邃的思想,在情感上努力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滋养学生的精神生活。所以,只有具备较高文化素养的语文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在文言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