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水文测验贯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doc_第1页
第一期水文测验贯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doc_第2页
第一期水文测验贯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doc_第3页
第一期水文测验贯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doc_第4页
第一期水文测验贯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期水文测验贯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姓名: 总得分:第一部分:降水量观测(50分)项目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问答题分析计算题合计评卷人分值618318550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6分)1、降水量观测记录应采用北京时间,日降水量以(B ) 时为日分界,即从( B )至 (B )的降水量为昨日降水量。(A)0,昨日0时,今日0时 (B)8,昨日8时,今日8时(C)12,昨日12时,今日12时 (D)20,昨日20时,今日20时2、降水量观测场地不能完全避开建筑物、树木等障碍物的影响时,雨量器(计)至障碍物边缘的距离应大于障碍物顶部与承雨器口高差的( C )倍。杆式雨量计杆位至障碍物边缘的距离应大于障碍物高度( C )倍,并应避开电力线路。(A)1 、1 (B)1.5、1.5 (C)2 、1.5 (D)2、23、房顶降水量观测场环境中,雨量计承雨器口应高于房顶上的障碍物,至其他障碍物的最大仰角不大于( C ),至墙体和房顶上障碍物边缘的距离不小于( C )m。(A)10,1 (B)50,1 (C) 30,2 (D)60,24、在山区,观测场设置应选使承雨器口至山顶的仰角不大于( B )。(A)10 (B)30 (C)50 (D)605、降水量观测场内仪器之间、仪器与栏栅之间的间距不小于(B) m。(A)1 (B)2 (C)3 (D)46、降水量观测场内仅设一台雨量器(计)时为( B ),设置雨量器和自记雨量计各一台时为( C )。(A)2 m4 m (B)4 m4 m (C)4 m6 m (D)6 m6 m7、观测场四周应设置不高于( B )m的防护栏栅,栏栅条的疏密不应影响降水量观测精度。(A)1.0 (B)1.2 (C)1.5 (D)2.08、降水量观测场应设立警示标志,划定保护范围,雨量计承雨器口至障碍物顶部高差的( A )倍距离为保护范围,不应有建筑物,不应栽种树木和高秆作物。(A)2 (B)3 (C)1 (D)49、使用量雨杯读数时,视线应与( A )平齐,观读至量雨杯的最小刻度,并立即记录,然后校对读数一次。(A)水面凹面最低处 (B)水面凹面最高处(C)水面凹面中间处 (D)以上都可以10、无人驻测站每年检查维护不应少于( C )次;特大暴雨过后,应对暴雨中心区域的雨量站检查维护(C )次;多风沙地区应适当增加检查维护次数。(A)1,1 (B)1,2 (C)2,1 (D)2,211、人工雨量器专用雨量杯读数为1 mm,其水量容积为( C )cm3。 (A) 1 (B) 10 (C) 31.4 (D)62.812、雨量计仪器安装调试和注水试验结果应符合说明书要求,且测量误差不大于( B )%。(A) 1 (B) 4 (C) 5 (D) 10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8分)1、降水量观测包括测记 降雨 、降雪、降雹的水量,根据需要可测记雪深、冰雹直径、 初霜和终霜日期 及雾、露、霜现象。2、需要雨日地区分布变化资料和采用人工雨量器的降水量观测应记至 0.1 mm。3、不需要雨日地区分布变化资料的降水量观测,其多年平均降水量小于400mm的地区可记至0.2mm;多年平均降水量400-800mm的地区可记至0.5 mm;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800mm可记至 1 mm。我省基本雨量遥测站统一记至 0.5 mm。4、水面蒸发站降水量观测应与蒸发观测的记录精度相匹配。5、降水量观测场地环境应满足观测资料具有 可靠 性、 代表 性和一致性的要求。6、降水量观测场地应平整,保持均匀草层,草高不宜超过 20 cm。设置的小路和门应便于观测,路宽不大于 0.5 m。7、降水量观测仪器分为人工雨量器和自记雨量计。自记雨量计有 翻斗式 、称重式、虹吸式和轮盘斗式等类型。8、地面观测场的人工雨量器安装高度为 0.7 m,自记雨量计安装高度为 0.7m或 1.2 m。9、地面雨量器(计)安装高度为 0.05 m,杆式雨量器(计)安装高度为 2.5 m 3.0 m。10、查勘设站后应及时编制考证簿,逢 0、5 年应重新考证。雨量站考证内容有变化 时,随即补充或另行建立考证簿。11、驻测站每日 8 时应检查降水量记录,进行日常检查和操作,清除承雨器内杂物,保持仪器清洁;暴雨时适当增加巡查次数;每月应进行 1 次全面检查维护。12、降水量以 mm 为单位,降雪深以 cm 为单位。13、降水物符号:雪为 * ,有雨也有雪 * 。14、降水物符号:雹或雨夹雹为 A ,霜为 U 。15、降水物符号:雾为 ,露为 。16、人工观测和虹吸式自记资料整理应坚持四随,即随测、随算、随整理、随分析(请正确填写顺序)。17、人工雨量器主要由承雨器 、储水筒、储水器和器盖等组成,并配有专用的量雨杯。18、专用雨量站观测资料可根据 防汛抗旱 、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水生态保护、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等需要进行整理。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0.5分,共3分)1、取回室内的储水筒内的雪或雹,经自然融化后(不得用火烤),用量雨杯量测,如融化时间较长,可加热以加速其融化。( )不得加热2、对遥测雨量计进行清洗、安装时,不需要进行注水试验。()需要进行注水试验3、自记雨量计应能准确测记降水量过程,测量误差不大于5%。( )4%4、分辨力为0.5mm的自记雨量计,按规范要求进行了三次注水试验,分别注入12.5mm水量,每次试验翻斗翻了24斗,则应判定误差符合要求。( )12.5mm的水量应翻25斗,4%的误差限,则翻24-26斗均为合格5、在多风的高山、出山口、近海岸地区的雨量站,可设置杆式雨量器(计)。( )不宜设置杆式雨量器(计)6、雨量器(计)安装后高度不应随意变动,以保持降水量观测资料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四、问答题(共18分)1、固态降水量的量测方法有哪些?(4分)答:降水量观测规范P5, 7.3.2(1) 取回室内的储水筒内的雪或雹,经自然融化后(不得用火烤),用量雨杯量测。(1分)(2) 取定量温水加入储水筒融化雪或雹,用量雨杯测出总量,减去加入的温水量,即得雪或雹量。(1分)(3) 配有感量不大于1g台秤的站,可用称重法。称重前应将附着在储水筒外的降水物和泥土等清除干净,用台秤称出总质量,将储水筒内降水物清理干净后,再称出储水筒的质量。(1分)按公式换算成降水量。(1分)2、简述雨量站检查时,数据下载、雨量计检查清洗和调试步(6分)答:见降水量观测工作流程(每步0.5分)(1)下载数据查看并记录时间等参数;(2)断开电源;(3)检查并调平雨量计器口(4)拆洗雨量筒(承雨器)。清洗筒身内外,清理防虫罩及承雨器内杂物;(5)拆洗翻斗等过水部件;(6)安装翻斗等零部件。调节翻斗翻转容量基点的装置不应松动,如有松动应送检,检查干簧管位置及仪器接线。(7)检查并调平水平气泡(8)注水试验并计算误差(9)接通电源并联接RTU进行测试。检查干簧管位置及仪器接线。(10)清理翻斗残留水量,清除RTU数据,复核时间、采样周期、分辨率等参数(11)安装雨量筒,复核器口是否水平(12)填写检查维护记录、台帐。3、简述翻斗式雨量计仪器测量误差试验方法。(4分)答:降水量观测规范P7, 8.2.3(1)注水试验前应注入5mm10mm清水湿润过水部件,并检查翻斗运转是否灵活、信号输出是否正常;(1分)(2)清除翻斗存留水量后,用便携式雨量计校准装置或其他带有标准量器的降雨强度模拟装置以1.5mm/Min2.5mm/Min的模拟降雨强度向仪器注入清水,同时对翻斗翻转次数进行计数,翻斗翻转10/C次(c为仪器分辨力)立即停止注水,记录注入水量、传感器输出值和历时。分辨力为0.1mm的仪器每次注入量不少于10mm,分辨力为0.5mm的仪器每次注入量分别不少于12.5mm;(1分)(3)至少进行3次注水试验;(0.5分)(4)完成注水试验后,应清除仪器内部存留水量。(0.5分)注水试验误差评定:取3次注水试验测量误差均值进行评定,应在4%以内,评定公式:式中:测量误差,用百分数表示(%);仪器记录水量,单位为毫米(mm);注入水量或自身排出水量的平均值,单位为毫米(mm)。如注水试验误差超限,仪器应送检。(1分)4、简述降水量资料整理工作内容。(4分)答:降水量观测规范P10, 9.1.2(1) 审核原始记录。当记录资料的时间误差和降水量误差超过规定时,分别进行时间订正和降水量订正,有故障时进行故障期的降水量处理。(1分)(2) 按照水文资料整编规范(SL 2472012)的规定,进行降水量数据加工整理。统计日、月降水量,根据需要摘录时段降水量。(1分)(3) 降水量合理性检查。同时具有自记雨量计与人工雨量器观测资料的雨量站,应相互校对检查; 同时有蒸发观测的雨量站应与蒸发量进行对照检查;相邻的雨量站应相互对照检查日、月、年降水量和暴雨期的时段降水量以及不正常记录。(2分)五、分析计算题(本题共5分)某站统计的某年各时段最大降水量如下表,请您进行合理性检查。时段(h)1361224最大降水量(mm)88.0148250360360答:各时段最大降水量统计原则,第一条降水量随着降水历时增加而增大或不变;第二条降水强度随着历时增加而逐渐减小或不变;根据该原则。(1)第一条降水量随着降水历时增加而增大或不变;各时段降水随历时增加而增加,数据合理。(2分)(2)第二条降水强度随着历时增加而逐渐减小或不变;1小时降水强度为88mm/小时,3小时降水强度为148/3=49.33mm/小时;6小时降水强度为250/6=41.66mm/小时;12小时降水强度为360/12=30mm/小时;24小时降水强度为360/24=15mm/小时;数据合理。(2分)(3)因此,该站统计的某年各时段最大降水量摘录合理。(1分)第二部分:水面蒸发观测(50分)项目单项选择题选择填空题判断题问答题分析计算题合计评卷人分值712518850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7分)1、进行标准水面蒸发观测时,在测记水面高度后,应目测静水器顶缘高出或底缘没入水面是否小于(A),当顶缘高出水面小于(A)时应向桶内汲水,当底缘没入水面小于(A)应向桶内加水,使水面介于静水器中间位置。(A)1cm、1cm、1cm (B)2cm、2cm、2cm(C)5 cm、5 cm、5 cm (D)10 cm、10 cm、10 cm2、20cm口径蒸发皿进行观测时,测量的是前一天(B)时注入的(B)清水经24h蒸发剩余的水量。(A)8、10 mm (B)8、20 mm (C)14、0 mm (D)14/20 mm3、标准水面蒸发器,每次调整水面后,都应测读调整后水面高度(B)次,并记入记载簿中。(A)1 (B)2 (C)3 (D)44、蒸发器换水时间应安排在无雨无风的(A)。(A)早晨 (B)中午 (C)傍晚 (D)晚上5、蒸发器换水时间应控制在(B)内。(A)0.5h (B)1h (C)1.5h (D)2h6、蒸发自动观测数据采集(控制)器可设置每天的(B),数据存储量不应低于一年。(A)监测时间 (B)监测次数 (C)监测点 (D)监测精度7、要特别注意保护E-601型蒸发器的(D)不受碰撞和挤压。 (A)水圈 (B)蒸发桶 (C)溢流嘴 (D)测针座8、非冰期水面蒸发量于每日 (A)观测一次,预计要降暴雨时,应在暴雨前加测蒸发量,如加测后(A)内仍未降雨,则应在实际开始降雨时再加测一次水面高度。 (A)8时、2小时 (B)8时、3小时(C)8时、4小时 (D)20时、3小时9、凡新改用标准水面蒸发器的站,应对新、旧蒸发器同步观测(D)以上,以求得两者折算关系,当相关关系复杂时,同步观测期适当延长。比测期两种仪器资料( D )同时刊印。(A)3个月、可 (B)半年、应 (C)9个月、可 (D)1年、应10、标准水面蒸发观测时,水面应位于静水器的(B)。(A)上部 (B)中间位置 (C)下部 (D)底部11、蒸发器中的水,应保持清洁,宜(D)换水一次,并应随时捞取漂浮物。(A)一季度 (B)一旬 (C)半个月 (D)一个月12、蒸发观测场离较大水体(水库、湖泊、海洋等)最高水位线的水平距离应大于(B)。(A)50m (B)100m (C)200m (D)300m13、蒸发观测场附近的丘岗、建筑物、树木等障碍物所造成的遮挡率宜小于(C),如受条件限制,其遮挡率应不大于(C)。(A)10%、15% (B)15%、20%(C)10%/、25% (D)15%、10%14、陆上水面蒸发场的观测,没有辅助项目时,以下几个步骤正确排序方式为(A)。1.正点前10min到达蒸发场;2.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正常;3.测记蒸发量;4.测记降水量和溢流量(A)1234 B1324 C1423 D1342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2分)1、水面蒸发器可分为 蒸发皿 、 标准水面蒸发器 和自记/遥测蒸发器三种类型。2、水面蒸发基本观测项目有 蒸发量 和 降水量 。3、蒸发量单位以 mm表示,观测记载至 0.1mm 。4、水面蒸发的观测时间应统一采用 北京标准时 ,蒸发量和辅助气象项目均以8时为日分界。5、标准水面蒸发器器口面积为 3000cm2 ,由蒸发桶、水圈、 量测装置及溢流桶组成。6、国家基本站和蒸发自动观测设备应采用 标准水面蒸发器进行观测,仪器安装时,水圈的排水孔底(无孔的为水圈口沿)和蒸发桶的溢流孔底应在同一水平面上。7、蒸发器用水应以 淡水 为宜,应取能代表当地自然水体的水。8、标准水面蒸发器观测,遇降雨溢流时,测记溢流量,可用 台称称重 ,杯量读或量尺测读 。9、因降水或其他原因,致使蒸发量为负值时,记 0.0 ,并加改正符号 “+” 。10、20cm口径蒸发皿进行观测时,观测后应倒掉剩余水量,重新量取 20mm 清水(干燥地区和干燥季节应量取30mm清水)注入蒸发器内,并记入次日注入水量栏。11、结有冰盖的几天可停止逐日观测,待并盖融化后,观测这几天的总量,停止观测期间应记合并符号,但不应跨月、跨年。当月初或年初蒸发器内结冰盖时,应沿着器壁将冰盖敲离,使之呈自由漂浮状态后,按非冰期要求测定自由水面高度。12、我省在线监测蒸发登陆查询平台名称为: 江西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在线水雨情监测平台 ,网址为: :8011/hms/frame_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0.5分,共5分)1、20cm口径蒸发皿进行观测时,蒸发器中水量全部蒸发完时,按注入水量值记录,并加“”。()2、 若当地的水源含有盐碱,即使符合当地水体的水质情况,也不可取作蒸发器用水;当蒸发器用水含有泥沙或其他杂质时,应待沉淀后使用()也可蒸发器用水。3、 在取用地表水有困难的地区,不可使用能供饮用的井水作为蒸发器用水。()可使用能供饮用的井水作为蒸发器用水。4、蒸发器换水时,换入的水体水温无特别要求。()换入的水体水温应与换前的水温相近。5、20cm口径蒸发皿进行观测,观测时正遇降水,在取走蒸发器时,应同时取走专用雨量器中储水瓶;放回蒸发器时,也同时放回储水瓶。()6、蒸发器内水体变色,有味或器壁上出现青苔时,应立即换水。()7、在标准水面蒸发器和20cm口径蒸发皿同时观测期间,两者的观测时间可以不一致。()两者的观测时间应保持一致。8、水面蒸发原始记载应使用硬质铅笔,保持清洁,书写工整清晰。记错时,应用橡皮擦擦后重新记录。()记错时,应划去重写,不应涂、擦、刮、贴或重新抄录。9、水面蒸发原始记载资料因某种原因(如落水、污损)造成资料难以长期保存而必须抄录时,除应认真做好二校外,还应保存原件。()10、没有气象辅助项目的蒸发观测场地应为12m12m,设有气象辅助项目的场地应为20m(东西向)16m(南北向)。()16 m(东西向)20m(南北向)。四、简答题(共18分)1、采用音响器进行标准水面蒸发观测时,应该如何调整测针并进行读数?(2分)答:应将测针插到测针座的插孔内,使测针底盘紧靠测针座表面,将音响器的极片放入蒸发器的水中。先把针尖调离水面,如遇较大的风,应将静水器上的盖板盖上。待静水器内水面平静后,即可旋转测针顶部的刻度圆盘,使测针向下移动。当听到讯号后,将刻度圆盘向反向慢慢转动,直至音响停止后再向正向缓慢旋转刻度盘,第二次听到讯号后立即停止转动并读数,每次观测应测读两次,读至0.1mm。(1分)两次读数差不大于0. 2mm时,即可取其平均值。(1分)2、非冰期水面蒸发观测时,哪些情况下应进行加测或改变观测时间,并同时观测降水量?(3分)答:(1)预计要降暴雨时,应在降暴雨前加测蒸发量,并检查溢流装置是否正常;(1分)(2)遇大暴雨时,估计降水量已接近充满溢流桶时,应加测溢流水量;(1分)(3)观测正点时正在降暴雨,蒸发量的测记可推迟到雨止或转为小雨时进行,但辅助项目仍应按时进行观测。(1分)3、简述水面蒸发资料整理的基本要求。(3分)答:(1)蒸发量应在现场观测后及时计算,并与前几天的蒸发量对照。发现不合理或异常情况时,应分析其原因,并在加(汲)水前立即重测或加注说明。(1分)(2)辅助观测项目的观测资料应在当天完成计算,并将数据点绘在逐月综合过程线上,检查各要素与蒸发量的变化规律是否合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1分)(3)全月资料应于下月上旬完成计算、填表、绘图及合理性检查和订正插补工作,并编写该月的资料说明。(0.5分)(4)全年资料应于次年一月份完成全部整理任务。(0.5分)4、如何通过有关图表,进行资料合理性检查?(2分)答:(1)用本站综合过程线,对照检查其变化是否合理,是否有突大突小现象,各要素起伏是否正常,检查不同蒸发器、雨量器的观测值是否合理。(0.5分)(2)绘蒸发量和水汽压差的比值与风速相关图或气温与蒸发量相关图,检查其点据分布是否合理。(0.5分)(3)条件允许时,可利用邻站的有关图表进行合理性检查。(0.5分)(4)各种图表应结合应用,检查种种图表所暴露的问题是否一致,有无矛盾,初步确定有问题的数据。检查时还应利用历年的有关图表。(0.5分)5、蒸发观测场地的环境应符合哪些要求?(2.5分)答:(1)蒸发观测场选择,首先应考虑其区域代表性。场地附近的下垫面条件和气象特点,应能代表和接近该区域的一般情况。(0.5分)(2)蒸发观测场宜避免设在陡坡、洼地和有泉水溢出的地段,或邻近有丛林、铁路、公路和大型工矿的地方。(0.5分)(3)蒸发观测场离较大水体(水库、湖泊、海洋等)最高水位线的水平距离应大于100m。(0.5分)(4)选择场地应考虑用水方便。(0.5分)(5)蒸发观测场四周应空旷平坦,保证气流畅通。(0.5分)6、 简述自动蒸发站清洗和调试步骤(5.5分)答:见自动蒸发观测工作流程(加粗为重点必答部分)(1)清洗维护前下载观测数据,记录当前水位值,查看数据是否正常 。(0.5分)(2)补水桶、E601蒸发器(含水圈)、传感器清洗与换水: 1)补水桶清洗换水;水面无漂浮物,水中无小虫及悬浮污物,无青苔,水色无显著改变。2)水圈清洗换水:清洗后水圈内水位应与蒸发器内水位基本保持一致,水圈安装时其出水孔高度应与蒸发器溢流孔高度一致。3)E601蒸发器和传感器清洗换水:a)先关闭蒸发皿和蒸发传感器连通管上的电磁阀;b)清洗蒸发器并注满水;c)清洗并抽空静水桶;d)打开电磁阀,蒸发器内注人满静水桶,不断舀水排除连通管内空气,直到净水桶无气泡冒出为止;e)蒸发器注水试验,用量雨筒从蒸发桶内舀出1.9mm(60ml)水量,待即时水位与平滑水位数值一致后,记录即时水位,然后采用同样方法依次舀出和记录4.8mm(150ml)、9.6mm (300ml)的水位值,其模拟蒸发量分别为0.2mm、0.5mm、1.0mm;分别计算3次水位读数差值和理论蒸发值的绝对误差,应小于0.2mm;f)调整水位至清洗前水位,结束清洗。(2分)(3)自计雨量计清洗与维护: 1)断开数据和电源连接线;2)承雨器拆洗;3)翻斗拆洗;4)虹吸管清洗。旋下虹吸管并清洗干净;5)雨量桶(浮子室)清洗。雨量桶内积存较多泥沙,可旋下雨量桶底部的排沙盖,排除内部泥沙;6)安装调平,使栓浮子的钢丝绳处于孔的中间位置;7)接通数据和电源线;8)虹吸检查。打开雨量计控制盒上盖,按下自动校准按钮,从承雨器往浮子室注水,浮子正常浮起;浮子升到顶端顶住打压杆,并产生打压后,如果虹吸管能正常虹吸,则虹吸管高度合适,否则应继续调整虹吸管高度或查看电磁阀是否正常通电,直至浮子打压后能正常虹吸,虹吸时,水流应连续,不得有中断间歇、气泡和滴流等现象,虹吸结束后不残留水柱为宜。9)注水试验,用量雨杯人工量取10.5mm水量,分别按每次1-2mm依次缓慢注入,产生虹吸立即停止注入,依次记录累计注入水量和仪器累计记录量,误差应小于0.1mm,否则应重新调试或更换仪器。(2分)五、分析计算题(共8分)1、某蒸发观测场内蒸发器东面垂直距离为12米处有一堵高为3米、长为18米的围墙,取其平均距离为13.5米;北面垂直距离为20米处有一片高约5米、长为10米的乔木林,取其平均距离为20米,乔木林折实系数为0.5,请计算蒸发器的障碍物遮挡率为多少?(3分)答: B乔180*2*arctan(520)360*3.14*100%7.80%Z乔5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