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在装配生产线改善中的应用.pdf_第1页
工作研究在装配生产线改善中的应用.pdf_第2页
工作研究在装配生产线改善中的应用.pdf_第3页
工作研究在装配生产线改善中的应用.pdf_第4页
工作研究在装配生产线改善中的应用.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制造技术 工艺装备现代制造工程 M o d e mM a n u f a ct u r in gE n g in e e r in g 2 0 1 1 年第6 期 工作研究在装配生产线改善中的应用 李琴 李泽蓉 卿馨予 文忠波 攀枝花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攀枝花6 1 7 0 0 0 摘要 针对某装配生产线生产效率低的现状 运用作业测定技术测出了各工位的作业时间 找出了其中的瓶颈工位 运 用 5 W I H 提问技术 分别从操作 工位和生产线平面布局等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根据取消 合并 重排和简化 E C R S 四大原则进行了改进 通过改善 使操作简化 各工位的任务安排更合理 优化了生产线的平面布局 缩短了搬 运距离 提高了生产线平衡率 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关键词 工作研究 生产线平衡 改进 中图分类号 T H l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l 3 1 3 3 2 0 1 1 0 6 0 0 9 3 0 5 A p p lica t io no fw o r ks t u d yo nt h eim p r o v e m e n to fa s s e m b lyp r o d u ct io nlin e L IQ in L IZ e r o n g Q I N G X in y u W E NZ h o n g b o S ch o o lo fM e ch a n ica lE le ct r o n icE n g P a n z h ih u aU n iv e r s it y P a n z h ih u a6 1 7 0 0 0 S ich u a n C h in a A b s t r a ct A im in ga tt h elo wp r o d u cte f f icie n cyina s s e m b lyp r o d u ct io nlin e a p p lie sw o r km e a s u r e m e n tt e ch n o lo g yt od e t e r m in e o p e r a t io nt im eo fe v e r ys t a t io na n d f in d so u tb o t t le n e ck s t a t io n s U s in gt h e5 W 1 Hch e cklis t t h ee x is f in gp r o b le m sa r ea n a ly z e din t h eo p e r a t io n p r o ce s sa r r a n g e m e n ta n dp r o d u ct io nlin ela y o u t M a n yim p r o v e m e n t sa r em a d eb yt h ep r in cip le so fE C R S E lim i n a t e C o m b in e R e a r r a n g e S im p le T h r o u g him p r o v e m e n t t h eo p e r a t io niss im p lif ie d t h ep r o d u ct io nlin ela y o u ta r eo p t im iz e d t h e m o v in gd is t a n ceisr e d u ce d t h eb a la n cer a t eisin cr e a s e d a n dt h ep r o d u cte f f icie n cyise n h a n ce d K e yw o r d s w o r kr e s e a r ch b a la n ceo fp r o d u ct io nlin e im p r o v e m e n t 1装配线生产现状及问题分析 1 1 装配线生产现状 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潜水电泵的民营企业 生 产的潜水电泵用途广 需求量大 组装车间中有一条 流水线为公司新上的生产线 在运行的过程中暴露出 许多问题 致使其生产效率较低 不能满足公司发展 的需要 该流水线主要负责产品的组装和包装 共2 7 道工序 在1 3 个工位完成 作业人数为1 5 人 改善前 组装流程程序如图1 所示 其中每道工序的操作时间 采用秒表测时方法 对在线情况进行多次测试再取平 均值 并由此得出改善前各工位作业时间柱状图 如图2 所示 1 2 生产线问题调查及分析 由图2 所示可计算出该生产线的平衡率 计算公 式旧1 为 作业时间总和 最长作业时间x 工位数 3 3 5 6 3 7 1 3 6 9 8 由此可见有3 0 2 的时间 四川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P 0 9 4 2 6 由于生产线的不平衡而损失掉 由图2 所示还可看 出 造成生产线不平衡的原因主要由于1 9 3 1 9 4 T 0 6 1 9 7 T I O 瓶颈工位所需作业时间与其他工位相差太 大 而T 1 1 工位出现能力过剩现象 因此 只要能将 瓶颈工位的时间降下来并能将一些工序做适当调整 整个生产线的平衡率就会提高 根据实际情况 运用 5 W lH 提问技术H 1 分别对 目的 方法 人员 时间 地点及原因进行逐项提问和 分析 发现现行生产线存在以下问题 1 存在单手作业的浪费 2 存在不必要的操作和等待 3 工位任务安排不均 造成一些工位产能过剩 4 平面布局不合理 有些工位之间的距离太长 导致移运距离长 从而浪费大量时间 2 改善方案设计 针对以上问题 利用取消 合并 重排和简化 9 3 2 0 11 年第6 期 现代制造工程 M o d e mM a n u f a ct u r in gE n g in e e r in g E C R S 四大原则 减少不必要操作 等待 合理安 2 1 操作改善 排各工位间距离等 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1 在对热保护器安装过程中 T 0 3 工位 存在单 加T搬运等待储存检查 I 序譬r 位号I J 午名 距离 mI r J I h J s人数 V T A 0 l 转子J K 装 I 9 2 T A 0 2T O l 巾蒿压装 0 8 1 T A 0 3 骨架油封琏装 7 1 传递至F T 位 二 1 24 T A 0 4T 0 2 机械密封安装 f 1 4 4 J T A 0 5 油室盖安装 之 1 2 传递至F 上位 1 2 4 T A 0 6电缆线安装 r 8 T A 0 7 装热保护器 1 3l T 0 3 T A 0 8 接电容 接线 弋 1 1 5 传递至F T 位 一 O 82 7 T A 0 9 压接线端了 扎扎带 1 7 1 T 0 4l T A lO 热保护器焊接 弋 1 3 3 传递至卜I 一 何 一 1 5 5 T A llT 0 5坝盖安装 1 91 传递举卜 工位 t2 48 T A l2T 0 6 试气堰枪验 叫 一3 5l 一一 一 传递垒卜IiJ 位 一一 1 24 T A l3吹水 I r 1 0 T A l4锁放 气螺钉 丫 7 2 T A l5 叶轮安装 丫 1 l T 0 7 T A l6 泵体安装 9 1 一 1 86传递争下上何 T A l7 沣油锁密封螺钉 f 1 3 7 T 0 81 T A l8 挂泵 之 1 2 4 传递至下 T 位 卜1 24 T A l9 烘l 喷漆 2 4l T 0 9 等待 3 0 传递至F r 位 卜31 2 I T A 2 0 提手安装 I ll T A 2 l f lj 水口安裟 了 1 3 1 T lO 1 A 2 2 刚罩安装 乞 8 传递全下工位 O 82 7 1 A 2 3 贴警告标识 f 3 1 A 2 4T I 贴质量安全标识 丫 3 1 T A 2 5贴条形码 弋 8 传递垒下 工何 I 卜1 24 1 A 2 6T 1 2出J 检验 L 1 8 l f 递车F L 位 一 一一 0 82 7 T A 2 7 T 1 3 包装 y 1 7 2 图1改善前组装流程程序 李琴 等 工作研究在装配生产线改善中的应用2 0 1 1 年第6 期 4 0 3 0 童2 0 b 1 0 2 6 4 2 1 9 2 4 1 4 45 78 工位序号 1 3 图2 改善前各工位作业时间柱状图 手作业的浪费 目前的做法是右手一直拿着气动工 具 左手先拿热保护器放好 接着再用左手拿两颗自 带垫片螺丝并将其放好 最后用右手的气动工具将螺 丝钉拧紧 改善方法 将气动工具用弹簧吊好 高度 调整为最适合操作的高度 操作时 双手同时拿取物 料 右手拿取热保护器 左手拿两颗自带垫片螺丝 右 手先把热保护器放好后 顺手拿起气动工具将螺丝拧 紧 这样会节省5 s 的操作时间 2 在对热保护器焊接工序中 T 0 4 工位 存在不 必要的操作和等待 该工位操作人员在焊接完成后 会等待2 3 s 的时间待焊锡冷却后 用手提拉一下焊 接线 检查是否焊接牢固 通过多次试验发现 在工 人熟练掌握焊接技术的情况下 一次焊接就可以保证 焊接质量 改善方法 指定一名掌握焊接技术的熟练 工人来操作 取消操作过程中的等待以及用手提拉焊 接线的动作 动作简化后操作时间由以前的1 3 3 s 降 为8 3 s 同时也减轻了操作者的疲劳 3 在试气压检验工序中 T 0 6 工位 存在操作先 后顺序安排不合理的现象 当潜水电泵到达该工位 时 检验人员先把泵搬起放在试气台边上 再把电缆 线整理好 然后将水泵的注油孔和密封螺孔与试气设 备的气嘴对准 按动启动开关 水泵自动充气后潜入 水里进行密封性检验 完成后再将泵搬上生产线 此 过程中搬运和整理电缆时间较长 经常会造成产品在 此工位处积压较多 改善方法 在试气台的右侧作一 个潜水电泵电缆线放置盒 在搬泵到试气台的同时将 电缆线放到该盒内 然后直接将潜水电泵搬到试气工 装里进行试气压检验 经改善后该工位的操作时间 由原来的3 5 s 缩短到现在的2 6 s 2 2 工位改善 1 I 0 7 工位中的吹水工序是不必要的操作 潜水 电泵在试气压检验之后 其表面会附着一些水滴 因 为水滴会影响喷漆效果 导致出现喷漆不合格品 这 时 由一专人负责用空气清洁器吹去泵表面的水滴 但是由于在后面喷漆之前已安排一自动烘干机来烘 干其表面的水滴且效果很好 因此T 0 7 吹水工序不必 要 可以取消 从而减少一个工人 2 在烘干 喷漆工位中 T 0 9 工位 存在3 0 s 的等 待浪费 在喷完漆后 须让泵表面的漆干后才能进入 下一道工序 目前采用自然风干的方式 因而会有较 长的等待时间 为了缩短等待时间 使生产过程更加 流畅 所以要投入成本 在喷漆工位的后面安放两个 电风扇使其快速风干 从而使产品在喷漆后较快地进 入下一道工序 消除了该处的等待时间 3 在T 1 1 工位出现产能过剩现象 造成等待浪 费 根据所测出的数据可知 在T 1 0 工位所需工时为 3 2 s 而T 1 1 工位只需1 4 s 两个工位的工时相差较大 从而造成T 1 I 工位有较长时间的等待 因此在不影 响产品质量和其他任何操作情况下 对两个工位的工 序进行重组 把T 1 0 工位中的网罩安装移到T 1 1 工 位 调整后T 1 0 工位的工时由3 2 s 降为2 4 s T 1 1 工位 的工时由1 4 s 变为2 2 s 从而使生产线的平衡率得到提 高 2 3 生产线平面布局改善 有些工位的布局不合理 工位之间的距离太长 导致产品移动距离长 从而浪费大量时间 该流水线 为直线型布置 经过仔细地测算与试验 本流水线工 位之间的距离在8 0 e r a 最合适 因为生产线上每个工 装板的宽度为4 0 e r a 在工位与工位之间保持有两个产 品的生产缓冲 这样既能保证生产过程的连贯性和流 畅性 还可以缩短半成品在生产线上的移动时间 由 于 1 0 6 试气压检验 工位和T 0 9 烘干 喷漆 工位的 设备较大 占地面积较多 要移动此两处设备实际操 作起来比较困难 因此在保持T 0 6 和T 0 9 工位间距 离不变的情况下 其余工位都可以按8 0 cm 布置 通 过缩短工位间的距离 使整个生产线的长度缩短 结 构紧凑 减少对车间空间的占据 并使产品移动距离 缩短 提高了生产效率 2 4 改善后的流程程序 经过以上改善后的组装流程程序如图3 所示 改 善后 产线平衡率 各工序时间总和 最大工时x 工 位数 3 0 6 6 2 7 5 1 3 8 5 8 3 效果评价 改善前后的数据比较如表l所示 经过改善达到 了如下效果 9 5 2 0 1 1 年第6 期现代制造工程 M o d e mM a n u f a ct u r in gE n g in e e r in g 加工搬运等待储存检查 序号工位号 工序名 距离 m时间 s 人数 V T A 0 1 转子雉装 I 9 2 1 A 0 2T 0 1 中盖压装 8J 1 A 0 3 骨架油封压装 7 1 传递至F 一工位 0 8 2 7 T A 0 4T 0 2 机械密封安装 f 1 4 4 l 1 A 0 5 油室盖安装 乏 1 2 1 0 82 7 传递至卜 工位 T A 0 6 电缆线安装 8 T A 0 7 装热保护器 丫 8 l T 0 3 1 A 0 8 接电容 接线 1 5 传递至卜一工位 0 82 7 T A 0 9 压接线端子 扎扎带 f T 0 4 I 1 7 1 l T A lO 热保护器焊接 8 3 传递至下一T 位 0 82 7 T A llT 0 5 顶盖安装 1 9 1 传递至下一工位岭0 82 7 一 T A l2T 0 6 试气压检验 2 61 一一 传递至卜一工位 一 I 24 T A l3 锁放气螺钉 广 7 V T A l4 T 0 7 叶轮安装 I 1 11 T A l5 泵体安装 毒9 1 传递至下一T 位 1 86 T A l6 沣油 锁密封螺钉 1 3 7 T 0 8 I l T A l7 挂泵 1 2 4 一 传递至下一工位户 1 24 T A l8T 0 9 烘干 喷漆 2 41 传递至F 一下位 O 82 7 c T A l9 提手安装 I 1 1 T A 2 0T 1 0 出水口安装 181 传递军卜 工位 一一 O 82 7 一一 T A 2 6T 1 3 包装 7 2 图3 改善后组装流程程序 下转第1 3 3 页 李书伟 等 电动客车空压机设计2 0 1 1 年第6 期 了设计与试验 电动客车采用的电池为磷酸铁锂电池 单体电池额定电压为3 2 V 电池容量为1 5 A h 电池 组总电压为5 4 4 V 容量为1 5 A h 驱动电动机额定功 率为1 0 0 k W 测得结果如下 1 机组工作后 空压机排气 压力值在0 6 2 0 7 0 5 M P a 之间变化 符合汽车用空气 压缩机技术条件b 2 连续泵气1 0 r a in 空压机缸盖处 最高温度为9 8 C 符合汽车用压缩机技术条件 3 电 动机额定转速为9 6 0 r m in 时 空压机转速为7 0 9 r r a in 空压机的噪声值为8 1 8 3 d B 满足车外噪声要求 4 结语 影响电动客车空压机容积效率的主要因素有余 隙容积系数占 压力比a 和多变过程指数 其中s 与叼成线性关系 在设计中主要应考虑增加连杆和曲 柄的长度 O 与卵近似成线性关系 在设计中主要从 进 排气阀的结构上考虑来增加进气压力 减小排气 压力以实现减小仅 从而实现提高叼的目的 对电动 客车驱动机组进行的实车试验证明设计的空压机符 合汽车用压缩机技术条件 参考文献 1 傅烈虎 汽车空调用压缩机交转速工况容积效率研究 J 制冷学报 2 0 0 8 2 2 9 3 2 2 柯常忠 周运义 汽车空压机转速及气阀结构参数的匹 配研究 J 压缩机技术 2 0 0 4 5 1 0 1 5 3 金海军 车用空压机性能试验装置的研制 D 合肥 安 徼农业大学 2 0 0 8 4 缪道平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 社 1 9 9 2 5 Q C T2 9 0 7 8 1 9 9 2 汽车用空气压缩机技术条件 s 作者简介 李书伟 高级工程师 学士 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与制造 E 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