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理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一 高温作业二 低温作业三 异常气压 一 高气压 二 低气压四 噪声五 震动六 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 高温作业 高温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及其特点高温作业标准和类型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热适应中暑防暑降温措施 高温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及其特点 1 气温2 气湿3 气流4 热辐射 气温 大气温度生产性热源其它 气湿 生产环境的气湿以相对湿度表示 相对湿度高于80 称为高气湿相对湿度低于30 称为低气湿 气流 外界风力生产性热源 热压 通风设施 热辐射 何谓热辐射 一次辐射和二次辐射正辐射和负辐射热辐射强度取决因素热辐射单位 J cm2 min 高温作业标准 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 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 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 或2 以上的作业 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是指近十年本地区气象台正式记录每年最热月中每日13 14点的气温平均值 我国部分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 地点温度 哈尔滨28天津31海口33济南32南宁33杭州34昆明25上海32重庆35北京30沈阳29南京33大连27武汉34福州34 高温作业类型 干热型 高气温 强热辐射 低气湿 湿热型 高气温 高气湿 低热辐射 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 体温调节 产热 获热 散热正常机体产热与散热之间保持着动态的平衡 以维持机体温度的相对恒定 代偿范围 38 热交换方式及决定因素 辐射传导 对流蒸发 取决于体表与周围物体表面温度 体表温度与气温 气流为辅助因素 取决于空气中的相对湿度 或体表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汽分压与空气中水蒸汽分压之差 热应激和散热反应 热应激 散热反应 皮肤血管扩张 皮温升高 辐射 传导散热 汗腺分泌增强 蒸发散热 产热中枢受抑 产热 水盐代谢 1 高温作业工人每工作日出汗及失盐量 3 4L 20 25g汗液的成分及渗透压 主要为氯化钠及少量氯化钾 尿素 维生素等 渗透压为低渗 约1 3张 体内缺盐的指标 尿盐量 5g 24h或2g 8h 工作日内 水盐代谢 2 大量出汗可造成水和电解质紊乱 导致热痉挛发生 高温作业工人从汗 尿中排出的钾几乎超出一般人的8倍 这常常是高温作业工人工作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循环系统 大量出汗而丧失水分 有效血容量减少 皮肤血管扩张 末梢循环血量加大 劳动时肌肉供血量增加 因此 心脏每搏输出量 心率 心脏负荷增大 消化系统 高温作业可引起食欲减退和消化不良 胃肠道疾患增多 高温对胃肠道活动的抑制 大量出汗 氯化物丢失 胃液酸度 血液重分配 消化道血流减少 吸收率 大量饮水 胃酸稀释 神经系统 高温作业可使中枢神经系统 运动区 出现抑制 肌肉工作能力低下 机体产热量因肌肉活动减少而下降 热负荷得以减轻 因此 这种抑制可看作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应 但由于注意力 肌肉工作能力 动作的准确性与协调性及反应速度降低 易发生工伤事故 泌尿系统 由于大量出汗 血容量不足及血浆渗透压升高 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加之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 经肾脏徘出的尿液大量减少 尿液大大浓缩 高温作业时肾排水量可减少85 一90 肾负荷的加重 尿中可出现蛋白 红细胞管型 甚至可发生肾功能不全 热适应 heatacclimatization 何谓热适应 指人在热环境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适应的现象 有何特点 体温调节机能得到改善 表现为 出汗机能增强 汗液中氯化钠降低 心血管功能加强 体温调节中枢更加有效等 此外 细胞在机体热适应后可合成一组新的蛋白质 热应激蛋白 heatshockprotein HSP 以保护机体免受高温的致死性损伤 热适应的建立和脱适应 热适应训练 在中等热条件下 让未适应者进行短时间的尽可能重的体力负荷训练 并间隔短暂的轻体力负荷训练 一般2 4周内形成 脱适应 热适应的状态并不稳定 停止接触热一周左右即返回到适应前的状况 病愈或休假重返工作岗位者应注意重新适应 中暑分型 热射病 heatstroke 热痉挛 heatcramp 热衰竭 heatexhaustion 热射病 heatstroke 最严重的类型 多见于50岁以上患者 有20 的死亡率 发病机制 体内不断蓄热 造成广泛的细胞变性 坏死 临床特征 过高热 40 皮肤干热发红 汗闭 现象 中枢神经症状突出 出凝血障碍 后期 DIC 日射病 sunstroke 本病是由于太阳辐射或强烈热辐射线直接作用于无防护的头部 使颅内组织受热 脑膜温度升高 脑组织充血水肿而引起 临床表现为 剧烈头痛 头晕 服花 耳鸥 忍心 呕吐 兴奋不安 意织丧失 体温略升 面部潮红 热痉挛 heatcramp 由于大量出汗 体内钠 钾过量丢失所致 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肉痉挛 伴有收缩痛 痉挛以四肢肌肉及腹肌等经常活动的肌肉为多见 尤以腓肠肌为最 痉挛常呈对称性 时而发作 时而缓解 患者神志清醒 体温多正常 热衰竭 heatexhaustion 本型多见于老年人 发病机制 多数认为在高温 高湿环境下 皮肤血流的增加不伴有内脏血管收缩或血容量的相应增加 不能足以有效代偿 导致脑部暂时供血减少而晕厥 临床特点 一般起病迅速 先有头昏 头痛 心悸 出汗 恶心 呕吐 皮肤湿冷 面色苍白 血压短暂下降 继而晕厥 体温不高或稍高 通常休息片刻即可清醒 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 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Z41 2002 中暑先兆中暑先兆 观察对象 是指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 出现头昏 头痛 口渴 多汗 全身疲乏 心悸 注意力不集中 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能坚持工作者 诊断及分级标准 轻症中暑轻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 出现面色潮红 大量出汗 脉搏快速等表现 体温升高至38 5 以上 被迫停止工作 但经短时间休息 症状消失 尚能恢复工作者 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可分为热射病 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 也可出现混合型 被迫停止工作 但经短时间休息 不能恢复工作者 治疗原则 中暑先兆 暂时脱离高温现场 并予以密切观察 轻症中暑 迅速脱离高温现场 到通风阴凉处休息 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及对症处理 重症中暑 迅速予以物理降温和 或 药物降温 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 对症治疗 防暑降温措施 1 组织措施2 技术措施3 保健措施 防暑降温组织措施 关键在于加强领导 改善管理 严格遵照国家有关高温作业卫生标准 高温作业分级 和 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 搞好厂矿防暑降温工作 还应根据地区气候特点 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 休息室或休息凉棚应尽可能设置在远离热源处 必须有足够的降温设施和饮料 大型厂矿可专门设立具空气调节系统的工人休息公寓 保证高温作业工人在夏季有充分的睡眠与休息 这对预防中暑有重要意义 防暑降温技术措施 1 合理设计工艺流程 2 隔热 3 通风降温 防暑降温保健措施 1 体格检查 2 热适应训练 3 个人防护 4 合理供给高温作业饮料 5 加强营养 6 合理作息制度 体格检查 对高温作业工人应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体格检查 注意职业禁忌症 高温作业工人年龄一般不超过45岁 合理供给高温作业饮料 供给含盐饮料 一般每人每天供水3 5L 盐20g左右 一般膳食中能提供15克盐 剩余部分将其配成0 15 0 2 的低渗含盐饮料补充 饮用注意 口渴时饮用 量多次 饮料温度以15 20 为宜 加强营养 高温作业 能量消耗增加 故膳食中总热量比普通情况要增高 增加10 40 为高蛋白 高维生素 高热量饮食 注意补充饮水和无机盐 由于高温作业对消化功能有抑制作用 因而 建议主食不放在工作间歇 如三餐热量分配为 早35 中30 晚35 低温作业 一 低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1 体温调节2 中枢神经系统3 心血管系统4 体温过低 二 冻伤 三 防寒保暖措施 体温调节 散热减少 如反射性地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等 产热增加 如肌肉寒颤等 中枢神经系统 低温条件下 脑内高能磷酸化合物代谢降低 可出现神经兴奋与传导能力减弱 并与体温有依赖关系 当体温降至35 32 2 范围内 可见手脚不灵 运动失调 反应减慢及发音困难 寒冷引起的这些神经效应使低温作业工人易受机械和事故的伤害 心血管系统 初期 心率加快 心输出量增加 后期 心率减慢 心输出量减少 体温过低 一般将中心体温降低到35 或以下称为体温过低 hypothemia 35 寒颤达到最大程度 34 意识受到一些影响 32 2 31 1 呈半昏迷状态 28 时可出现心室纤颤 27 时自发动作停止 瞳孔对光反应消失 肌肉强直 26 时意识完全丧失 24 时可出现肺水肿 23 21 时室颤加重 20 时心脏停止跳动 18C时可恢复性甚小 冻伤 frostbite 系由于寒冷作用下 局部组织冻结 融化后引起的损伤 届冷损伤 coldinjury 的一种 冻伤主要发生于肢端 足部尤多 发病机制 当组织温度降低到 3 6 2 5 时 即可发生组织冻结 冻结时 冰晶主要出现在细跑外液 细胞内水分外逸到细胞外液中 细胞内脱水 膜损伤等 复温融化 冰晶体的凝聚和增大过程 以及过量水分进入细胞而致其肿胀破裂 均可能增加损伤 融化后 最突出表现为冻区循环障碍 冻伤程度分级 度冻伤 只是表皮冻结 度冻伤 皮肤全层冻结 度冻伤 深部组织冻伤 临床表现 1 度冻伤复温后皮肤充血 肤色发红或紫红 或带有紫斑纹 皮肤热而干燥 局部肿胀 但不出现水疱 常有剧烈的痒感和灼感或麻木感 刺痛 通常在5天内水肿消退 临床表现 2 度冻伤上述症状加重 还出现水疱 疱液为非血性 一般2 3周形成痂皮 脱痂后痊愈 临床表现 3 度冻伤复温后肤色紫红 青蓝 伤部皮肤感觉迟钝 甚至消失 自觉疼痛较 度强烈 有水疱出现 疱液为血性 随着坏死组织水分不断蒸发 冻后2 6周该部变干 变黑 终将脱落 冻伤 frostbite 治疗 1 1 现场急救处理防止进一步受冻 一般不主张在野外对患部进行复温 除非短时间 几小时 内无望转送医院 严禁用拍打 冷水浸泡 雪搓等方法 亦不可用烤火或散热片上等法复温 以防加重损伤 已融化的患部应极力防止再冻结 已融化的足部切忌用之承重行走 治疗 2 2 医院治疗 1 温水快速复温 2 局部药物治疗 3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4 抗感染 5 局部处理 6 全身支持疗法 7 截肢 8 后遗症及其处理 温水快速复温 是目前救治仍处于冻结状态伤部的最好方法 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 42 的温水中 耳 额面等可用毛巾湿敷或温水淋洗复温 组织融化的指征是感觉恢复 通常是痛觉 肤色变红 通常是深红或紫红 和观察到原本发硬的组织已变软 一般约需30一60min可达到完全融化 已完全融化后即可停止复温 不必过久地浸泡 存在的问题 温水快速复温虽疗效较好 但大多数病例入院时伤部均已融化 除了因转送不及时 伤部自发复温外 多因在入院前已被错误地应用冷水浸泡或冰雪搓等法处理过 所以 除大力普及正确的急救复温知识外 应极度重视已融化后的伤部治疗问题 防寒保暖措施 做好冷伤防治知识的教育与训练 充分的物质保障 如防寒服装装备 热食热饮 场所保温采暖 救治药械和后送工具等 注意个人防护增强耐寒体质加强对易感人员的医学监督 落实冷伤的救治组织 加强对零星外出和单独执勤者的管理 高气压 1 高气压下作业2 高气压对机体的影响3 减压病 高气压对机体的影响 303 98 405 30kPa 健康人能耐受 在709 28kPa以下时 心脏 在709 28kPa以上时 主要为氮的麻醉作用 减压病 decompressionsickness DCS或bends 常见作业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常见作业 它主要发生在 潜水作业 高气压作业 包括沉箱 隧道等施工 失事潜艇艇员从海底离艇脱险上浮 飞行过程气压变化 高压氧治疗仓工作等 发病机制 1 在高气压下 空气各成分的分压都相应升高 经过呼吸和血液循环 溶解人体内的量也相应增加 氮所占的比例大 80 在体内既不被机体利用 也不与体内其他成分结合 仅单纯以物理溶解状态溶于体液组织中 氮在脂肪中的溶解度比血液高4倍 因此多集中在脂肪和神经组织内 若减压过速体内溶解氮在几秒至几分钟内迅速生成气泡 造成严重后果 发病机制 2 在脂肪较少 血管分布较多的组织中 气泡多在血管内形成而造成栓塞 引起一系列症状 脂肪较多 血管分布较少的组织中 气泡多积聚于血管壁外 产生压迫症状 临床表现 急性减压病大多数在数小时内发病 一般减压愈快 症状出现愈早 病情也愈重 1 皮肤 出现较早较多的症状为奇痒 主要由于气泡对皮下感觉神经末梢直接刺激所致 2 肌肉 关节 骨骼系统 关节痛迫使患者关节呈半屈曲状态 称 屈肢症 bends 3 神经系统 大多发生在供血差的脊髓 可产生截瘫 四肢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及直肠 膀胱功能麻痹等 4 循环呼吸系统 血循环中有大量气泡栓塞 5 其他 处理原则 对减压病的 惟一根治手段是及时加压治疗以消除气泡 将患者送人特制的加压舱内 升高舱内气压到作业时的程度 停留一段时间 待患者症状消失后 再按规定逐渐减至常压 然后出舱 低气压 1 低气压下进行的作业2 低气压对机体的影响3 高原病 低气压对机体的影响 主要由于大气氧分压过低 直接影响肺泡气体交换 过度呼吸可引起呼吸性碱中毒 造成肺动脉高压 可能引起肺水肿 慢性长期作用使右心室肥大 红细胞 血液比重和血液粘滞性增加 急性高原病 1 急性高原反应短时间内进入3000m以上高原 表现为头痛 头晕 心悸 气短等 多发生在登山后24小时内 经4 6日症状基本消失 2 高原肺水肿常在登山后24 60小时内发病 多为未经习服的登山者 3 高原脑水肿发病急发病急 一般在4000m以上 多为未经习服的初登山者 发病率低 但病死率高 处理原则 由于病因是低氧性缺氧 因此对较重患者 只有移居到平原或低地才能治愈 此外 也采用休息 吸氧和对症治疗 近年研究表明 扩血管药 钙通道阻断剂可增加动脉血氧浓度 降低肺动脉压和血管阻力对治疗和预防高山病有明显作用 噪声 noise 一 基本概念二 物理特性及评价三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四 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五 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 一 基本概念 一 声音 二 噪声 三 生产性噪声 噪声分类 机械性噪声 流体动力性噪声 电磁性噪声连续声 稳态声和非稳态声 和间断声 脉冲声 稳态噪声可分为低频噪声 主频率在300Hz以下 中频噪声 主频率在300 800Hz 和高频噪声 主频率在800Hz以上 或分为窄频带和宽频带噪声 脉冲声 声音持续时间小于0 5秒 间隔时间大于1秒 声压有效值变化大于40dB者称为脉冲噪声 impulsivenoise 二 物理特性及评价 一 声强与声强级 二 声压与声压级 三 频谱 四 人对声音的主观感觉 响度与响度级 声强与声强级 声强 I 表示声波能量大小的指标 单位为瓦 米2 W m2 听阈和痛阈 1KHz纯音10 12和1W m2 声强级 分贝 LI 10LogI I0 dB 注意 声强级差别是对数级差 声压与声压级 声压 P 表示声波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压力 单位为帕 Pa 或牛顿 米2 N m2 1Pa N m2 听阈和痛阈 1KHz纯音20 Pa和20Pa 声压级 分贝 LP 20LogP P0 dB LI LP 声压级合成 作业场所各声源的声压级相同 则合成声压级 L总 L 10Logn作业场所各声源的声压级不同 则合成声压级 L总 L1 L 频谱 纯音 puretone 复合音 complextone 频谱 frequencyspectrum 频带或频程 octaveband 频谱分析 人对声音的主观感觉 响度与响度级 响度响度级 单位为方 phone 等响曲线及特点 人耳对高频声音敏感 对低频不敏感 声压级大于80分贝 高频与低频音敏感度无甚差别 声级及声级计 A声级 频率计权网络模拟人耳对40方纯音的响应曲线 dB A 用作噪声卫生评价的指标 C声级 模拟人耳对100方纯音的响应曲线 dB C 可视作总声级 三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 一 听觉系统 二 听觉外系统 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 1 暂时性听阈位移 TTS 听觉适应 auditoryadaptation 听觉疲劳 auditoryfatigue 2 永久性听阈位移 PTS 听力损失 hearingloss 噪声性耳聋 noise induceddeafness 噪声所致听力损伤的特点 噪声首先引起高频听力下降 高频听力易受损伤的解释 认为初期受损伤的是耳蜗基底部 外耳道对高频音有共振效应 噪声所致听力损伤的机制 长期强烈噪音致毛细胞纤毛机械损伤 长期强烈噪音致耳蜗末梢血管痉挛 噪声性耳聋诊断 职业性噪声听力损失分级图 听力损伤分级 轻度听力损伤26 40dB中度听力损伤41 55dB重度听力损伤56 70dB噪声聋71 90dB 爆震性耳聋 explosivedeafness 因强烈爆炸所产生的振动波造成急性听觉系统的严重外伤 引起听力丧失 噪声对听觉外系统的影响 对神经系统影响对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影响对消化系统及代谢功能的影响对生殖功能及胚胎发育的影响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四 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一 噪声的强度 二 接触时间和接触方式 三 噪声的性质 四 其它有害因素共同存在 五 机体健康状况及个人敏感性 六 个体防护 噪声的性质 脉冲声危害大于连续声 非稳态声危害大于稳态声 高频噪声危害大于低频噪声 窄频带噪声危害和宽频带噪声 五 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 一 制订工业企业卫生标准 二 控制噪声源 三 控制噪声的传播 四 个体防护 五 健康监护 六 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 工业企业卫生标准 振动 vibration 一 振动的物理量二 振动评价的参量三 振动的分类与接触机会四 振动对人体的影响五 局部振动病六 影响振动对机体作用的因素七 预防措施 振动的物理量 振动频率位移速度加速度 单位为m s2 振动评价的参量 振动频谱共振频率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有效值 共振频率 naturalfrequency 物体在外界力的激发下 可产生一定频率的振动 该频率称为该物体的固有频率 共振效应 当外界激发的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相一致或呈倍数关系时 致振动强度加大 该现象称为 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有效值 不同频率的震动危害不同 为便于比较和进行卫生学评价 是在等能量频率计权和固定接振时间的原则下 计算加速度有效值 振动的分类与接触机会 局部振动 segmentalvibration 全身振动 wholebodyvibration 全身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前庭器官受震后反应 运动病 motionsickness 内脏移位 交感神经兴奋 血压 心率 胃酸分泌和胃肠蠕动呈现抑制 呼吸频率加快 低碳酸血症 胸椎和腰椎早期退行性改变 全身振动对工效的影响 姿势平衡和空间定向障碍 1 2Hz的全身振动具有催眠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最终导致作业能力下降 局部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神经系统 多发性末梢神经炎心血管系统 血管痉挛变形 40 300Hz 骨骼 肌肉系统 萎缩 骨质疏松 骨关节变形等听觉器官 以125 500Hz的低频部分听力下降为主 局部振动病 segmentalvibrationdisease 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分期治疗其它处理 局部振动病定义 是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疾病 亦可累及肢体神经及运动功能 发病部位多在上肢末端 其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变白 局部振动病发病情况 局部振动病发病机制 交感神经功能亢进 手指血管运动神经原兴奋性增强 受震后指部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细胞活性因子 局部血管收缩 自身免疫疾病 局部振动病临床表现 手部表现发作性白指手麻 手痛 手胀 手凉 手掌多汗神经衰弱综合征 诊断性实验及辅助检查 冷水复温试验压指试验甲皱微循环检查肌电图 冷水复温试验 该项检查 要求在室温20 2 的室内进行 受试者普通衣着 受试前至少2小时内不吸烟 24小时内不服用血管活性药物 非饥饿状态 入室休息30分钟后进行检查 应用半导体温度计 或热电偶温度计 测定受试者无名指中间指节背面中点的皮肤温度 即基础皮温 随即将双手腕以下浸入10 0 5 的冷水中 手指自然分开勿接触盛水容器 浸泡10分钟 出水后迅速用于毛巾轻轻将水沾干 立即测定上述部位的温度 即刻皮温 测量时两手自然放松 平心脏高度放在桌上 每5分钟测量和记录一次 观察指温恢复至基础皮温的时间 min 冷试后3Omin仍未恢复者 视为异常 也可根据下式计算复温率 5min复温率小于30 和lOmin复温率小于60 为异常参考值 职业性手臂振动病诊断标准GBZ7 2002 观察对象具有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的职业史 出现手麻 手胀 手痛 手掌多汗 手臂无力和关节疼痛等症状 并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a 手部冷水复温试验复温时间延长或复温率降低 b 指端振动觉和手指痛觉减退 诊断及分级标准 轻度手臂振动病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a 白指发作累及手指的指尖部位 未超出远端指节的范围 遇冷时偶尔发作 b 手部痛觉 振动觉明显减退或手指关节肿胀 变形 经神经 肌电图检查出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远端潜伏时延长 见附录C 中度手臂振动病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a 白指发作累及手指的远端指节和中间指节 偶见近端指节 常在冬季发作 b 手部肌肉轻度萎缩 神经 肌电图检查出现神经源性损害 重度手臂振动病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a 白指发作累及多数手指的所有指节 甚至累及全手 经常发作 严重者可出现指端坏疽 b 手部肌肉明显萎缩或出现 鹰爪样 手部畸形 严重影响手部功能 局部振动病治疗 运动疗法物理疗法营养疗法药物疗法外科疗法 其它处理 观察对象一般不需调离振动作业 但应每年复查一次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轻度手臂振动病调离接触手传振动的作业 进行适当治疗 并根据情况安排其他工作 中度手臂振动病和重度手臂振动病必须调离振动作业 积极进行治疗 影响振动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振动本身的特性 加速度 频率和振幅 接振时间体位和操作方式环境温度和噪声工具重量和被加工件的硬度 频率和振幅 低频小振幅 有利刺激 低频大振幅 全身震动 运动病 局部震动 骨关节变形 高频小振幅 局部震动病 预防措施 消除或减轻振动源的振动限制作业时间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人防护医疗保健措施职业卫生教育和技术培训振动卫生标准 振动卫生标准 工具手柄或工件的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有效值不得超过5m s2 第五节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 概述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 概述 高频电流通过电路时 其周围伴有频率相同的交变电磁场 电磁场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四周空间发射的过程称为电磁辐射 以量子能量是否小于或大于12电子伏特 ev 将电磁辐射分为非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 射频辐射 无线电波 红外辐射可见光紫外辐射 射频辐射 radiofrequencyradiation 定义及分类辐射区域接触机会生物学效应对健康的影响关于致癌问题防护措施 定义及分类 指频率在100kHz 300GHz的电磁辐射 也称无线电波 包括高频电磁场 high frequencyelectromagneticfield 和微波 microwave 是电磁辐射中量子能量较小 波长较长的频段 波长范围为lmm 3km 辐射区域 近区场和远区场离开辐射源2D2 D为辐射源口径 为波长 的距离作为两区域的分界 感应场和辐射场以 2 为界 接触机会 高频 微波加热 通讯 电台 电视微波发送 雷达等 输变电设施周围 生物学效应 有致热效应 离子导电耗损 极性分子介质耗损非致热效应 影响生物学效应的因素 生物学效应一般规律是随频率的增加和波长变短而递增 故其强弱顺序为微波 超短波 短波 中长波 但在微波波段以厘米波危害最大 功率密度相同时 脉冲波的作用大于连续波 离子导电耗损 在人体组织内有电解质溶液 其中的电子和离子受电场作用发生移动 当频率很高时在其平衡位置振动 使电解质发热 这时可产生局部感应涡流而发热 极性分子介质耗损 电磁波辐射能量可传递到人体组织中 使非极性分子发生极化成为偶极子 极性分子重新排列 由于偶极子的趋向作用而发生频率极高的振荡运动而发热 同时 在趋向过程中偶极子与周围分子 粒子 碰撞摩擦也产热 对健康的影响 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类神经症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心血管系统以副交感反应占优势者为特征 眼睛见于微波 引起白内障 关于致癌问题 文献报道意见不一 且多见于一些动物实验和体外试验 至今尚无明确定论 防护措施 高频电磁场的防护 场源屏蔽 距离防护 合理布局微波的防护 微波辐射能吸收 合理的工作位置 个人防护 健康检查 卫生标准 高频电磁辐射 频率30MHZ 300MHZ 工作地点辐射强度卫生限值不应超过表12的规定 表12高频辐射强度卫生限值 GBZ1 2002 工作地点微波 300MHz 300GHz 电磁辐射强度不应超过表11规定的限值 表11工作地点微波辐射强度卫生限值 GBZ1 2002 电离辐射 ionizingradiation 接触机会常用电离辐射单位辐射的作用方式和影响因素辐射的损伤效应放射病卫生防护 接触机会 核工业系统射线发生器的生产和使用放射性核素的加工生产和使用天然放射性核素伴生或共生矿生产 近年 我国学者对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26983名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在1950一1985年间的恶性肿瘤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 x线工作者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医务人员 发病率明显增加的肿瘤是白血病 皮肤癌和恶性淋巴瘤 妇女乳腺癌 甲状腺癌和骨癌的发病率也高于对照 x线工作者白血病 皮肤癌 乳腺癌和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增加与职业照射有关 常用电离辐射单位 放射性活度 radioactivity 照射量 exposure 吸收剂量 absorbeddose 剂量当量 doseequivalent 放射性活度 radioactivity 放射性活度 radioactivity 简称活度 它的SI单位专名是贝可 勒尔 Becquerel 符号为Bq 1Bq 1次衰变 秒 暂时沿用的专用单位名称是居里 符号为Ci 1Ci 3 7 1010Bq或1Bq 1 2 703 10 11Ci 照射量 exposure 只适用于x射线或 射线 它是x射线或Y射线与单位质量的空气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离子总电荷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粉末冶金模行业运营动态及投资效益预测报告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北京-北京园林绿化工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驾驶证考试-危险品资格证-危险品资格证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铁路职业技能鉴定-铁路职业技能鉴定(铁路通信工)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钳工-钳工证(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烧碱电解工-烧碱电解工(中级)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综合评标专家-福建-福建综合评标专家(医疗保障局)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综合评标专家-宁夏-宁夏综合评标专家(工程监理类)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浙江省义乌市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岗试题含答案分析
- 山西省阳曲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辅警试题含答案分析
- DB11∕T 637-2024 房屋结构综合安全性鉴定标准
- 2024年10月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金属冶炼安全》真题及答案
- 《高值医用耗材临床应用点评制度》
- 图书分类与管理制度
- 探索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藏品保护与展示中的创新应用
- 康复治疗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
- 应急调度员电话压力疏导
- 农户建筑垃圾管理制度
- 2025年烟花爆竹安全作业特种操作证考试试卷备考建议
- 学校快递驿站管理制度
- 四川电网新建电源并网服务指南(2025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