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概论--7藏象学说--肺与大肠_第1页
中医药学概论--7藏象学说--肺与大肠_第2页
中医药学概论--7藏象学说--肺与大肠_第3页
中医药学概论--7藏象学说--肺与大肠_第4页
中医药学概论--7藏象学说--肺与大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藏象学说肺,肺居胸中,横膈之上,下连呼吸道,肺在五脏中位置最高,故有“华盖”之称。,肺的位置,一)肺的存在部位及形态 位置:肺居胸中,横膈之上,上连呼吸道,肺在五脏中位置最高,故有“华盖”之称。 形态:医宗必读曰:“肺叶白莹,谓之华盖,以复诸脏,虚如蜂窝,下无透窍,” 肺脏在阴阳属性中属阳中之阴,在五行中属金,肺与六腑中的大肠相表里,3,肺为相傅之官五行属金 阳中之阴与自然界之秋收、燥气、白色、辛味相应 肺的生理功能一、肺主气司呼吸 二、肺主宣发肃降 三、肺主通调水道 四、肺朝百脉主治节 肺的体华智窍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志为悲 开窍于鼻 在液为涕 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肺,含义: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 机理:取决于肺司呼吸功能,1.肺吸入的清气,是人体气的主要来源之一, 尤其是宗气的生成 2.肺有节律的呼吸对全身气机具有调节作用,意义,表现,主一身之气,生理作用,素问六节藏象论“肺者,气之本。”,、主气、司呼吸,司:主宰、管理、调节,“天气通于肺”,全身之气生成充足气的升降出入正常,主呼吸之气:指肺有主持呼吸的功能,通过呼吸,进行着体内外气体交换,呼出浊气,吸入清气。 呼(气虚)吐出浊气肺主呼 吐故纳新吸之气 司呼吸 吸(气满)纳入清气 “天气通于肺” “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一呼一吸,消息自然。司清浊之运化,为人身之橐籥。” tu yu,司呼吸,肺为娇脏,不耐寒热 肺为清虚之体,性喜清润,不耐寒热,不容异物。,肺吸入 上出喉咙 之清气积于_肺的司呼吸宗气 胸中 作用 脾之水 贯注心脉行气血 谷精气 主声音 营养机体,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8,主一身之气:指肺有生成、主持、调节全身之气的作用,自然界的清气,注心助心以行血,气的生成,水谷精微之气,出喉助肺司呼吸,相傅之官,在气的调节方面,肺有节律的呼吸运 动,调节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呼-升-出 吸-降-入,“诸气贲郁,皆属于肺”,张景岳:“月贲,喘急也。郁,痞闷也。”,肺主呼吸之气,肺主一身之气,胸部憋闷刺痛、咳嗽气喘,呼吸匀息 语音响亮 气道通畅 呼吸自如,宣发是指宣布,发散,肃降是指清肃、下降,肺的宣发肃降是肺气运动的基本形式,肺的各种生理功能也有赖于肺的宣发肃降。 宣发: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呼出体内浊气 布散水谷精微和津液 宣发卫气调节腠理的开合将代谢后的津液 化为汗排出体外,肃降:肺的清肃下降的生理功能,即肺气向下通降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清肃,是指肺是清虚之体,性喜清润。肃降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吸入自然界的清气 向下布散水谷精微和津液 肃清呼吸道异物-大肠降糟粕,呼浊气排出肺气水谷精微、津液布散全身 司呼吸宣发 润泽皮毛 卫气-调节腠理汗液 水津四布吸清气吸入 肺气津液向下输布 通调水道肃降 -后谢后尿液 肾 膀胱 肃净呼吸道异物,肺的生理功能,宣发与肃降的关系: 相互协调宣发=肃降 相互制约病理上相互影响,肺的生理功能 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是指肺通过宣发、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排泄起疏通和调节作用。 宣发 水液之精微布散全身 水道通调 余液由汗孔排出体外汗 水液代谢 正常 上焦水液不断下达各器官 病理降气宣肺肃降 痰饮,水肿 余液由肾、膀胱排出体外尿,津液输布,素问经脉别论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4、朝百脉、主治节(总结),(1)肺朝百脉: 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流经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通过肺气宣降作用,将富有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 肺助心行血 肺通过呼吸运动,调节全身气机,促进血液运行。 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气相合,生成宗气,可“贯心脉”以推动血液运行的作用。,肺主治节: 是指肺辅助心治理调节全身气、血、津液及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的作用。 A.治理调节气主气 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 调理一身之气升降出入运行 B.治理调节血肺朝百脉 C.治理调节水行水,血气生成运行,气的生成,主持全身气机,津液运行输布,治,理,调,节,肺主治节示意图,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皮 毛,护卫肌表,抵御外邪,调节津液代谢,调节体温,生理状态,人体之屏障,22,肺主气属卫(1)宣发卫气,输津于皮毛 (2)皮毛与肺配合,协调肺的呼吸作用,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皮毛包括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为一身之表,是抵御外邪侵袭的屏障,外邪伤人,常先从皮毛而入,肺,23,肺气虚弱宣发失职卫气虚弱,宣发肃降失调,恶寒无汗汗出恶风,肌肤苍白,憔悴皮毛枯槁怕冷、出汗容易感冒,宣降肺气,补脾益肺,“肺主气,属卫”,“症虽在卫,法宜治肺,玄 府,“玄府”之名首见于内经,原指汗孔而言。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借用“玄府”旧名,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结构概念:“皮肤之汗孔者,谓泄气液之孔窍也。一名气门,谓泄气之门也;一名腠理者,谓气液出行之腠道纹理也;一名鬼神门者,谓幽冥之门也;一名玄府者,谓玄微府也。然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开通玄府,由外及内,理瀹骈文原名外治医说,为清代吴师机所撰,是我国第一部外治疗法的专著。作者以毕生的精力对外治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原名叫外治医说,刊于1870年。作者因取“医者理也”,药者沦也”之意。他认为“医理药性无二”,“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旧唐书许胤宗传中记载柳太后患得此病,御医许胤宗用黄芪、防风煎汤数斛,置于床下,熏蒸而醒。,肺与皮毛的病理生理联系,肺输精于皮毛,皮毛助肺呼吸,喉为肺之门户,在窍为鼻,正常,减退,失常,温养肌肤 皮肤致密,润泽皮毛 毫毛光泽,抗御外邪 抗邪力强,憔悴枯槁,多汗自汗,恶寒无汗,肺气宣发,27,在窍为鼻,鼻,又称明堂,为清浊之气呼吸出入的门户鼻的功能1. 鼻为肺(呼吸)之门户2. 主通气和嗅觉,协助发音,邪气犯肺,肺气失宣鼻的功能失常鼻塞,流涕,不闻香臭,或鼻衄外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发热,口渴,咳嗽,痰黄,鼻翼煽动,肺在窍为鼻,含义:鼻为呼吸之气出入的通道,与肺直接相连,故 称鼻为肺之窍。 肺气和利 嗅觉灵敏 生理意义 鼻的功能正常 肺津滋润 气道通畅 外邪袭肺,多从口鼻而入 鼻塞流涕 病理意义 鼻痒气热 肺脏有病,多反映于鼻 或通或塞等,在窍为鼻,29,鼻与脏腑的关系,1. 肺开窍于鼻2. 鼻准属脾素问.刺热篇“脾热病者,鼻先赤”3、 经脉络属 . 督脉沿正中线自頞通鼻柱、鼻尖而至人中。手阳明大肠经至于鼻翼旁的迎香穴。足阳明胃经则起于迎香,挟鼻上行交于頞中。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交于目内眦,鼻与经络的关系,肺在液为涕,含义:鼻涕由肺精所化,由肺气的宣发作用布散于鼻窍。 肺气宣发,促进肺津至鼻窍而为涕。生理意义 正常情况下,鼻窍得润而涕不外流。 (润泽鼻窍、防御外邪) 肺寒鼻流清涕。 病理意义 肺热流黄浊涕。 肺燥鼻干,在液为涕,在志为忧 (悲),含 义:指悲忧的情绪变化或情感反映,由肺精、肺气所化生, 是肺精、肺气生理功能的表现形式。 生理意义:悲(忧)属七情之一,属非良性刺激的情绪反映,悲动 于心而肺应之。悲和忧均属于非良性刺激的情志活动,它们在含义上虽略有不同。但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却大致相同, 损伤肺中精气 精神不振,情绪悲观, 饮泣不止,胸闷气短 影响宣降运动 肺病生悲肺气虚,气机消沉易悲伤。,病理意义,在志为悲,悲则气消,与秋气相通应,含义:五脏与自然界阴阳相通应,肺主秋。 生理意义: 时令至秋,暑去而凉生,草木皆凋 肺与秋同属五行之金 同气相求,故以肺应秋。 肺主清肃下行,为阳中之阴 秋季肺的制约和收敛功能强盛,养生当顺应秋气而使人气渐收。 病理意义: 秋季气候凉燥,肺体清虚,喜润恶燥,秋季易见秋燥之证。 治疗肺病时,秋季不可过分发散肺气,而应顺其敛降之性。,肺气通于秋,33,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肺之所以娇嫩,一方面是由于肺为清虚之体,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外界邪气常直接伤及于肺,使之功能失常。另一方面,肺为五脏之华盖,凡其它脏腑有病变,其气多上熏于肺,导致肺病出现,产生咳喘等症状。故素问咳论说:“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肺虽在五行属金,反不如肝木刚强,寒邪能伤肺之阳气,热邪能伤肺之阴液,因而产生多种肺的病变。,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肺如钟 撞则鸣 风寒入 外撞鸣 痨损积 内撞鸣,由于肺为“清虚之府”,易受邪为病,故称肺为娇脏,肺的生理特性,肺为华盖,与外界直接相通,就脏腑而言,肺属五脏之一,属里。但肺与其它四脏不同,它不但居于胸腔内,处于五脏之高位,被称为华盖,而且还通过喉和鼻与外界直接相通。因此,肺的生理功能,往往直接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自然界之风、寒、燥、热等邪气-肺主皮一身之表,温热邪气,多直接从口鼻而入-疫毒,影响到肺,出现肺卫失宣,肺窍不利等病变。,肺的生理特性,肺主清肃,肺气通于秋,肺主肃清下行,同气相求,与秋季气候清肃,空气明润相通应,肺的制约和收敛功能应秋而强盛。治疗肺病时,秋季不可过分发散肺气 ,而应顺应其敛降之性。此外,秋季气候多清凉干燥,而肺为清虚之脏,喜润恶燥,故秋季易见肺燥之症,临床常见干咳无痰、口鼻干燥、皮肤干裂等症。,肺的生理特性,36,肺与大肠的表里关系,肺为脏,属阴;大肠属腑,为阳手太阴肺经下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上络于肺,大 肠,1.与肺相表里。肺主肃降功能的延续2.吸收糟粕中多余水液,排出糟粕3.居腹中,上口阑门接小肠,下端接肛门。管腔性器官,呈回环迭积之状。4。大肠包括结肠和直肠:上段 “回肠”(现代解剖学中的结肠上段);下段 “广肠”(现代解剖学中的乙状结肠和直肠)。,38,主传化糟粕,接受小肠别浊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形成粪便,传送至其末端,经肛门排出体外“传导之官” 传导糟粕功能失常大便秘结或泄泻湿热蕴结大肠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肺主肃降,39,大肠主津,病理大肠虚寒,无力吸收水分,或传导加速,水分来不及吸收,水与糟粕俱下肠鸣,腹痛,泄泻大肠实热,消烁津液,或传导过慢,水分吸收过多,大肠津亏,肠道失润大便秘结不通大肠湿热腹痛,泄泻,或里急后重,下利脓血。,吸收食物残渣的部分水液,使其形成粪便:参与调节体内水液代谢“大肠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