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 优秀PPT.ppt_第1页
赤壁赋 优秀PPT.ppt_第2页
赤壁赋 优秀PPT.ppt_第3页
赤壁赋 优秀PPT.ppt_第4页
赤壁赋 优秀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赤壁赋 宋 苏轼 学习目标 1 熟读并背诵全文 2 体会本文的感情变化和景 情 理水乳交融的特点 3 理解文中对人生意义的讨论 揣摩体味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 赤壁赋苏轼 苏轼 1036一1101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人 苏轼幼年时即极为出色 深得老师赏识 21岁时 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苏洵离家进京 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 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 不觉汗出 快哉 快哉 老夫当避路 放他出人头地也 可喜 可喜 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 简介苏轼 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一个百姓的朋友 一个大文豪 大书法家 创新的画家 造酒试验家 一个工程师 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 一个瑜珈修行者 佛教徒 巨儒政治家 一个皇帝的秘书 酒仙 厚道的法官 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 一个月夜徘徊者 一个诗人 一个小丑 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 一提到苏东坡 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 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林语堂 苏东坡传 序 苏轼 苏洵 苏辙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唐宋八大家 文 辛弃疾 苏辛 词 黄庭坚米芾蔡襄 苏黄米蔡 书法 三苏 苏轼书法 本文写作于1082年 乌台诗案 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文字狱 也是一次著名的莫须有之狱 苏轼以才华横溢而得到宋神宗的赏识 成为当时政坛上的明星和文坛上的领袖 但是 他在政治上坚决反对王安石的变法 还写了一些诗文以揭露和讽刺 引起了王安石一派许多官员的强烈不满 于是 他们从苏轼的诗文中找到罪证 用牵强附会的手法指控苏轼怀有谋反之心 苏轼被捕下狱 受尽严刑拷打 差点被判处死刑 最后 因为皇帝的怜悯 苏轼免了死罪 贬到黄州 苏轼住在黄州东坡 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 出狱后 被贬黄州团练副使 为排遣内心郁闷 他泛舟赤壁 先后写下了前后 赤壁赋 和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体现了一种超然乐观 旷达洒脱的气度 乌台诗案 是一个有名的文字狱 也是一个冤狱 注 乌台 指的是御史台 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 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 所以人称御史台为 乌台 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 本文说的赤壁 在现在的湖北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 是一处风景胜地 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 因为形状很像鼻子 人们就称它为赤鼻矶 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 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 关于 赤壁 湖北黄冈赤壁 苏轼 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朗读课文 一 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1 壬戌 10 酾酒 2 桂棹 11 横槊 3 余音袅袅 12 渔樵 4 幽壑 13 扁舟 5 嫠妇 14 匏尊 6 愀然 15 蜉蝣 7 山川相缪 16 无尽藏 8 舳舻千里 17 狼籍 9 旌旗 18 枕藉 r nx zh o ni o h l qi o li o zh l j ng sh shu qi o pi n p o f y u z ng j ji 三 文本研习 一 整体感知通读全文 整体感知 苏轼与客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 试从文中找出关键词 乐甚 愀然 喜而笑 自学指导 1 自由诵读2 对照注解 疏通课文第一段3 第一节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何 4 分别找出描写景物 人物活动 人物感受的诗句 赏析课文第一段 壬戌之秋 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壬戌年的秋天 七月十六日 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 清风徐徐吹来 江面上水波平静 我举起酒杯 劝客人共饮 吟诵着明月的诗篇 歌唱着窈窕的诗句 既望 农历十六日 既 过了 泛 飘浮 徐 慢慢 缓缓兴 起 游于赤壁之下 于赤壁之下游 状语后置 属 zh 通 嘱 劝酒 互文手法 对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还有特定的名称 如每月第一日叫 朔 二日为 既朔 死魄 或 旁死魄 三日为 哉生明 或 月出 八日为 恒 或 上弦 十四日 即望 十五日 望 十六日 既望 或 生魄 哉生魄 十七日 既生魄 廿二 廿三日 下弦 最后一天为 晦 或 即朔 日地月 天干地支 十天干 甲 ji 乙 y 丙 b ng 丁 d ng 戊 w 己 j 庚 g ng 辛 x n 壬 r n 癸 gu 十二地支 子 z 丑 ch u 寅 y n 卯 m o 辰 ch n 巳 s 午 w 未 w i 申 sh n 酉 y u 戌 x 亥 h i 子 鼠 丑 牛 寅 虎 卯 兔 辰 龙 巳 蛇 午 马 未 羊 申 猴 酉 鸡 戌 狗 亥 猪 天干 甲4 乙5 丙6 丁7 戊8 己9 庚10 辛1 壬2 癸3地支 子4 丑5 寅6 卯7 辰8 巳9 午10 未11 申12 酉1 戌2 亥3 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对应该尾数的天干 再将公元纪年除以12 用除不尽的余数在地支中查出对应该余数的地支 这样就得到了公元纪年的干支纪年 如2003年 其尾数为3 对应的天干为 癸 以12除2003得166 余数为11 对应的地支为未 于是2003年的干支纪年为 癸未 年 1 天干算法 用公元纪年数减3 除以10 不管商数 所得余数 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 2 地支算法 用公元纪年数减3 除以12 不管商数 所得余数 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 例1 我们以2010年为例 天干算法 2010 3 2007 2007 10 200余7 7对应天干第7位是庚 即天干为庚 地支算法 2010 3 2007 2007 12 167余3 3对应地支第3位是寅 即地支为寅 综上公元2010是用天干地支纪年为庚寅年 干支纪时 60时辰合5日一个周期 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 周而复始 循环下去 必须注意的是子时分为0时到1时的早子时和23时到24时的晚子时 所以遇到甲或己之日 0时到1时是甲子时 但23时到24时是丙子时 子时23时 1时甲子时丙子时戊子时庚子时壬子时丑时1时 3时乙丑时丁丑时己丑时辛丑时癸丑时寅时3时 5时丙寅时戊寅时庚寅时壬寅时甲寅时卯时5时 7时丁卯时己卯时辛卯时癸卯时乙卯时辰时7时 9时戊辰时庚辰时壬辰时甲辰时丙辰时巳时9时 11时己巳时辛巳时癸巳时乙巳时丁巳时午时11时 13时庚午时壬午时甲午时丙午时戊午时未时13时 15时辛未时癸未时乙未时丁未时己未时申时15时 17时壬申时甲申时丙申时戊申时庚申时酉时17时 19时癸酉时乙酉时丁酉时己酉时辛酉时戌时19时 21时甲戌时丙戌时戊戌时庚戌时壬戌时亥时21时 23时乙亥时丁亥时己亥时辛亥时癸亥时 天干地支纪年法同时可纪年 月 日 时 分别称为 年柱 月柱 日柱 时柱 此八个字就是俗称的 八字 一个人的八字就是他出生时间的四柱记录 关于月 日 时的天干地支纪法 已使用不多 乾三连 坤六断 震仰盂 艮覆碗 离中虚 坎中满 兑上缺 巽下断 互文手法 这类句子比较特殊 文字上只交代一方 而意义彼此互见 理解时 要瞻前顾后 不能偏向哪一方 也不能把它割裂开来理解 只有如此 才能正确 完整 全面的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 所谓单句互文 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相互交错 渗透 补充 1 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 泊秦淮 我们应理解为 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 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如将此句译作 烟雾笼罩着寒水 月光笼罩着沙 那就大错特错了 怎么也讲不通意思 2 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 出塞 从字面上看 秦时明月汉时关 是 秦时明月照耀着汉时关塞 的意思 但不能理解成 月亮还是秦时的月亮 边关还是汉朝的边关 而应译作 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 句中的 秦 汉 关 月 四字是交错使用的 理解为 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 即 明月依旧 关塞依旧 却物是人非 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惨 对句互文就是对 下 句中含有 上 句已经出现的词 出 上 句里含有对 下 句将要出现的词 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木兰辞 又名 木兰诗 按字面的解释是 将军经历千百次的战斗而后战死沙场 壮士从军十年凯旋归来 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疑惑 为什么死去的都是将军 而归来的都是壮士呢 事实上 将军 和 壮士 百战死 和 十年归 是互相渗透 互相说明 在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 这句话的正确的翻译是 将士 将军战士 们从军十年 经过千百次战斗 有的战死沙场 有的凯旋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诗中 惊 鸣 互文 正确的翻译应为 半夜里 明月升起 惊飞了树上的鸟鹊 惊醒了树上的眠蝉 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 这样理解 词的意境才更显丰富幽美 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不一会儿 月亮从东山上升起 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 白茫茫的水气笼罩着江面 水上浮光远接天边 我们任凭小船随意漂荡 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 少焉 不一会儿 横 笼白露 指白茫茫的水汽 纵 任凭 一苇 一片苇叶 指小舟 所 的地方 之 往 到 去 所如 n 凌 越过 万顷 指广阔无边的江面 茫然 形容江面旷远迷茫 月于东山之上出 于斗牛之间徘徊 状语后置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浩浩然仿佛要凌空乘风飞去 却不知到什么地方才能停止 飘飘然像要脱离了人世超然独立 成为神仙而飞入仙境 乎 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如 像冯虚 通 凭 凌空 御 驾 止 栖息 居住遗世 离开人世羽化 道家认为成仙的人能升天 而 表转折 而 表顺承 文章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夜游赤壁的情景 交代时间 地点 人物 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 作者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 乐 情的 结合诗歌鉴赏对三幅画面进行赏析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倾之茫然 赤壁夜游图 之景物描写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赤壁夜游图 之人物活动 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赤壁夜游图 之人物感受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一 写夜游赤壁 游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月出 白露 水光 遗世独立羽化登仙 景 事 情 乐 赏析课文第二段 第二节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 由乐渐入悲 于是饮酒乐甚 扣舷而歌之 歌曰 桂棹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喝着酒 感觉快乐极了 边敲着船舷边唱起歌来 歌词说 桂树做的棹啊木兰做的桨 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啊 船 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 我的内心想得很远很远啊 眺望那个美人啊 她却在天的那一边 扣舷 敲着船边 指打着节拍 予怀 我的心 空明 月光下江水明澈 溯 s 逆流而上 流光 江面浮动的月光渺渺 悠远的样子 美人 比喻自己所思慕的人 常指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 而 表修饰 客有吹洞箫者 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 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有位吹洞萧的客人 依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伴奏 那箫声呜呜咽咽 像哀怨 又像思慕 像哭泣又像倾诉 余音婉转悠扬 像一缕不断的细丝 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翩翩起舞 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 倚 循 依 袅袅 ni o 指洞箫声婉转悠扬 和 h 伴奏 幽壑 h 深谷 这里指深渊 嫠 l 妇 寡妇 潜蛟 潜伏的蛟龙 舞 泣 使 起舞 使 哭泣 使动用法 不绝如缕 绝 断 缕 细线 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 气息等低沉微弱 时断时续 第1段写了 乐 情之后 本段为何又转入写 悲 情 诗人高歌 望美人兮天一方 写出了自己的忠君的殷切 希望能重用自己 为朝廷分忧 然而现在遭受贬谪 理想无法实现 作者的心情于是由对天地自然界浩渺的赞美之乐引出了对人世不如意的 悲情 并借客人悲凉的箫声反映出来 赏析 其声呜呜然 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先是采用比喻 通感 夸张的修辞 怨 慕 泣 诉 四字抓住了箫声幽咽哀怨的特点 箫声起 悲意生 从开篇至此处 情绪变化正是由欢乐转为悲哀 二 先写歌声 后写箫声 乐 歌 箫声 怨慕泣诉 由乐转悲 赏析课文第三段 我不禁感到凄怆 理好衣服 端正坐姿 问客人说 为什么箫声这样悲凉呢 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愀 qi o 然 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 整理 危 端正 何为 为何 宾语前置 形用动 客曰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 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缪 li o 通 缭 环绕 盘绕 西 东 朝 往 向 西 东 名作状 客人说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这不是曹操的诗句吗 向西可望见夏口 向东可望见武昌 山川环绕 草木茂盛苍翠 这不是曹操被周郎打败的地方吗 曹孟德之困于周郎 于 介词 被 曹孟德之于周郎困 被动句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判断句 郁乎苍苍 的 乎 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的 乎 和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的 乎 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知不可乎骤得 的 乎 句中语气词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的 乎 疑问词 相当于 吗 相与枕藉乎舟中 的 乎 介词 相当于 于 在 乎 方其破荆州 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方 当 破 占领 下 攻下 舳 zh 舻 l 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 酾 sh 酒 斟酒 槊 shu 像长矛的兵器 固 本 固一世之雄也 判断句 安在 在安 宾语前置 当曹操夺取荆州 攻占江陵 顺长江而东下的时候 战船相接千里 旌旗遮蔽天空 他面对长江酌酒 横握长矛赋诗 本是一代盖世英雄 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何况我和你在江洲之上捕鱼砍柴 与鱼虾结伴 以麋鹿为友 驾着一只苇叶般的小船 举起匏樽互相劝饮 像蜉蝣一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 渺小得就像大海里的一颗米粒 渔樵 打鱼砍柴 名作动 渚 江边 侣 友 以 为伴侣 以 为朋友 名作动意动用法 一叶 形容船小匏 p o 樽 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匏 葫芦 蜉 f 蝣 y u 昆虫名 夏秋之交生在水边 朝生暮死 比喻人生短暂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须臾 片刻 挟 偕同 带 乎 用在句中表停顿 骤得 迅速实现遗响 余音 指箫声 悲风 悲凉的秋风 哀叹我们生命的短暂 羡慕长江流水的无穷无尽 想与神仙一起邀游太空 同明月一样永世长存 我知道 这些想法 不可能很快实现 只好把自己的无奈 通过箫声寄托在这悲凉的秋风中 问 客于明月清风 良宵美景之时 奏出充满悲哀的音乐 客人为何会 哀 呢 哀 什么呢 月明星稀 乌雀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客人的思路因 月 而开 进而联想到赤壁之役 想到曹孟德 是在怀古 下文提及一代枭雄的英姿 而今安在哉 他哀叹人生之短暂 自己之渺小 感叹人生不比江河 做人不似 飞仙 渴望能与江水同存 与明月长终 惋惜人生得到的太少 留给后世的只是空空一番倾诉 使人感到悲观 厌倦了生活 是在伤今 请概括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本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主客问答的方式 叙 抚今追昔 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议 赏析课文第四段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逝者 逝 往 流去的水 斯 这 指水 盈虚 盈 指月圆 虚 指月缺 卒 最终 到底 消长 消减和增长 我说 客人你知道那江水和月亮吗 江水总是像这样滚滚流去 却始终未曾流走 时圆时缺就像那月亮 可是最终没有消减或增长啊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盖 句首 表假设语气 将 表示假设 曾 简直 竟然 连 都 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 以一瞬 通 已 停止 一眨眼 则 那么何羡 羡何 宾语前置 假若从它的变化的方面来看 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连一瞬间都没有停止变化 如果从不变的方面来看 那么万物和我们都是永不消失的 我们又羡慕什么呢 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至于天地之间 万物都有各自的主宰 假如不是我所有的东西 即使一丝一毫也不敢取用 且夫 发语词 表示另起一个话头 苟 假如 虽 即使 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造物者 大自然 藏 z ng 宝藏 适 引申为享用 只有江上的秋风 和山间的明月 耳朵听到的成为声音 眼睛看到的成为美景 取用它们没有人禁止 享用它们无穷无尽 这是大自然无穷尽的宝藏 而我和你可以共享用它们 苏子愀然 何为其然也 三 写因悲生议 曹操 诗句 月明 乌鹊写景 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叙事 破荆州 下江陵 横槊赋诗议论 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客曰 吾与子 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感慨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悲 主客问答 怀古 伤今 苏子怎样对客之语作辨驳 苏子的话有两层意思 一 是 变 与 不变 是相对的 无论水 月或人自身 都时时在变 又皆可无尽 因此不必为 吾生之须臾 与 长江之无穷 而悲伤 二 是要知足常乐 非我所有者一毫莫取 可取用不竭者 如清风明月 则尽情享用 喜 变 逝者 盈虚不变 未尝 卒莫 水与月 曾不能以一瞬物与我皆无尽也 又何羡乎 且夫 吾与子之所共适 旷达乐观的态度 四 写苏子说理 清风 明月 赏析课文第五段 客喜而笑 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 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客人高兴地笑起来 于是 洗净酒杯重新斟酒 菜肴果品都已吃光 酒杯盘碟杂乱地摆着 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舟中 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 天亮了 肴核 菜肴和果品 既 已经 狼籍 j 纵横凌乱 枕藉 ji 互相枕着睡觉 既白 已经发白 即天亮 五 终写矛盾解决 主客皆大欢喜 但作者的这种超脱 却是政治失意后的精神苦闷的自我排遣 在旷达的外表下 潜藏着作者的抑郁和悲伤 赤壁之景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夜游之行 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乐 客 苏子 乐极生悲 释悲生议 借景议理 解客之悲 喜 悲 美景 苦情 哲理 构思和表达艺术 感情变化过程 乐 悲 喜先写月夜泛舟 饮酒赋诗 沉浸在美好景色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 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 感到人生短促 变化无常 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 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 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赤壁赋 写景 抒情 议论 景色 感受 主 饮酒乐甚扣舷而歌客 吹箫和之其声悲凉主 愀然色变正襟危坐客 感慨人生情绪悲观 主 丢开愁怀豁达开朗客 转悲为喜畅饮酣睡 清风明月交织露珠水珠辉映 凭虚御风不知其所止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乐 悲 喜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 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 这就创造出一种情 景 理的融合 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艺术特色 1 写景 抒情 说理有机结合 2 体现了 以文为赋 的特点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 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 打破了赋在句式 声韵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 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 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 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 3 形象优美 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 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 其声呜呜然 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 情 写得具体可感 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苏轼的赤壁 高考满分作文 风飘飘 水飏飏 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 驾一叶扁舟 于清秋的黄昏 残阳如血 苍海如幕 来到这古战场 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 那 乌台诗案 的苦楚 那皇帝谪贬的敕令 那洛阳亲友的牵念 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 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督都吗 自己满腹经纶 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 而此时 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 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 继续飞扬 斟一杯酒 临江而酾 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 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 是啊 他清醒了 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 取山间之色 听江上清风之歌唱 他不再悲观 不再耿耿于怀 后来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 他在黄州兴修水利 奖励耕织 清廉从政 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 后来修了一祠庙来缅怀这一伟大的文人 知心的父母官 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 赤壁赋 华美的乐章 余秋雨先生在 东坡突围 中呼 苏轼选择了赤壁 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是啊 这一路艰辛 这一路坎坷 这一路无奈 苏轼没有消沉 没有失落 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 杨柳岸 晓风残月 竟无语凝噎 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苏东坡是关东大汉 他只吟 大江东去 的豪迈 他只唱 千古风流人物 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 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 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 赤壁只苏轼而光芒四射 赤壁 只属于苏轼 风雨任平生 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 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 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 风雨任平生 的一生 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苏轼一生风雨 一生坎坷 然而 无论他走到哪里 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 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 他的 一蓑风雨任平生 道尽了千古的真理 让人懂得用开朗 宽容 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 身边的事和物 让人知道用感激 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 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 像一个关西大汉 手持铁板 大声高呼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 这是他真情的告白 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 如梦的人生 古人说 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 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 苏轼虽被贬至此 然而他没有悲怆 没有哭天地 没有愤愤不平 风雨任平生 他懂得了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的简单道理 于是 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 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 淹没他所有的痛苦 所有的忧伤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常作岭南人 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诗 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场的污垢 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岭南人 每天尝尽甜美的荔枝 你看 这是一个何等豁达的心情 官场的风雨 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 他要让他的一生过得甜美 豁达 明月几时有 一词道尽了诗人在外想家想人的心境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然而他也没有因此悲伤叹息 对生活失去勇气 失去信心 他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 家人的思念 一句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不仅让他的风雨一生得到升华 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 这个时候 他把其豁达的心交给了饱怀思念之情的人们 他要告诉他们 生活的风雨摧不倒我们 我们同在 风雨的一生 豁达的一生 美丽的一生 多情的一生 苏轼 永垂不朽 推荐阅读余秋雨的 东坡突围 我非常喜欢读林语堂先生的 苏东坡传 前后读过多少遍都记不清了 但每次总觉得语堂先生把苏东坡在黄州的境遇和心态写得太理想了 语堂先生酷爱苏东坡的黄州诗文 因此由诗文渲染开去 由酷爱渲染开去 渲染得通体风雅 圣洁 其实 就我所知 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 优美的诗文 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 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状态 已被他自己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描述得非常清楚 信中说 得罪以来 深自闭塞 扁舟草履 放浪山水间 与樵渔杂处 往往为醉人所推骂 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平生亲友 无一字见及 有书与之亦不答 自幸庶几免矣 我初读这段话时十分震动 因为谁都知道苏东坡这个乐呵呵的大名人是有很多很多朋友的 日复一日的应酬 连篇累牍的唱和 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基本内容 他一半是为朋友们活着 但是 一旦出事 朋友们不仅不来信 而且也不回信了 他们都知道苏东坡是被冤屈的 现在事情大体已经过去 却仍然不愿意写一两句哪怕是问候起居的安慰话 苏东坡那一封封用美妙绝伦 光照中国书法史的笔墨写成的信 千辛万苦地从黄州带出去 却换不回一丁点儿友谊的信息 我相信这些朋友都不是坏人 但正因为不是坏人 更让我深长地叹息 总而言之 原来的世界已在身边轰然消失 于是一代名人也就混迹于樵夫渔民间不被人认识 本来这很可能换来轻松 但他又觉得远处仍有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自己 他暂时还感觉不到这个世界对自己的诗文仍有极温暖的回应 只能在寂寞中惶恐 即便这封无关宏旨的信 他也特别注明不要给别人看 日常生活 在家人接来之前 大多是白天睡觉 晚上一个人出去溜达 见到淡淡的土酒也喝一杯 但绝不喝多 怕醉后失言 他真的害怕了吗 也是也不是 他怕的是麻烦 而绝不怕大义凛然地为道义 为百姓 甚至为朝廷 为皇帝捐躯 他经过 乌台诗案 已经明白 一个人蒙受了诬陷即便是死也死不出一个道理来 你找不到慷慨陈词的目标 你抓不住从容赴死的理由 你想做个义无反顾的英雄 不知怎么一来把你打扮成了小丑 你想做个坚贞不屈的烈士 闹来闹去却成了一个深深忏悔的俘虏 无法洗刷 无处辩解 更不知如何来提出自己的抗议 发表自己的宣言 这确实很接近有的学者提出的 酱缸文化 一旦跳在里边 怎么也抹不干净 苏东坡怕的是这个 没有哪个高品位的文化人会不怕 但他的内心实在仍有无畏的一面 或者说灾难使他更无畏了 他给李常的信中说 吾侪虽老且穷 而道理贯心肝 忠义填骨髓 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 虽怀坎 土禀 于时 遇事有可遵主泽民者 便忘躯为之 祸福得丧 付与造物 这么真诚的勇敢 这么洒脱的情怀 出自天真了大半辈子的苏东坡笔下 是完全可以相信的 但是 让他在何处做这篇人生道义的大文章呢 没有地方 没有机会 没有观看者也没有裁决者 只有一个把是非曲直忠奸善恶染成一色的大酱缸 于是 苏东坡刚刚写了上面这几句 支颐一想 又立即加一句 此信看后烧毁 这是一种真正精神上的孤独无告 对于一个文化人 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了 那阙著名的 卜算子 用极美的意境道尽了这种精神遭遇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 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 去寻找无言的山水 去寻找远逝的古人 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 于是对话也一定会变得异乎寻常 像苏东坡这样的灵魂竟然寂然无声 那么 迟早总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 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 然而 现在他即便写诗作文 也不会追求社会轰动了 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 觉得自己以前最大的毛病是才华外露 缺少自知之明 一段树木靠着瘦瘤取悦于人 一块石头靠着晕纹取悦于人 其实能拿来取悦于人的地方恰恰正是它们的毛病所在 它们的正当用途绝不在这里 我苏东坡三十余年来想博得别人叫好的地方也大多是我的弱项所在 例如从小为考科举学写政论 策论 后来更是津津乐道于考论历史是非 直言陈谏曲直 做了官以为自己真的很懂得这一套了 洋洋自得地炫耀 其实我又何尝懂呢 直到一下子面临死亡才知道 我是在炫耀无知 三十多年来最大的弊病就在这里 现在终于明白了 到黄州的我是觉悟了的我 与以前的苏东坡是两个人 苏东坡的这种自省 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 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 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 他在无情地剥除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 哪怕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官职 荣誉和名声 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 在这一过程中 佛教帮了他大忙 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 艰苦的物质生活 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 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这一切 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 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 他 真正地成熟了 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 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 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 成熟于穷乡僻壤 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幸好 他还不年老 他在黄州期间 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 对一个男人来说 正是最重要的年月 今后还大有可为 中国历史上 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 换言之 成熟在过了季节的年岁 刚要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 脚步却已踉跄蹒跚 与他们相比 苏东坡真是好命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 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 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 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 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 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 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 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 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 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 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和前后 赤壁赋 马上就要产生 知识归纳 1 通假字 2 古今异义 3 词类活用 5 文言句式 6 成语积累 4 一词多义 1 通假字 举酒属客 通 嘱 劝人饮酒 举匏尊以相属 尊 通 樽 酒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通 凭 乘 山川相缪 通 缭 盘绕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以 通 已 停止 1 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 斗宿和牛宿 都是星宿名 今义 一种游戏方式 2 白露横江古义 白茫茫的水气今义 二十四节气之一 3 凌万顷之茫然古义 旷远的样子今义 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2 古今异义 西望夏口 东望武昌 名作状 向西 向东 舞幽壑之潜蛟 动词使动用法 使 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 名词使动用法 使 哭泣 侣鱼虾而友麋鹿 名词意动用法 以 为侣 以 为友 正襟危坐 形容词作动词 3 词类活用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名作动 打鱼砍柴 歌窈窕之章 名作动 朗诵 扣舷而歌之 动词 唱 歌曰 名词 歌唱 倚歌而和之 名词 歌声 七月既望 名词 农历每月十五 望美人兮天一方 动词 眺望 远看 方其破荆州 下江陵 动词 攻占 打下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方位名词 下面 纵一苇之所如 动词 往 如泣如诉 动词 像 4 一词多义 歌 望 下 如 哀吾生之须臾 之 助词 的 惟江上之清风 之 助词 的 月出于东山之上 之 结构助词 不译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于 介词 在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于 介词 被 月出于东山之上 于 介词 从 之 于 1 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 形容词尾 的样子 2 何为其然也 代词 这样 3 不以为然 动词 对 然 1 倒置句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状语后置 托遗响于悲风 状语后置 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宾语前置 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 5 文言句式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固一世之雄也 2 被动句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 3 判断句 1 冯虚御风 凌空驾风而行 2 遗世独立 脱离社会 独立生活 不跟别人往来 3 不绝如缕 像细丝一样连着 差点就要断了 多用来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微弱 4 正襟危坐 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 形容严肃的样子 5 沧海 粟 大海里的一颗谷粒 形容非常渺小 6 成语积累 6 杯盘狼籍 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 用以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 7 逝者如斯 时光像河水一样 日夜不停地流逝而去 8 旌旗蔽空 旌旗遮蔽了太阳 形容军容或队伍壮盛 9 舳舻相接 形容船与船相接 数量很多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遗世独立 羽化登仙 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月明星稀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一世之雄 一叶扁舟 沧海一粟 逝者如斯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 东方既白 积累四字短语并明确其意义 一 基础知识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窈窕y o愀然ch u蜉蝣f 山川相缪li oB 徘徊hu i枕藉ji 幽壑h 冯虚御风p n C 嫠妇l 桂棹n o匏樽p o酾酒临江sh D 肴核y o扁舟bi n糜鹿m 横槊赋诗shu 2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举酒属客属 通 嘱 这里指劝人喝酒B 凌万顷之茫然凌 越过C 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卒 到底D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 到 去 课堂练习 3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壬戌之秋 中的 壬戌 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 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B 七月既望 中的 既望 是指农历的每月十五 C 徘徊于斗牛之间 中的 斗牛 指斗宿和牛宿 都是星宿名 D 曹孟德 即曹操 孟德 是他的字 4 对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离开人世 飞升仙境B 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流去的水像这样 不断地流去 而并没有流去 C 望美人兮天一方 在天的那一边眺望 那个 美人啊D 物于我皆无尽 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 没有尽头的 5 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歌窈窕之章 2 其声呜呜然 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3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4 目遇之而成色 5 相与枕藉乎舟中 二 语段阅读阅读课内语段 完成下面的题目 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 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 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糜鹿 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6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固一世之雄也固 本来B 举匏樽以相属举 全 都C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坐 端坐D 托遗响于悲风遗响 余音 指萧声7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托遗响于悲风B 而今安在哉 侣鱼虾而友糜鹿C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固一世之雄也D 寄蜉蝣于天地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8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A 顺流而东也B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C 舞幽壑之潜蛟D 侣鱼虾而友糜鹿9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 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A 月出于东山之上B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 则物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10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出自曹孟德的啊一首诗 A 长歌行 B 短歌行 C 蒿里行 D 步出夏门行 11 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段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 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 抚今追昔 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 本段重在说理 借追述历史陈迹 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 变 与 不变 的哲理 D 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 押韵自由灵活 极富声韵之美 1 B 愀 qi o 棹 zh o 扁 pi n 2 D 适 享有 3 B 既 是 过了 的意思 在古代 望 指农历十五 既望 指已经过了望日 即到了农历十六 4 C C句应译为 眺望 那个 美人啊 美人 却在天的那一边 5 1 诵明月之诗 2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3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4 耳得之而为声 5 不知东方之既白6 B 举 举起 参考答案 7 C C项中的两个 之 都是结构助词 可译为 的 A 介词 被 介词 给 B 转折连词 可是 并列连词 可不译 D 介词 在 连词 和 8 A A和例句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渔樵 打鱼砍柴 东 名词活用作动词 向东流 南 名词作状语 向南 舞 动词使动用法 使 舞动 侣 名词意动用法 以 为侣 9 D D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 安在 即 在安 何羡 即 羡何 10 B 11 C C项的内容是文章第四段所阐述的 这一段由眼前的 江水 明月 遥想当年曹操 周瑜 再联想自身 发出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的感慨 重在抒情 本段客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慨 写曹操的用笔重点在哪里 明确 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 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主要是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感情色彩甚为悲伤 写曹操不是为了说明他是英雄 重心在 而今安在哉 上 为了突出像他是诗人又是英雄的人物最终同归于 空虚 世间万物 英雄豪杰 不过是过眼烟云 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 风流散尽 想到自己贬谪黄州 青春虚度不禁悲从中来 夜游赤壁 本来是一件 饮酒乐甚 扣舷而歌 的乐事 但随后却由喜转悲 那么悲从何来呢 1 从歌声中来 政治失意 2 从箫声中来 箫声幽怨幽声生悲 3 从历史人物中来 由历史人物的遭际感叹人生虚无 4 从个人境遇中来 生命短暂 针对 客 的 悲 苏轼有哪些感悟 他是如何从悲情中走出来的 一 变与不变 比较客与苏轼关于这一问题观点有何不同 客 物 无穷 不变 人 须臾 变化 片面 悲 苏轼 水月人变 逝者如斯盈虚者如彼时刻在变不变 未尝往也卒莫消长也无尽也物与人都是既变又不变 全面 喜 用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 分析问题 这是一种理性的思辩 二 取与不取 取 清风明月 耳得之声 目遇之色 能得不取 天地万物 物各有主 非吾之所有 不能得以坦然的心境欣赏 江上之清风 山间之明月 到大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 作者从大自然亘古不变的美妙风光中领悟到了人生的境界 心情变得豁达开朗起来 于是转悲为喜 主客开怀畅饮 恬然入睡 小结 文章通过物描写和主客对答 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受挫后的惆怅苦闷和抑郁心情 同时也显示出作者自我解脱的旷达胸襟 1 第一节描绘了怎样的景 此时作者心情如何 景 皓月当空 碧水万顷 月光朦胧 清风徐徐 景象澄沏 如梦境一般 情 乐 舒畅飘逸 飘飘欲仙 超然物外 陶醉于良辰美景 乐在何处 一 良辰 七月既望 二 美景 1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2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3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4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三 豪情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界 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本段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 泛舟江上 畅饮美酒 咏诗诵文 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 超然物外的境界 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囚犯生活 处境相当困难 居然有如此雅兴 夜游赤壁 表现了他听任自然 乐观旷达的情怀 反映了他超然物外 洒脱不羁的道家思想 2 1 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 悲从何来 1 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 触景生情 见茫茫月色江水 产生知音天各一方之叹 在 扣舷而歌 中 已包含淡淡的哀愁 2 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声 2 词中的 美人 指什么 歌词表达主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 美人 指所倾心的对象 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 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 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 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 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最早出自屈原 离骚 香草美人 1 高洁的品质2 圣明的君主3 美好的理想 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 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 其声呜呜然 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 不绝于缕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明确 作者借助夸张 想象 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 化抽象为具体 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徊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 真切 感受鉴赏 第三段 1 本段感情色彩如何 主要写了什么 客是如何阐发当时的情怀的 本段写 客 的回答 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 感情色彩甚为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