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明的繁盛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农耕文明的繁盛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农耕文明的繁盛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农耕文明的繁盛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农耕文明的繁盛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耕文明的繁盛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姓名周建英学段学科初中历史与社会区县浦江县学校名称浦江四中教学题目农耕文明的繁盛所选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一、学习内容分析1.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对外贸易的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生活的变化等,理解这一时期社会呈现的繁华景象及其原因。2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理解、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呈现出的繁盛景象;同时,对盛世背后所隐藏的危机有所察觉,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明清时期的繁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繁盛”的来之不易。2. 学习内容与重难点分析农耕文明的繁盛是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第三课时。本课时主要围绕14世纪中叶至19世纪前期明清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几方面的发展展开论述。课文通过典型案例的呈现,展示了明清时期高度繁盛的农耕文明,并表明这一时期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项目内容应对措施教学重点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通过设问、讨论、交流来突出教学难点探究繁盛的原因设问、讨论、归纳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等信息)八年级学生,通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历史学习的方法。但由于对本学科的不重视,所以对学习仅仅只是停留在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层面上,而对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意义等思考较少。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对学生的学习历史的习惯进行引导,以便他们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三、学习环境选择1学习环境选择( A )A.简易多媒体教室 B.交互式电子白板 C.网络教室 D.移动学习环境四、流程规划与活动设计(描述整体教学环节规划,按顺序说明每一环节中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等)教学环节知识点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如图片/视频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与效果新课导入课前播放郑义门主题曲家训,出示“江南第一家”图片,简单介绍“江南第一家”。设问:仔细观察图片,想象一下当年“郑义门”里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观察图片,寻找图片中的有效信息:1、 廉义礼耻忠信孝悌2、耕读1、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2、结合“耕读”两字导入“农耕文明的繁盛”活动一:农业的繁荣农业的繁荣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农业繁荣的表现尝试探究繁盛的原因2、问:农业技术的进步有什么作用?引进的新品种有什么特点?1、学生阅读课文,归纳农业繁盛的表现2、结合后两问尝试探究繁盛的原因1、了解农业繁盛的表现,知道农业繁盛的原因2、培养学生归纳、探究能力活动二:手工业的繁荣手工业的繁荣投影归纳明清手工业繁荣的表现。投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思维导图。1、从哪些行业的发展可以看出手工业的繁荣?试选择其中的一个行业说说该行业在明清时期的发展概况。2、与前代相比,明清时期手工业的繁荣突出表现在哪些地方?3、投影归纳明清手工业繁荣的表现。4、投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5、过渡:农业和手工业的繁荣会给社会发展带来什么影响?1、 分组讨论2、展示交流1、培养学生归纳、探究能力,学会如何表述。2、使学生初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通过对纺织业现状的分析加深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动三:商业的繁荣商业的繁荣投影1、明清商业兴盛出现了前代不曾有的现象,试着结合教材和同学讨论归纳一下。2、 图片:著名商帮徽商和晋商的代表人物。1、阅读图5-13中的文字,说说有哪些商店?从这幅图卷中,你能感受到当时的南京是怎样的一座城市?2、在商业发展过程中,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并繁荣。请选择一个市镇,说说此类市镇是怎样形成并发展起来的?3、商帮的形成:例举著名的商帮,说说你所知道的当时著名的商人?4、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让中国商人的足迹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走向了世界。1、 分组讨论2、 交流展示了解商帮的著名代表人物:胡雪岩、张小泉、乔致庸。了解商业的兴起与繁盛,探究商业繁盛的原因,感受商业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活动四:对外贸易的活跃对外贸易的活跃问:阅读P11课文及材料,从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活动中的资料,一一加以分析,最后回答问题。1、讨论、交流2、师生共同分析加强学生对明清盛世的认识。归纳出农耕文明繁盛的的重要表现,认识到清前期的中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综合国力居世界前列的国家。合作探究农耕文明繁盛的原因投影:归纳明清农耕文明繁盛的表现,探究明清农耕文明繁盛的原因。1、 明清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农耕文明的繁盛,试着说说原因。在当时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中,你觉得占据主体地位的应该是哪一行业?为什么?结合板书说一说。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进一步强化“农耕”。拓展提升投影图片:落日余晖评价:你如何看待明清盛世?(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由发言。为清末遭受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作铺垫。五、评价方案设计1评价形式与工具( A、B )可多选A.课堂提问 B.书面练习 C.制作作品 D.测验 E.其他2评价量表内容(测试题、作业描述等)一、选择题1苏州府风俗考中记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此则材料反映了明代苏州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使用机器生产 B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C行业分工精细,生产有序 D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2.“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鼎盛时期”是指A唐宋时期 B明清时期 C秦汉时期 D元明时期3.明清时期,“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说明了A松江地区棉纺织业比较发达 B景德镇的制瓷业繁荣C松江地区丝织业比较发达 D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4一位殷实的商人,多年从事丝绸产销,由于生意兴隆,就添置十几台织机,雇用十几名技术工人织绸。这一历史情景最早应出现在A. 元朝后期 B.明朝前期 C.明朝中期 D.清朝前期5明朝中后期,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商品经济发达的A江南地区 B广州 C北京 D中原地区6明清时期,商业活动十分频繁,商业贸易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农产品和手工制品大量投放市场,商品经济活跃 北京、南京等传统大城市日益繁荣,大批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商人、手工业者成为市镇人口的主体商业的地位和作用超过了农业,占据主体地位商人数量不断增长,出现了商帮,如晋商、徽商A B C D 7明代万历年间,福建人陈振龙从菲律宾引进的原产南美洲的高产农作物是A茶叶 B玉米 C稻米 D甘薯二、材料题施复夫妇二人是苏州盛泽镇上的小户人家,养有一子,拥有一台织机,还养了几筐蚕,自己缫丝、织绸,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不到十年,他们就添置了三四十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