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小脑间脑端脑_第1页
神经系统小脑间脑端脑_第2页
神经系统小脑间脑端脑_第3页
神经系统小脑间脑端脑_第4页
神经系统小脑间脑端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枢神经系统,小脑、间脑和端脑,王智明,基础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系统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脑,端脑泡 端脑间脑泡 间脑,脑的发生及演化,中脑泡 ,菱脑泡,前脑泡,后脑泡 脑桥和小脑末脑泡 延髓,中脑,一、小脑,(一) 小脑的位置和外形,1. 位置,位居颅后窝,脑桥和延髓的背侧,与端脑枕叶底面有小脑幕相隔。,小脑幕,小脑,枕叶,脑桥,延髓,2. 外形,上面:,小脑蚓小脑半球,下面:,小脑扁桃体,表面有许多大致平行的横沟,将小脑分成许多小脑叶片。,小脑扁桃体疝,(二) 小脑的分叶和分区,1. 小脑的分叶,原 裂,后外侧裂,前叶,后叶,绒球小结叶,2. 小脑的功能分区,1) 绒球小结叶,2) 小脑蚓和小脑半球中间部,3) 小脑半球外侧部,前庭小脑 原小脑,脊髓小脑 旧小脑,大脑小脑 新小脑,(三) 小脑的内部结构,1. 小脑皮质,是小脑表面的灰质,其神经元排成3层:,分子层,梨状细胞层,颗粒层,包括小脑皮质、小脑白质和小脑核。,2. 小脑白质,也称髓质,由3类纤维构成:,1) 小脑皮质和小脑核之间的往返纤维;,2) 相邻小脑叶片间或小脑各叶之间的联络纤维;,3) 小脑的传入和传出纤维。, 小脑下脚 (绳状体), 小脑中脚(脑桥臂), 小脑上脚(结合臂),小脑的传入和传出纤维,组成3对小脑脚:,连于小脑和延髓、脊髓之间,连于小脑和脑桥之间,连于小脑和中脑、间脑之间,3. 小脑核 (小脑中央核),有4对:,1) 顶核2) 球状核3) 栓状核4) 齿状核,主要接受小脑皮质的纤维,发出小脑的传出纤维。,中间核,(四) 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1. 前庭小脑 (原小脑), 维持身体平衡、协调眼球运动,前庭神经核,小脑下脚,绒球小结叶,内侧纵束,眼外肌运动神经元,前庭脊髓束,躯干肌运动神经元,前庭神经节,2. 脊髓小脑 (旧小脑), 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脊髓小脑束,小脑下脚 小脑上脚,小脑蚓,顶核,中间核,小脑半球中间部,对侧红核,红核脊髓束,前庭神经核网状结构,前庭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大脑皮质运动区,背侧丘脑腹外侧核,前角内侧部运动神经元,前角外侧部运动神经元,皮质脊髓侧束,3. 大脑小脑 (新小脑), 经小脑-大脑反馈,影响大脑对肢体精细运动的起始、计划和协调,大脑皮质,脑桥核,小脑半球外侧部,齿状核,背侧丘脑腹外侧核,大脑皮质运动区,皮质脊髓侧束,前角外侧部运动神经元,小脑中脚,(五) 小脑损伤的临床表现,2. 原小脑综合征,3. 新小脑综合征,前庭小脑损伤所致,小脑半球损伤所致,常累及旧小脑。,指鼻试验,正常,小脑性共济失调,感觉性共济失调,1. 小脑损伤的典型表现,二、间脑,1. 位置,位于中脑和端脑之间,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和后丘脑5个部分。,2. 间脑的分部,第三脑室:,间脑中间的矢状狭窄间隙,上界(顶):,下界(底):,前界:,后界:,两侧界:,第三脑室脉络组织,视交叉、灰结节、漏斗和乳头体,终板,经中脑水管通第四脑室,背侧丘脑和下丘脑,(一) 背侧丘脑 (丘脑),一对椭圆形灰质团块,丘脑间黏合,下丘脑沟,第三脑室,丘脑前结节,丘脑枕,1. 外形,内髓板,2. 背侧丘脑的核群划分,前核群,内侧核群,外侧核群,背层核群,腹层核群,背外侧核,后外侧核,丘脑枕,腹前核,腹中间核 (腹外侧核),腹后核,腹后外侧核,腹后内侧核,背侧丘脑,内髓板,正中核,板内核,丘脑网状核,内髓板,3. 背侧丘脑的核团分类,1) 非特异性投射核团,(1) 核团,正中核和板内核等,(2) 纤维联系,传入纤维:主要来自脑干网状结构,传出纤维:至下丘脑和纹状体等,进化上比较古老,上行激动系统的纤维经中继后,投射到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维持机体的清醒状态。,2) 联络性核团,(1) 核团,前核群、内侧核群和外侧核群背层,(2) 纤维联系,接受广泛的传入纤维,与大脑皮质联络区有往返的纤维联系。,进化上属最新的背侧丘脑核群,在功能上进入高级活动领域,具有情感意识的辨别能力,还参与学习和记忆。,3) 特异性中继核团,(1) 核团,腹前核、腹中间核和腹后核,(2) 纤维联系,腹前核和腹中间核主要接受小脑、纹状体等的纤维,发出纤维到大脑皮质运动区。,腹后核传入纤维有严格的定位关系,传出纤维投射到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的躯体感觉中枢。,内侧丘系,脊髓丘系,腹 后外侧核,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3,1,2区),丘 脑皮质束,三叉丘系,孤束核,腹 后内侧核,中央后回下部 (3,1,2区),丘 脑皮质束,特异性中继核团,在进化上属较新的背侧丘脑核群,是皮质下感觉的最后中继站。,(二) 后丘脑,位于丘脑枕下方,内侧膝状体,属特异性中继核,外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外侧丘系及下丘,视束及上丘,听觉中枢,内侧膝状体,视觉中枢,外侧膝状体,听辐射,视辐射,(三) 上丘脑,位于第三脑室顶部的周围,松果体,缰三角,丘脑髓纹,(四) 底丘脑,是间脑与中脑之间的移行区,底丘脑核,属锥体外系的重要结构,1) 在纵向上从内侧到外侧分为3个带:,2) 在横向上从吻侧到尾侧分为4个区:,(五) 下丘脑,1. 位置,内侧带,外侧带,室周带,视前区,视上区,结节区,乳头区,2. 分区,3. 组成,视交叉、终板、灰结节、漏斗、垂体和乳头体。,视上核、室旁核、漏斗核、乳头体核和视交叉上核等,终板,前核,视上核,乳头体核,室旁核,垂体,漏斗,4. 主要核团,灰结节,视交叉,1) 传入纤维,5. 下丘脑的纤维联系,(1) 前脑内侧束,(2) 穹隆,2) 传出纤维,(1) 乳头丘脑束和乳头被盖束,(2) 下丘脑-脑干、脊髓纤维,(3) 下丘垂体束,6. 下丘脑的功能,1) 神经内分泌中心;2) 皮质下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对体温、摄食、生殖、水盐平衡和内分泌活动等的调节;3) 通过下丘脑与边缘系统的联系,参与对情绪活动的调节;4) 调节人体的昼夜节律。,三、端脑,胚胎第5周以后,端脑泡迅速发育,体积增大,并很快覆盖间脑与中脑。,端脑包括左、右大脑半球,是脑的最高级部位。,大脑半球,大脑纵裂 胼胝体,(一) 端脑的外形和分叶,大脑纵裂,大脑横裂,大脑横裂,中央沟,顶枕沟,外侧沟,半球表面有3条恒定的沟,借此将半球分为5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岛叶,中央沟,顶枕沟,外侧沟,枕前切迹,每侧大脑半球有3个面:,上外侧面,内侧面,底面,大脑半球上外侧面,中央前回,中央沟,中央前沟,额上回,额上沟,额中回,额下沟,额下回,外侧沟,额叶:,中央前沟额上沟额下沟,中央前回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在功能上,额叶与躯体运动、语言及高级思维活动有关。,额叶,中央后沟顶内沟,中央后回,中央后沟,顶上小叶,顶内沟,缘上回,顶枕沟,外侧沟,顶叶:,顶下小叶,中央沟,角回,中央后回顶上小叶顶下小叶 缘上回 角回,颞上沟,在功能上,顶叶与躯体感觉、味觉及语言等有关。,顶叶,颞下回,外侧沟,颞上回,颞上沟,颞中回,颞下沟,枕前切迹,颞上沟颞下沟,颞叶:,颞上回 颞横回颞中回颞下回,在功能上,颞叶与听觉、语言和学习记忆功能有关;枕叶与视觉信息整合有关。,颞叶,枕叶,大脑半球内侧面,胼胝体沟 海马沟扣带沟距状沟顶枕沟,胼胝体沟,顶枕沟,距状沟,扣带沟,海马沟,胼胝体,胼胝体,中央旁小叶扣带回楔前叶楔叶舌回,中央旁小叶,楔前叶,楔叶,舌回,扣带回,嗅球嗅束嗅三角前穿质,大脑半球底面,嗅球,嗅束,前穿质,嗅三角,枕颞沟侧副沟,侧副沟,枕颞沟,枕颞内侧回,枕颞外侧回,钩,海马(旁)回,海马(旁)回钩齿状回海马,海马结构,海马沟,边缘叶:,隔区 胼胝体下区 终板旁回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结构 海马 齿状回岛叶前部颞极,在功能上,边缘叶与情绪、行为和内脏活动有关。,(二) 端脑的内部结构,大脑半球表层的灰质称大脑皮质,深面的白质称髓质,白质中的若干灰质团块为基底神经核;半球内的室腔为侧脑室。,大脑皮质,髓质,基底神经核,侧脑室,分4部分:,1. 侧脑室,前 角: 伸向额叶,中央部: 位于顶叶,下 角: 伸至颞叶,后 角: 伸入枕叶,经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在中央部和下角有侧脑室脉络丛,产生脑脊液。,2. 基底核,尾状核豆状核,新纹状体,苍白球旧纹状体,壳,(1) 纹状体,是包埋于大脑髓质的灰质团块,包括:,纹状体是锥体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躯体运动的一个主要调节中枢。,(2) 屏状核,(3) 杏仁体,是岛叶与豆状核之间的薄层灰质。,外囊和最外囊,海马旁回钩深面,与尾状核相连,为边缘系统的组成部分。,3. 大脑皮质,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特点:, 面积大,神经元数量多 分层及分型具有多样性 具有多个功能分区 从进化角度,分为三种类型: 原皮质 (海马和齿状回) 旧皮质 (嗅脑) 新皮质,3层结构,6层结构,1) 大脑皮质的分层,新皮质分为6层:,:分子层:外颗粒层:外锥体层:内颗粒层:内锥体层:多形细胞层,2) 大脑皮质的分区,Brodmann分区52个区,根据皮质的细胞构筑和神经纤维的配布,将整个大脑皮质分成若干区:,3) 大脑皮质的功能柱,一个皮质柱是一个传入-传出信息的整合单位,传入冲动首先进入层,并通过突触与、层细胞相联系,再由层和层细胞在柱内垂直扩布,最后由、层细胞发出传出冲动离开大脑皮质。,4)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额叶皮质:躯体运动、头眼运动、发育和语言以及高级思维活动顶叶皮质:躯体感觉颞叶皮质:听觉枕叶皮质:视觉,(1) 第躯体运动区 (4和6区),特点:,发出纤维组成锥体束,支配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上下颠倒,但头面部是正立;,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左右交叉,但一些与联合运动有关的肌受双侧支配;, 身体各部分投影区的大小取决于功能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2) 第躯体感觉区 (3、1、2区),特点:,接受背侧丘脑腹后核传入的对侧半身浅、深感觉。, 上下颠倒,但头部正立;,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左右交叉;, 身体各部在该区投射范围的大小取决于该部感觉敏感程度。,枕叶内侧面距状沟两侧皮质 (17区),(3) 视觉区,位于颞横回 (41、42区),(4) 听觉区,(5) 语言中枢,思维、意识、语言等高级神经功能活动是人类大脑皮质所特有,故人的大脑皮质存在有语言中枢。,“优势半球”和大脑的不对称性,语言中枢包括说话、听话、书写和阅读4个区:, 运动性语言中枢 (说话中枢,44、45区),额下回后部,又称Broca区,损伤导致运动性失语症。,运动性语言中枢, 书写中枢 (8区),额中回后部,近中央前回的上肢特别是手的代表区,损伤导致失写症。,书写中枢, 听觉性语言中枢 (22区),颞上回后部,损伤导致感觉性失语症。,听觉性语言中枢, 视觉性语言中枢 (阅读中枢,39区),角回,靠近视觉中枢;损伤导致失读症。,视觉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Wernicke区,视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4. 大脑半球的髓质,可分为3类:,1) 联络纤维,(1) 钩束:连接额、颞叶的前部,弓状纤维,上纵束,钩束,下纵束,扣带,(2) 上纵束:连接额、顶、枕、颞叶,(3) 下纵束:连接枕、颞叶,(4) 扣带:连接边缘叶的各部,连接同侧大脑半球各部的纤维,弓状纤维:连接相邻的脑回,2) 连合纤维,连接左、右半球,最大的连合纤维,由前向后分嘴、膝、干和压部4部分。,(1) 胼胝体,胼胝体,终板后方,穹隆柱前方,连接左、右侧嗅球和颞叶。,海马发出至下丘脑乳头体的弓形纤维束,连接边缘叶各部。,2) 前连合,3) 穹隆和穹隆连合,穹隆,前连合,3) 投射纤维,联系大脑皮质和皮质下中枢的上、下行纤维。,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内囊,背侧丘脑,尾状核,豆状核,壳,苍白球,水平切面上,内囊呈尖向内侧的“”字形。,内囊分3部分:,内囊前肢额部,位于豆状核与尾状核之间,额桥束,丘脑前辐射,内囊膝,内囊后肢枕部,皮质脊髓束,皮质脑干(核)束,位于豆状核与背侧丘脑之间,皮质红核束,丘脑中央辐射,顶枕颞桥束,视辐射,听辐射,内囊是感觉和运动通路的聚集地,损伤后可产生多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