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结构分析.doc_第1页
知识结构分析.doc_第2页
知识结构分析.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结构分析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一、单元内容分析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这一时期封建国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科技文化进一步发展,佛教盛行。 本单元包括魏、蜀、吴三国鼎立 ,西晋统一,东晋南朝和北朝等历史时期。二、单元重点难点: 单元重点:把握重大的历史事件(著名的战役、西晋的短期统一、江南的开发、北方民族大 融合、魏孝文帝改革)。重要的历史人物(如北魏孝文帝)。重要的文化成就。 单元难点:思考“封建国家的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因素”这一历史发展趋势和民族大融合等。三、学法指导: 学习时应注意掌握几个知识点:几次著名战役,几次局部的统一,三国的形成与统治,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习本单元要用“历史观点来统帅史实”这一阶段我国处于分裂状态,但统一是历史的大趋势。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孝文帝改革等都是为了黄河流域的统一。少数民族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作用不容忽视。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一、 三国形成过程 1、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2、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3、三国鼎立的形成: 魏: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 经济发展:修建水利工程,重视农耕。 蜀(汉):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 经济发展:蜀锦兴旺 吴:222年,孙权称王,定都建邺(今南京) 经济发展:造船业发达,曾到达夷洲(今台湾)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及江南地区的开发 淝水之战 :1、时间:东晋时期(383年) 2、交战双方:前秦(氐族)和东晋 3、特征:以少胜多 4、影响: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表现以及影响) 原因:1、地理因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2、劳动力和技术原因: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 不同的生活方式。 3、社会环境: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影响: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北方人口南迁的过程: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开始迁往江南地区;到西晋后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南迁。三、民族交往 时间:东汉末年 五胡内迁 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目的: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统治 时间:439年 北魏孝文帝 内容: 1.、迁都:从平城迁至洛阳 (拓跋宏) 改革 2、汉化政策: 语言方面:在朝廷中必须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服饰方面: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姓氏方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元。 婚姻方面: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制度方面: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礼法方面: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意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封 建化进程,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四、科技文化 南朝 祖冲之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 科技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现存第一部内容完整的农书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