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芦花荡》和《小石潭记》看文本的解读角度.doc_第1页
从《芦花荡》和《小石潭记》看文本的解读角度.doc_第2页
从《芦花荡》和《小石潭记》看文本的解读角度.doc_第3页
从《芦花荡》和《小石潭记》看文本的解读角度.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于纰漏处探真谛 从芦花荡和小石潭记看文本的解读角度浙江丽水松阳古市中学 陈治勇选入教材的文章一般而言都是吹尽狂沙始得之“金”,按理而言该是百无遗漏处,通体皆华美,可是当我们细细品读这些经典时,我们会发现有的“经典”并非如想象之华美,而是百密难免一疏,可这并不影响其“经典”之名,倒成了其“经典”的铁证。从疏漏之中,我们不仅能见到人物形象之栩栩,亦可见到作者隐含其间的心灵隐秘。破解疏漏,探究矛盾,有时是解读文本的一把金锁,享用它,定会柳暗花明,云破月开!下面就以芦花荡和小石潭记的“纰漏”处来谈谈文本的解读。对于小石潭记结尾的意蕴,似乎并未有文章探讨过,连注重文本细读的孙绍振先生在可欣赏而不可久居读也并未提及,但依我的教学思索,觉得这个结尾大有深意,需要琢磨一番的。小石潭记(人教版2008年7月第3版)除去末段,作者按照“出发览景回归”的顺序,融情于景,体现了自己的由“乐”至“凄”之情,表达了“寂寥”之心境,可以说是浑然一体。如果除去末段,我们始终看不出作者有“同游者”,更何况文中还有“寂寥无人”为证,于是文末: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这段贸然而至的文字就显得与前文相矛盾,似乎是“狗尾续貂”了。但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能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吗?作为一篇流传千古的经典散文,其末段如果是“狗尾”,岂能流传千古而不被变更吗?要知道中国文学史上对文章的删改可不是稀有的。这个看似多余的结尾,肯定有它存在的理由。也许有人会说:这是柳宗元为证明这次游览小石潭之事是真正存在的,所以写下了旁人以为证。但问题是我们纵观“永州八记”,其余“七记”都未曾有类似的结尾,如果这个理由成立,那么柳宗元就不怕其余“七记”被人怀疑其真实性吗?再说,散文是抒写性情的,有必要向旁人证明所记之事是真是假吗?所以这个理由不能成立。那真正的原因何在?沈从文说过:凡是作者想表达的意图,他在文中都已经表述清楚了。孙绍振说过:文本细读,从矛盾处入手,才能揭开文章密码。所以从文本入手,是解决疑难最恰当也最直接的办法。细细品味,这不该是柳宗元的的错误,而是有意为之!关键在于“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句话。此处“寂寥”理解为“寂静”倒不如理解为“空寂”似乎更得当,因为唐顺宗永贞元年,也就是公元805年, 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他本人被杀,而和他一起奋斗的朋友则纷纷被贬到边远之地,比如刘禹锡被贬到连州,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一片忠心,却遭遇诽谤、诬陷,被贬谪到瘴气横行的蛮荒之地;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受连累,来永州不到半年便撒手人寰;自己本处于年富力强的人生阶段,却“行则膝颤,坐则髀痹”;好不容易建立了一个安身之所,却遭遇火灾,家无余储这些天灾人祸接二连三地降临,怎能不令他忧从中来呢?“寂寥”不仅写出景之寂,更显心之凄凉了,“凄神寒骨”即为佐证。柳宗元前来小石潭为的就是消散自己心中那郁郁的愁苦之怀的,而潭上幽寂之景促动了其悲苦的神经,情因景生,令其“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骨寒”是因为“神凄”,柳宗元再次忘“乐”而生“悄怆”愁怀,深陷于凄寒悲苦之中,景与人融为一体,忘却了他人之存在,故觉“寂寥无人”,此时的“同游者”、“隶而从者”虽在柳宗元身边,却不在柳宗元心中了。而当柳宗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时,他的思想已回到现实,此时才重觉还有5人同游,这样,前后似“矛盾”实“不矛盾”了。而且这样的表达更能反衬出作者在游览小石潭之时心里的孤寂悲苦!所以,结尾看似“狗尾”实乃“豹尾”,真可以说是“于无声处听惊雷”,从中也可见作者写作之高明也!在芦花荡一文教学中,相信很多教师都会遇到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老师,芦花荡里老头子那句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有问题,应该写成“我打他们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才对,是孙犁写错了”以下,我就自己的理解与课堂的实践谈谈对此问题的理解,以期抛砖引玉。对于这个难句的理解,本人以为:一、用常规逻辑理解有错,用情感逻辑理解无错“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这话按照常规思维是肯定有问题的。从逻辑上说,这句话当然有误。但是从老头子的情感逻辑上讲,并无什么错误。老头子在遭遇小女孩的质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的情况下,心急如焚,他觉得自己的尊严和威信受到了挑战,“过于自尊和自信”的性格使得他要急于要表达自己的思想,于是慌乱焦急中,语言出现了错乱,将本来想说的“我打他们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说成了“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但是这恰恰与老头子那过于自信与自尊的性格是相吻合的,从某个程度上讲,这反而能很好地反映他不服老的倔劲和狠劲。相信我们在某些时候也犯过相似的错误。从孙犁创作的角度而言,他写芦花荡的一个目的就是塑造老头子的过于自尊与自信的人物形象,而怎样塑造却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都中规中矩,那么人物的形象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他采用了这种超常的表达方式,运用思维错位,突破平常的理性束缚,揭开老头子隐秘的心理,使得老头子本能的欲望,充分真实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让人物形象进入读者心中!这充分的体现了作者在创作时的思想的追求与艰辛的历程。二、用常规朗读有错,用角色品读无错如果我们按照常规的理解,认为老头子是一口气说完“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那么,老头子的话肯定是有问题的,“用枪”很容易将人击毙,因此打人杀人不算“本事”。只有不用抢,甚至赤手面对敌人的屠刀或枪弹,却将强敌击毙,那才是“本事”!但是,这只是一般的理解!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汉语是音、义、情的水乳交融!汉字不仅仅是文字,它还带有音韵,在某种情境下是可以吟唱的、表演的!同理,说话(汉语)也不仅仅是说文字,同时在表达自己的情愫,而具有情感的精美表达,在听者看来,无异于在欣赏一场表演。为什么在欣赏戏曲时,我们很愿意去看名角的戏?因为真正的名角他能通过自己的动作、神情、声腔等表演方式,很好的去传递剧中人物的情感,让观赏者如临其境,心醉其间。而技艺不精者却很难达到如此的境界!因此,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时,我们需要把自己当作观众一样去欣赏作品中人物的言行。与作品所塑造的形象同喜同悲,如此方能领略到作品的精美。如果带着情感去看“老头子”这个“演员”,去体会其心理,那么,这一看似矛盾的句子不仅不矛盾,而且实则别有韵味了!老头子说这看似矛盾的话的前提是他送两个小女孩进苇荡时,大菱被打伤,流了很多血,于是他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可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他说:“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但二菱的“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的怀疑激起了老头子的复杂的情感。老头子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这“狠狠”里有着丰富的情感,是对二菱怀疑的生气?是觉得自尊受到了伤害?是为大菱受伤的遗憾?还是对敌人的行径的痛恨?也许都有。在这种情境下,孙犁用了超乎常规的另类表达,写了一句“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勾起了我们的无限情思。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的老头子,他那“那晒得干黑的脸”满脸愤怒而从容,那“一对深陷的”“却特别明亮”的眼睛里充满了复仇而镇定的光芒。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老头子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相当的缓慢而有力的,是咬字清楚,字字送听的!如果从标点角度去深究、细读,那么“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这后面的句号大有文章,孙犁没有按照常规去运用惊叹号,而是用了一个句号。这个“句号”也是解读老头子的心理和说这句话的方式的一个把手。我想我们可以这样去读这个句子:“我打他们不用枪。”前四字连成一体,字字发音饱满有力,但声音不是很高,在“们”字后面停顿稍长,以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后面三字则将“不”字轻读,已达到用轻音表重音的目的,突出“不”字,而“用”和“枪”两字一字一顿,“用”字读得稍重,与“不”字形成反差,“枪”则轻音,这样,既突出老头子的内心,也有听觉上音韵的美感。因为这是从老头子嘴里一字一字,铿锵有力的蹦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也不是骂出来的。他的心中充满了仇恨和自信!常言道“欲哭无泪”,那是悲痛到了极致。而此时老头子也是痛恨到了极点!他不是暴跳如雷,不是痛声斥骂,他的仇恨已经积压到了极点,怒到极致便平静,但这平静的后面是火山爆发,地动山摇,接下来便是只身一人报深仇。在设计成功之后,“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可以说,孙犁恰恰是因为用了这另类的表达方式,从而使得老头子的形象更具有立体感,无论在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