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欣赏(教师版).doc_第1页
诵读欣赏(教师版).doc_第2页
诵读欣赏(教师版).doc_第3页
诵读欣赏(教师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编制:胡爱林 审核:胡爱林 审核:龚桂林 日期:2012-11-19 编号:021 装订线第四单元诵读欣赏导学案(教师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有关文学常识,体会诗中蕴含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2、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3、背诵默写这三首诗词。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三、知识链接:1、韩愈(768824),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2、辛弃疾(1140.5.181207.10.3),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3、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自称中山人。贞元七年中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曾和柳宗元等参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官。后又入朝为官,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因此,世称刘宾客。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并称“刘白”。他的仿民歌竹枝词,别开生面,对后世影响很大。有刘梦得文集40卷。自学导航:1、 结合课下注释自学这三首古诗词,了解诗句的意思。(将三首诗词中名句的意思写在下面,自己不太理解的句子写在订正栏) 2、 熟读全诗。合作探究: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1、诗中写了哪些景?其特点是什么? 细雨、小草 清新、生机勃勃 2、怎样理解“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春草乍生,远看有草色,近看却似有似无,若隐若现,准确地透出了早春的信息。3、诗歌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中运用对比手法,描写早春如画的美景,突出早春的可爱。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1.全词描绘一幅什么图画?全词流露出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山村夜行图。流露出词人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2.看到“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 请描述。栖息在斜枝上的鸟鹊被明亮闪眼的月光惊起,已经喧闹了一天的蝉儿在轻风的吹拂下鸣叫起来。3. 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两句。参考:这两句在夏夜中靠嗅觉和听觉来捕捉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从中流露出词人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蛙声一片”已透出天将下雨的信息,为下文写天气突变埋下伏笔。 秋词 刘禹锡1、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 2、你了解的哪首诗可以印证“自古逢秋悲寂寥”?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3、作者认为“秋日胜春朝”,哪首诗中的内容表现了相同的观点? 杜牧山行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这首诗与以往写秋天的诗文有何不同?结合“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理解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一反前人悲秋的感慨,抒发了奋发进取的豪情,也激发了读者的凌云壮志。巩固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三首诗词。 2、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山青花欲燃”这句诗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诗作出分析。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一个“燃”字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这首诗以乐景写哀情,用春光的融洽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 清秋书简潘纤云倚灯夜读,有虫声从院角黄菊丛内传来,时停时续,忽高忽低,带点诗词里的平仄音律,不紧不慢地在秋夜里弹唱。“灯下草虫鸣”,想着这几个字,指尖慢慢滑过书页,伴着秋虫的浅吟读书,心里更觉温暖得很。古人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我觉得,这四种声音里,春夏的鸟声蝉声过于激烈,浮躁张扬了些,冬天的雪声又过于清寂,单调孤寒了些。而端坐在秋虫声里,听虫们一唱三叹的唧唧声,不紧不慢,清越激昂,犹如诗人们的雅集聚会,内心不由自主地抒情起来,或捧卷展读,或邀友煎茶,才不负这诗意秋声。 “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里描述了季节的转变。西风起,月冷霜寒,虫鸣断续,伴着捣衣的砧声,夜风中的箫声,思妇远望征人,虫语的低吟亦如她的心声:唧唧唧,分明是“盼盼啊”。她仰头观天,雁阵穿过暗夜的云朵长鸣而去;俯首看地,草丛里秋虫声声低语,天地间响彻它们的叫声。大雁知道南飞,蟋蟀知道归家,良人又在哪里?她的身影在秋灯里愈发孤凄。 这种意象定格在诗书里,便是一幅幽凄伤情的画卷,也是文学里的抒情美,让人回味有加,如叶圣陶所言,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而常人世界里的秋虫声,又是另一番自然诗篇。幼时在乡下亲戚家,跟着婶婶到田野里守秋。我们爬上木柱搭成的高高的草棚,田野里的作物尽收眼底。花生、山芋、玉米等,黑黝黝的藤蔓伏在野地里,有新稻的清香从远处飘来。婶婶略有睡意,让我注意有无田鼠野獾的出没。我静静聆听,耳中灌满的却都是虫声,分不清哪是蟋蟀、蚂蚱、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当时头顶上有金黄的秋月,田野里有成熟的庄稼,草棚里有醒着的我,我们都是虫们肃穆的听众。那晚我为这秋之天籁所着迷,到黎明方才睡去。我钟情秋天的虫声,它们谱在大自然的音符,更能令我内心充满宁静。我品味着刘墉的这句话:“秋虫声就是要这样聆听,在那细小的音韵中感触,即使到了极晚秋,只要以心灵触动,仍然可以感受到那微微的音响。”通常在这样的细小音韵中,一杯滚烫的热茶,一本心仪的书,窗前的灯影里,我在阅读,窗外的草丛里,秋虫们在吟唱。它们的话语和我心灵的声音汇合,那是无比美妙的体验。(选自散文2011年第2期,有删改) 17.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3分)18.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分不清哪是蟋蟀、蚂蚱、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19.秋虫的鸣叫是“谱在大自然里的音符”,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去聆听?(3分)20.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表现“秋虫之声”充满诗意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17.表明古人对秋虫之鸣也有感怀,为下文写作者的感受进行铺垫,同时丰富了文章的意蕴(3分)18.排比、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种虫声此起彼伏、优美动听,表现了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