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一中2011年高二下期语文月考试卷.doc_第1页
新邵一中2011年高二下期语文月考试卷.doc_第2页
新邵一中2011年高二下期语文月考试卷.doc_第3页
新邵一中2011年高二下期语文月考试卷.doc_第4页
新邵一中2011年高二下期语文月考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邵一中2011年高二上期月考试卷语文命题人:龙建坤 审核人:肖舟云 时量: 120分钟 满分:150分(请同学们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一、基础知识(共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鼙鼓(p) 锦衾(qn) 绸缪(chumu) 踯躅(chch)B满襟(jn) 扁舟(pin) 锱铢(zzh) 鹧鸪(zhg) C修葺(q) 创伤(chung) 大郤(x) 逦迤(ly)D倏忽(sh) 凝睇(d) 溽暑(r) 剽掠(pion)2.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酒垆 渔樵 拱券 荡漾 廊腰漫回B渔粱 聒噪 战栗 皓腕 云销雨霁C辇车 贿赂 付梓 叫嚣 雕栏玉砌D箜篌 披靡 瞑暗 寂缪 鼎铛玉石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古语云:“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无论如何,极地开发中国不能作壁上观,这关系到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人类的共同福祉。B近几年,黄河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的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的问题。C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D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兵不血刃,最终以30取得胜利。4.下列有关课内诗歌内容的表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鲍照拟行路难其四,采用了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诗人借此形象地揭示出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B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与称颂之情,所不同的是前者是咏史怀古诗,重在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后者是抒情诗,重在肯定诸葛亮积极进取的北伐精神。C李凭箜篌引“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以形写声,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昆山玉碎”写乐音的和缓,“凤凰叫”写乐音的清脆,“芙蓉泣露”摹写乐声的清丽,“香兰笑”显示乐声的惨淡,有形神兼备之妙。D将进酒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应尽情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空对天上明月。正因为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辜负光阴。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B随着通讯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但使用量增加之后,对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C这家老字号食品厂规模不大,但从选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讲究,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备受信赖的。D当上级决定把这次摄影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立刻产生了一种光荣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二、文言文阅读(共2个语段,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9分)(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伶官传序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粘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其矢,盛以锦囊 请:请求B.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C逸豫可以亡身 逸豫:安乐D.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 举:所有的,全部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A、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C、与其所以失之者 D、及凯旋而纳之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杳不知其所之也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C.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D.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遂见用于小邑9与“函梁君臣之首”中的“函”活用特点相同的一项是A、 良庖岁更刀 B、义不赂秦C、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D、长吾女与汝女10、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以庄宗极盛之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极衰之时“士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象进行对比,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B本文开篇即提出论点和论据,论点是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原因,论据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更为人事。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对称的语句与文章开头的论断相呼应,揭示了“人事”的具体涵义,强化了文章的观点。D文章通过一个“夫”字,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这一结论既着眼于总结历史教训,又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以免重蹈庄宗的覆辙。(二)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回答1112题。项王之救彭城,追汉王至荥阳,田横亦得收齐,立田荣子广为齐王。汉王之败彭城,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汉军荥阳,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粟。汉之三年,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 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详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11翻译下列语句。(10分)(1)汉王之败彭城,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2)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3)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12、用“/”给下列文句断句。(限6处)(4分)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三、诗词鉴赏和默写(20分)1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注:本诗写于广德二年(764),作者寓居成都浣花溪草堂。当时,西北吐蕃并骚扰中原,并于763年十月直捣长安,逼得代宗一度逃往陕州避难。(1)本诗第三联“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夜景?(4分)(2)全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情?(6分)14、默写(每空1分,共10分)(1)引壶觞以自酌,_ _。(2)临帝子之长洲,_ _。(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_ _。(4)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_ _。(5)麋何食兮庭中? _ ?(6)山寺钟鸣昼已昏,_ _。(7) ,使我不得开心颜?(8)梦入神山教神妪, 。(9)_ ,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10)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四、现代文(论述类)阅读(每小题3分,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6题。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秋虫潜鸣,是对寒冷的畏惧和哀叹,鸿雁南翔,则是对寒冷的抗争,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和向往。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的行序整齐之美,能激发人们团结奋进的热忱。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地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情景互生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最高美学境界。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是两个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的审美移情层次。前者因情入景,以情化景,景处处成了情;后者由情观物,以物体情,情处处变成了景。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15下面对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相应的审美意蕴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鸿雁身大体重,起飞以及飞行时,翅膀拍动,沉雄有力,给人雄浑悲壮的审美享受。B鸿雁迁徙时行序整齐,符合中国人喜欢整齐划一的审美情趣,能激发人们团结奋进的热忱。C鸿雁是随阳之鸟,鸿雁南翔,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D鸿雁飞翔时,常汇集数十只、上百只,其阵容相当壮观,容易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16根据原文第三段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情景互生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最高美学境界,古人的咏雁诗不乏其例。B“但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 侧重抒情。C“雁飞高兮远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 侧重“言志”。D“晓角吹人梦,秋风卷雁群”属“情中景”。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林冲棒打洪教头施耐庵不觉红日西沉,安排得食果品海味,摆在桌上,抬在各人面前。柴进亲自举杯,把了三巡,坐下叫道:“且将汤来吃。”吃得一道汤,五七杯酒,只见庄客来报道:“教师来也。”柴进道:“就请来一处坐地相会亦可。快抬一张桌子。”林冲起身看时,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急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那人全不采着,也不还礼。林冲不敢抬头。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那洪教头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洪教头亦不相让,便去上首便坐。柴进看了,又不喜欢。林冲只得肩下坐了,两个公人亦各坐了。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上头,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柴进说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洪教头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洪教头心中忖量道:“那人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因此越来惹林冲使棒。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柴进起身道:“二位教头较量一棒。”林冲自肚里寻思道:“这洪教头必是柴大官人师父,不争我一棒打翻了他,须不好看。”柴进见林冲踌躇,便道:“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此间又无对手。林武师休得要推辞,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柴进说这话,原来只怕林冲碍柴进的面皮,不肯使出本事来。林冲见柴进说开就里,方才放心。只见洪教头先起身道:“来,来,来!和你使一棒看。”一齐都哄出堂后空地上。庄客拿一束杆棒来,放在地下。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拽扎起裙子,掣条棒,使个旗鼓,喝道:“来,来,来!”柴进道:“林武师,请较量一棒。”林冲道:“大官人,休要笑话。”就地也拿了一条棒起来道:“师父请教。”洪教头看了,恨不得一口水吞了他。林冲拿着棒,使出山东大擂,打将入来。洪教头把棒就地下鞭了一棒,来抢林冲。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使了四五合棒,只见林冲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叫一声少歇。柴进道:“教头如何不使本事?”林冲道:“小人输了。”柴进道:“未见二较量,怎便是输了?”林冲道:“小人只多这具枷,因此权当输了。”柴进道:“是小可一时失了计较。”大笑着道:“这个容易。”便叫庄客取十两银来。当时将至,柴进对押解两个公人道:“小可大胆,相烦二位下顾,权把林教头枷开了。明日牢城营内,但有事务,都在小可身上。白银十两相送。”董超、薛霸见了柴进人物轩昂,不敢违他,落得做人情,又得了十两银子,亦不怕他走了。薛霸随即把林冲护身枷开了。柴进大喜道:“今番两位教师再试一棒。”洪教头见他却才棒法怯了,肚里平欺他,做提起棒,却待要使。柴进叫道:“且住。”叫庄客取出一绽银来,重二十五两。无一时,至面前。柴进乃言:“二位教头比试,非比其他。这锭银子权为利物。若是赢的,便将此银子去。”柴进心中只要林冲把出本事来,故意将银子丢在地下。洪教头深怪林冲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步已乱了,便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柴进大喜,叫快将酒来把盏。众人一齐大笑。洪教头那里挣扎起来。众庄客一头笑着,扶了洪教头,羞颜满面,自投庄外去了。(节选自水浒传第九回)17、林教头与洪教头比武的过程一波三折,请概括其起伏的过程。(6分)18、洪教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根据文中细节描写分析概括其性格特征。(6分)19、选段主要内容是围绕林冲展开的,请从小说的人物、情节等方面任选其一,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六、作文(60分)21、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1年1月27日,号称大陆首善的陈光标依然高调赴台行善,行善金额达5亿元新台币(约合1.12亿元人民币)。作为慈善家的陈光标,甫一亮相就是一个“另类”。他一贯以来就高调、张扬,以最特别的方式刺激着人们的眼球。被指“作秀”时,他的回答理直气壮:“希望有成百上千个陈光标站出来,像我一样拿真金白银地作秀”。他喜欢荣誉,大方邀赏,幼时种下的“小红花情结”在他的脑子里根深蒂固。他说,荣誉会促使自己去做更多好事。十余年捐赠11亿,对于他的“高调”慈善之举,人们议论纷纷,有说赞成的,也有说反对的,你对陈光标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呢? 请据此写成一篇文章。要求:写成议论文或记叙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1、B(A:剽掠的“剽掠”应为“pio l”);C:创伤的“创”应为“chung”,D:踯躅应为“zhzh”2、C(A 廊腰漫回的“漫”应为“缦”; B:渔粱的“粱”应为“梁”; D瞑暗的“瞑”应为“暝”,寂缪的“缪”应为“寥”)3.A A项壁:壁垒,古时军营四周的围墙。观:旁观。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比喻置身事外,袖手旁观。B项,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C项,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D项,“兵不血刃”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用在此处自相矛盾。4、C(“昆山玉碎”写乐音的清脆,“凤凰叫”写乐音的和缓,“芙蓉泣露”摹写乐声的惨淡,“香兰笑”显示乐声的清丽)5.B (A“看了十天的报纸”有歧义,是指“近十天来的报纸,还是看的时间是十天”,不明确。 C.“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备受信赖的”,错误使用了被动句,是产品备受信赖,而不能说是顾客备受信赖;D. 偷换主语或主语残缺,在“真是难以形容”前加上“这种感觉”。)6、A 恭敬地请出 7、D8、D A代词,这样;动词,到 B语气副词,表祈使;连词,表选择关系 C动词,成为;介词,因为;D 介词,表被动。9、B A 名词作状语 B名词作动词 C动词的为动用法D动词的使动用法10、B、论点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更为人事,论据是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原因。11、项王去援救彭城,追赶汉王到荥阳,这时田横也得以恢复了齐地,立田荣的儿子田广为齐王。汉王在彭城失败的时候,诸侯又都归附楚而背叛了汉。汉王驻扎在荥阳,筑起两边有墙的甬道,和黄河南岸相连接,用以取得敖仓的粮食。汉三年(前204),项王多次侵夺汉王的甬道,汉王粮食匮乏,心里恐慌,请求讲和,条件是把荥阳以西的地盘划归汉王。 项王打算接受这个条件。历阳侯范增说:“汉军容易对付了,如果现在把它放走而不征服它,以后一定会后悔的!”项王和范增立即包围了荥阳。汉王很担心,就用陈平的计策离间项王。项王的使者来了,汉王让人准备了特别丰盛的酒筵,端过来刚要进献,一见使者又装作惊愕的样子说道:“我们以为是亚父的使者,没想到却是项王的使者。”把酒筵重又撤回,拿来粗劣的饭食给项王使者吃。使者回去向项王报告,项王竟真的怀疑范增和汉王有私情,渐渐地把他的权力剥夺了。范增非常气愤,说:“天下事大局已定,君王您自己看着办吧。希望您把这把老骨头赐还给我,让我回乡为民吧。”项王答应了他的请求。范增启程走了,还没走到彭城,由于背上毒疮发作而身亡。12、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标点如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13、(1)随着月亮西沉,大地渐渐暗下来,只看到萤火虫闪着星星点点微弱的光;那竹林外小溪旁栖宿的鸟,已经睡醒,互相呼唤着,准备结伴起飞,迎接新的一天。(大意有了即可)(2)叹息广大百姓的乱离之苦,忧政局的动荡不安,悲有志之士(包括作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14、(1)眄庭柯以怡颜 (2)得天人之旧馆 (3)声断衡阳之浦(4)报养刘之日短也 (5)蛟何为兮水裔 (6)渔梁渡头争渡喧(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8)老鱼跳波瘦蛟舞 (9)渭流涨腻(10)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15、A应是“鸿雁身大体重,起飞以及飞行时,翅膀拍动,沉雄有力,给人坚忍强劲的审美享受”。张冠李戴。16、A。B“但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 侧重“言志”。C“雁飞高兮远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 侧重抒情。D“晓角吹人梦,秋风卷雁群”属“景中情”。17.洪教头挑起比武,说要比武了,却又不比,柴进提议大家先吃酒。当真开始比武了,却又半真半假,洪教头要真比,而林冲未必当真,比了四五棒便停了。柴进使银子叫解差开了林冲身上的枷,又拿出大锭银子作为赌注,最后才真的比试,只几个回合洪教头就被打翻。18、洪教头武艺平平,却自视甚高,连喊三次“来,来,来”,又是脱衣,又是扎裙,摆出一副行家架势,都只不过是虚张声势;见了赏银,更是垂涎欲滴。这些细节描写,深刻地表现了他的盲目自大、孤陋寡闻、浮躁轻敌,以及心胸狭窄、贪婪卑微的性格特征。19、人物: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性格鲜明可感。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的性格。小说尤其着力借助心理描写来表现林冲逆来顺受的性格弱点。林冲是主要人物,作者却寥寥数笔来写,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描写的表达方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逼真。情节:情节结构紧凑有序,故事跌宕起伏。以“林冲棒打洪教头”构成情节发展的主题,使结构主干突出,不枝不蔓。故事围绕“打”字写的跌宕起伏,摇曳多姿。情节上经过层层铺垫更能突出林人物的性格特点。20、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作文题。此类作文题在最近几年的高考当中屡屡出现,譬如2009年江西卷的高考作文题(如何看待蔡铭超拍得文物而不付款的行为),就和这个作文题非常类似,对此类作文题进行一番写作训练,是相当有必要的。 上述材料中,关键的意思是:如何看待陈光标高调行善的行为。 一般认为,只能有两种观点:肯定或否定。观点确立了以后,剩下的问题就是,说理论证。比如,肯定(或否定)陈光标的高调行善行为,就要论述为什么,其高调行善行为,为什么值得肯定(或否定),有什么好处(或坏处)等等。说理论述的时候,不能空泛而论,必须具体,且越具体越好,必须有说服力。可以从正反方面去进行论述。 不管是肯定也好,否定也罢,只要言之成理,就是好文章,不存在持肯定观点的就是好文章,持否定观点的就是不好文章的问题。关键是说理的问题,论述的问题。以理服人,就能够取胜。 当然,如果你事先对陈光标行善的事迹,或对陈光标本人有所了解,特别是详细的、深入的、充分的了解,是有助于你写好这篇文章的。但如果你事先毫无了解,或闻所未闻,也不影响你写这篇文章。你只要发表观点,然后论证你的观点即可。 最后提醒的是,这样的作文题,最好写成议论文。用其他文体写,将很难把握,不容易写好、写得精彩。 例 文 下蛋母鸡叫声美 邝藏 2011年4月26日下午,由民政部指导、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主办的“2011中国慈善排行榜”在北京发布,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获得2010年度中国“首善”称号。但捐款过百万的慈善家中没有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